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75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23.Ecosystem:

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藉助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

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3)高斯原理:

又叫竞争排斥原理,即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由于资源有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二、选择题

1、北方植物引种到不成功的原因是(BD)。

A.冬季温度过高B秋、冬季日照太长

C.降水太多D夏季温度过高

2、基因频率世代保持不变的种群的是一个(ABC)的种群。

A个体数量巨大B随机交配

C不受干扰D没有突变

3、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系统包括(BCD)。

A种群B植被型C群丛D群系

4、与水生植物在形态结构方面相比,旱生植物(ABC)。

A根系发达B叶片角质层厚

C叶片气孔数少D茎杆有节

5、物种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地方最可能的是(C)。

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

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D无天敌

6、种内竞争的表现有(A)。

A自疏B寄生C捕食D变换体态

7、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B)。

A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C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

8、种群内个体的水平空间分布型有(ABD)。

A均匀型B随机型C构件型D群聚型

9、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ACD)。

A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生物量高

C结构稳定D功能作用稳定10、物种在自然届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

A个体B种群C种D基因库

11、K-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BD)。

A体型小B体型大C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

12、下列食物链中,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A)。

A青草羊狼B羊粪蚯蚓鸡

C马马蛔虫原生动物D动物尸体秃鹫微生物

13、在诸生态因子中(BD)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能替代少数其他因B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D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

14、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B)。

A土壤中食物多B环境条件较稳定

C环境条件最好D天无敌

15、下列术语中(AD)是表示植物生活型的术语。

A高位芽植物B乔木C灌木D一年生植物

16、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

A个体B种群C种D基因库

17、以独立生活时相比,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D)。

A2个种死亡B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

C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18、中国植被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分类单位是(C)。

19、在北半球从赤道北上可能依次遇到的地带性森林分别是(D)。

A雨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

B雨林、落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D雨林、常绿林、落叶林和针叶林

20、地球上碳的最大储存库是(C)。

A.大气层B海洋C.岩石圈D化石燃料

21、温室效应的加剧不会导致(C)。

A全球气候变暖B海平面上升

C大气中CO2浓度降低D冰川融化

22、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较简单的是(D)。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苔原

23、氮的下列四种状态中,能被植物的根直接吸收利用的是(C)。

AN2BNO2CNH4+DNH3

23、下列物质中,(D)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A氮B水C二氧化碳D磷

24、一个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最少生物组成成份应包括(AB)。

A植物B分解C食草动物D食肉动物

25、r-对策生物的主要特点有(AC)。

A体型小B体型大C生殖力强D生殖力弱

26、下列术语中(BCE)是植物划分生长型的术语。

A高位芽植物B乔木C灌木D地面芽植物E草本植物

27、植物在新地点上能(CD)是植物定居成功的标志。

A植株生长B植株开花C开花结子D繁殖

28、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D)。

A2个种死亡B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

C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29、生态系统平衡的标志是(ACD)。

A能量输入输出稳定B生物量高C结构稳定

D功能作用稳定E、适于人类居住

30.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A.OdumB.HaeckelC.ClementsD.Tansley

31.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B)解释。

A.贝格曼规律B.阿仑规律C.谢尔福德规律D.高斯假说

32.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

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 

地形顶级

33.当环境中的资源(B)时,植物会投资较多的生物量于能充分吸收此资源的构造上。

A.丰富B.缺乏C.变化大D.稳定

34.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35.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

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

36.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D)。

A.物种数量B.物种生物量C.物种的体积D.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37.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主要以下列哪种生活型的植物为主(D)

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38.林德曼效率描述的是两个营养级间的(A)。

A.能量关系B.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D.营养关系

39.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C)

A.CO2浓度升高B.水体温度变化C.水体富营养化D.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40.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6级,原因是(A)。

A.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B.能量是守恒的

C.消费者数量不足D.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41.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

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

42.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植被为(C)。

A.苔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针叶林

三、问答题

1、请比较一下生态幅与生态位

指生物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的总和。

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耐受一个范围,其范围就称为生态辐。

一个种的生态位包含了对所有生态因子耐受的生态幅。

5. 

 

请比较一下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

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

次生裸地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

原生裸地没有植物繁殖体,次生裸地存在一些植物的繁殖体。

9、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是由以下主要组成成分构成的,无机物质,有机物,气候要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联系起来,②形成一定食物链(或食物网)和营养级结构。

③无机物质、有机物、气候要素提供生物组分场所、养分和信息源。

④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供生态系统需要的所有能源。

⑤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物,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并在系统稳定维护方面有重要作用。

⑥分解者将进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分解,释放回环境,结束一次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流动,使物质有可能再一次进入生态系统流动。

这样,在生物与环境实现了物质循环,3个生物功能类群间能量顺序流动,⑦并建立起维护系统稳定的反馈调节机制,构成了一个生态功能单位——生态系统。

10、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

以适当的例子说明生态因子作用有5个特点。

综合性:

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非等价性: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因子是起主导作用的。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替代。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由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④限定性(阶段性):

