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728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坑支护初步设计说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场地现状标高为80.40m左右,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3.40m,基坑高差7m。

基坑顶部紧邻xx路,最近距离为7.56m,xx路下有大量地下管网系统。

b)BD段(东北面)、DE段(东北面)基坑:

场地现状标高为83.00m左右,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3.40~77.40m,基坑高差5.6~9.6m。

基坑顶部紧邻xx路,最近距离为6m,xx路下有大量地下管网系统。

c)EH段(北面)基坑:

场地现状标高为82.40~83.30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7.40m,基坑支护施工前根据道路标高场地平整至81.40~83.00m,基坑高差4~5.6m。

基坑顶部紧邻xx路和xx路,最近距离为6.8m,路下有大量地下管网系统。

d)HJ段(东北面)、JK段(东北面)基坑:

场地现状标高为82.40m左右,基坑支护施工前根据道路标高场地平整至81.40~80.00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2.40~77.40m,基坑高差7.6~9m。

基坑顶部紧邻xx路,最近距离为6.8m,xx路下有大量地下管网系统。

e)KN段(西北面)基坑:

在基坑开挖前,根据需要将场地整平至76.40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2.40m,基坑高差4m。

基坑顶部紧邻xx路,路下有大量地下管网系统。

f)NP段(西北面)基坑:

场地现状标高为76.40~73.40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2.40~71.40m,基坑高差2~5m。

g)PQ段(西南面)、RS段(西南面)基坑:

场地现状标高为71.80~73.40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1.40m,基坑高差0.4~2m。

场地内建筑物将拆除。

h)QR段(西南面)基坑:

场地现状标高为74.40~75.40m,在基坑开挖前,根据需要将场地整平至74.40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1.40m,基坑高差3m。

场地内无其它建筑。

i)SV段(东南面)基坑:

场地现状标高为76.40m左右,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2.40~71.40m,基坑高差4~5m。

j)VX段(东南面)基坑:

场地现状标高为76.40m左右,基坑开挖底标高为72.40m,基坑高差4m。

k)XA段(东南面)基坑:

4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xx省xx设计院提供的《xx片区定向安置房项目(xx路xx号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述如下:

4.1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市xx区,东临xx路,北临xx路。

拟建项目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

原始微地貌属于河流冲积阶地,场地由西南向东北呈三级台阶的阶地。

整个场地地形标高为70.98~83.78m,最高点位于东北侧三级台阶上,最低点位于西南侧一级台阶上,最大高差约12.80m,平均高程为77.71m。

4.2地层岩性

本次勘察钻孔揭露的地层为:

依据钻孔揭露,场地上覆地层自地面向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含砾粉质粘土、④粗砂、⑤圆砾、⑥粉土、⑦细砂、⑧粉质粘土、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各岩土层性质描述如下:

1填土(Q4ml)

杂色,褐黄色,褐红色,结构松散,稍湿,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及砖块、砼块,局部夹煤渣及碎石,堆填年限小于10年,尚未完全完成自重固结,密度不均,属高压缩性土。

该层厚度0.50~21.70m,平均厚度为6.27米。

2粉质粘土(Q3al+pl)

褐红色,褐黄色,硬塑,稍湿,网纹状结构,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该层厚度1.80~5.00m,平均厚度为3.34米。

③含砾粉质粘土(Q3al+pl)

红褐色,黄褐色,硬塑,稍湿,含15~40%砾石,一般粒径约1~4cm,最大达10cm,成分以石英为主,多呈亚圆形,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该层层厚0.80~8.80m,平均厚度为3.67m。

④粗砂(Q3al+pl)

褐黄色,棕红色,中密状态,湿,主要成分为石英,含10%~25%粘性土,分选性差,级配良好。

该层厚度0.60~6.00m,平均厚度为2.75m。

⑤圆砾(Q3al+pl)

褐黄色,中密状态,局部呈稍密状态,湿~饱和,以石英、长石为主,粒径一般2~20mm,最大40mm以上,以亚圆形为主,磨圆度较好,中细砂及粘土充填,粘粒含量约10%,分选性较差,级配良好。

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为0.70~13.00m,平均厚度为4.59m。

⑥粉土(Q3al+pl)

褐黄色,灰白色,中密状态,湿,含粉细砂、中砂及云母片,性脆,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钻探揭露厚度为0.80~3.90m,平均厚度为2.29m。

⑦细砂(Q3al+pl)

褐黄色,灰白色,中密状态,湿~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不均匀混有10%~30%砾石及粘性土,分选性差,级配良好。

