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9418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滑履磨施工Word下载.doc

±

30mm

中心线的距离

1mm

基础上平面标高

0mm

-20mm

地脚孔相互中心位置

10mm

地脚孔垂直度

5/·

1000

地脚孔深度

+20mm

基础标高点,对车间基准标高

3mm

6.3.3标板埋设及基础划线

6.3.3.1参考已验收基础上土建提供的纵横中心线,埋设中心板,每条主要中心线都要设置中心标板,每个基础设置一个基准点及设置沉降观察点。

中心标板采用100×

50×

10钢板制作,基准点及沉降观察点用圆钢制作,表面磨平。

6.3.3.2根据工艺图及磨机实测尺寸,在基础上划出磨机的纵横中心线,并确定基准点的标高,在标板上打样冲眼作标记。

6.3.3.3基础划线技术要求

中心标板上所指示的纵向中心线与设计图纸上的纵向中心线的偏差不得大于±

3mm。

两基础上横向中心线距离偏差不得大于±

0.5mm,对角线偏差不得大于1mm。

同一中心线各标板的中心线±

0.5mm。

基准点标高偏差不得大于±

注意:

由于磨机基础有30°

斜坡,基础划线难度较大,但在施工中务必保证其精度。

做好划线记录。

6.4.设备出库

在计划安装某工序前,应先对该工序需要安装的设备进行出库。

6.4.1设备开箱时清点零部件的数量,检查设备外观质量,并做好开箱记录。

6.4.2设备运往现场后,应合理安放,妥善保管。

图6-2施工网络计划图

6.5.滑履轴承底板安置

6.5.1清理底板,检查底板的尺寸,并查出其纵横中心线。

6.5.2制作辅助找正工具(见图6-3)。

6.5.3在辅助找正架上,用钢丝线拉出横向中心线,钢丝线与中心标板偏差为±

6.5.4利用辅助找正工具,找正底板:

6.5.4.1将底板置于辅助找正工具中(注意:

检查底板相对于轴承防护板罩螺钉的螺纹孔定位是否正确)。

6.5.4.2通过辅助找正工具,反复进行调整,使底板位置满足(图8-4)所示各尺寸(尺寸数字仅为参考,对于不同型号磨机请参考随机图纸或设计图纸),穿上地脚螺栓,并带上一点劲。

6.5.4.3在底板设置砂浆墩。

6.5.4.4待砂浆墩强度足够后,用斜垫铁和辅助工具精找底板。

图6-4

6.5.4.4.1重新调整好底板位置,按规定扭矩上紧基础螺栓,检查找正与定位情况,若不符应再进行细调。

底板找正必须严格遵从下列要求:

a.两套底板中心线间沿磨机纵向距离,即两组磨机轴承中心线间的距离,必须与安装图所示。

b.垂直于磨机轴线的两轴承底板的距离必须按安装图所示。

c.轴承两底板的中心线必须平齐,与磨机轴线成直角。

d.相对于磨机中心线的底板的距离必须按安装图所示。

e.底板与磨机横向水平成30°

倾角,底板必须按磨机纵向水平放置。

f.底板应相对于磨机中心线等距安置。

6.5.4.4.2要求包括橡皮填封件在内的轴承防护罩底部进行试安装,对底板进行找正检查,检查螺钉是否能安装在轴承防护罩与底板的法兰连结中。

6.5.4.5在按规定扭矩上紧基础螺栓情况下给基础螺栓孔灌浆,使用一份水泥与3份混凝土滑料(颗料大小为0~8mm)的混凝土合物。

6.6.滑履轴承的安装

6.6.1滑履检验,除外观质量外,应对瓦面进行探伤,并对瓦体进行水压试验。

6.6.2将已架高在基础纵向中心线附近的磨筒体,用搭道木墩方式,滚至筒体最终位置上方。

6.6.3将滑履放在滑环顶部,用塞尺检查在离滑履边缘大约20mm处间隙是否在0.05~0.1mm范围内,如不符,则需稍作刮削只能在两端最外面的20~50mm区域内,以达到规定间隙。

6.6.4辊子与止推块的安装(见图6-5)

图6-5

6.6.4.1小心地清理干净底板,装上辊子(11),止推靴(10)和滚道(09)。

6.6.4.2检查隔件是否在辊子与止推块的槽中都能自由移动。

6.6.4.3检查辊子是否能在端导件处无约束地自由移动。

在靠近传动装置端滑环向上移动侧,固定滑履应靠在一个隔离块(17)上,而不是滚子。

6.6.5安装滑履:

小心地放上滑履,使其位置与倾斜度靠近最终位置。

滑履配有用于高压油的连接的一端,面向轴承中心方向,并应在落磨之前对滑履组件进行临时固定以防滑下。

6.7.磨体就位

6.7.1用千斤顶和自制鞍座配合,慢慢把筒体落至滑履瓦面上。

落磨前应清理干净滑环及滑履组件,落磨时拆除一切用于临时固定滑履的垫高块及其它附件,使滑履能相对于滑环自由调节。

6.7.2高压油系统安装:

此工作必须在磨机找正前全部完成。

磨机在找正过程中,用临时电源开启高压泵。

6.7.3磨体置于滑履上时的找正检查

6.7.3.1在滑环顶端沿纵向放水平仪所测得的偏差应和旋转半周后重新放水平仪的偏差抵消(注:

旋转时一定要启动高压泵)。

6.7.3.2两滑环顶应在同一水平面内。

如找正检查不合格,应重新调节底板的最终找正情况。

6.7.3.3用塞尺检验滑环与滑履侧向导向件的间隙,要求不小于0.15mm。

6.7.3.4用百分表测量滑环的轴向跳动,如跳动超过所测得的空隙,就应在滑履与侧向导向件间插填隙片,其厚度为跳动度加上0.15mm减去滑得间隙。

6.8.轴承底板灌浆

在筒体找正正确后,就底板进行灌浆。

6.8.1所有斜垫铁斜面配合处必须用点焊焊住。

6.8.2浇注开始之前,将和混凝土接触的底板的部件必须清理干净,混凝土基础上也油或润滑脂等杂物。

6.8.3灌浆时,始终要保证底板与基础中的空穴完全填充,使用稳定容积特性的专用砂浆,灌浆应灌至高出各底板下边30~40mm高度。

6.9.磨机油盘、油管与水管的安装

6.9.1水路安装完后,要求系统经受工厂正常水压的压力测试,保持两小时无渗漏。

6.9.2安装油盘时,必须使油盘顶边缘高于滑环底边缘20mm,各油管安装应清洗干净。

6.9.3刮油器张力必须大于0.4kpa的张力。

6.9.4低碳钢外罩安装时,应用橡皮密封件及密封胶安装好。

法兰焊接处,应清理干净焊缝,并在内侧涂上底漆和红色透平漆。

6.9.5主轴承处加油

6.10.磨机隔仓板内衬的安装

6.10.1严格按照施工图施工,注意衬板安装方向及排列方式。

6.10.2隔仓板与中心圈板位置要正确,间隙要均匀,并与筒体中心线垂直。

磨筒体上及滑环上所有多余的螺栓孔必须用橡胶塞封住。

不得用焊接方法密封。

6.11.减速机基架安装

6.11.1基架与基础导轨的联结(见图6-6)。

6.11.1.1清理基架的底板,基础导轨(12)和中间板(11)。

基架底板配有的保护板必须移走。

图6-6

6.11.1.2通过双头螺丝(16)将底板(09)及精调楔形块专用(08)装配在基础轨道上(12)上。

6.11.1.3通过螺栓(10)将基础导轨(12)和中间板(11)安装在基架上。

为了二次灌浆可继续调整基础,应在中间板(11)上加1mm厚的垫板。

6.11.2.基架定位

6.11.2.1用行车将基架连同基础导轨一起吊至减速机基础上,悬吊地脚螺栓于螺栓孔中。

6.11.2.2旋转磨机,找磨机回转中心。

必须起动高压泵,旋转磨机可用卷扬机配合。

6.11.2.3用经纬仪确定基架顶面和磨中心之间的高度hm.。

hm=hg-△h

式中,hg等于基架上表面与齿轮系统中心线的距离,参见装配图

△h为齿轮系数中心线较磨中心线位置高的微量,并在导轨下垫上支撑(17),使基架保持在磨中心下hm处。

调节中间板(07)精调楔块及底板(09)的总厚度使地脚孔灌浆后精调楔块有足够的调节余量。

6.11.2.4检查机架的暂定位置

用经纬仪检查基架上的标记中心线是否与磨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垂直面内。

检查从基架到磨联轴器的距离,此距离必须等于a加上环(19)和(20)及三个中间环(21)的厚度(见图6-7)。

此距离允许偏差±

2mm。

检查基架位置是否水平,允许偏差:

0.5mm

6.11.2.5基础导轨的基础螺栓孔灌浆

设置模板,模板厚度必须使底板(09)大约一半灌封在砂浆中。

用酒精水平仪调整底板水平,浇注砂浆变硬后,撤走无头螺丝(16)及支撑(17)。

6.11.3基架初调

6.11.3.1在磨的联轴器上安装环(19)及中间环(20)加上三个中间环(21)(用4个螺栓组装这些零部件),然后移动基架保证尺寸“a”。

6.11.3.2用精确调整楔块来调整基架顶面标高,必须与安装图及检验规范尺寸相符合。

6.11.3.3调整基架,使基纵向中心线与磨机中心线在同一垂直面内。

6.11.3.4采用酒精水平仪0.1/1000米调整基架表面水平,要求见检验规范。

6.11.3.5中间环数量的确定(见图8-7)。

6.11.3.5.1安装平衡壳体——导瓦(31)安装在固定边板(33)上。

6.11.3.5.2将零部件(19),(20),(21)从磨联轴器上拆下来,然后将(19)安装到扭力轴模板(27)上,并紧固该环。

图6-7

6.11.3.5.3提起扭力轴,使其在基架之上水平位置处,必须保证卡箍(30)支承在导瓦(31)上。

6.11.3.5.4通过在环形表面上选四点,测量环(19)与磨联轴器的距离,取平均值就可以确定环(21)的数量。

当把膜片与磨机联轴器连结在一起时,膜片的轴向位置必须处于无应力膜片位置和平模板位置。

6.11.3.6延伸部分基础螺栓的浇注:

将调节螺母(13)拧紧,来夹紧螺栓,然后将螺栓浇注定位。

6.11.3.7拧紧基础螺栓,必须待螺栓浇注8天之后方可拧紧,力矩为240千磅米,延伸部分基础螺栓暂时不拧紧,螺栓拧紧后应使A-B表面水平。

6.11.3.8检查A和D及B和C之间基架是否安装水平,必须用调整C和D处楔体来校正,再检查hm的高度是否正确,并检查基架中心线与磨机中心线是否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如不符合应调节。

6.11.4基架精调

6.11.4.1中间轮轴承箱的安装

轴承箱根据相应字母放置在基架框架上。

清理轴承箱及基架相配合表面,要求外表干净,没有毛刺、粗糙污点等。

轴承箱要十分精确地定位,要求销钉能靠自重滑进位置。

通过C和D下的楔块,精调轴承箱内孔底部A-D和B-C的水平度。

通过在单个轴承箱上或内孔内部放水平仪检查每个轴承的倾斜度。

6.11.4.2高速精调

检查所有成对轴承孔水平,设定参考点(轴承箱顶部),并用铜销固定。

测量高速轴参考点E-F和中间轴承的参考点A-D有B-C的倾斜度,测量数据记录在检查表格中。

用专用直尺调整基架顶面4个角上的4个参考点,并锁定,作为以后测量用。

6.11.4.4基础导轨浇注:

应一直浇到基础导轨的上缘。

6.12.减速机回转部分安装

6.12.1平衡轴承安装(见图6-8)

清洁轴承箱下缘行基架相应部分。

把带有固定侧板(33)上导瓦(31)的平衡轴承放在基架上,插入定位销,并固定轴承箱,注意支撑第二导瓦(79)的可拆侧板以后安装。

放置支撑铁杆(74),注意标记,并按检查表(设备厂家提供)说明将轴瓦放置在垫片板(94)上,并用油涂抹轴瓦的轴承壳。

6.12.2平衡轮、扭力轴和膜片安装

清洗平衡齿轮及其它配合面,齿轮上必须去除毛刺。

拆除基架内部的隔离板。

将扭力轴部件吊进基架中,轴环(30)必须由平衡的轴瓦支撑。

移动轴环使轴环与导瓦(31)接触,安装隔离环(20)和预知数目的间隙环(21)用专用螺栓将膜片(27)固定在磨机联轴节端盖上。

膜片联结前,必须转动扭力轴,以便于平衡轮正确定位,应能使配合的平衡轮标志齿处于水平位置。

起吊平衡轮,应旋转平衡轮使标志齿处于水平平面位置。

把平衡轮小心基架中轴位置,移动平衡轮与转轴相抵,并拉轴上的法兰(25),注意法兰与轴的标记。

重新安装基架中的隔离板。

平衡轮和扭力轴的装配,注意各连接销应对号装配,拧紧螺栓时通过专用孔的测量深度h(标记在孔附近)来检查拧紧程度。

6.12.3弹簧盘的安装(见图6-8)

