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716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从而 

D.激励 

从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国正在制订的《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令人期待,它必将促使我国人民的素质蒸蒸日上!

B.媒体上关于《阿凡达》的影评已经汗牛充栋,可惜其中大部分只是营销程序中的标准动作所产生的泡沫。

C.近来,从中国足协高层被依法刑事拘留,再到足协改组、涉案球队被处罚等,如此紧锣密鼓的行动确实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D.当看到小岗村村民按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时,大家深深地感到,他们怀念的沈浩不仅是一位村官,更是一位和他们休戚与共的亲人。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视剧《南下》首次触碰了新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记忆,它引发的不仅是人们对“南下干部”这个群体的关注,同时还有对那段红色历史的回味。

B.今年春晚人气最旺的当属解散多年又重聚的小虎队,虽然已经青春不再,但当他们活泼欢快地唱起当年的成名曲时,观众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C.火车票实名制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票贩子,更能有利于维护公民乘坐火车的权利,改变当前火车票销售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D.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办公大楼日月坛·

微排大厦亮相德州,综合运用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光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吨、节电660万度。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

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他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B.荔枝是亚热带果树。

宋徽宗时,从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徽宗写诗吹嘘说: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C.郭沫若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

有人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就够味了。

D.依我之见,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有意思”的事。

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

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理解的具体化:

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中介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人既是一个实践者,也是一个理解者,而人的理解渗透到理论与实践的整个过程,成为其中至为关键的中介性要素。

而具体化,则是理解发挥其中介作用的关键所在。

首先,理解的具体化表现为语言的具体化。

作为当代西方实践哲学复兴的代表之一,德国诠释学家伽达默尔曾把语言看成是对普遍东西的真实具体化。

人们通常只注意语言的工具性,视之为在使用者之外客观存在的工具。

然而,伽达默尔却侧重于对语言进行生存论的分析,强调语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要素,语言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存论意蕴。

作为我们的语言,它渗透着我们对世界的全部经验。

语言在我们的使用中,不仅把普遍化的共性的语言具体化为文本中的私人化的个性的语言,而且也与使用者的个人的生存经验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获得了一种具体化的呈现。

其次,理解的具体化还表现为情境的具体化。

按照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理解不是要求理解者放弃自身的立场,恰恰相反,它要求理解者坚守自己的立场。

文本固然代表了作者的立场,是作者意图的具体化表达,但它一旦获得自己独立的文本化存在形式,就逸离了作者的原始情境,失去了自己本初的具体性,而成为一种有待确定的状态。

在一切理解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文本的叙述与我们对于有争议的现实的理解之间的意义问题。

因此,文本的理解不是要去复制作者的原初意图,而是要在文本所代表的普遍性和理解者自身的特殊性之间进行中介,从而创造出文本的新的意义。

理解者必须从自身的具体情境出发展开对文本的理解,以便使文本的普遍意义在理解者的诠释学情境中具体化,形成文本的具体的新生意义。

情境的具体化是达成根本理解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三,理解的具体化还必须落实到问题的具体化层面。

对文本的理解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它始终渗透着理解者的能动作用。

当理解者把自己的诠释学情境导入到文本的理解之中时,他必须对这一情境进行深刻的反思,以便在特定的问题域中与文本展开诠释学对话。

诠释学对话发生在文本与理解者之间,是在文本所代表的作者情境与理解者自身的情境中展开的。

要使这场对话成为真正的对话而不是文本的独白,理解者自身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的具体化使理解情境的具体化得以实现,也为文本的意义创生开辟了道路。

理解者在对话中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是漫无边际的,而应该是包含某种界限的问题域中的问题。

没有界限的问题乃是空的问题。

要使问题成为有意义的真正的问题,理解者不仅要对文本的情境做出深入了解,而且还必须对自身的诠释学情境做出深刻的反思,惟其如此,理解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才能围绕着真正的问题而有效地展开。

所以,理解的具体化是沟通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要中介。

要克服理论与实践的断裂,实现理解的具体化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理论要掌握群众,不能依靠外在强制灌入,而要通过群众的自主理解来实现,理论是要通过群众的理解来发挥作用的。

理解的具体化乃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之合理转化的重要保障。

(选自2010年2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关于“理解的具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解的具体化”是沟通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必要中介,是克服理论与实践的断裂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B.“理解的具体化”表现为语言的具体化,即把普遍化的共性语言具体化为文本中私人化的个性语言。

