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8270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Word版题库探索高考命题的奥秘三文档格式.docx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    (填“低”或“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    (填“低”或“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O2浓度降低后,直接影响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导致C3量减少,确定物质A是C3,物质B是C5。

(2)CO2浓度为1%时,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的分子数是C5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积累。

(3)CO2浓度为0.003%时,C3和C5的浓度保持稳定后,暗反应保持稳定,此时根据暗反应中CO2的固定的反应式确定,C3分子数应是C5分子数的2倍。

(4)CO2浓度降低,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降低,因为暗反应减弱,所需的ATP和[H]减少,光反应强度减弱。

答案 

(1)C3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的含量稳定。

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的分子数是C5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积累 (3)高 (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

2.(2018·

全国卷Ⅱ,30)为了研究某种树木树冠上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某同学选取来自树冠不同层的A、B两种叶片,分别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可知,A叶片是树冠    (填“上层”或“下层”)的叶片,判断依据是    。

(2)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但测得放氧速率不变,则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的    反应受到抑制。

(3)若要比较A、B两种新鲜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    。

解析 

(1)树冠下层叶片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会低于上层叶片,故由图中曲线可得出A叶片是树冠下层叶片。

(2)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数值时,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开始下降,说明CO2的吸收量减少,但测得放氧速率不变,由此可知,光反应速率基本不变,因此,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受到抑制。

(3)常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对叶绿素进行提取。

答案 

(1)下层 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低于B叶片

 

(2)暗 (3)无水乙醇

转换视角2 逆向思维——根据变化结果逆推“改变因子”

3.(2020·

高考预测)如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且气温适宜,植物细胞内C3和C5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因素改变的变化情况,下列对这一环境因素改变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突然停止光照B.突然增加CO2浓度

C.降低环境温度D.增加光照强度

解析 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相对含量将增加、C5的相对含量将减少,A错误;

突然增加CO2浓度,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量增加、消耗的C5量增加、C3还原速率不变,植物细胞内C3相对含量增加、C5相对含量减少,B错误;

降低环境温度,CO2固定速率和C3还原速率均下降,C5的相对含量不会大幅度地增加,C错误;

增加光照强度,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增多,被还原的C3增多,生成的C5增多,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相对含量将减少、C5的相对含量将增加,D正确。

答案 D

转换视角3 思维变通——将“变化因子”切入试题综合考查

4.(2017·

全国卷Ⅰ,30)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    (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在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时,由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导致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下降,进而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题干信息表明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因此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即CO2补偿点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过乙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因此其净光合速率大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释放氧气,因此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

答案 

(1)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大于0

(2)甲种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增加

(时间:

35分钟)

1.(2019·

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叶的叶绿体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

B.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蓝紫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C.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解析 绿叶的叶绿体中叶绿素含量远大于类胡萝卜素,A正确;

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结构不同,在蓝紫区的吸收峰值不同,B正确;

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光能,C错误;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D正确。

答案 C

2.(2019·

山师附中模拟)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

解析 叶黄素的最大吸收波长446nm,胡萝卜素的最大吸收波长449nm,所以虚线表示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a在645nm和663nm处均有吸收,在645nm处吸光系数较小,叶绿素b在645nm和663nm处亦都有吸收,但在645nm处吸光系数较大,由此可知实线代表的是叶绿素。

答案 A

3.将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好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

B.集中分布在上下两侧

C.集中分布在中央位置

D.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

解析 由于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竖直放置的水绵在上侧红光处及下侧的蓝紫光处光合作用较强,产生的氧气较多,因此好氧细菌在这两处集中分布。

答案 B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B.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C.在暗反应阶段,C3可被[H]还原为C5和糖类

D.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解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需要酶的参与,温度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5.(2019·

山东威海模拟)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类囊体腔内H+顺浓度梯度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产生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能进行此过程

B.该过程中H+跨膜运输需要消耗ATP

C.光反应中形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D.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没有ATP的水解

