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25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同学们,天气越来越热了!

你们喜欢喝什么品牌的矿泉水呢?

是的,市场上有这么多品牌的矿泉水,超市的李叔叔也统计了6月3日~9日的几种矿泉水销售情况。

说说,你从统计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将这些信息制成纵向条形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自己制作统计图)在纵向条形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一格表示多少?

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统一矿泉水的销售量是多少?

B矿泉水的销售量是45箱。

你能将B矿泉水的数据填入统计图中吗?

(格子不够)

2.揭示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

(1)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教材P38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说说,你从统计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将这些信息制成纵向条形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自己制作统计图)

(3)在纵向条形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

(4)你们还有什么疑问?

B矿泉水的销售量是多少?

(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你们想到了哪些方法?

2.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8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3.自学检测,生独立画出横向条形统计图,并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横轴表示什么?

一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

(2)纵轴又表示什么?

(3)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4)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5)请你再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三、合作探究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A:

交流汇报展示自己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B:

师肯定学生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C:

全班学生再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横轴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D:

师小结:

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3.生生互探,质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请提出来,让同学们帮你解决,好吗?

四、达标训练

1.练习十1题。

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同桌交流)

根据统计图,回答题后的三个问题。

2.练习册P28第三单元评价1题。

根据图中的信息,将表格填完整。

并说明理由。

五、作业

P40页练习十1题。

六、板书设计

横向统计图:

横轴代表数量纵轴代表项目

第二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

(2)

课本39页例2,40页练习十2—5题。

1.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谈话:

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能够看得明白、清楚吗?

简单的数据分析

1.出示自学提纲

(1)观察,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它格呢?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余的条形补充完整。

(4)小组讨论:

在什么情形下使用这种统计图?

它的优点是什么?

(5)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解决吗?

(6)与课本39页下“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

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2.学生自学:

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1.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

2.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思路与方法。

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同学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3)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1.课本40——41页2题、3题。

2.课堂小结:

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

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40页练习十4、5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

(2)

纵向统计图:

横轴代表项目纵轴代表数量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可以不一致

第三课时求平均数

(1)

课本第42页例3,练习十一第1、2、3题。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两个小组同学的计算考试的成绩。

小组讨论比较:

哪一组的计算能力好一些?

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引入:

因为两组人数不一样多。

不能比两个小组的总分数。

应该用每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比,比较合理。

那么怎样求每组平均的分数呢?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求“平均数”。

二、快乐体验,学习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1的统计图

教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统计图的内容。

提问:

我们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子?

什么叫“平均”?

怎样才能使4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子个数一样多?

看看哪个同学的方法多?

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

先合后分。

“合”就是求出4个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的瓶子?

“分”就是把收集总数在平均分成4份,求每一份是多少?

如果我们列算式该怎样列了,请大家试一试。

小结:

我们利用矿泉水瓶子的移多补少来求平均数,还可以用先合后分计算的方式来求平均数,我们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会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练一练:

下面我们再来算一下,这两个小组哪个小组的计算能力强?

第一组平均每人的分数是:

86分

第二组的平均每人得的分数是:

87分

看了这两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组的计算能力强。

三、巩固延伸

1.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

(1)请小组长拿出课前统计的本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

(2)老师要想知道哪个小组同学的身高高,由于我们每个组的人数不一样,我们不能比身高总数,那要比什么?

(3)在计算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算完以后把你们的平均身高填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中。

(4)看到这些组的平均身高,你想说点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十一第1、2

六、板书设计

平均数

(1)

(14+12+11+15)÷

4

=52÷

=13(个)

答:

平均每人收集13个矿泉水瓶

第四课时求平均数

(2)

课本第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一、复习引入

1.三年级二班分成三组投小篮球,第一组投中28个,第二组投中33个,第三组投中23个,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

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要求平均每一组投中多少个?

应该怎样列?

(28+33+23)÷

3表示什么?

把投中的总数以3表示什么?

