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603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吧》优质教学设计(多课时).docx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快乐读书吧”栏目的设置是部编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其目的是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根据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目标与内容要求,以及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快乐读书吧”应该打造成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型相类似的活动体验性质的课,实现让学生能持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目的的课,从而培养阅读的兴趣和形成阅读习惯的课,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而不应该上成课堂指导阅读课。

3.本次“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十万个为什么”,紧贴单元课文的文章体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科普作品,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愿望。

题目的提示语、文章片段和插图,释放了两个信息:

(1)阅读科普作品,能了解更多身边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世界的奥秘(提示课外阅读内容);

(2)阅读科普作品要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读后还可以查一查一些科学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提示阅读方法)。

4.本册教科书把“快乐读书吧”安排在第二单元,而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单元,从优化教学安排的角度考虑和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活动的承受力思考,第一次的“快乐读书吧”活动的准备课宜在《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后进行,在其他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本单元课文学习完进行交流分享课。

第二次“快乐读书吧”活动可安排在第六单元或第七单元学习过程中进行。

学情分析:

1.学生经历了七次的“快乐读书吧”活动,对如何开展“快乐读书吧”活动有了较多的认识和实践,这是开展这次“快乐读书吧”活动的有利条件。

2.四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等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开始逐步形成,这有利于学生课外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兴趣,也为交流分享的形式与内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快乐读书吧”的提示,了解科普作品的意义和阅读的一些做法,在

课外按要求开展阅读科普作品的活动,并按照要求做好有关的阅读记录。

2.按照兴趣以某本科普作品的阅读组成小组(4—6人一个)开展课外阅读,做好个人的阅读记录,进行交流分享。

3.在交流课上,能与同学交流阅读科普作品的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或展示介绍小组制作的科普手抄报,介绍编撰的有关情况,谈谈阅读该部科普作品的收获、体会等等;或展示编撰的科学小知识集,介绍编撰的有关情况和集子中有关的科学知识等等;或介绍小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情况,推介喜欢科普作品,讲讲自己读到的科普小故事,谈谈科普作品对自己的启迪……分享读书的快乐。

4.能按照活动目标对自己和同组同学本次阅读活动进行评价。

(附科普书籍介绍:

《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著,《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韩启德总主编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看看我们的地球》李四光著民主与建设出版公司2020年,《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贾兰坡著民主与建设出版公司2020年,《灰尘的旅行》高士奇著民主与建设出版公司2020年,《游戏中的科学》【德】汉斯·尤尔根·普雷斯著;王泰智,沈惠珠译山西出版社2017年,《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之垃圾分类》高英杰、唐在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神奇的世界系列:

聪明的植物》郎悦洁编著武汉出版社2018年,《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花蚀著商务印书馆

2020年,《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年)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

准备课。

利用题目,了解如何阅读科普,明确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要求和做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阶段:

课外阅读。

课外开展阅读活动,准备汇报交流。

时间安排:

约一周。

第三阶段:

交流分享课。

交流分享阅读的快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注:

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一、准备课

教学目标:

1.根据题目了解本次课外阅读的内容和要求:

了解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激发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阅读一本科普作品中的某个或。

2.了解本次课外阅读活动的具体要求:

(1)选择题目提供的或同学们提供的一本科普作品进行课外阅读;

(2)组成4—6人的小组开展同一本科普作品的阅读,编撰科普手抄报或编撰科学小知识集或活动介绍文字稿及PPT。

(3)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一定的形式,交流分享阅读科普作品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

题目中的科普书籍各一本,以及部分作品片段、目录简介(学生人手一份,见附件。

学生:

自己的一本科普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开展过7次的“快乐读书吧”活动,了解到如何开展课外读书活动,进行了童谣儿歌、童话故事、儿童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的课外阅读活动,享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快乐读书吧”,继续享受课外阅读的快乐吧。

看看这次我们要开展的是哪个方面的课外读书活动。

1.板书: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2.齐读题目

3.提问:

联系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根据这个题目,猜一猜,我们要开展的是哪个方面内容的课外读书活动呢?

(指名回答。

预设:

联系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根据这个题目,我猜,我们要开展的是科学普及作品的课外读书活动。

4.导语:

猜对了,这次的课外阅读要读的是科学普及作品。

科学普及作品简称科普作品,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就像我们这个单元的这几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琥珀,它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知道了

什么叫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我们了解到恐龙演化成鸟儿的研究成果以及演化过程;让我们了解到我们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

那么,这一次阅读科普作品的课外阅读活动有什么要求呢?

我们翻开课本了解了解吧。

(板书:

读科普作品)

(二)阅读题目,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

翻开课本P33,默读“快乐读书吧”,想一想:

(1)为什么要读科普作品?

