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554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

《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利用规划与布局实例Word格式.docx

共辖9个镇、10个乡:

梅林镇、王母渡镇、沙地镇、江口镇、田村镇、南塘镇、茅店镇、吉埠镇、五云镇、韩坊乡、阳埠乡、大埠乡、长洛乡、大田乡、湖江镇、储潭乡、石芫乡、三溪乡、白鹭乡。

共有14个居委会、276个行政村,总人口61万人。

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千里赣江第一县和“中国板鸭之乡”。

赣县是江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通行赣语、客家话,境内名胜古迹众多。

赣县交通四通八达,县城处在赣州市区的“二环线”上,到市区仅需10分钟,到赣州机场仅需20分钟;

境内贡江、赣江通达长江到海外,105、323国道,赣粤高速和即将建设的昆厦高速公路与赣龙铁路、京九铁路贯穿县境,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网。

公路105、323国道呈十字型纵贯县境,西接赣粤高速公路,东接昌厦一赣级公路,正在规划设计的昆厦高速公路将穿越县境。

地理位置优越,至广州457公里、至珠海567公里、至香港497公里、至深圳487公里、至汕头627公里、至澳门577公里,至厦门543公里、至南昌380公里。

铁路方面:

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横贯县境48公里,并设有3个火车站,其中设在县城的赣州东站是京九线上四大货运编组站之一,东西大动脉──赣龙铁路与京九铁路在此接轨。

水路方面:

货物远洋运输的出海口在:

a.广州黄浦(距工业区457公里);

b.深圳(距工业区487公里);

c.厦门(距工业区543公里);

d.九江(距工业区460公里)。

航空方面:

距赣州黄金机场12公里,赣州民航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深圳、南昌等线路航班。

2、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2.1自然条件

赣县地形属丘陵山地。

地势东南高,中、北部低,东部和南部重峦迭嶂,其间夹有山间条带状谷地,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

中部和北部多为丘陵,大小河流纵横其间,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盆地。

全县最高处为小坪乡的水鸡岽,海拔1185.2米;

最低处为湖江乡张屋村,海拔仅82米。

境内河流密布,有大小河流700多条,桃江、平江、贡江、赣江流经全境。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4℃,年降雨量1438.3mm,年无霜期281天,年平均日照1855.2小时。

赣县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矿种有钨、煤、稀土、铅、锌、瓷土、铁、硫磺、铜、锡、钼、铀、金等38种,尤其是稀土和钨等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全县稀土和钨加工企业已达20多家,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稀土和钨深加工产业链,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稀土分离和深加工基地。

此外,赣县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赣县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素有“绿色宝库”的美称。

在农业资源方面:

赣县盛产水稻、脐橙、烟叶、生猪、水产、无公害蔬菜等农副产品,发展现代农业以及食品加工业的潜力巨大,而且为省油菜基地之一。

水利电力资源方面:

赣县水能资源蕴藏量24.4万千瓦,总投资3.8亿元的居龙滩水电站已投入使用,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华能瑞金火力发电厂一期已于2008年底正式发电运行,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超过100亿千瓦时。

2.2社会经济条件

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61万人,以汉族人口为主。

其中非农业人口8.3万人,农业人口52.7万人,按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13.6%。

2009年,全县GDP达68亿元,增速达12.1%,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产业有机械、轻纺、食物、建材、加工等行业,形成稀土、钨、板鸭、蜜饯、腐竹等名特优产品。

赣县把建设工业园作为发展工业的重点,现已初步形成了以稀土、钨、钴加工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甜菊糖、板鸭、蜜饯、鱼丝、腐竹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制衣玩具为主的轻工纺织业等三大工业支柱体系。

占地3000亩的赣县工业园位于县城东郊,其北跨“京九”和“赣龙”两条铁路,南临贡江,323国道横贯东西。

园区内按花园式厂房布局,工业园一期已引进37家企业进驻,目前占地1000亩的工业园二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五通一平]。

赣县鼓励引进大型骨干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主导产业带动项目以及产业配套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入驻园区,重点引进电子信息以及矿产品深加工项目。

