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784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FirstAid紧急救护Word文件下载.docx

  ①延长病人生命。

创伤病人由于重要脏器损伤及大出血导致休克时,可出现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故在循环骤停时,现场救护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维持生命,为医院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②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严重创伤或大血管损伤出血量大,现场救护时要迅速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止血,有效止血是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

  ③保护伤口。

开放性伤口要妥善包扎,减少出血,避免伤口感染,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④固定骨折部位,预防并发症。

现场救护要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固定骨折部位,减少骨折端对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损伤,同时能缓解疼痛。

颈椎骨折如予妥善固定,能防止搬运过程中的脊髓损伤,避免截瘫。

  ⑤快速转运:

用最短的时间将病人安全地转运到就近医院。

  2.现场救护的原则:

  ①树立整体意识,重点、全面了解伤情,避免遗漏,注意保护自身和病人的安全。

②“先救命,后治伤”。

先抢救生命,后治伤。

③迅速呼叫“120”,启动救援医疗服务系统(EMS);

  ④有出血的包扎顺序一般为头部、胸部、腹部,然后包扎四肢。

  ⑤先固定颈部,然后固定四肢。

  ⑥操作迅速平稳,防止损伤加重。

⑦迅速安全转运伤病员。

⑧尽可能做好个人防护。

二、伤情评估

  在意外伤害的事故现场,作为参与救护的人员不要被当时混乱的场面和危急的情况所干扰。

沉着镇静地观察伤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作出伤情判断,本着先抢救生命后减少伤残的急救原则首先对伤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判断,它包括神志,呼吸,脉搏,心跳,瞳孔,血压,但在急救现场一般无条件测量。

然后再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

1.具体检查顺序如下:

(1)意识、呼吸、循环

(2)伤口部位、大小、出血多少(有大血管出血,立即止血)

(3)头颅,若内伤则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

(颅骨骨折可有耳鼻出血、脑脊液流出,不可堵住)

(4)脊柱——令其活动手指脚趾

(5)胸、腹、盆骨(易内出血)——按压侧部,骨折后有疼痛

(6)瞳孔:

过大/过小,可能脑疝

2.检查方法:

(1)检查神志是否清醒

  神志是否清醒是指伤员对外界的刺激是否有反应。

可以大声呼喊病人,敲打病人肩膀或拧病人手脚等。

如果伤员毫无反应称为神志不清或消失,预示着病情严重。

此时要保持伤员呼吸道畅通,谨防窒息。

如伤员神志清醒应尽量记下伤员的姓名,住址,受伤时间和经过等情况。

  

(2)检查呼吸是否正常

  正常呼吸运动是通过神经中枢调节育规律的运动。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5—20次。

病情危重时出现鼻冀煽动,口唇紫绀,张口呼吸等呼吸困难的表现,并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甚至时有时无。

首先可以观察胸壁有否上下起伏活动,也可将手掌心或耳朵贴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体察有否气流进出,或者用一薄纸片、棉花丝或一丝餐巾纸放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看看是否随呼吸来回摆动。

以上方法检查,如无迹象的话,可以初步判定呼吸已经停止,必须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呼吸停止的主要原因。

  (3)观察脉搏是否正常

  脉搏即动脉血管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血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的搏动。

手腕部的挠动脉,颈部的颈动脉,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是最容易触摸到脉搏跳动的地方。

正常成年人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一80次/分,女性稍快。

一般以手指触摸脉搏即可知道心跳次数。

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触及病人手腕桡侧的动脉,如果感觉不清楚,可以触摸病人颈动脉。

对于危重病人无法摸清脉搏时,可将耳紧贴伤员左胸壁听心跳。

如果脉搏消失了,要马上做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抢救。

  (4)检查心跳是否正常

  心跳是指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跳动。

心脏跳动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征象。

将耳紧贴伤员左胸壁可听到心跳。

当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时,心跳将发生显著变化,无法听清甚至停止。

此时应立即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枪救。

  (5)检查瞳孔是否正常

  正常人两瞳孔等大等圆,在光照下迅速缩小。

对于有颅脑损伤或病情危重的伤员,两侧瞳孔可呈现一大一小或散大的状态,并对光线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迟钝。