C.“理解的具体化”还表现为情境的具体化,而情境的具体化是达成根本理解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D.“理解的具体化”必须落实到问题的具体化层面,而做到这一点可以使理解情境的具体化得以实现。

7.下列表述,与伽达默尔的观点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语言是对普遍东西的真实具体化,是在使用者之外客观存在的工具。

B.我们的语言具有不可磨灭的生存论意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要素。

C.文本固然是作者意图的具体化表达,却失去了自己本初的具体性。

D.理解者必须坚守自己的立场,从自身的具体情境出发展开对文本的理解。

8.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的理解是在文本所代表的普遍性和理解者自身的特殊性之间进行中介,从而创造出文本新的意义。

B.诠释学对话是在理解者自身的情境与文本所代表的作者情境中展开的,不应是文本的独白。

C.理解者对文本的情境做出了深入的了解,一般就能提出包含某种界限的问题域中的问题。

D.理论要通过群众的理解来发挥作用,这种理解不是外在的强制灌入,而是群众的自主理解。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

“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①,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

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

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

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白每观其衔恩抚躬③,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④?

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若赐观刍荛⑤,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⑥。

幸惟下流⑦,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吐握:

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

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②畴曩(chó

unǎng):

往日。

③抚躬:

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

抚,拍。

④谟猷(yó

u尤):

谋画,谋略。

⑤刍荛(chú

o):

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

⑥青萍:

宝剑名。

结绿:

美玉名。

薛:

薛烛,古代善相剑者。

卞:

卞和,古代善识玉者。

⑦下流:

指地位低的人。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干:

求取 

B.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许:

允许

C.而愿委身国士 

委:

托付 

D.惟君侯图之 

 

图:

考虑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 

不赂者以赂者丧

C.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若赐观刍荛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1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白“才能”的一组是

①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②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突出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文中作者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能够识拔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十分恰当地表现了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文章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

②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

③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①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注]①寻河:

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

(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一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其中的一种并加以分析。

(4分)

(2)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在川上曰:

“ 

,不舍昼夜。

”(《论语·

子罕篇》)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

氓》)

(2) 

,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序》)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 

,但愿长醉不愿醒。

(李白《将进酒》)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4)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五、语言综合应用(12分)

16.请将下列划线的句子改写成一组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的排比句。

俗话说:

“江山也要文人捧。

”凭借文学作品捧红景点的例子数不胜数: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竟使绍兴城的菜地和民居成为名胜古迹,天天游客如云;

兰亭,原是浙江省绍兴市西南14公里的兰渚山下的一座普通小亭,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名闻天下;

南京的秦淮河,则因有了俞平伯、朱自清等同题散文被收入语文课本而名声大噪。

像这样由语文而促进旅游新产品开发的事例不胜枚举。

17.“下课”一词近年来有了许多新的意思。

根据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分别用另一个词置换。

每处不超过4个字。

(1)由于赛场连败,俱乐部高层做出了主帅下课的决定。

(2)汽车消费快速增长,市场对车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型下课就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18.耶鲁大学公共事务办公室1月4日宣布,该校2002届毕业生张磊已经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SOM)捐赠8888888美元。

这是到目前为止,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张磊1989年考进人民大学,1998年到耶鲁大学留学,毕业后回到中国创建了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张磊给耶鲁捐款一事一经披露,即引发了热议,赞叹者有,失望乃至气愤者也有。

你是如何看待张磊捐款事件的?

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语言通畅,不超过80字。

六、选做题(从下面两个阅读文本中任选一个文本作答,只能选一个,不能全选,18分)

(一)文学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方寸田园

琦君

①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她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

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

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

“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

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②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

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

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

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

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

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

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

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

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

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③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

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

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

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

“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

”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

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

辛弃疾不是说吗: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

”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

东坡答诗云:

“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

”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

④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

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

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

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

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

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⑤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

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

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

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

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

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

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

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⑥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

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

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

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

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⑦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

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19.作者在文章的前三个语段列举了的一位文友以及陶渊明、辛弃疾、苏东坡等古人的言行,是为了表明怎样的观点?

20.品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其语言特色。

21.第⑥段中作者写了一位极其风雅的朋友如何美化生活,其用意是什么?