(2)这次科普作品课外阅读建议我们读哪些科普作品?

具体介绍了哪些科普作品?

(3)怎样阅读科普作品才能有收获?

找出有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问:

因为科普作品能为我们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了解到身边的科学知识,所以要读科普作品。

第二问:

这次科普作品课外阅读建议我们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第三问:

这样阅读科普作品才能有收获:

(1)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

这时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板书:

运用方法试着理解)

(2)读完后还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板书:

查一查新成果)(3)试着找找问题的答案。

(板书:

找答案)

有关语句:

题目导语、小贴士和“你读过吗”“相信你可以读得更多”。

3.小结:

科普作品能为我们解答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学习到科学知识,所以这次“快乐读书吧”要求我们课外阅读科普作品。

在阅读的科普作品时,遇到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要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还可以试着找找问题的答案。

读完后还可以查查资料,看看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二、了解建议阅读科普作品,激发阅读兴趣。

(一)了解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1.导语:

让我们了解题目推荐的第一部科普作品——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吧,了解一下这部作品为我们解答了哪方面的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吧。

(板书:

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出示任务:

默读“你读过吗”,思考:

(1)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向我们普及的是哪个方面的科学知识?

对什么东西提出了问题,解答问题?

(2)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的片段向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你能解答出几个?

(3)读了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的片段,你认为为什么说作品的“语言也非常生动”?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

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向我们普及的是房屋内部方面的科学知识。

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屋内的东西提出了问题,解答问题。

问题2:

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的片段向我们提出了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

为什么烟会走烟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

煤油燃烧的时候,从哪里来的烟?

为什么烘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煮的却没有?

水为什能灭火?

等5个问题。

(解答问题正确,予以肯定;解答问题不正确,引导读此书。

问题3:

因为这个片段采用与读者对话的形式讲述,娓娓道来,给人自然亲切感觉,所以说作品的“语言也非常生动”。

3.导语:

的确,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生动,我们再读读作品的一个片段,感受感受。

(见附件1)

出示任务:

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里关于“最古老的书”的片段(见附件1),思考:

(1)“最古老的书”是什么书?

“最古老的书”是靠什么记载内容的?

这样的记载时间久了会有什么变化?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最古老的书”是怎样传播内容的?

(3)你觉得这个片段在表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4.反馈指导。

问题1:

“最古老的书”是人——一本活着的书,他们是会唱书的人,或者是希腊人所称呼的“爱德”。

“最古老的书”是靠记忆来记载内容的。

这样的记载时间久了会慢慢地走样,或者增加了细枝末节,或者被删减掉了重要内容。

问题2:

“最古老的书”是这样传播内容的:

在宴会上,“最古拉的书”会靠着一根高大的圆柱子上,坐在一张雕花的椅子里。

在宴席快结束,客人们酒足饭饱的时候,“最古老的书”就会抱起他的竖琴,一边拨动琴弦,一边唱出了场面宏大的故事。

他吟唱国王奥德修斯是如何才智出众,吟唱阿喀琉斯是如何骁勇善战。

问题3:

这个片段在表达上最吸引我的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我知道了“最古老的书”是什么,是怎样记载和传播内容的。

5.小结:

(PPT出示介绍)米·伊林是一位著名的苏联作家,他善于把文学和科学结合起来,用文艺的笔调,用生动的比喻,用典型的事例,用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科学知识。

代表作除了《十万个为什么》外,还有《不夜天》

《黑白》《几点钟》《在你周围的事物》等等。

他的作品对我国科普创作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十万个为什么》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趣味的问题,进行有启发性的解释,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用典型的事例,用诗一样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着科学知识。

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用“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16个字来概括米·伊林作品的写作特点。

(二)了解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1.导语:

我们中国也有《十万个为什么》,不过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丛书,名称是借用了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

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吧。

(板书:

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出示任务:

阅读“相信你可以读更多”,思考:

都是科普作品,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有什么不同?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都是科普作品,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不同有:

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书,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丛书;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普及的是关于房屋内相关的东西的科学知识,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知识。

3.小结:

(PPT出示介绍)是的,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套丛书,只不过丛书的名称是借用了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

我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在上世纪60年代出版,到现在已经修订再版

为第六版了。

丛书分为三大板块共18个分册:

第一板块是基础板块:

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生命等分册,第二板块是专题板块:

动物、植物、古生物、医学、建筑与交通电子与信息等分册,第三板块是热点板块:

大脑与认知、海洋、能源与环境、武器与国防、航天与航空、灾难与防护等分册。

全套丛书总计3438个问题。

和第五版相比,第六版的内容近九成都是全新的“为什么”。

(三)了解《看看我们的地球》。

1.导语:

就如课本里说的,我国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接下来,我们就逐一了解课本给我们推荐阅读的科普作品吧。

我们先看看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

看看我们的地球)

出示任务:

阅读《看看我们的地球》目录摘要和片段(见附件2),思考:

(1)根据书名和目录摘要,你知道这本书向我们普及的是哪个方面的科学知识?