  (6)检查伤员是否有大出血

  大出血时有三种明显症状:

  1)出血性休克,脸色苍白,出冷汗;

  2)脉搏弱而快,一分钟120次以上;

  3)身体耷拉,反应淡漠。

  大血管破裂和头颅、胸、腹部等的内出血,从外部很难发觉,须马上送医院。

  经过上述检查后,基本可判断伤员是否有生命危险,如有危险则立即进行心、脑、肺的复苏抢救。

如无危险则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治疗。

3.伤员救治的优先分类

灾害突然发生后,如果伤病员同时大量出现,而且危重病员居多,需要急救,而按常规医疗方法无法完成任务,这时可采用根据伤情,对伤员进行分级救护的方法。

一级优先:

首先判断病人通气情况,通畅呼吸道后若有呼吸R>

30次/分;

若R<

30次/分则看末梢循环灌注情况,毛细血管灌注>

2秒钟或无颈动脉搏动;

30次/分,毛细血管灌注<

2秒钟或有颈动脉搏动,再看伤员意识,若病人不能完成向导的指令,均分类为紧急救护组,为一级优先。

  二级优先:

若病人能服从向导指令则分类为延迟救护组,为二级优先。

  三级优先:

所有能走到分类区的伤员分类为轻微伤,为三级优先。

四级优先:

首先判断通气如何。

若无,则畅通呼吸道,仍无呼吸则分类为濒死组,为四级优先。

 

三、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生命链”(chainofsurvival)是指从“第一目击者”发现伤病员开始,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抢救的一个系列过程,它包括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也叫链条,即“早期通路、早期徒手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1.早期通路:

即当发现了危重伤病人,“第一目击者”经过现场评估和病情判断后立即对病人实施救护,并及时向专业急救机构或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部门报告,他们会根据病人所处的位置和病情,派合适的急救队伍迅速赶往现场。

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99”(北京地区),电话报告内容:

  ①报告人姓名与电话号码,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

  ②伤病员所在的确切地点,运动场馆的哪一个看台或哪个方向;

  ③伤病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

④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⑤在征得急救中心同意后再挂断电话。

  2.早期心肺复苏:

对于心脏骤停者,我们主张首先对其进行1分钟心肺复苏后,在抢救间隙快速打电话呼叫。

由于心跳呼吸的突然停止,使得病人全身重要脏器发生缺血缺氧,尤其是大脑。

大脑一旦缺氧4~6分钟,脑组织即发生损伤,超过10分钟即发生不可恢复的损害,因此最好在4分钟以内立即对病人行心肺复苏。

  3.早期心脏除颤:

大量实践和研究资料表明,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早期心脏除颤是保存生命的重要环节。

每延迟1分钟除颤,生存率将以10%递减。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专业技术人员赶到后,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急救技术及急救药物等使得生命支持更可靠。

四、现场救护的步骤:

1.判断意识:

呼叫病人,轻拍其面颊或肩部。

2.立即呼救:

判断病人意识丧失后,应求助他人帮助。

原地高声呼救,并拨打急救电话。

3.救护体位:

依现场实际情况将伤员置于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复员卧位(侧卧位),救护人采用救护人体位(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或立于病人肩、腰部)。

4.打开气道:

用最短的时间,先解开病人衣领等,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物,然后打开气道,方法有仰头举颏法、双下颌上提法,而后钩出异物。

5.判断呼吸:

救护人将病人气道打开后,在5秒种时间内,判断病人有无呼吸,如无吸,立即行人工呼吸。

6.心跳、脉搏判断:

选择大动脉(颈A、肱A),扪摸有无搏动,如判断病人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明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宜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应在现场紧急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7.紧急止血:

救护人要注意检查病人有无严重出血的伤口,如有出血立即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场可利用的材料进行止血救护,避免因大出血造成病人休克而死亡。

8.局部检查:

要从头、颈、胸、腹、背、骨盆、四肢等部位依次进行,检查伤势情况。

第二节心肺复苏(CPR)

一、心肺复苏适应症

心肺复苏适用于由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严重创伤、电击伤、溺水、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

▲在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之内开始正确的心肺复苏,8分钟内开始高级生命支持者,生存希望大。

  重点提示:

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二、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判断意识。

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

“喂,你怎么了!

