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703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案62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下载.docx

n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

ΔH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2.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2O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①溶液的浓度——稀溶液。

②量——产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H2O。

③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H+(aq)+OH-(aq)===H2O(l) ΔH=-57.3kJ·

(2)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中和热是以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如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H2SO4(aq)+NaOH(aq)===

Na2SO4(aq)+H2O(l) ΔH=-57.3kJ·

(3)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①装置如图(在横线上填出仪器的名称)

②注意事项

a.碎泡沫塑料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保温隔热,防止热量散失。

b.为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使碱(或酸)稍稍过量。

c.实验中若使用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数值偏小。

(4)测定原理

ΔH=-

(其中:

c=4.18J·

g-1·

℃-1=4.18×

10-3kJ·

℃-1;

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

易错警示  

(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均有单位,单位均为kJ·

(2)中和热是一定值,即ΔH=-57.3kJ·

mol-1,燃烧热、中和热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量的多少无关,但在分析时要注意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状态及类别(强酸、强碱、弱酸、弱碱)。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  )

(2)1mol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

(3)甲烷的标准燃烧热ΔH=-890.3kJ·

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kJ·

(4)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

mol-1,则Ca(OH)2和HCl反应的反应热ΔH=2×

(-57.3)kJ·

提示 

(1)×

 

(2)×

 (3)×

 (4)×

题组一燃烧热、中和热的含义及正确表述

1.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

mol-1,辛烷的燃烧热ΔH=-5518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aq)+SO

(aq)+Ba2+(aq)+2OH-(aq)===BaSO4(s)+2H2O(l)ΔH=-57.3kJ·

mol-1

B.C8H18(l)+

O2(g)===8CO2(g)+9H2O(g)ΔH=-5518kJ·

C.KOH(aq)+

H2SO4(aq)===

K2SO4(aq)+H2O(l)ΔH=-57.3kJ·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5518kJ·

答案 C

解析 A项,生成的是2molH2O(l),且生成了难溶的B2SO4;

B项,应生成H2O(l);

D项,辛烷应为1mol。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已知H+(aq)+OH-(aq)===H2O(l) ΔH=-57.3kJ·

mol-1,则稀H2SO4和Ba(OH)2稀溶液反应生成2molH2O的反应热ΔH=2×

B.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

O2(g)===CO2(g)+2H2(g) ΔH=-192.9kJ·

mol-1,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kJ·

C.H2(g)的燃烧热是285.8kJ·

mol-1,则2H2O(g)===2H2(g)+O2(g) ΔH=+571.6kJ·

D.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kJ·

mol-1,则

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400kJ·

答案 D

解析 稀H2SO4和Ba(OH)2稀溶液反应时还生成了BaSO4沉淀,故反应热还应包括BaSO4沉淀的生成热,A错;

甲醇蒸气的燃烧热是1mol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该方程式中生成的是H2,而不是液态水,B错;

若ΔH=+571.6kJ·

mol-1,则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水应该为液态,C错;

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kJ·

mol-1,故

mol-1,D正确。

题组二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30mL0.50mol·

L-1硫酸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溶液的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取50mL0.50mol·

L-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所用H2SO4溶液要稍过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硫酸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为-57.3kJ·

mol-1]________________。

(5)某学生的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①请填写表格中的空白

 

温度

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9.8

4

26.4

26.3

30.4

②近似认为0.50mol·

L-1NaOH溶液和0.50mol·

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0g·

mL-1,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

则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ΔH=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

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

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1)确保NaOH被完全中和

(2)C

(3)D

(4)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ΔH=-114.6kJ·

(5)①4.0 ②-53.5kJ·

mol-1 ③b

(6)不能 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

(7)ΔH1=ΔH2<

ΔH3

解析 

(1)实验中用稍微过量的H2SO4以保证NaOH完全被中和。

(2)为了减少热量损失,倒入NaOH溶液应一次迅速倒入,若分次或缓慢加入,会使热量散失。

(3)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液体,搅拌过程中要防止热量散失。

(4)书写时注意ΔH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

(5)①由于第2次数据误差太大,计算时要舍去,取1,3,4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②Q=cmΔt=4.18J/(g·

℃)×

(50+30)g×

4.0℃=1.3376kJ

则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

=53.5kJ·

ΔH=-53.5kJ·

③放出的热量少于57.3kJ·

mol-1,应该是反应过程中造成了热量损失,而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使NaOH溶液的体积偏大,产生的热量也增多,故b项符合题意。

(6)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故不能用Ba(OH)2溶液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7)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都完全电离,它们的中和热相同,稀氨水中的溶质是弱电解质,它与盐酸的反应中一水合氨的电离要吸收热量,故中和热要小一些(注意中和热与ΔH的关系)。

