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433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我知为国恤民而已,何

恤尔言?

”卒以大口给之。

成宗即位,尊大母元妃为皇太后,以仁祖善书,特敕书册文。

大德五年,再授翰林学士

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以疾卒,年五十三。

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洹国公,谥文贞。

(节选自《元史·

唐仁祖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B.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C.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D.时中书奏真定保定两路钱谷/逋负屡岁不决/遣仁祖往/阅其牍/皆中统旧案/亟还/奏罢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书省,元朝时总领百官的重要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

B.迁,古代指官职的调动,可以指平调,也可以指升职或遭贬谪。

此处的“迁”指升职。

C.成宗,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特起的庙号。

一般开国皇帝称“祖”,继承者称“宗”。

D.赠,指皇帝按照政绩优劣、功勋大小给在职的官吏本人或其父、祖等授予爵位、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仁祖少时聪颖,在母亲的教导下,他勤奋读书,通晓各地多种语言,尤其精通音律,因此被朝廷录为贵胄。

B.唐仁祖坚持原则,他评论朝政是非无所顾忌,屡次违逆当权宰相桑哥,人们替他忧虑,他却表现得安然自若。

C.唐仁祖刚毅正直,桑哥入狱后,他奉命去抄其家;

桑哥获援被释放,众人害怕得越墙而逃,只有他不为所动。

D.唐仁祖淡定从容,他被拘押前去督工,召集各署长打消大家的顾虑,众人受到感动日夜赶工,任务提前完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寻出使云中,桑哥考工部织课稍缓,怒曰:

”(4分)

 

(2)吾二人善恶众已的知,岂至是而始要名哉!

我知为国恤民而已,何恤尔言?

(4分)

14.唐仁祖往赈辽阳时,为什么坚持都以成人标准发放赈灾物资?

(3分)

10.B 

11.D 

12.A

13.

(1)不久(唐仁祖)出使云中,桑哥检查工部征收纺织税稍微延迟,怒冲冲地说:

“要耽误国家一年的费用。

(2)我二人的善恶大家已经知道得明明白白,难道到此才邀取名声吗!

我只知道为了国家而周济(体恤、怜悯)百姓罢了,为什么顾虑你所说的呢?

14.户籍上当初的小孩已长大成人。

(共3分)

(一)文育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孔子生鲁昌平陬邑。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

“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对曰:

“秦,国虽小,其志大;

处虽辟,行中正。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

“善哉!

”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

“政在节财。

”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

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度,《诗》《书》缺。

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

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般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

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A.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B.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D.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

文中指前者。

A.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

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

B.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

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

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1)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15.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

10.C

11.D(文中指后者。

12.D(语句理解错误,“不能赞一辞”意思是义章写得很好,不能增删一句话。

【参考翻译】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认为他奇特。

鲁国再次善待他,因此他返回鲁国。

评分建议:

“异”“由是”“反”,语句通顺,各1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翻译】孔子任职审理案件时,有可以与人一起商量的文辞,不独自决断。

“讼“独”,定语后置句,语句通顺,各1分;

14.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

【参考翻译】志向远大,施政恰当;

遵循礼治,注重秩序;

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黄道周,字幼平,漳浦人。

天启二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

故事,

必膝行前,道周独否,魏忠贤目摄之,未几,内艰归。

崇祯二年起故官,进右中允。

三疏救

故相钱龙锡,降调,龙锡得减死。

旋进右谕德,掌司经局,疏辞。

因言己有三罪、四耻、七

不如。

三罪、四耻,以自责。

七不如者,谓“品行高峻,卓绝伦表,不如刘宗周;

……至围

土累系之臣,朴心纯行,不如李汝璨、傅朝佑;

文章意气,坎坷磊落,不如钱谦益、郑郧。

鄂方被杖母大诟,帝得疏骇异,责以颠倒是非。

道周疏辩,语复营护郧。

帝怒,严旨切责。

道周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流俗。

公卿多畏而忌之,乃藉不如鄤语为口实。

冬,择东宫讲官。

张至发当国,摈道周不与。

其同官项煜、杨廷麟不平,上疏推让道周。

发言:

“郧杖母,明旨煌煌,道周自谓不如,安可为元良辅导。

”道周遂移疾乞休,不许。

六月,廷推阁臣。

道周已充日讲官,迁少詹事,得与名。

帝不用,用杨嗣昌等五人。

道周乃

草三疏,一劾嗣昌,一劾陈新甲,一劾辽抚方一藻,同日上之。

帝疑道周以不用怨望,欲为

郑鄤脱罪,下吏部行谴。

居久之,福王监国,用道周吏部左侍郎。

道周不欲出,马士英讽之

“人望在公,公不起,欲从史可法拥立潞王耶?