2.高声呼救。

“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赶快呼叫周围急救人员。

3.置伤员于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

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4.畅通气道。

(1)仰头举颏法;

(2)托下颌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

)。

仰头举颏法托下颌法

5.人工呼吸

(1)判断呼吸

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听有无呼吸声

  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

 重点提示:

判断呼吸的时间为5秒,不能超过10秒钟。

 

(2)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救护员将放在伤病员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

吹气时间为1秒钟,吹气量700—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7-8秒钟吹一次)。

  6.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

胸部正中两乳连接水平

  

(2)按压方法:

1)救护员用一手中指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食指、中指并拢排列,另一手掌根紧贴食指置于伤病员胸部。

2)救护员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

3)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重要提示:

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

2,做4个循环后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

三、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伤病员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搏动;

  眼球活动,手足抽动,呻吟。

第三节创伤救护技术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

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现代创伤救护技术还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现场电除颤等心肺复苏术。

(一)外伤止血

1.出血类型

动脉出血特点:

鲜红、喷射、危险性大。

静脉:

慢流。

毛细血管:

渗出。

内出血(脾破裂、宫外孕、骨盆骨折);

外出血;

皮下出血

2.止血方法成年人血容量约为4000~5000ml,出血量小于5%,机体可自动代偿;

当失血量达到血容量的20%以上时,可出现明显的症状,如面色苍、肢冷、大汗、心率快、血压低等;

如超过40%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及时判断估计出血情况,采取有效止血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按顺序选用:

伤口压迫、指压动脉、填塞、止血带。

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1)伤口压迫止血法:

主要用于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

救护人员用手指或拳头压住出血动脉的近心端,压闭血管,阻断血流,以达到止血目的。

此法只适用于短时急救,压迫时间不宜过长。

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必须做好进一步处理的准备,如止血带止血、加压包扎等。

常用于面动脉、颞浅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等动脉出血的止血。

不同部位动脉出血指压止血方法

出血部位

压迫动脉

压迫点与方法

头顶部和额部

颜面部

头部和颈部

(大出血)

 

腋窝、肩部和上臂

前臂

大腿和小腿

足部

颞浅动脉

面动脉

颈总动脉

锁骨下动脉

肱动脉

股动脉

胫前胫后动脉

用拇指或食指用力压迫出血同侧耳前方颧弓根部搏动点。

在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摸到该动脉搏动后,用力将其压于下颅骨上。

拇指或其他四指置于出血同侧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后,用力将该动脉向后压于第六颈椎横突上。

压迫总动脉有危险性,必须慎用,决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

拇指置于锁骨上窝内的动脉搏动处,其他四指放在颈后,将动脉压向第一肋骨。

手指在肱二头肌内侧沟中部摸到搏动点,将动脉向外压向肱骨。

将两手的拇指重叠置于大腿根部腹骨沟中点稍下最明显的动脉搏动点,并用力将股动脉向后压于耻骨上。

在足背中部近脚腕处、足根与内踝之间分别摸到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点,然后用力向下压。

(2)加压包扎止血法:

一般用于小动脉、中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包扎后抬高伤肢,增加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这是最简单、有效的临时止血方法。

(3)抬高肢体止血法主要用于无骨折的四肢出血,尤其是前臂和足部。

抬高四肢可减缓血流速度,达到止血目的。

但效果不佳,常与压迫止血法联合应用。

(4)止血带止血法主要用于四肢动脉大出血,或采用加压包扎法不能有效止血的情况下。

扎止血带前,先将受伤的肢体抬高约2min,使血液尽量回流,然后在伤口近心端垫上衬垫,扎紧止血带,以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并每隔30min~1h放松一次(1~2min),直到不出血为止。

