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9921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元质量评估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档格式.docx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

“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

”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

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

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

4.(2012·

潍坊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

“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

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

”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5.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我国国内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其中造成“百姓生活苦”的主要原因是()

A.三年自然灾害

B.“左”倾错误的影响

C.美国的孤立封锁

D.中苏关系的恶化

6.(2012·

广东四校模拟)胡锦涛同志说“……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7.(2012·

长沙模拟)1964年12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196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预计比1963年增长15%以上,比1957年有了很大的增加。

”这不能表明()

A.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八字方针”的经济调整已见成效

C.结束了“左”倾错误对中国的影响

D.我国工业总产值大幅上升

8.(2012·

徐州模拟)下面是一名同学整理的历史读书笔记,记录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

农业强调“以粮为纲”;

工业强调“以钢为纲”;

“三面红旗”迎风飘扬,六亿人民奋发图强;

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对此历史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

B.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C.从“文化大革命”到实施拨乱反正

D.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9.(2012·

浙大附中模拟)《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

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这里的“它”是指()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B.农村生产合作社

C.农村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

A.都使农民个人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B.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C.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D.都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如图,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

12.(2012·

合肥模拟)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迅速提升的GDP数字及深圳的高楼大厦,代表着一种众所期盼的生活方式,“深圳速度”成为中国经济迈向现代化之路的象征。

下列对当时深圳形象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代表着一种思想解放、对外合作、快速发展的理念

B.是生活豪华、财富急剧积累的象征

C.始终走的是一条科学发展的健康道路

D.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

13.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

“我们纪念小平南方谈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

”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破除代议制政体形式,建立新式的直接民主政治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2012·

威海模拟)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在1997年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③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④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5.(2012·

汕头模拟)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

1993年9月,邓小平则明确警示,收入差距问题“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材料表明,邓小平的核心主张是()

A.缩小城乡差别

B.实现由“贫”转“富”

C.实现“共同富裕”

D.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共40分)

16.(2012·

南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讲了个大有希望,不是‘中有希望’,更不是‘小有希望’……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

……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

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

谁能料到?

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

——1958年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张先亮《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材料三“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

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

”“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毛泽东是基于什么认识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的?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的认识有何依据,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

(10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邓小平是基于什么认识作出了对外开放决策的。

(6分)

(3)据上述材料及所学,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哪两对关系?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超额完成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

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

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

(4分)

(2)各举一例说明在“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八五”计划期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两个历史节奏,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4)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认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表格的内容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工业非常落后,因此党中央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伟大决策。

2.【解析】选D。

从图片中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可以判断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解析】选C。

材料中的“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B、D与材料内容不符。

【规律方法】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因此被喻为“一体两翼”。

【变式备选】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

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的影响

B.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解析】选C。

新中国成立时,美苏争霸尚未形成,A错。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的情况下开展的,故B不属于此政策制定的原因。

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排除D。

正确答案为C,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4.【解析】选D。

“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指的是“大跃进”运动。

这一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

5.【解析】选B。

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此时期导致社会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内因,即“左”倾错误的影响。

6.【解析】选C。

②③④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犯的重大错误,而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正确道路。

7.【解析】选C。

1961年1月中共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周恩来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经济调整已见成效,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尽管如此,“左”倾错误对中国的影响并没有结束,并在1966年发展为“文化大革命”。

8.【解析】选B。

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以钢为纲”“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建设领域出现了从“左”倾冒进到国民经济调整的现象。

9.【解析】选D。

从题干中的“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统’和‘分’是相互依存”“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等信息综合判断应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公有制前提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0.【解析】选B。

A只符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只符合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D与二者均不相符。

只有B是二者的共同点。

11.【解析】选D。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但生产资料没有发生质变,并且经济总量不是世界第一,故选D项。

12.【解析】选A。

当时的深圳发展速度虽快,却走了发达国家边发展边污染的高耗之路,后来才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当时的深圳不但开放程度高、发展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其思想解放意识强。

13.【解析】选C。

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故选C。

14.【解析】选C。

由材料中信息可知,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项正确的决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故①③④是正确的。

②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期,故表述错误。

15.【解析】选C。

分析材料可知,邓小平的基本主张一是要富,二是要防止收入差距扩大,据此判断其核心主张是要防止因一部分人的先富而导致出现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即要实现“共同富裕”。

故选C项。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可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来概括。

(2)题注意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的理解,如“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等。

第(3)题可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回答。

答案:

(1)认识:

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力量大。

依据:

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原因:

过于夸大人的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破坏了生产力。

(2)世界经济国际化分工和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闭关自守导致落后的教训。

(3)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人的主观作用与客观经济规律的关系。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可从当时中国的工业化地位、国防实力等方面回答。

(2)题第一问,根据“六五”计划期间的时代背景回答,列举我国农村、城市重大改革的事例。

第二问,综合概括以上成就。

第(3)题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提示分析,并注意从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角度回答。

第(4)题可以紧扣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2)①新进展,对内改革: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答具体措施亦可)

对外开放: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两者只需举一例)

②转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两个节奏: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一切从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

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