生态因子对同一生物不同发育阶段的作用不同。

也就是说生物的不同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

⑤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有直接作用对生物,或通过影响其它生态因子间接作用影响生物。

15、试说明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和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水分和温度及其相互配合构成的水热条件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因水热条件的有规律变化,植被的分布也出现地带性规律。

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包括水平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指虽纬度升高,温度降低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湿润地区虽纬度的升高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寒带荒漠等植被类型;

经度地带性指在经度方向,从沿海到内陆,由于水分的变化,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如热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热带雨林、热带稀树干草原、热带荒漠;

垂直地带性指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水分增加,依次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垂直带植被为随海拔增加,出现基带以东、以北的植被类型。

16、 

在什么情况下植物群落发生演替

新植物繁殖体迁入并定居。

群落内部环境发生变化。

原来的种内和种间关系改变。

外界环境条件变化。

人类的活动。

17、能量是怎样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的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流动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

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第一次能量固定,所以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就称为初级生产量。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的,能量只是单程流经生态系统,是不可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

当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时,每一个营养级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呼吸)都会消耗相当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都将以热量的形式消散到周围的空气中。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中,把较低质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较少的高质量能量。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以食物链为主线。

五、论述题:

1、 

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为什么

北方植物常形成与北方的温度和日照条件相适应的生态型。

因此,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的高温、低温和积温及日照长度,使其不能生长或完成发育。

5、什么是生物多样性那些因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物种内以及物种间的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水平上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于进化时间有关,进化时间越长,且环境条件稳定的物种多样性高。

物理环境越复杂,或叫空间异质性程度越高,群落的复杂性也高,生物多样性就越大。

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生物多样性越高。

物种之间的竞争是物种进化和分离的动力,所以竞争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捕食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的水平,从而减轻了被捕食者的种间竞争。

竞争的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捕食者共存。

捕食者维持群落的多样性。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整个区域物种多样性就越高。

人为因素。

6、影响生态系统初级净生产量的因素有哪些各有何影响初级生产量有哪些主要测定方法

光、CO2、水和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的基本资源,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而食草动物的捕食会减少光合作用生产的生物量。

对于陆地生态系统而言,一般有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但对林下植物而言,可能存在光照不足的情况;

水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特别是干旱地区;

营养物质的缺乏,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对水域生态系统而言,水和CO2不会光合作用造成影响,光、营养物质和食草动物的捕食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

收获量测定法、氧气测定法、CO2测定法、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和叶绿素测定法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精度和适用情况。

7、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那些阶段

 

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为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包括以下演替阶段:

①第一植物群落阶段:

地衣在裸岩定居,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加上物理、化学定居风化作用,使岩石风化,加上地衣残体积累少量有机物质;

②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依靠地衣植物较长时间的生活,形成的少量土壤,苔藓植物定居,苔藓植物的较大个体加速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③草本植物群落阶段:

土壤积累到一定量后,耐旱的草本植物开始进入并定居,种子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更加强烈,小气候和群落环境逐步形成,土壤加厚,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④灌木群落阶段:

草本群落发展到一定阶段,木本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以灌木为优势的群落;

⑤乔木群落阶段:

灌木群落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乔木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乔木植物开始定居,并逐步发展成乔木占优势的群落;

随着演替的进行,最终形成区域的地带性植被(顶极群落)。

12、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地球上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地球表面是不同生态系统的镶嵌,任何一自然环境单元就是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

一个生态系统就是一个自然结构单元。

生态系统三大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首先是能量流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植物体内,然后在转给其他动物,这样营养就从一个取食类群转移到另一个取食类群,最后由分解者重新释放到环境中。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现是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次,在生态系统内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的进行着复杂而有序的物质交换,这种交换是周而复始和不断地进行着。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各要素结合而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集中表现在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进行的基本单位。

最后,生态系统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关键种的消失会影响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生态系统中某一要素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生态系统其它耍素的支持,离开生态系统的谈某一要素的功能是不完全的。

另外,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功能发挥都以生态系统的讯息传递相关的。

以讯息传递为基础建立起了正负反馈调节功能,保障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稳定。

15. 

什么是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请比较二者的异同。

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称为演替。

演替可以从裸露的地面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一个群落中开始。

裸地可以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

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

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

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是指发生在原生裸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

二者的共同点:

(1)演替都是在裸地上开始。

(2)群落在形成过程中,都有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和作用。

(3)都是进展演替,即群落向着物种多样化、中生化和高生产力方向演替。

二者的不同点:

(1)演替开始的土壤条件不同,原生演替开始的裸地条件严酷,从来没有植物的繁殖体或被彻底消灭了,而次生演替开始的裸地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一些繁殖体存在。

(2)演替速度不同,原生演替慢,而次生演替快。

16.植物群落分布为什么具有"

三向地带性"

"

是指纬度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不同植物群落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用。

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化,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呈带状分布。

水分则随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在经向上不同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

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了气候按一定的规律的地理性更替,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

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性。

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水平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也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植物物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