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949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Word格式.docx

第二十节培训机构17

第二十一节产业新农民的培育17

第二十二节劳动力转移培训

第二十三节劳动力转移18

第二十四节非劳动力新农民的培育18

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规划19

第二十五节教育设施规划19

第二十六节医疗及社会保障规划19

第二十七节文化体育事业建设20

第二十八节社会治安建设20

第九章规划实施与管理21

第十章附则21

附表1:

重庆市长寿区石堰镇麒麟村新农村建设项目表

附表2:

石堰镇麒麟村村主道建设项目表

附表3:

石堰镇麒麟村村次道建设项目表

附表4:

石堰镇麒麟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背景

麒麟村是重庆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中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

为确保全村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性、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严肃性,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编制《石堰镇麒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其中:

中期为2006年~2008年,远期为2009~2010年。

第二节规划区域概况

一、基本情况

石堰镇地处长寿区东北部,距长寿主城区36公里,幅员面积107.18平方公里,人口6万2千余人,辖20个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

麒麟村地处西山脚小,地貌有山,多为浅丘带坝,土壤为沙溪庙组砂页岩发育的棕紫泥和砂夹泥,土质肥沃。

二、人口状况

全村有9个村民组,1320户村民4310人,2156个劳动力(其中男性劳动力1154人,女性劳动力1002人),2005年劳务输出753人,年收入510万元。

三、道路交通

麒麟村交通方便,全村各组已实现公路通达工程,现有村级公路23余公里,人行便道8公里。

四、水利资源及设施

全村共有山坪塘5口,石河堰1处,电力提灌站5座。

全村自来水用户有100户左右,其它均为担水饮用。

天旱时期缺水人口约占50%左右。

五、农民住房及人居环境

麒麟村全村9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点32个,农户住房基本覆盖整个村庄,布局十分散乱,而且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简陋。

各居民点普遍存在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村容村貌不整洁、房屋使用功能不合理等问题。

多数居民没有独立厨房、厕所、圈舍和院坝。

六、土地资源

全村幅员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87.5亩,(其中:

田2500亩,土1387.5亩),人均不足一亩地;

森林面积2043亩。

七、产业发展

麒麟村是石堰镇产业结构调整较好的一个村,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951元。

该村传统种养殖业较发达,现有枇杷、杂柑等水果1000亩,蔬菜100余亩,畜禽养殖10万余头(只)。

八、社会事业

——教育。

有黎明小学1所,属村点校,校舍面积1350平方米,有1到4年级共8个班350名学生,教师13人。

——卫生。

村内有卫生室2所,从事医疗卫生人员8名。

2005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60%。

——文化。

全村目前没有文化活动室。

——村办。

该村由原三个村合并而成,办公条件较差,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社保。

全村共有五保老人14户14人,其中:

散居五保供养12户12人;

集中敬老院居住2户2人。

绝对贫困户26户79人,均按政策规定落实了补助金额。

——其它。

全村已完成农网改造,通电率达100%;

农村居民中使用沼气池有3户,全村9个组闭路电视用户达620户,入户率50%;

农户安装电话850门,程控电话安装率为65%。

第三节规划原则

1、简洁明了,浅显易懂。

2、具体实在,操作性强。

3、突出特色,避免趋同。

4、尊重民意,合理布局。

5、立足现实,修改并重。

6、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第四节发展思路

我村地处山区、浅丘、平坝,区位优势较好,“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水果产业,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

第五节规划目标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条件,未来4年总体上要实现全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工作重点一是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以宗胜果品有限公司为发展龙头,大力发展杂柑产业,开办商业服务网点,实施农村产业化,培育农民持续致富增收源。

总体目标为:

到2010年末,各项新农村推进村建设标准基本达标。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80%以上农户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使村集体经济到2008年达到10万,2010年达到30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参合率达到99%以上;

人均有0.5亩以上能排能灌的基本农田,农业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20%以上;

林木绿化率达到40%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2009~2010年为中期规划期限,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种植规模、产品质量、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到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第二章产业发展规划