3、土地利用变化趋

2001年至2005年以来,赣县用地面积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耕地面积减少较快。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本县耕地面积由2001年的28703.3公顷下降至2005年的27893.3公顷,5年总计减少810公顷,平均每年减少162公顷。

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非农建设挤占耕地,其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导致的耕地荒废。

(2)、林地面积减少速度较快。

本县林地面积由2001年的228643.57公顷减至2005年的226893.57公顷,5年林地面积净减1750公顷,平均每年减少350公顷。

减少的林地大部分改为园地,部分开垦为其它用地。

(3)、园地面积增加较快。

赣县近几年水果生产方面,以柑橘、脐橙为主,且有着相当大的发展,园地面积也由2001年的450公顷增加到2005年1697.48公顷,5年时间总计增加1247.48公顷,平均每年增加249.5公顷。

(4)、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速度较快。

自2001年以来,新增建设用地达230.6公顷。

主要是工业和水利建设用地增加,以及居民点用地与城乡道路占地。

4、现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赣县土地总面积299300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26893.57公顷,占县土地总面积的75.8%;

耕地为27893.3公顷,占9.35%;

园地为1697.48公顷,占0。

57%;

水域用地18556.6公顷,占6.2%;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537.05公顷,占1.85%;

交通用地6973.69公顷,占2.33%;

未利用土地面积11672.7公顷,占3.9%。

(见下图)

4.1林地

赣县林地面积226893.5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

4.2耕地

4.3园地

4.4居民点与工矿用地

4.5交通用地

4.6水域用地

4.7未利用土地

5、土地利用开发程度与效益

6、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条规划任务

(一)落实市级规划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在土地利用政策、各业用地上的矛盾,并研究制定全县规划期内的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针;

(二)统筹协调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三)确定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调控指标,重点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城镇用地等的规模和范围;

(四)划定土地用途区,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五)确定农村土地整治的规模和范围,提出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项目安排;

(六)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七)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保证规划的实施。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为赣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299221.00公顷,包括9个镇、10个乡。

第五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为2006-2010年,规划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三章规划目标

第一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县”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加速中心城镇建设,全力推进强工兴县战略,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重城乡和谐发展,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加快崛起,着力自主创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力争达到并超过全市发展的平均水平,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增强全县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发展目标

202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1.3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2.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4.60亿元。

(三)社会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城镇化率46.99%,城镇人口为31.46万人。

第三条土地利用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施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城镇向中心城镇集中,集约发展;

工业集中布局,规模发展;

加强稀土矿业开采的管理”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用地的综合效益。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为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第四条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一)总量调控目标

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到2020年末,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893.33公顷。

规划期内,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23660.00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率达88.28%以上。

2、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1)建设用地总规模

2005年赣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0549.57公顷,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593.33公顷以内。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005年赣县城乡用地规模为9121.67公顷,到2020年城乡用地规模控制在9493.33公顷以内。

(3)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2005年赣县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2130.19公顷,到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2733.33公顷以内。

3、优化农业用地结构,合理调整园地、林地规模

(1)园地目标

2005年赣县园地面积为1397.48公顷,到2020年园地面积为4126.67公顷。

(2)林地目标

2005年赣县林地面积为236893.57公顷,到2020年林地面积为236993.33公顷。

(3)牧草地目标

2005年赣县牧草地面积为1.52公顷,到2020年牧草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二)增量调控目标

1、有效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2006-2020年:

全县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473.33公顷以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农用地控制在1173.33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占耕地控制在560.00公顷以内。

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941.05公顷,新增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834.38公顷。

2、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全县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总量为1673.19公顷,其中通过耕地整理新增耕地167.36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54.15公顷,土地复垦新增耕地136.07公顷,土地开发新增耕地1315.61公顷。

(三)节约集约用地目标

1、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2005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143.93平方米,到2020年新增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86.88平方米以内。

2、乡村人口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

2005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65.00平方米,到2020年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控制在160.00平方米以内。

3、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由2005年94.87%提高到2020年96.27%。

4、土地产出率

土地产出率由2005年每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88.73万元提高到2020年405.55万元。

(四)生态目标

近期目标年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趋势,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到规划期末空气质量总体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标准。

到2020,城镇垃级处理率达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10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