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741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RTSⅡ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钢筋加工与安装

⑴底座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加工,根据分节绑扎成型后吊装上桥。

两节钢筋笼间纵向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且相邻钢筋搭接接头中心距离不小于1.3倍的设计搭接长度,搭接长度按照纵向钢筋的直径确定,Φ16为1.05m,Φ20为1.32m,Φ25为1.64m。

钢筋下料采用定长切断机保证下料长度准确统一,钢筋在自制的绑扎胎具上进行绑扎,钢筋笼的绑扎应稳固,缺扣、松扣的数量不得超过应绑扎数量的5%。

钢筋笼绑扎验收后编号存放,采用平板运输车运至工地,龙门吊多点吊装上桥安装,搭接区域人工桥上绑扎,每施工段的钢筋绑扎好后,应检查不小于10处的钢筋间距及钢筋保护层厚度。

要求钢筋间距偏差控制在-20mm~+20mm内,保护层偏差控制在0~+5mm内。

钢筋保护层采用长条型同等级混凝土垫块,底层垫块的尺寸为35×

3.5cm,采用梅花形布置,纵向间距0.8m。

图4-1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⑵桥梁剪力齿槽内锚固筋,分为梁内和底座板内两部分。

桥内部分(含套筒)在梁场制作时预埋在箱梁顶板的齿槽内;

底座板内部分在底座板施工时旋入梁顶预埋套筒内(见图5-1)。

先对剪力齿槽的顶面、两侧面和底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

凿毛采用小型电动凿子进行,凿毛时要注意要避开预埋套筒,凿毛深度为5~10mm,以露出新鲜混凝土面为宜。

随后进行预埋套筒清理,采取人工逐一清理的方式,用细铁丝逐个把杂物从套筒中清理出来,然后填塞黄油。

锚固筋制做长度应根据底座板超高设置及现场预埋套筒高低情况“量身定做”,以避免安装后过高或过低,影响剪力筋受力,安装后保证锚固钢板伸入底座板大于1/2底座板厚度。

安装时采用扭力板手配合加工的夹具(见图5-2),确保拧紧力矩不小于300N·

m,同时保证锚固筋拧入套筒内长度大于1.5倍的锚固筋直径,即42mm。

每片梁按照剪力钉的编号,逐一对扭矩、拧入套筒长度和锚固钢板伸入底座板长度进行验收和记录。

图5-1剪力齿槽锚固筋示意图

图5-2剪力钉拧紧工具

⑶钢板连接器在桥下制作,安装时分两部分吊装上桥,与连接钢板焊接的钢筋在桥下与钢板提前焊接好,整体吊装上桥,安放到位后,再安装用螺母锁定的精轧螺纹钢筋。

连接器钢板焊接时易产生较大绕度,造成精轧螺纹钢筋螺母安装后与钢板不密贴,满足不了准确控制张拉力的要求。

因此,连接器钢板挠度不得大于10mm,焊接采取以下工艺:

①焊接顺序控制

自中间向两侧对称进行,梅花型跳槽法焊接,保证温度应力均匀,减少焊接热量聚集。

单块连接器钢板焊接顺序如图5-3。

由于焊缝高度为15mm,为防止温度聚集,禁止一次焊接至设计焊缝高度,需要按照此顺序反复进行几遍方能够达到设计焊缝高度。

图5-3单块连接器钢板焊接顺序图

②焊接间隔时间控制

一般在5~6块连接器钢板之间进行流水焊接作业,且必须连续进行。

在常温15℃情况下,同一焊点两次间隔焊接时间一般控制在15min,且不超过30min。

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适当延长10~20分钟,环境温度较低时则相反。

③预留反向挠度消除温度变形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不能完全消除焊接温度变形,必须采用固定支架和夹具,在外力作用下形成60mm反向挠度,以抵消残余的温度变形。

如图5-4。

图5-4预留反向挠度示意图

当焊接曲线上钢板连接器时,必须采用双排夹具分别进行固定。

5.2底座板模板制作及安装

⑴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制作相应数量的底座板模板。

一般情况下一个工作面底座模板配置数量以满足一个施工段落左右线的底座板同时浇筑为宜。

为适应振动梁行走需要及曲线超高段底座板加厚需要,底座板模板采用高度可调式钢模。

模板上部采用4mm厚钢板作为面板,背肋为上下两道[10槽钢,下道槽钢大面可紧贴面板背面上下滑动,兼做可调部分的面板。

⑵对准备使用的模板进行除锈打磨和涂刷脱模剂。

⑶顺底座两侧边线在底座板边线外侧10cm处每隔5m在防水层上用记号笔划出标高点,测出该点处梁面标高,并计算出对应该点处底座板边缘变坡点至该点的高差,以此作为调整模板高度的依据。