麒麟村的产业根据自身特点及区委区政府要求,把发展水果产业作为有力抓手,同时适度发展种养殖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六节经果种植区

一、发展目标

到2008年,建成优质无公害杂柑基地1500亩,间种蔬菜500亩,年实现纯收入95万元。

在此基础上,发展杂柑、优质核桃各500亩。

二、发展措施

1、在管理好现有的重庆宗胜果品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养种植业大户。

培养各类种养植专业大户80家,带动其它农户的粮经种植技术水平。

2、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进一步规范、发展、壮大现有协会,通过举办技术培训和积极统一农资采购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引导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

一是引导优质水果种植大户参加果树协会或者进入公司化管理;

二是引导畜禽养殖大户参加养殖协会;

三是引导蔬菜种植大户,组建一个蔬菜协会。

使全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参合率达到85%以上。

3、切实加强技物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农资销售管理。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二是通过农技人员技术培训、指导提高农民种养殖技术水平。

4、努力争取金融支持。

引导、扶持农民利用小额贷款发展种养殖业。

第七节畜禽养殖区

到2008年,培育专业大户40户,养殖畜禽达到18.5万(头)只,其中,发展养兔大户4户共1万只,养鸡大户20户,养殖规模15万只以上,建立土鸡养殖场一个,养鸡13500只,养菜牛1500只,其中,10头以上农户15户。

1、积极引导、鼓励养殖大户引进优良品种、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加强疫病防治。

2、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利用“一建三改”工作,变养殖业粪便污染物为燃料。

第三章基本设施建设规划

第八节道路交通规划

该村各组公路已完成通达工程,但畅通程度还远远不够,一是公路技术等级较低,再加上无后期的养护资金,道路质量差、通达水平低;

二是“瓶颈路”、“断头路”较多,全村道路尚未形成交通网络。

规划期内主要提高通往主要居民点公路、主要人行便道建设。

一、建设目标

加快村际对外连接公路建设,通过对现有路网结构改造升级,形成“组组通公路”层次清晰、互连互通的村域公路交通网络。

二、建设重点

(一)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1、体系规划

以现有村主道、村次道公路网络为骨架,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的家门口,将人行便道通到每一片山坡、田地。

2、具体目标

2006年,完成邱家桥到干坝7公里村级公路的硬化工作;

2007年,完成加油站到余家大湾,陈家桥到寇家湾共4公里,胡二湾到黄家湾(1公里),平滩到刘家湾(0.5公里)以及抱房到麻雀湾(0.8公里),冬瓜嘴到吴家湾(1.5公里)共7.8公里的公路硬化。

2008年,完成冬瓜嘴到沟湾(1.5公里),龙门溪到麻糖店(1公里),向家到蹇家沟(1.5公里),龙门溪到麒麟寺(1.5公里),梅坪到龚家湾(1.5公里),共计7公里的村级公路硬化工作。

(二)人行便道建设

按照路面宽0.8米、厚6厘米的标准,从2006年2008年,我村将采用硬化、石板、预制板铺设等形式,将人行便道通到每一片山坡、田地,让村民出门不湿脚。

具体规划如下:

2006年,分别在龙井湾到陈家沱桥、陈家沱湾到马龙湾、黎明学校到寇家湾修建2600米的人行便道。

2007年,在黄家湾到抱房,朱家嘴到村医务室,上大湾到凉水井垭口,沟湾到龚家湾分别修建1700米的人行便道。

2008年,完成刘家湾到黄家湾1000米,箩筐湾到周家湾1000米,黎明学校到邱家桥400米,小湾到左家林支路500米,凉水井到凉水井湾500米,凉水井到九甲湾370米,合计3770米人行便道铺设工作。