6.12.3.1放置平衡轴承箱顶盖(78)并插入锥销后固定,注意清理干净结合面。

6.12.3.2安置弹簧盘部件(注意各部件必须按标记安装)。

6.12.3.3安装球形垫圈(69),并把螺母(68)旋到支撑杆上。

注意螺纹上要涂油。

6.12.3.4旋紧螺母(68),直到调节衬套(67)和锁定螺母(66)能够安上。

旋紧时要同时给球形垫圈注轴孔供油,螺母要在均一压力下同时拧紧。

6.12.3.5拆除轴瓦与轴承箱底部之间的垫片。

6.12.3.6弹簧悬挂的初步检查

检查轴瓦和轴承箱底部间隙。

检查扭力轴的高度,参见检查表

附加检查弹簧套上缘和弹簧导柱(70)上缘之间的高度差,该尺寸打印在弹簧套上。

6.12.4高速轴的安装

清洗轴、滚珠轴承及小齿轮,齿轮上不得有毛刺。

安放轴承盖和轴承密封等。

轴部件放置,安装轴承箱顶盖。

6.12.5磨机电机的安装

检查膜式考背轮的轮毂内径和轴颈,要求符合说明书要求,测量距离“9”并记下尺寸(如图6-9)。

图6-9

轮毂和轴的安装

把轮毂放在油盆在加热到比轴温高约130℃,把键插入凹槽,然后把热的轮毂插入到轴颈上。

加热时,不得让轮毂和轮腹之间存在温差,轮毂装入绝不能通过打击推到位置。

把已安装好轮毂的磨主电机吊至已设置好垫铁的电机基础上。

安装膜片联轴器的扭力轴,拧紧法兰螺栓。

制作一个力臂,并夹到扭力轴上,(如图6-10)支千分表,公差为D/1000。

当轴调整完毕后,必须检查膜片是否是平面,若不平则必须改变间隙环数量。

图6-10

6.12.6中间轴和中间轮的安装

小心地清洁中间轴、中间轮和滚珠轴承,齿上毛刺必须清理。

把轴承箱从基架上拆下,拉装到中间轴的滚珠轴承上,注意标记。

清洁轴承套下边和基架对应面,并在表面涂上一薄油层。

将轴承箱连同中间轴放置在基架上。

注意必须远离小齿轮和平衡轮,以免碰伤牙齿。

转动中间轴,直到齿上标记处于轮中心水平面,检查平衡轮及高速齿轮的标记是否在水平位置。

移动中间轴,直到齿上标记处于轮中心水平面,检查平衡轮及高速齿轮的标记是否在水平位置。

移动中间轴和中间轮,使与平衡轮和高速小齿轮各自啮合。

精调轴承箱,使其销钉能自由滑入销孔中。

用专用螺栓固定轴承箱。

6.12.7平衡轴承最终安装

将可拆卸侧板同导引闸瓦安装到平衡轴承上。

当固定侧板导瓦抵住轴环时,可拆卸侧板导瓦与轴环必须有一个0.1~0.2mm的间隙。

检查打印在轴承箱侧板上X-附,是否正确。

6.12.8磨机盘车装置的安装

拆下减速机与电机之间的联轴器的中轴,并放置在盘车装置的输出轴(空心轴)中间。

把盘车装置连同联轴器的中轴一起放置在已设置好的垫铁基础上。

把联轴器中轴与两边轮毂连结。

任何一个调整环必须放在考背轮靠近马达的一边。

用千分表支在盘车出轴外缘,来测量其与膜片考背轮法兰的轴向、向跳动。

要求都在±

0.5mm内。

测量时相对运动可靠盘车脱离靠背轮,借助于抱刹片处,用手转动。

安装抱刹及辅助电机

6.12.9旋转部件检查、测量、调整。

6.12.9.1检查中间轴的轴向位置:

中间轴轴向位置可通过轴承箱上的专用螺丝调节,结果必须符合检查表。

6.12.9.2检查中间轴承箱位置:

通过放在轴承箱顶面的水平仪进行测量,若轴承箱由于上述的轴向调整而扭曲,必须解除轴承箱上的张力,一旦张力已去掉,应重新检查中间轮的轴向位置。

6.12.9.3平衡轮高度调整检查:

如果平衡轮安放正确,在高速轮组中心必定有一定的旋转侧隙。

6.12.9.4检查旋转侧隙:

注意齿轮配对要正确,在测量旋转侧隙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平衡轴承的弹簧盘必须拉伸,以使平衡轮放置在正确的高度上,检查扭力的轴高度。

