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465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LTE培训笔记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9.PDSCH信道的调制方式有QPSK、_16QAM___和__64QAM__

20.RRC的状态分为idie____和__connected__两种

21.从整体上来说,LTE系统架构仍然分为两个部分,即__EPC__和__eNB_E-UTRAN_。

22.LTE的物理层上行采用____SC-FDMA___技术,下行采用____OFDMA____技术。

23.LTE中下行传输信道/控制信息有____PCH____、______BCH_____、____MCH____、

___SCH____、_____CFI_____、____DCI____和____HI____。

24.LTE典型信令流程的随机接入分为___冲突___和____非冲突____两个流程。

25.TD-LTE系统中下行传输信道DL-SCH映射的下行逻辑信道分别是

____CCCH_____、____DCCH___、___BCCH___、___DTCH___、____MTCH___、

____MCCH______。

26.LTE测试过程中一般外场测试的软件是(GENXEProbe),后台优化分析的软件(GENXEAssistant),通常采用的测试终端是(B593s),后台参数修改的客户端是(OMC);

27.LTE主要采用的频段是F频段1880MHz-1900MHZ;

D频段(2575MHz-2615MHz);

E频段(2330MHz-2370MHz);

28.LTE别于TD的关键技术有(OFDM)、多天线技术)、MIMO)、HARQ)、64QAM)等;

29.E-UTRA小区搜索基于(主同步信号)、(辅同步信号)、以及下行参考信号完成;

30.LTE控制面延时小于(100ms),用户面延时小于(5ms);

LTE下行信道处理一般需要经过哪些过程

信道处理需要经过加扰、调制、层映射、预编码、RE映射、生成OFDM符号等几个步骤,

加扰-编码bit的加扰,加扰将不改变bit速率

调制-将加扰bit调制为复值符号(BPSK、QPSK、16QAM或64QAM将数据流)

层映射-将复值调制符号映射到若干传输层。

调制后的符号可以经过一层或多层传输,多层传输包括多层复用传输和多层分集传输,分别对应不同的处理方式

预编码-对传输层的复值符号预编码到天线口。

对单天线,多天线复用、多天线分集进行不同的处理,决定每天线的符号量,预编码是多天线系统中特有的自适应技术

RE映射-映射到具体的物理资源单元。

对每个RE{k,l}按照先递增k,后递增l的方式映射,被其他信息占用的RE均不能映射。

生成OFDM符号-生成每个天线口的OFDM符号

 

1、LTE系统消息介绍(出题较多)

LTE系统消息主要包括MIB和SIB,如下所示:

✓MIB:

下行链路带宽,SFN和PHICH信道配置信息

✓SIB1:

小区接入信息和SIB(除了SIB1)的调度信息

✓SIB2:

小区接入bar信息以及无线信道配置参数

✓SIB3:

服务小区重选信息

✓SIB4:

同频邻区重选信息

✓SIB5:

异频重选信息

✓SIB6:

UTRAN重选信息

✓SIB7:

GERAN重选信息

✓SIB8:

CDMA2000重选信息

✓SIB9:

HOMEENBID

✓SIB10~SIB11:

ETMS(EarthquakeandTsunamiWarningSystem)通知

系统消息MIB在BCH上传送,SIB在DL-SCH信道传送

2、描述MIMO技术的三种应用模式(很多题库里重复出现,命中率很高)

MIMO技术主要利用传输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成型等3种多天线技术来提升无线传输速率及品质。

(1)传输分集:

SFBC具有一定的分集增益,FSTD带来频率选择增益,这有助于降低其所需的解调门限,从而提高性能;

(2)空间复用包括:

a.开环空间复用:

对信噪比要求较高,会使其要求的解调门限升高,降低覆盖性能;

b.闭环空间复用:

对信道估计要求较高,且对时延敏感,这导致其解调门限要求较高,覆盖性能反而下降;

c.MU-MIMO:

多用户MIMO,有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

(3)波束赋形包括:

a.rank=1的闭环预编码:

解调性能应比mode4在多层多码字传输时要好,相对mode1的覆盖性能应该仍然会有所下降;

b.单天线端口:

该模式应该具有较好的覆盖性能。

3、为什么实际LTE测试中打开邻小区情况下下行吞吐率有严重下降?