(5)填塞止血法主要用于开放性气胸、腋窝、颈部等大或深的伤口出血。

先可用明胶海绵填入伤口,后用大块无菌敷料加压包扎。

也可直接用无菌棉垫填塞创口内,加压包扎。

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

(6)屈肢加垫止血法主要用于无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四肢出血。

在关节处垫以棉垫卷或绷带卷,将关节尽力屈曲,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将肢体固定于屈曲位,借衬垫物压住动脉,达到止血目的。

由于此法会使病人感到痛苦,故不作首选。

 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

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二)包扎

包扎是创伤后最常用的急救技术之一,它有保护创面、减少伤口的感染和再损伤、压迫止血、固定伤口上的敷料等作用。

最常使用的材料是绷带、三角巾和多头带。

如现场缺乏上述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毛巾、包袱布、手绢、衣服等。

1.包扎的原则

①包扎前充分暴露伤口:

一般情况下,伤口被衣服遮盖,在进行包扎前,要把伤口充分暴露出来,紧急情况下可连衣服包扎,但容易造成污染。

②包扎前对伤口进行初步处理:

包括止血、去除异物、清洁消毒伤口。

但切忌不能用未消毒的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禁用碘酊涂擦,因为碘酊刺激性大,可引起剧烈疼痛甚至休克,同时碘酊损害组织、影响伤口愈合。

③包扎顺序为从下向上、从左向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

④包扎应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特别注意勿损害包扎部位的神经、血管以及影响肺部呼吸。

2.包扎技术

伤口异物:

不拔除;

固定并包扎

内脏脱出不回纳

断肢或断指,用塑料袋包紧再放冰块中保存

8字包扎

  

(1)绷带包扎

螺旋包扎

①手部“8”字包扎

  它也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②螺旋包扎

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腿,由于肢体

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2)三角巾包扎

  ①头顶帽式包扎:

适用于头部外伤的伤员

帽式包扎

②肩部包扎:

适用于肩部有外伤的伤员。

肩部包扎胸背部包扎膝关节包扎

③胸背部包扎:

适用于前胸或后背有外伤的伤员。

  ④腹部包扎:

适用于腹部或臀部有外伤的伤员。

腹部包扎

  ⑤手(足)部包扎:

适用于手或足有外伤的伤员,包扎时一定要将指(趾)分开。

手(足)部包扎

⑥膝关节包扎:

同样适用于肘关节的包扎,比绷带包扎更省时,包扎面积大且牢固。

  重点提示:

  在事发现场,遇到有人受伤时,应尽快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伤病员进行简单包扎,然后呼叫120或专业的急救人员。

3.注意事项

①根据受伤部位,选用合适的包扎用物及包扎方法。

②包扎材料干燥,包扎时用力均匀、牢固。

③包扎松紧适度,并在骨突处加以衬垫。

包扎过紧可影响血液循环,易引起受伤部位的组织损伤;

过松易造成滑脱。

④应露出包扎肢体末稍部分,便于观察肢体末端颜色、温度,评估血运情况,如有异常应拆下重新包扎。

⑤固定绷带时打结应在肢体外侧面,不可在伤口处、受压处、摩擦处和骨隆部打结。

(三)固定

骨折固定可防止骨折端移动,减轻伤病员的痛苦,也可以有效地防止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

尽量减少对伤病员的搬动,迅速对伤病员进行固定,尽快呼叫120或急救人员,以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处理伤病员。

1.固定方法

①上肢骨折固定:

上臂或前臂骨折都可用临时木夹板固定,固定前有创口者须预先妥善包扎,所用夹板要超越断骨的两端关节,垫衬垫后用绷带或布带固定夹板与伤肢,并用三角巾或皮带悬吊于胸前。

对肘上和肱骨上1/3骨折,最好用直角形木夹板或钢丝夹板固定,钢丝夹板可以适应各种形体需要,使用十分方便。

钢丝夹板定型后,要裹以棉花软垫,而后用绷带自上而下缠包伤肢。

上肢骨折固定下肢骨折固定

②下肢骨折固定:

像上肢骨折一样也可用木板和钢丝夹板固定小腿骨折。

小腿有创口者,应妥善包扎后上夹板,天气寒冷季节,要加厚棉花等保温。

另外伤肢的骨突处,如脚后跟、两踝等部位,要加厚软垫,以防磨擦伤或压疮;