该层层厚1.60~18.40m,平均厚度为8.12m。

⑧粉质粘土(Q3el)

褐红色,褐黄色,硬塑,湿,系下覆基岩风化残积而成,切面较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全场地分布,层厚0.70~7.10m,平均厚度为3.03m。

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

褐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取芯多呈短柱状、块状,手掰易碎;

局部夹有砾岩,砾岩取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

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岩石按坚硬程度分类为极软岩;

层顶标高44.88~57.81m,层厚约1.2~6.8m。

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K):

褐红色、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发育,钙泥质胶结,岩芯较完整,呈柱状、长柱状;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岩石按坚硬程度分类为软岩。

4.3场地地下水

工程场地位于xx冲积阶地上,拟建场地西侧约1km为xx,据xxxx站观测资料,最高洪水位39.18m,最低水位24.87m,年平均水位29.48m。

场地所属环境类型为Ⅱ类,场地填土层、砂土层、碎石层为透水层,其余地层为相对隔水层。

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土层孔隙水(上层滞水、潜水)。

a)上层滞水:

主要赋存于①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渗透及生活废水排放,水量较小,水位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b)潜水:

主要赋存于④粗砂、⑤圆砾、⑥粉土及⑦细砂中,其补给、排泄与xx联系密切,以及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水量较丰富,水位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略具承压性;

稳定水位距地面深度为6.50~15.60m,高程为57.98~75.48m。

拟建场地整体东北高西南低,地下水排泄主要是由东北侧向西南低洼地段排泄。

场地水勘察范围内未发现有污染源存在,地下水和地表水未受明显的污染,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距离地表6.50~15.60m,稳定水位标高为57.98~75.48m。

地下水稳定水位变幅约4~8m。

根据地勘报告,拟建场地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

5基坑支护方案选择(略)

6基坑支护设计

6.1基坑及边坡设计原则

a)本设计方案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周边环境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确定。

b)该设计以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结合经济与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

c)支护结构平面布置见平面布置图。

d)根据周边地形及设计地坪标高等条件,其中AB、BD、DE、EH、HJ、JK段基坑安全等级取Ⅰ级,侧壁重要性系数取1.1;

e)预应力锚索、锚杆及土钉应做基本试验,以此修改设计参数。

f)为了保证基坑的安全,计算断面选取设计图中各段最不利剖面图及钻孔参数。

设计所需参数是根据xx省xx设计院提供的《xx片区定向安置房项目(xx路xx号地块)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详见下表1:

表1地层参数

指标名称

岩土名称

凝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φ

(度)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灌注桩)m(MN/m4)

渗透

系数

K(cm/s)

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sk(kPa)

坡率允许值

(高宽比)

杂填土①

8

10

4

6.0×

10-3

20

1:

2.50

粉质粘土②

30

50

3.0×

10-6

56

1.50

含砾粉质粘土③

32

25

60

粗砂④

2

27

40

10-2

圆砾⑤

3

120

5.0×

10-1

180

1.25

粉土⑥

18

15

45

细砂⑦

23

35

2.0×

粉质粘土⑧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⑨

150

/

1.00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⑩

80

300

360

0.75

注:

①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是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成孔注浆土钉取值。

3用上表岩土参数时,应通过试验复核。

g)坡顶荷载:

坡顶附加荷载取10KPa,施工场地堆载取15KPa。

h)本设计为变形控制设计,主动土压力修正系数取1.30。

i)本次设计采用类比动态设计,根据施工现场开挖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情况和变形等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完善。

6.2基坑及边坡支护设计

a)AB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7m,基坑支护长度为20m,基坑边坡采用桩锚进行支护,桩径1.00m,单排,间距2.00m。

桩顶设置冠梁,截面尺寸为1.20m×

0.80m,桩心及冠梁混凝土均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桩上布置两排预应力锚索,水平间距2.00m。

桩上腰梁为槽钢梁。

桩间及桩顶坡面要求挂网高压喷射C20混凝土,厚度10cm。

b)BD段、DE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5.6~9.6m,基坑支护长度为99.8m,基坑边坡采用桩锚进行支护,桩径1.00m,单排,间距2.00m。

桩上布置三排预应力锚索,水平间距2.00m。

c)EH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4~5.6m,基坑支护长度为48m,基坑边坡采用桩锚进行支护,桩径1.00m,单排,间距2.00m。

d)HJ段、JK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7.6~9m,基坑支护长度为28.6m,基坑边坡采用桩锚进行支护,桩径1.00m,单排,间距2.00m。

e)KN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4.0m,基坑采用放坡加挂网喷浆进行支护。

基坑按1:

2.0坡比放坡,坡面上布置短钉,网距1.50m(水平)×

1.50m(垂直)。

坡面要求挂网高压喷射C20混凝土,厚度8cm。

f)NP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2~5m,基坑采用放坡加复合土钉墙进行支护。

1坡比放坡,坡面上布置3排土钉,网距1.50m(水平)×

坡面要求挂网高压喷射C20混凝土,厚度10cm。

g)PQ段、RS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0.4~2m,基坑采用放坡加挂网喷浆进行支护。

h)QR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3m,基坑采用放坡加挂网喷浆进行支护。

i)SV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4~5m,基坑采用放坡加复合土钉墙进行支护。

j)VX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4m,基坑采用放坡加挂网喷浆进行支护。

1.5坡比放坡,坡面上布置短钉,网距1.50m(水平)×

k)XA段基坑:

本段基坑高度为4m,基坑采用放坡加复合土钉墙进行支护。

6.3复合土钉墙设计要求

a)土钉(锚杆)设计要求

1)土钉(锚杆)成孔

锚杆成孔孔径150mm,土钉成孔孔径130mm。

土钉(锚杆)成孔深度、孔径、倾角要求按基坑各向坑壁施工参数表,施工允许偏差为:

孔深±

50mm,孔径:

±

5mm,孔距:

100mm,成孔倾角:

5%。

成孔应采用进行无水钻进,跟管钻进工艺。

2)土钉(锚杆)注浆

土钉(锚杆)钻孔内充填纯水泥浆,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先以高压1.0~1.5MPa进行注浆,注满后,保持5~8min,要求孔口反浆直至孔口满浆为止。

在首次注浆初凝2~4小时内,再用高压(2~3MPa)再向钻孔中的二次注浆管进行第二次注浆,将孔内空隙注满,且将孔内气体排出,注浆应饱满,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2。

灌浆之前必须对孔内沉渣进行清除,孔口设置止浆塞。

注浆材料采用普硅42.5#水泥,浆内添加15%(重量比)左右细砂,水灰比0.45~0.60。

当锚杆注浆体达到强度(用70mm×

70mm×

70mm试块养护后测定)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

,再进行下一道锚杆施工。

3)土钉(锚杆)试验

土钉(锚杆)应做基本试验,确定土钉(锚杆)设计值。

再当土钉(锚杆)施工完毕后,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时,应进行验收试验,试验数量详见检测要求。

b)喷射砼设计要求

1)喷射砼平均厚度为100mm,采用砾石砼进行喷射,分层分段施工,内层40mm,外层60mm。

2)砼标号为C20,砼配合比按室内试验结果确定。

3)网筋为φ8@200mm×

200mm,交点绑扎,骨架筋为热轧Ⅱ级Φ14钢筋,网距为@1500mm×

1500mm。

钢筋网片绑扎搭接长度为40D。

4)边坡开挖应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每层土方开挖不超过2.0m,要求土方开挖后,马上进行基坑壁挂网喷浆支护,再进行成孔施工。

6.4护壁桩设计要求

a)支护桩建议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

局部无施工条件情况允许采用人工挖孔成孔灌注桩。

b)支护桩设计参数详见施工图。

c)桩位、冠梁长度见平面图,桩芯砼、冠梁砼强度等级C30,钢筋笼制作,冠梁配筋,护壁配筋见设计图。

桩身砼保护层50mm,冠梁砼保护层35mm。

d)对桩间坡面,护壁桩外侧均采用垂直放坡表面挂钢筋网φ6.5@200×

200,表面喷射C20砼,喷射砼厚度平均为100mm,并设置短钉及膨胀螺栓。

具体见施工图。

e)施工中注意将桩的钢筋笼按设计图所示剖面成型,钢筋笼焊接、冠梁钢筋制作应符合规范要求。

f)冠梁顶应设置护栏,并设置警示标志。

具体设置由甲方及施工方按照标准化图集自行设置。

g)护壁桩桩芯砼建议按规范要求检测。

h)排桩施工要点:

1)排桩开始施工时,首先根据排桩的平面布置图,现场逐桩定位;

2)排桩开挖应跳桩开挖,排桩开挖时,一定要求做好坡顶监控措施;

3)为了保证排桩的基坑开挖和施工安全,应先后间隔开挖(跳槽开挖);

4)为了防止坑壁坍塌,应及时护壁支撑,桩顶应有防护护拦;