(现场处理问题经验,答辩时经常问到)

LTE上行采用SC-FDMA技术,每个用户使用不同的频带,因此上行本小区内用户之间没有干扰,上行的干扰主要来自邻小区的用户。

实际中,在建网初期,由于网络用户比较少,所以上行受到的邻区干扰会小一些。

单小区情况下,下行各用户由于使用不同的RB,在频域和时域上是错开的,因此也不存在干扰。

多小区情况下的干扰主要来自邻区,邻区的RS、公共信道还有数据信道都会对邻区的RS、公共信道或数据信道造成干扰。

下图是一个站两个小区干扰的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Sector0子帧0的RS受到了邻区Sector1信道PCFICH和BCH的干扰,子帧1~9RS受到邻区PCFICH干扰。

因此实际中单小区情况和多小区情况相同位置情况下,有实例表明SINR会从28dB恶化到18dB,吞吐率从80M左右恶化到30M左右。

这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中不同场景不同位置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但趋势是相同的,也就是有邻区影响的情况下比单小区情况下,下行吞吐率会有较大的恶化,这是正常现象。

通过良好的RF优化可以减轻这种现象,但无法避免。

4、相对于3G来说,LTE采用了哪些关键技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 

采用OFDM技术

☐ 

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属于调制复用技术,它把系统带宽分成多个的相互正交的子载波,在多个子载波上并行数据传输;

各个子载波的正交性是由基带IFFT(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实现的。

由于子载波带宽较小(15kHz),多径时延将导致符号间干扰ISI,破坏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

为此,在OFDM符号间插入保护间隔,通常采用循环前缀CP来实现;

下行多址接入技术OFDMA,上行多址接入技术SC-FDMA(SingleCarrier-FDMA);

采用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技术

LTE下行支持MIMO技术进行空间维度的复用。

空间复用支持单用户SU-MIMO(Single-User-MIMO)模式或者多用户MU-MIMO(Multiple-User-MIMO)模式。

SU-MIMO和MU-MIMO都支持通过Pre-coding的方法来降低或者控制空间复用数据流之间的干扰,从而改善MIMO技术的性能。

SU-MIMO中,空间复用的数据流调度给一个单独的用户,提升该用户的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

MU-MIMO中,空间复用的数据流调度给多个用户,多个用户通过空分方式共享同一时频资源,系统可以通过空间维度的多用户调度获得额外的多用户分集增益。

受限于终端的成本和功耗,实现单个终端上行多路射频发射和功放的难度较大。

因此,LTE正研究在上行采用多个单天线用户联合进行MIMO传输的方法,称为Virtual-MIMO。

调度器将相同的时频资源调度给若干个不同的用户,每个用户都采用单天线方式发送数据,系统采用一定的MIMO解调方法进行数据分离。

采用Virtual-MIMO方式能同时获得MIMO增益以及功率增益(相同的时频资源允许更高的功率发送),而且调度器可以控制多用户数据之间的干扰。

同时,通过用户选择可以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

调度和链路自适应

LTE支持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的链路自适应,根据时频域信道质量信息对不同的时频资源选择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功率控制在CDMA系统中是一项重要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可以避免远近效应带来的多址干扰。

在LTE系统中,上下行均采用正交的OFDM技术对多用户进行复用。

因此,功控主要用来降低对邻小区上行的干扰,补偿链路损耗,也是一种慢速的链路自适应机制。

小区干扰控制

LTE系统中,系统中各小区采用相同的频率进行发送和接收。

与CDMA系统不同的是,LTE系统并不能通过合并不同小区的信号来降低邻小区信号的影响。

因此必将在小区间产生干扰,小区边缘干扰尤为严重。

为了改善小区边缘的性能,系统上下行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小区干扰控制。

目前正在研究方法有:

✓ 

干扰随机化:

被动的干扰控制方法。

目的是使系统在时频域受到的干扰尽可能平均,可通过加扰,交织,跳频等方法实现;

干扰对消:

终端解调邻小区信息,对消邻小区信息后再解调本小区信息;

或利用交织多址IDMA进行多小区信息联合解调;

干扰抑制:

通过终端多个天线对空间有色干扰特性进行估计和抑制,可以分为空间维度和频率维度进行抑制。

系统复杂度较大,可通过上下行的干扰抑制合并IRC实现;

干扰协调:

主动的干扰控制技术。

对小区边缘可用的时频资源做一定的限制。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区干扰抑制方法;

5、LTEFDD和TDD帧结构是什么?

(很重要,多题库重复出现)

LTEFDD的帧结构如下图所示,帧长10ms,包括20个时隙(slot)和10个子帧(subframe)。

每个子帧包括2个时隙。

LTE的TTI为1个子帧1ms。

LTETDD的帧结构如下图所示,帧长10ms,分为两个长为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含8个长为0.5ms的时隙和3个特殊时隙(域):

DwPTS(DownlinkPilotTimeSlot)、GP(GuardPeriod)和UpPTS(UplinkPilotTimeSlot)。

DwPTS和UpPTS的长度是可配置的,但是DwPTS、UpPTS和GP的总长度为1ms。

子帧1和6包含DwPTS,GP和UpPTS;

子帧0和子帧5只能用于下行传输。

支持灵活的上下行配置,支持5ms和10ms的切换点周期。

6、简述EPC核心网的主要网元和功能(很重要,多题库重复出现)

EPC主要包括5个基本网元:

移动性管理实体(MME),MME用于SAE网络,也接入网接入核心网的第一个控制平面节点,用于本地接入的控制。

服务网关(Serving-GW),负责UE用户平面数据的传送、转发和路由切换等

分组数据网网关(PDN-GW),是分组数据接口的终接点,与各分组数据网络进行连接。

它提供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会话的定位功能

策略计费功能实体(PCRF),是支持业务数据流检测、策略实施和基于流量计费的功能实体的总称

7、简述TD-LTE二、八天线的应用建议

二天线应该使用在公路、街道等线状以及UE移动速度较快的环境。

八天线应该使用在郊区或者以覆盖为主的区域。

8、测试中关注哪些指标?

答:

LTE测试中主要关注PCI、RSRP(接收功率)、SINR(信号质量)、PUSCHPower(UE的发射功率)、传输模式(TM3为双流模式)、上下行速率、掉线率、连接成功率、切换成功率

9、PCI规划的原则(掌握):

对主小区有强干扰的其它同频小区,不能使用与主小区相同的PCI(异频小区的邻区可以使用相同的PCI)电平,但对UE的接收仍然产生干扰,因此这些小区是否能采用和主小区相同的PCI(同PCI复用)

邻小区导频符号V-shift错开最优化原则;

基于实现简单,清晰明了,容易扩展的目标,目前采用的规划原则:

同一站点的PCI分配在同一个PCI组内,相邻站点的PCI在不同的PCI组内。

对于存在室内覆盖场景时,规划时需要考虑是否分开规划。

邻区不能同PCI,邻区的邻区也不能采用相同的PCI;

PCI共有504个,PCI规划主要需尽量避免PCI模三干扰;

10、单验站点出现问题处理,例如下载、上传不达标?

单验小区下行吞吐率异常处理(<

45M)

1

如果无法起呼,保存前后台信令(截问题产生时刻的图),记录问题时间点,报由性能/产品跟踪处理

2

电脑是否已经进行TCP窗口优化

3

检查测试终端是否工作在TM3模式,RANK2条件下;

如不:

检查小区配置和测试终端配置

4

观察天线接收相关性,可以调整终端位置和方向,找到天线接收相关性最好的角度,天线相关性最好小于0.1,最大不超过0.3

5

更换下载服务器,采用FTP+迅雷双多线程下载的方法来提升吞吐量,如果无改善,可以通过命令检查下行给水量,是否服务器给水量问题

6

确认终端是否经常会处于DRX状态?