(2)读了这个片段,你了解到这个方面的哪些知识?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

根据书名和目录摘要,我知道这本书向我们普及的是地球这个方面的科学知识。

问题2:

读了这个片段,我了解到地球的这些知识:

(1)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八大行星之一,是距离太阳的第三颗行星。

(2)地球的周围有一圈大气,这圈大气组成它的最外一层,叫气圈。

(3)在气圈下面,有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3/10,由岩石造成的大陆,大陆是石圈的表面。

其余的7/10都是海洋,称为水

圈。

水圈的底下也都是石圈。

(3)在大海底下的石圈岩石,和大陆上露出的岩石的性质一般是不同的。

大海底下的岩石重一些、黑一些,大陆上的岩石轻一些,一般颜色也淡一些。

(4)石圈不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规规矩矩造成的圈子,在地球出生和存在的几十亿年中,发生了多次的翻动,原来埋在深处的岩石,翻到地面上来,让我们能直接看到曾经埋在地下深处的岩石,使我们想象到石圈深处的岩石是什么样子。

3.小结:

(PPT出示介绍)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看看我们的地球》是李四光在进行地质研究中写下兼有科学性和通俗性的文章,为地质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这次“快乐读书吧”的课外阅读读的是科普作品,了解了读科普作品的一些方法,了解了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我国《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了解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其余的科普作品,并讨论如何开展这次“快乐读书吧”读科普作品的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了解《灰尘的旅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导语: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次“快乐读书吧”的课外阅读读的是科普作品,了解了读科普作品的一些方法,了解了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和我国《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了解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其余的科普作品,并讨论如何开展这次“快乐读书吧”读科

普作品的活动。

(一)了解《灰尘的旅行》和《菌儿自传》。

1.导语: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高士奇的《灰尘的旅行》。

(板书:

灰尘的旅行)出示任务:

阅读《灰尘的旅行》和《菌儿自传》简介(见附件3),想一想:

读了简介,你有读《灰尘的旅行》的想法吗?

为什么?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能有根有据谈出想法就予以肯定和鼓励。

例如:

《菌儿自传》是童话故事,我想读。

又如,《灰尘的旅行》向我们普及了多方面的科学知识,我想读。

3.小结:

(PPT出示介绍)《灰尘的旅行》是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作品精选集。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文章发表时署名“高士其”。

他向朋友解释道:

“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

”高士其是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半个世纪以来,他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被亲切称为“高士其爷爷”。

推荐同学们阅读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和北

京市房大学出版社1919年出版的《灰尘的旅行》。

(注:

有的出版社出版的《灰尘的旅行》文章后有练习题,不提倡为做练习而购买。

(二)了解《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1.导语:

了解了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我们接着了解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好吗?

(板书: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出示任务:

阅读《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目录和片段(见附件4),思考:

(1)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普及的是哪一方面的科学知识?

(2)什么叫“神创论”?

片段介绍了哪几个国家的“神创论”?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普及的是人类起源方面的科学知识。

问题2:

“神创论”是指由于科学的落后,人们认为人是用泥土造的观点。

片段介绍了我国、埃及和希腊这几个国家的“神创论”。

3.小结:

(PPT出示介绍)《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是高龄的贾兰坡院士不顾眼疾,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为我们少年儿童写的科普作品。

贾兰坡(1908年11月25日-2001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家,参加、主持、指导一系列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发表论著400余篇,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古人类学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交流阅读科普作品的体验,推荐其他科普作品。

(一)交流阅读科普作品的体验。

1.导语:

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过其他的一些科普作品,哪位同学可以向同学们介绍推荐自己读过的国内外的科普作品,讲讲自己读科普作品的收获呢?

出示任务: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读过的国内外的科普作品,讲讲自己读科普作品的收获(提示:

讲收获的,先说说是在哪本科普作品,然后才讲。

)。

2.反馈指导。

只要愿意介绍或讲收获,都予以肯定,并板书有代表性的科普作品名称。

(二)推荐其他科普作品。

导语:

同学们刚才介绍推荐了不少科普作品,你们真爱读课外书!