2009—2010年,湾与湾连通路硬化10公里。

三、建设措施

1、镇政府协助编制规划,协调上级财政、职能部门的建设资金和技术指导。

2、农民负责调整道路用地,附作物的补偿和道路新改建的投工、投劳。

3、村社干部负责道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

道路建设中若需要专业技术施工队伍承担的建设任务,按公开招投标技术,质量要求修建。

第九节水利设施建设

一、农业生产灌溉用水

(一)规划目标

到2008年末,全村能排能灌耕地面积达3600亩,能灌面积达90%以上。

农业机械化耕作面积20%以上。

(二)具体措施

1、新建2座电力提灌站:

一是在河堰口修建一座扬程40米,灌溉面积300亩的电力提灌站,主要灌溉沿河两岸的部分农田;

二是在陈家沱新建一座扬程35米,灌溉面积500亩的电力提灌站。

2、配置农业机械15台,其中微耕机12台,联合收割机2台,插秧机1台

3、积极向市有关部门争取河道整治项目。

加宽整治麒麟境内的河道,供农田灌溉。

4、积极向市有关部门争取雨水节蓄工程。

积极向市争取项目,在9个组分别新建9个100立方米的蓄水函。

二、人畜饮水

修建两套供水系统,到2008年底,让全村85%以上的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一是利用场镇自来水厂解决麒麟周边院落约600人农民饮水,二是利用我村地下水资源丰富的特点,新打或利用现有深水井,铺设管网,解决1—6组村民用水,逐步消除独户压提机井饮水状况。

三是在7、8、9组利用西山地下水修建一套自供水系统,让全村85%以上的村民在2008年以前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第十节燃气能源工程

一、规划目标

结合国家生态家园富民沼气池工程,使该村90%以上农户使用沼气池供气,部分散居农户利用液化气解决燃气问题。

二、具体措施

2006年利用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完成350个沼气池项目指标,实施300个农户的一建(建一个沼气池)三改(改厕、改圈、改厨)。

2007年完成500个沼气池项目指标,到2008年,全村沼气池数量达1200户90%用上清洁卫生的沼气能源,部分散居农户利用液化气解决燃气问题。

第四章村庄院落规划

第十一节规划原则

1、麒麟村村庄院落规划坚持结合实际总体规划的原则。

2、康居村民点坚持遵循“规模适度,相对集中,道路硬化,人畜分离,饮水卫生,服务配套,村容整洁,风貌鲜明”的原则。

3、坚持尽量保留原有房屋风格、原有绿化,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拆房或取直道路;

着力健全农村基本生产生活功能,重点治乱、治脏、治路、治水的原则。

4、坚持每个村民小组重点整治2~3个较大院落,改造与装饰相结合,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避免大拆大建的原则。

第十二节规划目标

通过4年时间,使全村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善。

一是科学规划该村居民点体系,引导农民建房向村级副中心集中;

二是通过“改造装饰”、“绿化美化”等措施整治院落,配套一定公共设施,改善院落环境。

根据《村庄规划标准》、《重庆市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指导农民新建房屋,人均建设用地75~85平方米,宅基地用地指标为30平方米/人,前院后坝人均用地控制指标45~55平方米/人;

三是鼓励引导农民改造土木结构房屋,使农户住房砖砼化达到85%。

第十三节麒麟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规划居民点体系形成村级中心(邱家桥)——村级副中心9个和一般居民点的三级结构。

一、村级中心

村级中心为村委会所在地,是麒麟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人口800人,建设用地规模100亩(含办公室、村卫生室、计生室、文化活动室、五保家园等)。

二、村级副中心

每个村民组选1个相对集中(50户以上)、户数较多、地形交通条件较好的自然院落作为村级副中心,一方面作为引导农民今后集中建房的区域,另一方面作为配套部分基础设施的参考。

全村9个组共确定了9个村级副中心,一个康居示范点(主要规划在邱家桥一带,由于麻糖店一带容易出现滑坡现象,因此,不纳入规划范围,争取逐步迁移)。

三、一般居民点

全村自然院落中除9个村级副中心外,全部为一般居民点,一般居民点内不可新建房屋,原有住房可以整修但不能扩建,如需新建房屋必须到村级副中心,鼓励引导村民向村级副中心集中。