22.作者认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所谓的“俗愿”,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6分)

(二)实用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不天真时代的天真老人——周有光

阮中强

人活得足够久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

不是所有活得久的人就一定是活得明白的人。

因为经历世事太多,而易于变得世故,失去赤子之心。

如果你活得足够久,却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或者你有很好的思考力,而活得不是足够久,都是个问题。

周有光绝对是一个例外。

他经历过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正如他自己所言,生命长,就会见到很多奇怪的事情。

所幸周老两者皆备,所以,他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个经历百年风云的老人睿智的思想。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学者对先生的评价。

我一直认为太老的老人的文字一定是很老的,像是来自于上个世纪。

读了周老的这本书(注:

指周老所著《朝闻道集》,2010年1月出版),我觉得竟如此新奇!

真的,他是一位可爱的天真老头。

说到天真,这多好的一个词,如今,已经快被异化成贬义词了。

或许只能说明,这是一个不天真的时代。

周老自认为自己是一位“两头真”的学者。

什么叫两头真呢?

他自己的解释是:

年轻时候一味天真盲从,到了老年开始探索真理。

我想,他探索真理,则是赤子般的天真。

他从天真盲目中走了出来,但是他仍然是天真的,是一种理性的天真,是一种自觉的天真。

因为天真,他才超凡脱俗,他的文字中仍充满理想!

这似乎已经不是一个谈理想的时代了,可是,看周老在大谈“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里面的激情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彩。

因为天真,他无名缰利锁,故而自由超脱,思想透彻,力透纸背,能直达问题核心,直达心灵。

正如周老所言,他思考的不是水面上的泡沫和浪花,而是水底下走势。

所以,他用他的百年来的阅历来审视当今世界。

他思考的都是大问题:

美国何以长盛不衰?

苏联为什么会解体?

东西方文明能共融吗?

他也谈论于丹,他认为,重要的是心中明白:

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

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

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

因为天真,他虽百岁,但仍是说出皇帝一丝不挂的小孩,他能够看到真相,说出真话。

他说,“十年动乱”,全国人民发生精神休克状态,一度呆若木鸡,丧失了思考能力。

后来慢慢清醒过来,恢复思考文化问题。

他认为“只有清算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华夏文化任重道远”,“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时代了”。

因为天真,他对人生的态度旷达。

他说,“‘文革’时期我被下放到农村,我的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

所以,我跟老伴都相信一句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

有两句话我在‘文革’的时候经常讲: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多么可爱的天真的老人。

这提醒我们,要对生活保持警惕呀,现在太多的年少老成的文化人了,真的如一位西方先哲说过的:

“自从出现了有学问的人,就再也没有正直的人了。

”这是一个已经不太天真的时代,在集体狂欢,集体庸俗,集体挑战恶俗底线的今天,大家都被泡沫和浪花冲得热血沸腾,而不去关注水底下水流走向。

没有了理想,被物质奴化,有的是难以排遣的焦灼感和浮躁气。

让我们到百岁老人那儿寻找已经失去的美好天真吧!

(选自2010-1-13《中华读书报》)

19.文章以“人活得足够久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情”开头有怎样的作用?

20.作者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不天真的时代”,理由是什么?

21.周老的“天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22.周老说“他思考的不是水面上的泡沫和浪花,而是水底下走势”,这对你未来的生活有怎样的启示?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杂技团来了个新弟子,教练从走钢丝开始教起,这个弟子在练习的时候,总是想尽快走过去,结果没走几步就掉下来了,反复练习还是如此,最后沮丧地坐在地上不起来。

教练走了过来,拍拍弟子的肩膀说:

“掉落,是走稳的先决条件。

”弟子闻言,又重新爬上去练习。

教练在旁叮咛着:

“走,不停地走,带着微笑,抬头挺胸,直到你忘了掉落这件事,你就算真正学会了。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选准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5分)

1.D(A.整饬chì

,B.功劳簿,C.佣yò

ng金 

殚精竭虑)

2.C(激发,刺激使奋发;

激励,激发鼓励。

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

故地,住过的地方。

从而,表因果关系;

进而,表递进关系)

3.D(A.蒸蒸日上,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用在这里不恰当。

B.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极多。

C.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

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这里应用“真刀真枪”,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D.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4.A(B.“观众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搭配不当。

C.不合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