解析 光合作用过程中类囊体腔内H+顺浓度梯度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产生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此过程属于光合磷酸化,需要光照,故不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A错误;

H+顺浓度梯度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C正确;

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也存在一些耗能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而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D错误。

6.下列关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蔬菜大棚采用蓝紫色的薄膜,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光合效率

B.施用农家肥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可为农作物提供更多的CO2

C.维持蔬菜大棚中适当的昼夜温差,可减少有机物消耗提高产量

D.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对光、水、肥等资源的利用率

解析 植物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对其他颜色的光也吸收,绿光吸收最少,蓝紫色的薄膜只有蓝紫光能透过,所以蔬菜大棚采用蓝紫色的薄膜,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光合效率。

7.(2019·

东北育才学校联考)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减弱,暗反应也减弱

B.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1和t4

C.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增多

D.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128mg,则此阶段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120mg

解析 若培养液缺镁,则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反应的进行,而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从而又会影响暗反应的进行,A正确;

在t1到t2时段,氧气释放速率为负值,此时二氧化碳浓度还会增加,即在t2时二氧化碳浓度最高,B错误;

在t4时补充二氧化碳后,被固定的二氧化碳增多,使C3含量增加,C正确;

在此时间段中氧气的积累量对应于葡萄糖的积累量为6molO2对应于1mol葡萄糖,则氧气增加128mg,葡萄糖的积累量为180×

128÷

(6×

32)=120(mg),D正确。

8.(2018·

11月浙江选考)光合作用是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与去向,用    的CO2供给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将样品立即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

甲醇用以杀死小球藻并    标记化合物。

浓缩后再点样进行双向纸层析,使标记化合物    。

根据标记化合物出现的时间,最先检测到的是三碳化合物。

猜测此三碳化合物是CO2与某一个二碳分子结合生成的,但当    后,发现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推知固定CO2的物质不是二碳分子。

(2)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选用某植物幼苗,用含有

100mmol/LNaCl的完全营养液进行培养,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如图所示。

本实验可推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设置了前后自身对照,还可设置    作为空白对照。

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除本实验采用的之外,还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同位素示踪法可研究物质的变化和去向。

题干强调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与去向,因此可用同位素14C标记的CO2供给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

通过定时杀死细胞提取标记化合物,可研究碳元素的同化与去向。

通过类比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分离实验,可推知双向纸层析的目的也是为了使标记化合物分离。

由题意可知,固定CO2的是五碳化合物,而不是二碳化合物,因此突然降低CO2浓度后,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快速上升。

(2)由图可知,随NaCl处理时间延长,气孔导度下降,光合速率也下降,且抑制效果与NaCl处理时间呈正相关。

作为空白对照,所用完全营养液不加NaCl即可。

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可以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释放量表示,也可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干物质积累量表示。

答案 

(1)同位素14C标记 提取 分离 突然降低CO2浓度

(2)NaCl处理导致光合作用速率及气孔导度下降,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明显 不加NaCl的完全营养液 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O2释放量、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干物质积累量

9.(2019·

山东K12联盟)下列①~④曲线图均表示光合作用与某些影响因素的关系。

下列各选项中,错误的是(  )

A.①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

B.②图中Y因素有可能代表温度

C.③图中,b点是曲线与横轴的交点,阴生植物的b点值一般比阳生植物的高

D.④图中Z因素(Z3>

Z2>

Z1)可以表示CO2浓度,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解析 图中的X因素可表示CO2浓度,因为a点表示CO2达到一定浓度时,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图中的Y因素有可能是温度,因为温度超过一定限度后,酶的活性会降低,导致光合速率降低,B正确;

图中,b点是光补偿点,阴生植物对光的利用能力弱,光补偿点的值和光饱和点的值一般要比阳生植物的小,C错误;

图④中,当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加快,因此光照强度小于c值时,限制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正确。

10.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及其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膜结构为叶绿体内膜

B.甲表示色素,可用无水乙醇分离

C.a侧为叶绿体基质,其中含有少量DNA

D.图示过程为光反应,该过程不需要酶的催化

解析 题图显示:

在有光的条件下合成ATP,且H2O→2H++1/2O2,说明图示膜结构为类囊体薄膜,A错误;

甲表示色素,可用无水乙醇提取,B错误;

a侧为叶绿体基质,其中含有少量DNA,C正确;

图示过程为光反应,该过程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

11.(2019·

北京东城模拟)在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不会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二氧化碳的生成与利用

B.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

C.NADPH的生成与利用

D.ATP的合成与水解

解析 叶绿体的基质可以发生二氧化碳的利用,但叶绿体中不会有二氧化碳的生成;

叶绿体中因为含有少量DNA和RNA,所以能进行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会产生NADPH,然后在暗反应中会利用NADPH;

在光反应中能合成ATP,在暗反应中会利用ATP。

12.(2019·

山东枣庄模拟)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

下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

请回答:

(1)为测定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常用    试剂提取色素,对比纸层析法获得的色素带宽度,突变型的颜色为    的两条色素带会明显变窄。

若用640~660nm波长的光处理水稻叶片,则吸收CO2主要由        (填“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

(2)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反应强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野生型;

P点时,限制突变型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

(3)据图可推知突变型水稻更适于生长在高温、干旱环境,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若向叶肉细胞提供C18O2,结果发现一段时间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部分也会被18O标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常用的试剂是丙酮或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用纸层析法,由于突变型的叶绿素的含量是野生型的一半,因此突变型的颜色为蓝绿色(叶绿素a)和黄绿色(叶绿素b)的两条色素带会明显变窄。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640~660nm波长的光为红光,因此若用640~660nm波长的光处理水稻叶片,则吸收CO2主要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

(2)由于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较少,所以图中光照强度低于P时,突变型的光合作用光反应强度低于野生型;

P点时,突变型光合速率为未到饱和点,因此限制突变型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3)根据题意分析,高温、干旱环境下,水稻为防止水分散失,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量减少,但突变型水稻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突变型水稻更适于生长在高温、干旱环境。

(4)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分析,C18O2中的部分氧通过光合作用暗反应转移到H

O中,H

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18O2。

答案 

(1)无水乙醇 蓝绿色和黄绿色 叶绿素

(2)低于 光照强度

(3)高温、干旱环境下,水稻为防止水分散失,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量减少,但突变型水稻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进行光合作用

(4)C18O2中的部分氧通过光合作用暗反应转移到H

O又作为原料参与了光反应中水的光解产生18O2

13.为了探究外源生长素对杨树抗旱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盆栽欧美杨幼苗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水的场所是       。

实验结果显示:

正常浇水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50%),外源生长素处理对欧美杨幼苗的光合速率影响    ;

干旱条件下,两组欧美杨的光合速率均下降,但生长素处理能        。

(2)为探究外源生长素影响欧美杨幼苗光合速率的机理,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状况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结果如下图。

据此分析,外源生长素通过        ,而促进光合作用的        阶段。

(3)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得干旱条件下,外源生长素会使欧美杨叶片气孔密度下降10%左右。

说明外源生长素能        气孔的发育,减少了水分散失,从而提高欧美杨的耐旱性。

解析 

(1)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进行水的光解,产生[H]和ATP,其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据图分析,正常浇水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为50%),IAA处理组与无激素组两条曲线差异不大,说明外源生长素处理对欧美杨幼苗的光合速率影响不明显。

干旱条件下,两组欧美杨的光合速率均下降,但与无激素处理组相比,IAA处理组下降得更慢,说明干旱条件下,生长素处理组能减缓光合速率的下降。

(2)与无激素处理组相比,IAA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说明外源生长素通过提高叶绿素的含量,促进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3)干旱条件下,外源生长素会使欧美杨叶片气孔密度下降,说明外源生长素能抑制气孔的发育,减少了水分散失,从而提高欧美杨的耐旱性。

答案 

(1)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 不明显 减缓光合速率的下降

(2)提高叶绿素含量 光反应

(3)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