第十四节建设措施

一、麒麟场镇及康居示范点建设必须结合小城镇建设

麒麟村的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小城镇建设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及景观建设,加强路灯照明和建筑的风貌控制,改善村庄入口景观,展示新农村风貌。

二、村级副中心要突出对环境的整治和居民新建房屋风貌的控制。

(一)新建农房

引导农民到村级中心或村级副中心建房,对依据《村庄规划标准》、《重庆市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修建房屋的每户农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和政策支持。

(二)旧房改造

1、“一池三改”。

结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对该村1300多户农户进行“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建设指导,使90%以上农户有独立卫生厨房厕所。

2、规范和引导农民拆除阻碍通行、影响环境的附属建筑物、违章建筑物,鼓励引导部分危房户主对原住房实施砖瓦化改建。

3、加强环境整治、卫生保洁、生态绿化、消防设施配套等工作,相对集中的居民点合理布局1~2个晾晒休闲院坝,村民堆放柴草必须远离居民住房且位于室外。

4、强化生活垃圾无害化的处理。

①村级中心和每个村级副中心新建2个垃圾箱,每个一般居民点新建1个垃圾箱,。

②力争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场进行垃圾直接填埋,或在村内新建垃圾中转站,定期将村内垃圾运至垃圾处理站进行处理。

5、家畜家禽粪便处理。

对所有畜禽养殖大户的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变养殖业粪便污染物为燃气或果树用肥。

(三)风貌控制

1、改造装饰。

对未进行粉饰的砖混结构房屋和部份木结构房屋的前、左、右三面外墙按建委的设计要求进行改造或贴墙砖;

对砖混结构以外的房屋进行刷白美化装饰。

2、屋顶装饰。

对砖木、土墙、木结构房屋采用小青瓦屋顶美化。

三、一般居民点实施改造与搬迁相结合

一般居民点内不再审批新建农房,农民原住房要实行整改拆建相结合,一是鼓励引导单家独户居民向村级中心和村级副中心集中,使村庄功能区集中紧凑,公共设施相对集中;

二是对居民点内现有房屋的改造,可参照村级副中心房屋改造措施。

第五章环境保护

第十五节植被绿化

麒麟村地势处西山脚下,有山,有丘陵,有平坝,森林资源较多,应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果树,促进四旁植树、美化环境工作,除建设用地和耕地以外,要基本做到没有裸露土地。

一是加强植树造林,种植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生态林木等;

二是在村主、次道两侧设置绿化带,种植树冠小的树种;

三是充分利用村落院坝种植庭园果树、花卉苗木;

四是将村上现有的荒山绿化为经济林。

第十六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严格执行《环保法》、《水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进入村域的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制度,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

3、成立村环境卫生监察分队,依法开展环卫管理及监察工作。

第六章党的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麒麟村支部共有党员115名,预备党员2名,党员队伍呈现出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

第十七节规划目标

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每年至少发展2名年轻、“双带”能力强的党员。

在2007年实现班子成员中至少有2名专科以上的大学生,其余村级干部班子要达到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龄不超过45岁。

大力开展“五好”村党支部创建工程,把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

第十八节具体措施

1、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进一步发现和培养具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农村能人”,吸收优秀村组干部及后备干部入党。

2、抓好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1:

2的比例储备和培养一批后备干部。

3、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力度。

按照“一村一大”、“一村一技”的要求,新建村级党校,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聘请区级部门领导、镇内专业人员,开展党建理论、法制、科技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4、加快村级阵地建设。

按照“三室八有”的标准并结合“五保家园”、村卫生室的建设,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座,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包括两委办公室(含档案管理),多功能活动室(包括党员活动、远程教育、会议、文化活动、图书阅览、各种培训等),计生室,卫生室、五保家园,小商品超市、农资用房、卫生间等,同时,还计划建设1个标准篮球场。

第七章新型农民培育规划

第十九节规划目标

通过培训,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守纪律、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

要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学生根据区域划分就近直接升入中学;