1.出示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2。

从这两张统计表中,大家发现了什么?

在一场篮球比赛中,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有什么因素也比较重要?

场上哪一个对的身高占优势,我们能根据个别队员来作判断吗?

我们要看整个对的平均身高。

现在就请大家算一算,哪一个对的平均身高占优势。

2.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3.教师:

从这两个平均数,能反映出这两个队除技术外的另一个实力,说明平均书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于不同数据的总体情况,这是我们学习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1.科书第45页练习十一的第4题:

(1)完成第1小题。

什么叫“月平均销售量”?

要求哪种饼干月平均销售量多?

多多少?

应该怎样列式?

(2)完成第2小题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完成第3小题。

你从图中还得到什么信息,告诉全班同学。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4、5题。

平均数

(2)

第五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

复习内容:

课本38-43页教学内容,完成44-45页练习题。

复习目标:

:

1.复习巩固简单的数据整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利用所学的知识绘制横向、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通过探究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会求平均数。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复习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绘制简单的横向、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复习难点:

根据统计图或者统计表解决问题。

复习过程

1.整理复习可以使学过的知识更条例、更系统,本节课我们针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复习。

(揭示课题:

统计整理与复习)

2.展示课堂目标(见教学目标1)

二、自主复习

1.出示复习提纲

(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看谁整理得既全面又准确。

(2)教材P44页练习十一中的第二题

(3)新华小学为西部“希望小学”捐书情况统计表:

年级

数量∕本

199

318

205

244

125

259

(1)新华小学平均每个班级捐书多少本?

(2)二年级平均每人捐3本,这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2.学生自主复习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在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成员或教师帮助解决)。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3)在求平均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简述思路。

(可举例说明,也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是个难点)

三年级4个班同学收集废纸情况统计图:

班级

数量∕千克

13

9

6

11

(1)平均每个班收集()千克废纸。

(2)()班和()班收集废纸的数量超过平均数。

(3)三班比平均数少()千克。

(4)如果每千克废纸能卖6角钱,他们收集的废纸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钱?

(选做题)

(5)分别画出表格相对的横向、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思考题)

(6)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总结不到位的,教师可作补充总结)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册P28第一题。

2.练习册P29第四题。

统计整理与复习

平均数=总数量÷

总份数

第6、7课时过程性检测

检测内容:

配套练习册页。

检测过程:

(略)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____,学生能够____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____学生能够掌握____

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____发展/提高学生____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

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等等

(具体怎么导入,需要简单阐述)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初步感知,学习完成后,会对重要生词(语文,其他科目视具体情况而定)进行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一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____方法。

然后,结合实例,对____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讲授第二维目标)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根据各科目自行设计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以基础算式为主,选做题会选用一些开放性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思考的问题,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点,彰显文章主题。

万用模板讲解

教案首页:

(有的学校教案或课题需要首页,尾页)

课程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____________出版社《_________》第____单元第____节的____________内容。

(此节的位置意义)

本节内容的学习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不同年级每课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

×

年纪学生,×

学生思维活跃,且对×

课有弄哈偶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在此前有着__________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到达一个__________程度。

学情分析部分的写作,有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法能力)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能力)

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

“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根据课程标准中给出的行为动词进行使用。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

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为重点

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

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

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何为难点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五、教学方式

1、情景导入法

2、自学导入法

3、任务驱动法

4、探究式学习法

5、小组协作讨论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设备用具:

机房或×

实验室、教材、事先准备的材料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有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2、过程(解决重难点、目标实现、学习活动)

3、归纳

4、作业

1.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2.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3.师生互动部分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部分

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5.课后作业部分

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八、板书

板书设计内容主要是课文中重点的事物、特点(重点词语)、教学内容内在结构、内容的补充等。

形式多样,有文字板书、图画板书和综合板书,这里为了吸引考官眼球,建议选用图画板书或者综合板书。

设计意图模板:

板书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明确课文中心、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突出本节课的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