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789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静海一中芦台一中等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9

7

8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

8.《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中的“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对英人如何科罪,应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当时作为清朝谈判大臣的耆英得意洋洋地认为,这一条款的订立,“杜绝衅端

,永远息争相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

此材料突出反映了

A.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化的一个标志

B.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近代法权观念

C.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礼仪外交体制

D.领事裁判权的实施促进了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9.武昌起义以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实行总统制;

1912年3月8日,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根据宪政原则,参议院的行为

A.变更了政体使社会动荡B.分散了权力导致效率低下

C.防止了专制维护了共和D.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

10.“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

同胞起来呀!

”下列各项不是从上述五四传单中获得的信息是

A.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的和约上签字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C.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D.表达了当时爱国青年的强烈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高度责任感

11.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

总论卷》写道:

“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

12.1913年张謇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说:

“謇对于实业上抱持一种主义,谓为棉铁主义。

……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

又惟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

于世界之市场。

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

”张謇提出“棉铁主义”的目的是

①挽救民族危机②振兴民族产业

③建立完整工业体系④抢占国际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辛亥革命后,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

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②中华民国有名无实

③传统观念的影响④小农经济的需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③④

14.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文献是

A.《海国图志》B.《民报》C.《孔子改制考》D.《新青年》

15.“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

”材料中的“这”是指

A.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B.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

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范围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

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7.1979年1月1日,祖国大陆宣布:

“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

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

”祖国大陆此观点

A.表明了盼望两岸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B.发布后两岸即实现了通航和通商

C.为和平收复香港和澳门提供了方法

D.从实际出发,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18.中共中央指出: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全国开始推行

A.农业生产合作社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19.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主要原因是在农业领域

A.优化了人民公社体制B.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建立了商品经济体系D.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20.《十二铜表法》规定:

“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B.是一部成文法典

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

21.“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

”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②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③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④演说术的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环境的内在需求

A.③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2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

“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的分析比较恰当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能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23.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

A.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D.无产阶级专制

2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

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D.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25.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有2个镇根

本没有人居住。

上述现象表明

A.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B.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

C.英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浠后D.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26.对下面图示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西方列强侵略手段日趋隐蔽B.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D.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27.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

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

这说明

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

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

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

28.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

“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

”“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B.继续战争的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C.布尔什维克党的武装起义D.通过了《和平法令》

29.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

A.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C.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

30.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

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这一时期,人

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渴望扩大政府职能B.资本主义已过时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路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B.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32.2014年,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上诉机构报告。

WTO上诉机构裁定中国稀土出口政策违规。

同时在世贸规则部分条款的法律解释上支持了中方的上诉请求。

A.公平的世界贸易秩序业已建立

B.美国等大国操纵着世贸组织

C.世贸组织具有仲裁国际贸易争端的职能

D.中国加入世贸不利于产品出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33.(20分)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动力。

材料一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

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

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

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

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

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

学,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3分)

材料二钱乘旦对英国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

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英国是如何开创现代文明的。

材料三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怎样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4分)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

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4)“……在碰撞与同化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新兴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人文思想?

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6分)

材料五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概括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4分)

34.(18分)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

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大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

高丽人,还有黑人。

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所谓城市化过程,实际上只是一个通商口岸化的过程。

鸦片战争之后半个多世纪,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

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

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说明近代条约口岸的“双重作用”。

材料三《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

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约1800

48%

52%

法国

约3600

75%

25%

中国

约43200

89%

11%

(3)材料三反映出中西方在19世纪城市化进程中呈现什么差异?

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

农村与城市》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利于城市化的举措。

3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

……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

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也较著名。

……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

近代史》(上卷)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

(2分)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2)据材料二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

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材料三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

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2分)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

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中国共产主义者曾多次将“外国的进步文化”与“中国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试举两例。

(4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

高二历史答题纸

33.(20分)

(1)(3分)

(2)(3分)

(3)(4分) 

(4)(6分)

(5)(4分)

34.(18分)

(1)(6分)

(2)(4分)

(3)(4分)

(4)(4分)

35.(14分)

(1)(4分)

(3)(2分)

(4)(4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高二历史答案

1-5BACBD6-10CDBDA11-15ABDCC

16-20BDABD21-25ADACD26-32DBBCABC

33

.(20分)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科举制;

民本思想。

(2)政治上: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

开展工业革命,建立机器大工业;

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积极拓展海外贸易。

文化上:

莎士比亚著作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牛顿力学等。

(3)三权分立体制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代议制民主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两党制体现了轮番而治的原则。

(答出2点,即给4分)

(4)主张君主立宪,实行维新变法;

主张民主共和,进行辛亥革命;

主张民主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

(5)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的发展;

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

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促进和谐发展等。

(答出2点,即给4

分)

(1)特点:

坊市分离;

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

国际大都会;

文化多元。

(答出3点,即给3分)

成因:

国家统一;

经济发达;

包容开放;

丝路畅通。

(答出3点即可)

(2)一方面,口岸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

便利了列强在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另一方面,通商口岸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刺激了近代工业的诞生;

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3)差异:

19世纪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问题:

反映了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农业文明。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我国政府的城市化战略等。

(1)潮流:

“西学东渐”。

(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2分)

背景: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

(2分,任答2点)

(2)观点:

权力容易被滥用,要分权,实现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1分)

影响:

理论: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论基础。

实践: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中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观点:

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

(1分)

创新:

提出新三民主义。

(4)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