★总结提升

正确理解中和热,注意操作与计算细节

(1)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

(2)酸碱溶液应当用稀溶液(0.1~0.5mol·

L-1)。

若溶液浓度过大,溶液中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牵制作用越大,电离程度达不到100%,这样使酸碱中和时产生的热量会消耗一部分补偿电离时所需的热量,造成较大误差。

(3)使用两只量筒分别量取酸和碱。

(4)使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先后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最高温度,测完一种溶液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

(5)取多次实验t1、t2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而不是结果的平均值,计算时应注意单位的统一。

 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

(1)内容: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已知在25℃、101kPa时:

①C(s)+O2(g)===CO2(g) ΔH=-393.5kJ·

mol-1,

②2C(s)+O2(g)===2CO(g) ΔH=-221kJ·

则CO(g)+

O2(g)===CO2(g)的ΔH为-283kJ·

(3)应用

转化关系

反应热间的关系

aA

B、A

B

ΔH1=aΔH2

A

ΔH1=-ΔH2

ΔH=ΔH1+ΔH2

2.反应热的计算

(1)主要依据

热化学方程式、键能、盖斯定律及燃烧热、中和热等。

(2)主要方法

①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反应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②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

ΔH=E生成物-E反应物

③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

ΔH=E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E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

④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应用盖斯定律常用以下两种方法。

a.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如由

C(s)+O2(g)===CO2(g) ΔH1;

C(s)+

O2(g)===CO(g) ΔH2;

可得2CO(g)+O2(g)===2CO2(g) ΔH=2(ΔH1-ΔH2)

b.合理设计反应途径,如

,则ΔH=ΔH1+ΔH2。

⑤根据物质燃烧热数值计算

Q(放)=n(可燃物)×

⑥根据比热公式进行计算

Q=c·

ΔT

1.已知:

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12.1kJ·

mol-1;

HCl(aq)与NaOH(aq)反应的ΔH=-55.6kJ·

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________。

若知道H2SO4(aq)与Ba(OH)2(aq)反应的ΔH=-1584.2kJ·

mol-1,则SO

(aq)+Ba2+(aq)===BaSO4(s) ΔH=________。

提示 +43.5kJ·

mol-1 -1473kJ·

2.

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转化,完成下列填空。

①A→F,ΔH=________

②ΔH1+ΔH2+ΔH3+ΔH4+ΔH5+ΔH6=________

③C→F,|ΔH|____|ΔH1+ΔH2+ΔH6|(填“>

”“<

”或“=”)

④|ΔH1+ΔH2+ΔH3|____|ΔH4+ΔH5+ΔH6|(填“>

提示 ①-ΔH6 ②0 ③= ④=

题组一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

(1)[2015·

福建高考]已知:

Al2O3(s)+3C(s)===2Al(s)+3CO(g) ΔH1=+1344.1kJ·

2AlCl3(g)===2Al(s)+3Cl2(g) ΔH2=+1169.2kJ·

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2014·

四川高考]已知:

25℃、101kPa时,

Mn(s)+O2(g)===MnO2(s)ΔH=-520kJ·

S(s)+O2(g)===SO2(g) ΔH=-297kJ·

Mn(s)+S(s)+2O2(g)===MnSO4(s)ΔH=-1065kJ·

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O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2013·

课标全国卷Ⅰ]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

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ⅰ)CO(g)+2H2(g)===CH3OH(g)ΔH1=-90.1kJ·

(ⅱ)CO2(g)+3H2(g)===CH3OH(g)+H2O(g)ΔH2=-49.0kJ·

水煤气变换反应:

(ⅲ)CO(g)+H2O(g)===CO2(g)+H2(g)ΔH3=-41.1kJ·

二甲醚合成反应:

(ⅳ)2CH3OH(g)===CH3OCH3(g)+H2O(g)ΔH4=-24.5kJ·

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ΔH=+174.9kJ·

(2)MnO2(s)+SO2(g)===MnSO4(s)ΔH=-248kJ·

(3)2CO(g)+4H2(g)===CH3OCH3(g)+H2O(g)ΔH=-204.7kJ·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由题中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得Al2O3(s)+3C(s)+3Cl2(g)===2AlCl3(g)+3CO(g) ΔH=+1344.1kJ·

mol-1-1169.2kJ·

mol-1=+174.9kJ·

(2)设所给热化学方程式依次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③-②-①可得:

MnO2(s)+SO2(g)===MnSO4(s) ΔH=-1065kJ·

mol-1+297kJ·

mol-1+520kJ·

mol-1=-248kJ·

(3)由CO与H2直接制备CH3OCH3的方程式为2CO(g)+4H2(g)===CH3OCH3(g)+H2O(g),再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热ΔH=2ΔH1+ΔH4=2×

(-90.1kJ·

mol-1)+(-24.5kJ·

mol-1)=-204.7kJ·

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题组二利用盖斯定律比较反应热

2.已知:

①H2(g)+

O2(g)===H2O(g)

ΔH1=akJ·

②2H2(g)+O2(g)===2H2O(g) ΔH2=bkJ·

③H2(g)+

O2(g)===H2O(l) ΔH3=ckJ·

④2H2(g)+O2(g)===2H2O(l) ΔH4=dkJ·

则a、b、c、d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2a>

d=2c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由①式乘以2可以得到②式,故b=2a,由③式乘以2可以得到④式,故d=2c,由①式减去③式可得到H2O(l)===H2O(g) ΔH=ΔH1-ΔH3=a-c,该过程吸收热量,故a-c>

0,a>

c,综上可得b=2a>

d=2c。

(1)在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时,要带符号比较。

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反而越小。

(2)要注意比较的是放出热量的多少,还是反应热(ΔH)的大小,对于一个放热反应,二者比较的结果相反。

题组三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3.[2013·

海南高考]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2(g)+3N2(g)+9O2(g)===2C3H5(ONO2)3(l) ΔH1

2H2(g)+O2(g)===2H2O(g) ΔH2

C(s)+O2(g)===CO2(g) ΔH3

则反应4C3H5(ONO2)3(l)===12CO2(g)+10H2O(g)+O2(g)+6N2(g)的ΔH为(  )

A.12ΔH3+5ΔH2-2ΔH1B.2ΔH1-5ΔH2-12ΔH3

C.12ΔH3-5ΔH2-2ΔH1D.ΔH1-5ΔH2-12ΔH3

答案 A

解析 分别给已知方程式编号,由盖斯定律可知所给方程式由③×

12+②×

5-①×

2得到,故ΔH=12ΔH3+5ΔH2-2ΔH1。

4.

(1)[2015·

江苏高考]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

O3氧化烟气中SO2、NOx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O(g)+O3(g)===NO2(g)+O2(g) ΔH=-200.9kJ·

NO(g)+

O2(g)===NO2(g) ΔH=-58.2kJ·

SO2(g)+O3(g)===SO3(g)+O2(g) ΔH=-241.6kJ·

反应3NO(g)+O3(g)===3NO2(g)的ΔH=______kJ·

课标全国卷Ⅰ]甲醇脱水反应

2CH3OH(g)===CH3OCH3(g)+H2O(g)ΔH1=-23.9kJ·

甲醇制烯烃反应 2CH3OH(g)===C2H4(g)+2H2O(g)ΔH2=-29.1kJ·

乙醇异构化反应 C2H5OH(g)===CH3OCH3(g)ΔH3=+50.7kJ·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C2H5OH(g)的ΔH=________kJ·

江苏高考]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获得。

相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a3(PO4)2(s)+10C(s)===6CaO(s)+P4(s)+10CO(g)ΔH1=+3359.26kJ·

CaO(s)+SiO2(s)===CaSiO3(s)ΔH2=-89.61kJ·

2Ca3(PO4)2(s)+6SiO2(s)+10C(s)===6CaSiO3(s)+P4(s)+10CO(g)ΔH3

则ΔH3=________kJ·

答案 

(1)-317.3 

(2)-45.5 (3)+2821.6

解析 

(1)根据盖斯定律,由题中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

2,可得3NO(g)+O3(g)===3NO2(g) ΔH=-200.9kJ·

mol-1-58.2kJ·

mol-1×

2=-317.3kJ·

(2)将题给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①-②-③即得C2H4(g)+H2O(g)===C2H5OH(g),故ΔH=ΔH1-ΔH2-ΔH3=-23.9kJ·

mol-1-(-29.1kJ·

mol-1)-(+50.7kJ·

mol-1)=-45.5kJ·

(3)根据盖斯定律得:

ΔH3=ΔH1+6ΔH2=+3359.26kJ·

mol-1+6×

(-89.61kJ·

mol-1)=+2821.6kJ·

 能源

1.概念

能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

2.发展阶段

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

3.能源的分类

4.能源问题

(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

(2)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5.解决能源问题的措施

(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①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②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

一是保证燃烧时有适当过量的空气,如鼓入空气、增大O2浓度等。

二是保证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将固体粉碎成粉末,使液体喷成雾状等。

(2)开发新的能源

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的新能源。

(1)化石燃料属于可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