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907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考点卡片Word文档格式.docx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解:

(1)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升华;

(2)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凝华;

故答案为:

升华;

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解题方法点拨】

(1)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中间并没有经过液体这个过程.

(2)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2.质量及其特性

【知识点的认识】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是描述物体的惯性的物理量,是决定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单位不同于重量.质量大,物体含有物质多;

质量小,物体含有物质少.

质量的属性,质量是描述惯性的量度,以及质量对物理量的影响是中考命题关键.例1:

夏天,从冰箱内拿出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内的冰全部化

成了水.瓶内的冰化成水的过程中,不变的是物理量是()

A.体积B.质量C.密度D.比热容

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比热容也变化,故当冰化成水的过程是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比热容变大,只有质量是不变的.解:

A、体积变小,故本选项错误;

B、质量不变,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C、密度变大.故本选项错误.

D、比热容变大.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体这二者一般是不同的.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B.磨掉铁块一个角

C.把它轧成薄铁片D.从地球运到月球

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据此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

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

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

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

磨掉铁块一个角,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要牢牢的记住质量的物理属性及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密度与温度,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高的气体密度小,易上升;

温度低的气体密度大,易下降.

(2)浮沉现象:

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

(3)利用密度可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

(4)密度的特殊用途:

密度的特殊用途密度的特殊用途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密度的物质作产品的原材料.铅可用作网坠,铸铁用作落地扇的底座、塔式起重机的压铁等,都是冈为它们的密度比较大.铝合金用来制造飞机,玻璃钢用来制造汽车的外壳,泡沫塑料用来制作救生器件,氢气、氦气是气球的专用充气材料等,都因为它们的密度比较小.

利用密度与温度的特点;

利用密度可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以及物体的浮沉等都是命题方向.例如:

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经过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这是由于不同颜色的酒具有不同的()

A.重力B.质量C.体积D.密度

鸡尾酒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酒密度不同,也就是每层密度不同,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密度最小的在最上面.

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的酒调配而成的,由于酒的浓度、成分不同,所以密度不同,经过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密度最大的在最下层,密度最小的在最上面.酒的分层与重力、质量和体积无关.

故选D.

此题可以根据物体的浮沉分析,假如三种酒混合在一起分成三层,可以这

样理解:

以中间的酒为标准,上面的酒相当于漂浮,下层的酒相当于下沉.

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化,体积会变化,它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解:

建筑物内起火后,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

一般来说物质的密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但是水的温度上升到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而后随着温度上升而减小.水随着温度的降低变成固态冰时密度反而会减小.所以水是个特殊的例子.

解答时除了注意解答计算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中多联系实际,平时多留意与密度相关的现象,学会用分析法分析问题.

4.参照物及其选择

(1)参照物: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

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3)参照物概念的理解:

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4)参照物的判断方法:

方法指南:

①要明确研究对象;

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

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

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A、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B、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C、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D、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仰,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和船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

以船为参照物,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山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所以“是船行”.故答案为:

船;

山.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因此,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例如:

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在研究行驶的车辆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车厢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是没有意义的.

5.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

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

因为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

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分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

#39;

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

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

(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车静止不动;

二是向南运动;

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

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2)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则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6.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一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如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变;

二是指物体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都是说明其运动方向在改变;

三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并不是说物体只要受力,其运动状态就一定要改变,“可以”不是“一定”.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了;

揉面时,面团形状不断变化;

刀片能划破纸等,都表面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现象有哪些,判断其是改变运动状态还是形状都是中考的命题方向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选:

A.

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下列事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A.紧急刹车

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包括:

形状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解:

A、紧急刹车时,刹车皮和轮胎内圈之间的摩擦力使轮胎由运动变为静止,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B、骑自行车加速运动,对自行车施加的作用力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速度,速度

的改变是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

C、运动方向的改变就是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

D、两手对竹条的作用力是竹条的形状变弯了.

此题考查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是一道基础题.

(1)一个物体只要发生了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形状的改变,这个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一个物体若受到了力的作用,则物体要么改变了形状,要么改变了运动状态,要么两者都发生了改变,要根据题意判断是哪一种情况,不能盲目地下结论.

7.平衡力的辨别

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合力为0),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可相互抵消(合力不为0),我们就说这两个不力平衡,也叫非平衡力.

判断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平衡状态的物体有哪些平衡力都是中考的命题方向.例1:

如图所示,人抓住牵牛绳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功)时,所受的力就是平

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因牛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绳拉牛的同时,牛也要拉绳,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牛和绳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本题考查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辨别,两者的区别是看作用点是否在同一物体上,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在以下列举的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B.球所受的重力和球所受的摩擦力

C.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

D.球所受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缺一不可.

A、球对草地的压力,作用在草地上,方向竖直向下;

草地对球的支持力,作用在球上,方向竖直向上,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受力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球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球受的重力,作用在球上,方向竖直向下,球对草地的压力,作用在草地上,方向也竖直向下,不符合二力平衡中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和方向相反的条件,故该

选项不符合题意;

D、球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球上,方向竖直向下,草地对球的支持力,也作用在球上,方向竖直向上,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缺一不可.

(2)注意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判断两个力是否为平衡力,必须从分析两个力是否“同物”开始,如果不“同物”肯定不是平衡力,如果“同物”再分析它们是否等大、反向、共线.只有同时满足四个条件才是平衡力.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也具有等大、反向、共线的性质,但受力物体不同.

8.力与运动的关系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4)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

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平衡力结合是命题的方向,学生往往理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个误区也是命题的知识点.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会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就会运动,当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A错误;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故B错误;

C、只有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才会发生变化;

故C错误;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且是非平衡力的作用;

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D正确;

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还要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牛顿第一定律的得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1)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运动,停止用力物体停止运动.他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速度改变的越慢,物体运动越远.推理:

如果没有摩擦,速度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

(3)牛顿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概括,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1)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都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相同的.

(2)斜面小车实验,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物体运动越来越远,没有摩擦,物体永远运动下去.没有力就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C.

(1)正确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依靠的是物体的惯性.

(2)掌握研究牛顿第一定律这种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学好力学的关键.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9.力与图象的结合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象,将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象实际上反映了物理变化过程的特点以及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将物理过程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图象上呈现出来,可使物理过程形象、直观,使解题过程优化,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类情况主要有:

①物体运动图象,如:

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

②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图象;

③力的变化图象,如:

力与物体运动中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浮力(或弹簧秤示数)随物体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图象等.

【命题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