未继续升学的中学生培训率达90%以上。

到2008年底,新增劳动力转移1200人,劳动力转移总数达1600人。

第二十节培训机构

利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中学的资源搞好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

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村民不同时节对各种技术的不同需求,聘请各类专家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对不愿读高中的学生,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中学要站在培育新型农民的角度,从政治思想素质、法律知识、农村就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

第二十一节产业新农民的培育

按照产业划分,重点培育经果产业农民、蔬菜种植产业农民、水产养殖产业农民、畜禽养殖产业农民、旅游服务产业农民五大产业新农民,劳动力安排分别为510人、200人、100人、400人、50人,分别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有针对性培训。

在2008年内,各专业产业农民培训工作完成,促进产业新农民在新农村产业建设中充当支柱力量。

第二十二节劳动力转移培训

一、短期培训(实用技术培训)

对农村劳动力,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由镇成人技术文化学校牵头,采用办培训班、现场一对一传授技术等形式,让每一位剩余劳动力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增加就业机会。

二、长期培训

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应届毕业生,采取“政府补助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的办法,筹集学习费用,鼓励“双未”人员继续到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或鹭翔职业技术学校等职高学习2~3年,取得毕业证书,系统掌握专业技能和执业技术。

通过中长期培训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对农业大户、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的需求,为实现劳动力转移打下基础。

第二十三节劳动力转移

村建立劳务输出就业管理站,加强全村劳动力的动态管理,为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劳动用工维权等措施,保证劳动力输得出、技术用得上、权益能维护的农民工转移新机制。

第二十四节非劳动力新农民的培育

对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培育,要结合村情、镇情,利用寒暑假期间和村党校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老年农民的培育,要开展“五好家庭”、“五好婆媳”、“双文明户”、“守法户”等评比活动,提高老年农民的守法意识、文明意识。

达到整村农民素质提高,塑造新时代的新农民形象。

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第二十五节教育设施规划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008年下半年,全面完成麒麟校舍改造工程,实现学生寄宿制,装配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争取将该校办成镇区示范小学,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第二十六节医疗及社会保障规划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

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6年参合率达60%以上,2008年参合率达75%以上。

结合麒麟村阵地建设,建成麒麟村卫生站100平方米。

计划生育。

发挥村级计生协会作用,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2008年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优质服务率、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率达90%以上。

全面落实农村计生户的奖扶政策。

民政。

一是对现有低保人员加强管理,做到每季度审核调整,按月足额兑现到户;

二是在2006年内,对有申请吃低保的农转非居民,按条件调查、审核、上报审批;

三是在2008年内,对非农无业无收入人员和不间断的农转非居民,实现应保尽保;

四是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保家园”。

结合阵地建设,建立300平方米“五保家园”1座,并逐步完善相关生活设施,分散五保老人全部入院,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各项管理工作步入正轨,使老人安度晚年。

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

认真执行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等议事制度,在村委办公室设立公开栏,坚持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四公开”。

第二十七节文化体育事业建设

结合村阵地建设,建成麒麟村多功能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娱乐室、篮球场等设施),安装群众体育休闲设施,成立麒麟村文艺宣传队、体育运动队,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第二十八节社会治安建设

2006年建立具有新农村特点的村规民约,在村公开栏公示,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群体性事件出现,村民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5%以上,并形成长效机制。

第九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一、石堰镇政府负责组织本规划的实施,区级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二、为强化农村规划对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的调控和管理,镇政府为每个村民组配备专业人员,具体指导、监督规划的实施;

麒麟村成立由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构成的新农村建设实施小组,具体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村庄、集镇的房屋、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管理规定,保证其安全和正常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损毁。

四、村民委员会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的管理,明确环境卫生责任区和责任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维护村庄环境卫生,不得随意倾倒垃圾、粪便、废料废渣和其它废弃物。

五、强化规划对设施和建设的控制。

要在本规划指导下,加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

第十章附则

一、本规划自全体村民讨论通过后生效。

二、本规划一经通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如确因需要对本规划进行变更时,必须经全体村民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