5)施工时应随时注意调整纵向钢筋的变形及错位,确保纵向钢筋的准确定位;

6)钢筋搭接应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0D,且焊接点应错位,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7)施工时应保证桩身与冠梁的刚性连接。

尤其注意接头部分的混凝土质量;

8)排桩施工完毕后,需作桩身无破损检测。

6.5护壁桩桩上预应力锚索设计要求

a)预应力锚杆设计

1)桩上锚杆设计参数详见各段施工剖面图。

2)锚索材料锚索为标准型1860MPa级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制作。

锚具采用JM15标准系列锚具。

锚索设计值应通过基本实验进行确定。

b)护壁桩锚索预紧力施工。

1)AB、BD、DE、EH、HJ、JK段基坑预应力锚索:

采用Q2352[22b、2[25b、2[28a、2[28b槽钢、300×

300×

δ20mm钢垫板及楔形垫板充当锚墩,通过锚具施加水平预应力,其设计参数见各剖面图。

2)安装槽钢梁时,预紧力的施加要待排桩混凝土浇注后28天砼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之后,且锚索锚固体达到设计强度75%之后,方可进行张拉。

锚索张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规程进行。

张拉完毕之后对孔口进行砂浆回灌防腐。

最后进行锚具封锚。

锚头、自由段、槽钢梁要做防腐防锈处理。

槽钢梁应刷沥青进行防腐。

c)锚索施工要求

1)锚索成孔要求

锚索成孔应采用跟管钻进工艺,要求边高压注浆边拔套管,在注浆完成后,方能将套管全部拔出,以保证锚索注浆质量。

锚索成孔深度、孔径、倾角要求按锚杆设计参数表施工,施工允许偏差如下:

孔深:

50mm;

孔径:

5mm;

孔距:

100mm;

成孔倾角:

2)锚孔注浆

锚索钻孔内充填纯水泥浆,采用二次注浆工艺,先以高压1.0~1.5MPa进行注浆,注满后,保持5~8min,要求孔口反浆直至孔口满浆为止。

当锚索注浆体达到强度(用70mm×

70mm试块养护后测定)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再进行下一道锚索施工。

3)锚索张拉:

排桩混凝土浇注后28天砼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之后,且锚索达到设计强度75%之后,方可进行张拉。

4)锚索应做基本试验,以验证设计参数值。

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通知设计方,对方案进行调整。

5)边坡开挖应分层开挖分层支护,每层土方开挖不超过3.0m,要求土方开挖后,马上进行基坑壁挂网喷浆支护,再进行锚索成孔施工。

6)锚杆(索)防腐

——锚固段:

直接由水泥砂浆密封进行防腐。

——自由段:

锚索自由段应进行涂黄油套塑料波纹管,波纹管内端与锚索间空隙应封闭,再绕扎工程胶布两层固定进行防腐。

要保证自由段不影响张拉钢材的自由伸长。

——锚头防腐:

承压板应刷沥青,如果一次灌浆硬化后承压板下部残留空隙,应再次充填水泥砂浆和润滑油。

6.6地下水处理措施(集水明排)

a)当基坑挖至设计位置时,立即在基坑合适位置修建集水井,集水井尺寸:

1000mm×

1000mm,M7.5水泥砂浆抹面。

b)在基坑底边线与地下室外墙线之间以及基坑顶修筑排水沟,尺寸为300mm×

300mm,按3%坡度流向集水井中,M7.5砂浆Mu10红砖砌筑,厚120mm。

排水沟中M7.5水泥砂浆抹面,厚度3mm。

排水沟底面比挖土面低0.30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0.70m。

c)基坑及边坡坡面设置泄水孔,均匀布置。

其中桩间网距2000mm(水平)×

2500mm(垂直);

其他各段网距1500mm(水平)×

1500mm(垂直);

在涌水渗水地段应适当加密。

做法要求:

要求内侧PVC管壁钻花眼,再缠绕双层滤网,插入砂砾反滤层中200,PVC管长600,外留100。

与水平面夹角15°

,凸出坡面100管外口用棉纱堵塞,待喷射完毕后,再除去棉纱。

6.7基坑填土回填设计要求

a)填土材料:

场地回填土(包括基坑回填及室外道路回填)禁止采用淤泥及耕植土,土中禁止含树根等杂物。

应优先选择透水性较强的填料。

当采用粘性土做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碎石。

填土回填时,应清除填土中的草和树皮、数根等杂物。

b)要求填土压实:

应按照相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填土分层压实。

要求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0.90,土的含水量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6.8施工方法

a)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红线坐标点,按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