充气夹板是用塑料制成的圆筒形气囊,在充气情况下可使骨折肢体得到稳定,如果是开放性伤,充气夹板还有对伤肢加压止血作用,是大腿骨折的良好临时固定方法,但其透气性、吸水性差,炎热天气不宜使用。

小腿骨折可利用健肢进行固定

③脊柱骨折固定:

为避免骨折断端对神经的损伤,甚至伤及脊髓而导致截瘫和死亡,对脊柱骨折的病人,应在保证脊柱稳定的前提下,平稳地将其俯伏移至硬板的单架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争取及早转送。

严禁乱加搬动,将病人仰卧抬起、扶持病人走动、或让病人躺在软担架上。

颈椎骨折伤员必须加颈托,以防发生高位截瘫。

2.注意事项

①对于各部位骨折,其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有体内器官的损伤,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病情,如心肺复苏、抢救休克、止血包扎等,然后才是固定。

②固定的目的是防止骨折断端移位,而不是复位,因此不能将外露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严重感染。

③选择固定材料应长短、宽窄适宜,固定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以免受伤部位的移动。

④夹板和皮肤之间应垫以棉垫或其他物品,尤其是骨突部位和悬空部位要加厚棉垫,防止受压和固定不牢。

⑤固定应松紧适度,以免固定不牢或影响血液循环。

肢体骨折固定时一定要露出指(趾)端,以便随时观察末稍循环状况。

 (四)搬运技术

  经现场必要的止血、包扎和固定后,方能搬运和护送伤员,按照伤情严重者优先,中等伤情者次之,轻伤者最后的原则搬运。

  对怀疑有脊柱骨折的伤病员必须采用“圆木”原则进行搬运,使脊柱保持中立。

在搬运全过程中,要随时观察伤病员的表情,监测其生命体征,遇有伤病情恶化的情况,应该立即停止搬运,就地救治。

对于严重外伤的伤员,尽量由专业医务人员搬运。

以免因转运不当给病人增添痛苦,甚至造成终生残疾乃至丧命。

1、徒手搬运 当遇有成批伤员抢救、现场找不到合适的搬运工具、或不能使用工具的狭窄地带、山区塌方或火灾现场,就要依靠救护人员徒手搬运。

现场急救时,发现病人的身体还在某些物体的重压下或随时有受压或被致伤的可能,应迅速搬运病人至安全地带。

但徒手搬运无论对搬运者或是病人都比较劳累,对病情重的病人,如骨折、胸部创伤者,不宜使用此法搬运。

(1)单人搬运法

1)拖运法:

使病人平躺,两臂弯曲,搭放在胸前。

搬运者蹲在病人头前方,双手插至病人肩下至腋窝,抓紧腋下衣服,使病人的头依附在救护人员的前臂上,向后用力托病人在地面上平移,直至施行出危险区。

如图

拖运法扶持法

2)扶持法:

适于神志清楚、行动困难、不能自行走出危险区的病人。

救护人员站在病人受伤的一侧,抡起病人近侧手臂,使其搭在救护者的颈部,然后救护者用外侧手牵着病人外侧手腕,救护者近侧手伸过病人背部扶持他的腰,使病人依靠住救护者的身体。

协助行走。

3)抱持法:

救护者站于病人一侧,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将其抱起,病人若有知觉,可让其用手臂抱住救护者的颈部(如图)。

一般用于胸部和腹部损伤的病人。

抱持法背负法椅托式拉车式

4)背负法:

救护者站在病人前面,呈同一方向,微弯背部,将病人背起(图),胸部创伤病员不宜采用。

如病人卧于地上,不能站立,则救护人员可躺在病人一侧,一手紧握伤者肩,另一手抱其腿,用力翻身,使其负于救护者背上,而后慢慢站起。

(2)双人搬运法

1)椅托式:

甲乙两个救护者在病人两侧对立,甲以右膝、乙以左膝跪地,各以一手伸入病人大腿之下而互相紧捏,另一手支持病人背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