扭力轴必须调整中心。

中间轴和扭力轴必须处于同一水平面。

平衡轴承中的轴瓦必须水平。

6.13.减速机油过滤装置,润滑和冷却系统安装

6.14.磨机内部水冷却系统的安装

6.15.磨机出料罩及进料系统的安装

6.16.最后安装、定位、试运行

6.16.1试运行准备

拧紧各部分处的螺丝、螺母。

油槽及轴承体的清理。

a.所有的轴承和轴承箱用低速的无酸及无水的清洗油FLSFC-22清洗。

b.由于常有火灾及爆炸的危险,禁用汽油及其它易挥发液体。

c.必须提供高效通风设备,并明令禁止吸烟和禁止使用明火。

d.如果要用特殊照明,仅使用是电缆手灯,最大42V交流电或65V直流电,并且手灯必须提供紧固玻璃及防护栅,手灯不应提供开关。

6.16.2减速度机加油:

油质必须与所说明书润滑油符号相一致。

下列点必须加油:

a.用作高速轴的轴承箱E-F处。

b.中间轴承箱A、B、C、D处。

c.平衡轮的轴承箱处。

d.基架的贮油槽。

各部分应加到的油位:

a.高速轴承箱E-F处,油位升到轴承壳体油位表中部。

b.中间轴承箱A、B、C、D处,达到溢流边缘。

c.平衡轮的轴承箱处,油位升到油位表中部。

d.底部框架贮油槽,油位应处于油标永最小刻度与最大刻度之间。

正常操作运行完全停止时,油位必须重新回到那个刻度。

6.16.3顶部安装:

一定要象清理机架那样仔细清理该部件。

在所有检查完成后,顶部最后盖严时,在结合面应放上密封件。

6.16.4检查扭力轴的中心:

用盘车驱动(起动磨机高压油泵及减速机润滑泵),用千分表检查扭力轴的偏心度(径向跳动度),跳动度应不大于0.25mm。

若不符,应用螺丝(63)相对于(22)移动环(19),直到符合(见图6-11)。

图6-11

6.16.5空磨试运转:

磨机开动之前,检查下列各项,齿轮的齿是否干净,是否已将所有工具等从磨中移出,是否充分地遵守了起动相关的安全规则。

空磨试运行特续时间要短,仅几分钟。

6.16.6调整检查扭力轴。

检查时磨负荷率至少达到15%。

6.16.6.1在相同水平位置绕扭力轴安装两个桥臂L2及L3——桥臂应现场安装,桥臂形式如(图6-12)。

图6-12

6.16.6.2如(图6-13),支三块最小测量范围为10mm的千分表。

千分表①仅用于测量磨联轴器扭力轴的径向跳动度。

千分表②用于测量扭力轴轴线和磨轴线之间的不平行度。

千分表③用于测量扭力轴和中间轴之间的不平行度。

进行测量之前,将磨机转动一圈,检查千分表与整个回路是否接触,是否需要调整,也检查扭力轴是否位于磨中心。

图6-13

6.16.6.3公差:

千分表①:

0.25mm

千分差②、③:

2mm/m≈4×

L2(L2测量单位为米)

若不在公差范围内,确定不重合度,并提出校正措施。

6.16.7检查旋转侧向间隙:

若扭力轴已调整,则必须重新检查旋转侧向间隙,若重新调整扭力轴高度,则新高度必须记录在检验表中。

6.16.8拧紧平衡轴承固定支撑上的螺母:

如图8,当旋转侧间隙正确时,可将固定支撑上的上部螺母(66)用3mm铜销钉穿过螺母拧到螺纹内。

6.16.9齿啮合调整检查:

磨负荷到达50%时,对齿啮合状态进行检查,检查必须包括所有的齿啮合,并且正反两个方向进行检查。

用盘车驱动。

6.16.10基准测量:

使用一专用标尺来测量齿轮减速机的所有基准点(参考点),测量值记录在检验表上。

齿轮装置应在冷态下测量。

6.16.11扭力轴倾斜度的测量:

根据检验规范上的测量,在轴上的两点对轴的倾斜度进行测量,采用酒精水平仪测量,酒精柱位置必须记录在检验规范上上。

6.16.12重新检查中间轴的轴向位置,结果要表示在检验表上。

6.16.13插上定位销钉

在基架与基础导轨之间,基架上孔已钻好。

在膜片联轴器上安装销钉。

6.16.14齿轮减速机跑合运行:

减速机跑合运行时,负荷率应递增,以便将齿轮轮齿磨光到某一程度。

齿轮减速机按50%负荷保持工作150小时,此后负荷增至75%。

按75%负荷工作300小时,随后再次拧紧联轴器螺栓。

负荷增至100%,磨再次启动。

在100%负荷时,重新检查所有齿的啮合情况,如有必要必须重新调整。

-45-

四川新川江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