”乃不得已趋朝。

当是时,国势衰,政

归郑氏,大帅恃恩观望,不肯一出关募兵。

道周请自往江西图恢复。

以七月启行,所至远近

响应,得义旅九千余人、由广信出衢州。

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

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监刑者从之。

(选自《明史·

黄道周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

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

B.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

坐不起/曰1/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

C.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

D.十二月进至婺源/遇大清兵战败/被执至江宁/幽别室/中囚服/著书/临刑/过东华门/

坐不起/曰/此与高皇帝陵寝近/可死矣/

A.内艰、指遭遇母丧。

古时朝廷官员遭逢父母的丧事要辞官守丧,称“丁艰”“丁忧”。

B.圜土、是监狱的通称。

秦汉以前监狱多为圆形土牢,故名。

古人也用“缧绁”称监狱。

C.元良、意思是大善至德,一般指大贤之士;

也是太子的代称。

文中指郑郧这一大贤之士。

D.移疾、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与“乞休”“告老”“乞骸骨”义相近。

A.黄道周敢于上疏直言,多次触怒皇帝。

在营救故相钱龙锡、维护郑郧以及皇帝任用杨嗣昌等事件上,黄道周一再进谏,乃至遭到贬官调任。

B.黄道周能够自我省察,善于总结不足。

他坦承自己有“三罪”“四耻”“七不如”,在“七不如”中,从多个方面和别人相比,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C.黄道周节高不谐流俗,一直难得重用。

张至发掌权,不用黄道周,同僚为黄道周鸣不平,但皇上下诏责备他;

朝廷推荐阁臣,他虽在候选之列,最终未被选用。

D.黄道周挽救民族危亡,毅然挺身而出。

国势衰微,朝廷大权掌握在郑氏手中,大帅恃恩观望,黄道周主动请缨,募集军队,所到之处,远近响应。

(1)故事,必膝行前,道周独否,魏忠贤目摄之。

(3)帝疑道周以不用怨望,欲为郑鄤脱罪,下吏部行谴。

14.黄道周说自己“不如郑郧”为何会遭群臣指责?

10.B

11.C(“文中指郑鄤这一大贤之士”错,应指太子)

12.C(“但皇上下诏责备他”错,应为“(同僚)上书推荐并要让位给黄道周”)

13.

(1)按照旧例,必须用膝盖跪行向前,唯独黄道周不这样,魏忠贤用眼睛盯着威吓他。

(“故事”“膝行”“独否”“目慑”各1分)

(2)皇帝怀疑黄道周因为不受重用而心生怨恨,想要为郑鄤开脱罪责,(就把黄道周)交付吏部责罚处置。

(“不用”“怨望”“行谴”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表象上:

郑鄤杖打母亲为人诟病(1分);

皇帝圣旨已经讲得明明白白,黄道周还要颠倒是非(1分);

实质上:

黄道周不随流俗,被人畏忌。

(1分)

参考译文:

天启二年进士,改选庶吉士后,授职编修,担任经筵展书官。

按照惯例,(经筵展书官觐见时)必须用膝盖跪行向前,唯独黄道周不这样,魏忠贤用眼睛盯着威吓他。

不久,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丧。

崇祯二年,道周以原职起用后,升任右中允。

因为他多次上书营救原辅臣钱龙锡,被降职调用,龙锡得以减免了死刑。

不久道周升任右谕德,掌管司经局,他上书推辞。

接着说自己有三罪、四耻、七不如。

三罪、四耻,用来自我批评,七不如是说“品行高尚正直,屹然独立超出同辈,不如刘宗周;

……说到监狱中因事累及被逮的大臣,心性朴实,行为纯正,不如李汝璨、傅朝佑;

文章意气风发,仕途坎坷,光明磊落,不如钱谦益、郑鄤”。

郑鄤当时正因为棍打母亲受人唾骂,皇帝接到章奏感到惊骇奇怪,批评他颠倒是非。

道周又上书辩解,言辞之中再次营护郑鄤。

皇帝恼怒,下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痛斥。

道周以文章、气节高于天下,为人严肃冷峻、方正刚直,不与世俗相妥协,公卿大多害怕并且忌恨他,于是借不如郑鄤这句话作为(攻击他的)口实。

这年冬天,选择东宫的讲学官员。

张至发掌权,排挤黄道周不给他这一职务。

他的同官项煜、杨廷麟心中不平,上书推荐并要让位给黄道周。

张至发说:

“郑鄤棍打母亲,圣旨讲得明明白白,道周自称不如他,怎么可以做太子的老师。

”道周于是称病请求退休,不被答应。

六月,朝廷推举阁臣。

道周当时已经担任日讲官,升为少詹事,得到了提名。

皇帝没有任用他,选用了杨嗣昌等五个人。

道周于是起草了三篇奏疏,一篇弹劾杨嗣昌,一篇弹劾陈新甲,一篇弹劾辽东巡抚方一藻,在同一天进呈上去。

皇帝怀疑黄道周因为不受重用而心生怨恨,想要为郑鄤开脱罪责,(把黄道周)交付吏部责罚处置。

过了很久,福王代理朝政,任用黄道周为吏部左侍郎。

黄道周不想出任,马士英委婉地劝说道:

“众望在你身上,你不出来,想效仿史可法拥立潞王吗?

”于是不得已进入朝中。

在这个时候,国势已衰,朝廷大权掌握在郑氏手中,这位大帅仗着恩宠,观望不前,不愿意出关去召募士兵。

黄道周请求亲自到江西去谋划收复失地。

在七月出发,所到之处远近响应,募到义军九千多人,从广信出发往衢州。

十二月进抵婺源,遇到大清部队,战败,被押到江宁,幽禁在正室以外的房间中,穿着囚服写书。

将受死刑,行经东华门,坐在地上不肯起来,说:

“这里与高皇帝的陵墓接近,我可以死了。

”监刑的人听从了他。

朱轼,字若瞻,江西高安人。

康熙三十二年,举乡试第一。

三十三年,成进士,改庶

吉士,散馆授湖北潜江知县。

潜江俗敝赋繁,轼令免耗美,用法必持平。

四十八年,出督

陕西学政。

五十二年,擢光禄寺少卿。

上以山、陕旱灾,发帮五十万,命轼与光禄寺卿卢询分往动粜治赈。

轼往山西,疏请

令被劾司道以下出资赡饥民,富民与商人出资于南省籴米,暂停淮安、凤阳等关米税;

民流徙,令所在地方宫安置,能出资以赡者得题荐;

饥民群聚,易生疠疫。

设厂医治。

请令山西各县建社仓,引泉溉田。

上谓:

“社仓始于朱子,仅可行于小县乡村。

若奏为定

例,官吏奉行,久之,与民无益。

山、陕山多水少,间有泉源,亦不能畅引溉田。

轼既以

为请,即令久驻山西,鼓励试行。

”轼自承冒昧,乞寝其议,上不许。

未几,年爨尧劾凤

翔知府甘文煊亏帑,请特简亲信大臣会鞫,上命轼往勘,得实,论如律。

六十一年,乞假

葬父,归。

世宗即位,召诣京师,充圣祖实录总裁,赐第。

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

二年,兼吏

部尚书。

二月,轼遭母丧,赐内帮治丧,敕江西巡抚俟轼至家赐祭。

轼奏谢,乞终制,上

允解任,仍领水利营田,期八月诣京师。

十三年,议筑浙江海塘,轼请往董其役,上俞之,

敕督抚及管理塘工诸大臣咸听节制。

乾隆元年,克世宗实录总裁。

九月,病笃,上条临视疾。

轼力疾服朝服,令其子扶掖,

迎拜户外。

翌日,卒。

遗疏略言:

“万事根本君心,用人理财,尤宜慎重。

君于小人,公

私邪正,判在几微,当审察其心迹而进退之。

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

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福。

”上震悼辐朝,复亲临致莫,发帮治丧。

赠太傅,赐祭葬,谥文端。

(选自《清史稿·

朱轼传》,有删改)

A.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

四海苍生之福/

B.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析圣心乾断/永斥浮言/

实四海苍生之福/

C.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析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

D.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析圣心乾断/永斥浮言/

A.学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

掌管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次考试。

按期巡视所属各府、厅、州,考查师儒优劣,生员勤惰。

B.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长官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

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敕,在古代多指皇帝发出的诏令,有命令、告诚之意。

如提拔官员时,要求该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本文即如此。

D.实录,编年体史书的一种,多是指对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按照时间顺序如实记录,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A.湖北潜江地区的风俗不好,赋税繁重,朱轼任知县时为民着想,免除了官员以损耗为借口而加征的钱税,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

B.朱轼上疏在山西建社仓,引泉水灌溉农田,但皇帝认为山、陕山多水少不宜推行,仅可试行。

后有官员上疏请求搁置,但皇帝没有同意。

C.朱轼病重时,皇帝亲自上门来探视,朱轼扶病出迎。

在听到其去世的消息后,皇帝十分伤心,并停止处理政务,又亲临祭奠。

D.朱轼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元老,曾经先后担任过编纂两朝皇帝实录的主管官员,由此可见雍正、乾隆两代皇帝对他的器重。

(1)请特简亲信大臣会鞠,上命轼往勘,得实,论如律。

(2)乞终制,上允解任,仍领水利营田,期八月诣京师。

15.朱轼在山西救灾时提出了哪些方略?