⑷按照计算出的模板安装高度安装底座侧模板,使模板顶面与底座顶面边缘的变坡点平齐,并用Φ48mm钢管支撑。

外侧模板支撑在竖墙上,内侧模板左右线采用对撑。

见图5-5。

图5-5模板加固体系图

侧模安装时应注意,在侧向挡块处,底座模板采用整块模板,不应存在模板接缝。

后浇带处端模采用钢板加工成梳形,模板高度与底座板厚度相同,底座板纵向钢筋卡在梳齿中间。

上、下层纵向钢筋之间及下层钢筋与滑动层之间采用土工布、棉纱等物品进行封堵,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漏浆。

梳形端模加工时应注意,梳齿间的净距应根据其所卡纵向钢筋的直径及根据来确定。

⑸中间对撑的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拆除内撑杆后极易产生向底座板中心方向的变形和位移,模板安装时应该先进行5mm的预留量,防止底座板宽度产生负误差。

⑹为便于底座板与侧向挡块处的限位板有效进行滑动,模板安装时将模板接头与侧向挡块范围错开,防止此处产生混凝土接缝或错台。

⑺后浇带模板之间的距离宜小不宜大,与设计值控制在±

5cm,防止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温度变化导致钢筋发生屈曲失稳现象。

⑻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位置、高程及模内宽度进行检查,使模板中线偏差控制在5mm内,顶面高程偏差控制在±

3mm内,模内宽度偏差控制在0~+10mm。

⑼当支撑及模板有变形时,应该及时维修或更换。

⑽底座板混凝土浇筑前,每两个钢板连接器后浇带之间埋设1根温差电偶,用于测量浇注段混凝土的芯部温度,埋设位置在浇注段的中部。

5.3底座板混凝土施工

⑴在底座板浇筑前,放松后浇带连接器中与螺纹钢连接的螺母。

螺母放松后与钢板的最小距离在常规区为30mm;

在临时端刺区为70mm。

⑵底座板混凝土由拌合站集中搅拌,混凝土罐车运到工地,再由泵车泵送入模。

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6~20cm之间,自由落差不能大于1m。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季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气温低于-3℃时,入模温度不低于+10℃。

当工地最高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季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

混凝土浇筑由一道后浇带(钢板连接器后浇带或剪力齿槽后浇带)向另一相邻后浇带(钢板连接器后浇带或剪力齿槽后浇带)推进,一次成型,中间不留施工缝。

混凝土浇筑时,先用人工大致摊平,再用5c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要快插慢拔,由于结构较薄,每一棒的捣固时间控制在15~20s,防止过振。

捣固密实的标准为混凝土面停止下沉,无较大气泡冒出,表面平坦泛浆为止。

插棒间距为振捣棒直径的10倍,切忌振捣棒触碰模板和振捣钢筋,最后采用振动梁进行混凝土面振捣并提浆整平。

混凝土浇筑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撑、模板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模板标高变化、松动变形,应该及时处理。

⑶用木抹子在底座板顶面两侧边缘25cm宽范围内,抹出2%的反向排水坡。

中部2.45m范围内5‰的流水坡靠底座两侧模板的高差形成,不需特别收抹。

在曲线超高地段底座板施工时,混凝土摊铺过程中须用人工不断补充超高范围混凝土,最后用振动梁来回两遍整平振实。

⑷对轨道板铺设范围内的底座板顶面进行拉毛,拉毛深度1~2mm。

拉毛时间以手指按压混凝土表面,刚好不沾手时为佳。

拉毛采用尼龙刷,保证拉毛细密、均匀,且深度基本一致,如图5-6、5-7所示。

图5-6尼龙毛刷

图5-7刷毛效果及标准

⑸人工用铁抹子对底座板顶面两侧边缘25cm宽范围内的排水坡进行最后的抹平,对两侧20cm的范围进行收光。

⑹混凝土的养护须紧跟底座板施工,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昼夜。

环境温度高于5℃时应洒水养护,以能一直保持底座混凝土面湿润为宜。

为保持水分,也可覆盖土工布后再洒水,再在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水分散失,见图5-8。

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

浇筑完的混凝土连续3天不低于+10℃,或抗压强度已经达到5MPa时方可受冻。

图5-8底座板养护图

⑺砼拆模后,在曲线地段的底座板,要加设临时侧挡,防止底座板在张拉时横向位移。

临时侧向挡块设置的原则为:

曲线半径≤2500m时,每个侧向挡块处设置1个;

曲线半径在2500m~4500m时,每跨简支梁设置2处;

曲线半径>4500m时,每跨简支梁设置2处,见图5-9所示。

图5-9侧向挡块安装图

⑻底座板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查及中线、宽度和高程测量检查,其中中线位置允许偏差10mm,宽度0~+15mm,顶面高程-5~+5mm,平整度7mm/4m。

5.4底座板张拉连接

见底座板张拉连接作业指导书。

6.劳动组织

见表6-1。

表6-1一个工作面(双线)每工作班人员配置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工作内容

1

测量工

2

负责底座放样

技术人员

负责现场指导、交底、检查

3

试验员

负责底座混凝土现场试验

4

安全员

负责沿线安全防护

5

钢筋工

10

负责底座钢筋加工、绑扎、安装

6

模板工

8

负责底座模板安装

7

混凝土工

负责底座混凝土整平、振捣、抹平、拉毛

养护工

底座混凝土养护(浇水或覆盖)

9

后浇带张拉工

后浇带钢筋张拉连接

普工

配合各工种进行材料、机具搬运、清扫等

合计

52

7.材料要求

原材料应该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的施工材料按照相关的技术条件及时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保护层垫块抗压强度不低于底座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8.设备机具配置

见表8-1。

 

表8-1一个工作面(双线)机具配备表

名称

单位

数量

用途

备注

混凝土汽车泵

将底座混凝土由桥下泵至桥上

混凝土运输车

底座混凝土桥下运输

25t吊车

辅助吊装底座钢筋

插入式振动棒

底座混凝土振捣

提浆整平机

底座混凝土表面振捣、整平

悬臂龙门吊

底座钢筋整体安装就位

底座钢筋桥下整体绑扎时使用

钢筋绑扎台座

底座钢筋场内整体绑扎

钢筋笼吊装架

底座钢筋整体吊装

扭矩扳手

12

底座钢筋连接

开口扳手

11

可调式模板

底座混凝土模板

双线

铁抹子

底座混凝土表面收光、抹平

13

木抹子

底座混凝土表面收浆、抹平

14

灰铲

局部补灰

15

铁锹

16

铁耙

混凝土刨平

17

毛刷

底座混凝土表面拉毛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⑴底座内钢筋、连接器钢板、混凝土用砂、石、水泥、外加剂供应应选择合格的供货方,并对所有进行原材料进行进场检验,不合格材料必须清除出场。

⑵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在国内尚属新工艺,施工前应对各工序施工方法、工艺进行研究,编制切实可行的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并结合先导段施工实践逐步改进。

先导段完成后,形成一整套适用本工程施工的方法和工艺流程,以指导此后的大面积底座板施工。

⑶施工前对各工序操作工人进行技术培训,要求操作工人熟悉底座各施工段落钢筋的布置,掌握底座模板安装、钢筋加工绑扎安装及底座混凝土顶面的整平拉毛要求及标准。

⑷底座板施工中是以模板顶标高进行底座板顶面标高控制的。

因此应做好模板标高控制,立模前在立模线外侧每5m打出一立模标高控制点,模板安装完毕后再次复核模板顶标高。

⑸应选择合适模板、振捣设备和提浆整平机,确保底座混凝土外形尺寸、密实度、表面平整度。

提浆整平机与模板应相配套。

模板的强度及刚度应足以作为提浆整平机的行走轨道,顶面高度及平顺度及满足提浆整平机行走要求。

⑹剪力齿槽锚固筋的下料长度应根据剪力齿槽内套筒的实际预埋深度确定,要求锚固板伸入底座板的长度不得小于底座板厚度的1/2,避免制梁时套筒预埋不标准而造成锚固筋安装过高或过低。

锚固筋与套筒的连接应按规定的300N·

m扭力拧入,并保证其拧入长度满足设计1.5倍锚固筋直径(即42mm)的要求。

⑺底座板顶面拉毛应根据不同的浇筑季节及浇筑时间段,确定拉毛的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拉毛工具的毛齿密度应根据现场实验确定,使其拉出的齿痕既不能连成一片又不能太稀疏,且深度能满足设计要求。

现场应设专人进行拉毛作业。

9.2质量检验

9.2.1钢筋

⑴主控项目

①钢筋的原材料、加工、连接、安装应该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的规定。

HRB500钢筋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②齿槽剪力钉与螺纹套筒的连接质量符合《钢筋滚扎直螺纹接头技术规程》的规定:

φ28剪力钉拧入长度不得小于42mm,扭矩不得小于300N·

m。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查方法:

施工单位观察、尺量、测量扭矩;

监理单位旁站、统计。

⑵一般项目

①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其缺扣、松扣的数量不得超过应绑扎数量的5%。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施工单位观察并计数。

②钢筋的绑扎、安装允许偏差符合表9-1要求。

表9-1钢筋绑扎安装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钢筋间距

±

20

钢筋保护层厚度

+5,0

施工单位每检验批至少抽查10处。

观察、尺量。

③混凝土垫块的规格、间距和设置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全部检查。

取样试验、观察、尺量。

9.2.2后浇带连接器

①后浇带连接器原材料的质量、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监理单位抽检20%。

查验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②后浇带连接器的加工、连接与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尺量、观察;

监理单位旁站。

③后浇带钢筋的连接与松开的条件、连接方式、张拉顺序、张拉距离应该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测温、尺量、测扭矩;

9.2.3模板

①模板及支架材料的质量、结构应该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观察、测量。

②模板安装应稳固牢靠,接缝严密。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观察。

⑵一般项目

底座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2的规定。

表9-2底座板模板安装检验标准

检查方法及频率

顶面高程

水准仪:

每5m检查1处

内侧宽度

+10,0

尺量:

中线位置

全站仪: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测量检查。

①拆模时混凝土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20℃。

测温。

②预留剪力齿槽后浇带及钢板连接器后浇带沿线路方向的形式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

5cm。

尺量。

9.2.4底座板混凝土

①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的检验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的规定。

②混凝土施工质量及强度检验应符合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的相关规定。

③轨道板范围内的混凝土底座表面应进行拉毛,拉毛纹路应均匀、清晰、整齐,拉毛深度宜为1~2mm。

④底座混凝土的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

5mm。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20m检查1个断面(左、右各1点)。

施工单位测量,监理单位检查记录。

⑤底座混凝土裂缝的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①混凝土底座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数量、方法应符合表9-3的规定。

表9-3混凝土底座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

全站仪

宽度

+15,0

尺量

平整度

7/4m

4m直尺

厚度

10%设计厚度

施工单位每20m各检查一处。

②混凝土底座宽出轨道板部分的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单位每检验批检查20个点(左、右各10个)。

测量。

③拆模后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9.2.5后浇带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灌筑与后浇带钢筋连接的顺序及间隔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监控、统计。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⑴对底座板施工工序进行安全性分析,确定危险源,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⑵对机械操作人员、运输车司机、普通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持证上岗。

⑶各施工班组内设置不少于1名的专职安全员,专门负责本工班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监控、指导。

⑷对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⑸在各上桥通道处加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上桥。

⑹定期对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养护、维修,底座板钢筋笼吊装前检查吊车的钢丝绳、吊链及吊具的安全状况,确保各种机械设备及模具处于良好工作壮态。

⑺工地照明设备齐全可靠,确保夜间施工安全。

⑻桥面上施工场地狭窄,各种机具设备要堆放整齐,留有专门的过人通道。

⑼底座板钢筋网片吊装等上桥作业前必须检查吊车的钢丝绳、吊链及吊具的安全状况,吊装过程中要设置警戒线、吊臂下方严禁站人,桥上桥下要统一指挥,防止过程中以外坠落伤人。

⑽吊装作业严格按照“十不吊”原则进行,严禁违章作业。

⑾吊装机械启动或移动前,必须按铃警示。

10.2环保要求

⑴底座板砼施工时两侧有专人进行混凝土摊铺,避免混凝土洒在模板外。

不慎洒落时及时进行清理,避免污染桥面。

⑵养护期间,施工用水及管线专人管理且合理布置,做到规范整齐,避免桥面积水或到处漫溢。

⑶养护期间,养护覆盖物覆盖规范整齐且压稳,避免吹翻或到处飞扬。

养护结束后及时回收。

⑷底座板拆模后及时清理模板及脱落砼。

做到模板堆放整齐,桥面干净利落。

⑸养护完成后对底座板表面进行冲洗,以保持桥面整洁。

且避免积水或到处漫溢。

⑹桥面上收集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或统一运输到指定弃渣场,避免洒落在桥下污染周边环境。

⑺桥上无砟轨道施工机械在施工或修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油料管理,避免洒落污染桥面,必要时进行回收处理。

⑻施工便道天气及路面状况及时洒水,避免尘土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