老师也想大家推荐阅读一些适合你们阅读的科普作品。

(具体介绍见附件5)

《游戏中的科学》德普雷斯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科学改变人类生活

的119个伟大瞬间》路甬祥编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8年,《逛动物园是件正经

事》花蚀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年,《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之垃圾分类》高英杰、唐在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年,《聪明的植物》郎悦洁编著武汉出版社2018年三、布置第二、三阶段课外阅读活动。

(一)明确第二、三阶段课外阅读活动要求。

1.导语:

科普作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科学奥秘,谁读得越多,谁就收获得越多,让我们组成小组一起去了解这多姿多彩的世界,探索这无穷无尽的科学奥秘吧。

2.PPT出示第二、三阶段课外阅读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选择自己想读的一本科普作品,与同学组成小组,开展阅读和汇报交流活动。

(2)每组4—6人,选举一位做组长,填写计划表,按照计划组织开展活动。

(3)以组为单位,根据组员的商议,分工合作,编撰科普手抄报或编撰科学小知识集或活动介绍文字稿及PPT。

(4)每组选一个同学做汇报交流的主讲人,共同商量汇报交流的形式和内容。

(5)课外阅读活动和准备汇报交流时间安排:

14天。

(二)指导组织准备。

1.指导组成小组。

按照书名组织小组,一般一本书一个小组,也可以一本书两个小组;注意引导不同质学生的搭配组合。

3.各小组选举组长,填写活动计划表。

(活动计划表见附件)

三、总结。

(总结学习表现情况,再次提示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求。

)板书设计

附表:

附件1:

最古老的一本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是印刷的还是手写的呢?

它是用纸做的还是用其他材料制成的呢?

如果这本书留到现在的话,我们应该到哪个图书馆去寻找它呢?

据说,很久以前有这样的一个怪人,他走遍了世界上的每一座图书馆,为的就是寻找这本最古老的书。

他整日逗留在纸张发黄、封面霉臭的旧书堆里。

旧书上的灰尘沾满了他的衣服和鞋子,形成了厚厚的一层,使他看起来就好像一个风尘仆仆的旅行者一样。

后来,他从靠着书柜的一架梯子上面摔了下来,很不幸,他摔死了。

然而,即便是他再多活上一百年,他的这项寻找工作也是徒劳无功的。

因为最古老的那一本书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在地下腐烂消失了。

最古老的一本书,与现在的书千差万别。

它不是放在书架上的。

它既有手,也有脚;它会说话,甚至还会唱歌。

它就是人——一本活着的书。

那个时候,人们还不会读书写字;那个时候,既没有字母,也没有纸张,更没有墨水和钢笔;那个时候,一切古代的历史、法律和宗教,并不是保存在书籍里的,而是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人们去世之后,故事还是会流传下来。

所以我们会把那些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的故事叫做“传说”。

然而,故事一旦从一只耳朵传到另一只耳朵,它就会慢慢地走样。

有的增加

了细枝末节,有的被删减掉了重要内容。

时间磨光了那些故事,就如同流水磨光石子一样。

比如说,某个关于勇敢首领的故事,传到后来就变成了这样的一个关于武士的故事:

他既不怕枪,也不怕箭,能够像狼一样在丛林里奔跑,也能像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

在我国的北方,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唱书的男人和女人,他们能够讲出那些没有记载下来的故事——关于武士的故事。

其他的民族里也有这样会讲故事的人。

在古希腊,人们歌唱《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描写希腊人和特洛伊人战争的传说故事。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这两个故事才被用文字记录下来。

会唱书的人,或者说希腊人所称呼的“爱德”,往往是宴会中最受人追捧的贵客。

这种人会靠在一根高大的圆柱子上,坐在一张雕花的椅子里,他的竖琴挂在脑袋上面的木钉上。

宴席快结束了,盛肉的大盘子空了,装面包的大箩筐也空了,双层底的金杯被撤了下去。

客人们酒足饭饱,正等着听唱呢。

这个时候,“爱德”抱着他的竖琴,拨动琴弦,唱出了场面宏大的故事,他吟唱着国王奥德修斯是如何才智出众,他吟唱着阿喀琉斯是如何骁勇善战。

不管“爱德”的歌唱得有多好,到底没有我们现在的书好。

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只要随便花上几个小钱,就可以到书店里去买一本《伊利昂纪》,它可以很方便地放在你的口袋里,既不吃也不喝,从来不会生病,更不会死去。

附件2

看看我们的地球

目录:

从地球看宇宙

地球年龄“官司”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天文理论说地球年龄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

地球热的历史说地球年龄地球之形状

地壳的概念浅说地震

燃料的问题现代繁华与炭

大地构造与石油沉积

……

片段:

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在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地天文联会中通过决议,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中仅有八颗行星。

行星,太阳系天体的一类。

指围绕太阳运行、质量足够大、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并能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