请简要概括。

10.(3分)B项。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句的意思为“至于国家的经费,

本来自然有节余。

将来如果有谈论牟利的臣子,提出增加赋税,我伏下身子请求陛下作出决

断,永远斥退这种不合实际的言论,这样做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

”故选B项。

11.(3分)C项。

本文不是“要求该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的意思,只是

一般命令。

故选C项。

12.(3分)B项。

“后有官员上疏”错误,由“轼自承冒昧”可知应为“朱轼自

己”。

13.

(1)(4分)(年羹尧)请求专门选拔亲信大臣会同审问,皇上命令朱轼前去核查,

得到实际情况,依照法律判处。

(得分点:

简、鞫、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如律”)

(2)(4分)(朱轼)请求服满三年之丧(守满丧期),皇上允许(他)解除职务,仍然

掌管(负责)农田水利工作,约定八月份回到京城。

终制、领、期,语义通顺1

分)

14.(3分)①让政府官员出钱帮助饥民;

②让有钱的富民和商人出钱购买粮食帮助百

姓;

③鼓励地方官安置、供养流民;

④设立医疗机构,防止瘟疫发生;

⑤令各县建立社仓,

引泉水灌溉田地。

(每点1分,答对任意3点即得满分)

【参考译文】

朱轼,字若瞻,是江西高安人。

康熙三十二年,参加乡试考取第一。

三十三年,考中进

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任期结束后被授予湖北潜江知县。

潜江风俗破陋。

赋税繁重,朱轼

命令免除官员以损耗为借口加征的钱税,使用法律一定秉持公平。

四十八年,出京督查陕西

学政。

五十二年,被提拔为光禄寺少卿。

皇帝因为山西、陕西发生旱灾,拨出钱物五十万,命令朱轼和光禄寺卿卢询分头前往鼓

励卖粮,教治赈济。

朱轼前往山西,上奏章请求命令被弹劾的司道以下的官员出资供养遭遇

饥荒的百姓,富人和商人出资到南方省份购买粮食,暂停淮安、风阳等关卡征收米税;

遭遇

饥荒的百姓流离他乡,命令他们所在之处的地方官给予安置,能够出资来供养他们的人可以

得到题名举荐;

遭遇饥荒的百姓聚集在一起,容易发生瘟疫,要设立场馆进行医治。

还上奏

章请求山西各县建立义仓,引来泉水灌溉农田。

皇帝说:

“社仓是从朱子开始建立的,只可

以在小县的乡村推行。

如果上奏作为固定的制度,官吏奉行,时间长了,对百姓没有益处。

山西、陕西山多水少,偶尔有泉水,也不能顺利地接引过来灌溉衣田。

朱轼既然拿这个作为

请求,就命令他长期驻守山西,鼓励地方试行。

”朱轼自己承认冒昧,请求搁置这个提议,

皇帝没有答应。

不久,年囊尧弹劾凤翔知府甘文煊亏欠朝廷钱物,请求专门选拔亲信大臣会

同审问。

皇上命令朱轼前去核查,得到实际情况,依照法律判处。

六十一年,朱轼向朝廷请

求假期安葬父亲,回到了家乡。

清世宗即位,把朱轼召到京城,担任圣祖实录总裁,赐给他宅第。

雍正元年,命令他在

南书房值守。

二年,让他兼任吏部尚书。

二月,朱轼遭遇母亲去世,皇帝赏赐内库的钱物给

他处理丧事,命令江西巡抚等朱轼到家再赐以祭莫。

朱轼上奏章谢恩,请求守满丧期,皇上

允许他解除职务,仍然负责农田水利工作,约定八月份回到京城。

十三年,朝廷商议修筑浙

江海塘,朱轼请求前往监督这项工程,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命令总督、巡抚以及管理海塘

工程的大臣们都听他的指挥管辖。

乾隆元年,朱轼担任世宗实录总裁。

九月,朱轼病情严重,皇帝亲自到他家中探望。

轼勉力带病穿上朝服,命今自己的儿子搀扶起身,到门外迎接跪拜。

第二天,朱轼去世。

的遗疏大致说:

“天下万事的根本在于君主的思想,任用官员,处理财务,特别应该慎重。

君子和小人,前者公正正直,后者偏私邪恶,区别只在细小的地方,应当清楚地省察他们的

思想行为来提拔或者贬斥他们。

至于国家的经费,本来自然有节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