7

尝试使用UDP灌包排查是否是TCP数据问题导致?

8

更换测试终端/便携机,如果结果依旧,请报性能/产品问题跟踪处理

11、LTE与TD的区别,对LTE的认识?

1、网络构架不同,LTE无基站控制器,即2G中的BSC和3G的RNC;

2、TD使用的是时分双工码分多址技术(TD-SCDMA),LTE使用的是正交频分多址OFDM技术;

3、TD有CS和PS域,LTE只有PS域;

4、帧结构不相同;

12、RSRP、SINR什么意思?

RSRP:

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

SINR: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是指: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噪声和干扰)的强度的比值;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信噪比”。

13、LTE有多少个扰码?

LTE是用PCI(PhysicalCellID)来区分小区,并不是以扰码来区分小区,LTE无扰码的概念,LTE共有504个PCI;

14、LTE主要有什么干扰?

干扰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内部干扰即系统内干扰,由于目前为同频组网,存在同频邻区干扰,PCI模三干扰;

外部干扰即系统外的干扰,目前主要由DCS干扰和其他外部无线设备、器件发射的无线信号频率落在LTE在用频段上产生的干扰;

后台关注哪些指标?

接通率(分CS域和PS域、再分RRC和RAB)、掉话率、掉线率、23G切换成功率(分CS域和PS域)、RNC内切换成功率(细分接力切换和硬切换、再分同频和异频)、RNC切换成功率;

15、LTE最高速率多少?

下行链路的立即峰值数据速率在20MHz下行链路频谱分配的条件下,可以达到100Mbps(5bps/Hz)(网络侧2发射天线,UE侧2接收天线条件下);

上行链路的立即峰值数据速率在20MHz上行链路频谱分配的条件下,可以达到50Mbps(2.5bps/Hz)(UE侧一发射天线情况下)

16、为什么说OFDM技术容易和MIMO技术结合

MIMO技术的关键是有效避免天线之间的干扰,以区分多个并行数据流。

众所周知,在水平衰落信道中可以实现更简单的MIMO接收。

而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于天线间干扰和符号间干扰混合在一起,很难将MIMO接收和信道均衡分开处理。

如果采用将MIMO接收和信道均衡混合处理的MIMO接收均衡的技术,则接收机会比较复杂。

因此,由于每个OFDM子载波内的信道(带宽只有15KHz)可看作水平衰落信道,MIMO系统带来的额外复杂度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随天线数量呈线性增加)。

相对而言,单载波MIMO系统的复杂度与天线数量和多径数量的乘积的幂成正比,很不利于MIMO技术的应用。

17、衡量LTE覆盖和信号质量基本测量量是什么?

下面这几个是LTE中最基本的几个测量量,是日常测试中关注最多的。

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主要用来衡量下行参考信号的功率,和WCDMA中CPICH的RSCP作用类似,可以用来衡量下行的覆盖。

区别在于协议规定RSRP指的是每RE的能量,这点和RSCP指的是全带宽能量有些差别;

RSRQ(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主要衡量下行特定小区参考信号的接收质量。

和WCDMA中CPICHEc/Io作用类似。

二者的定义也类似,RSRQ=RSRP*RBNumber/RSSI,差别仅在于协议规定RSRQ相对于每RB进行测量的。

RSSI(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指的是手机接收到的总功率,包括有用信号、干扰和底噪,和UMTS中的RSSI概念是一致的;

SINR(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也就是信号干扰噪声比,顾名思义就是信号能量除以干扰加噪声的能量;

从上面的定义很容易看出对于RSRQ和SINR来说,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分母一个包含自身、干扰信号及底噪,另外一个只包括干扰和噪声。

18、LTE中有哪些类型测量报告?

LTE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测量报告:

Ø

EventA1(Serving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

表示服务小区信号质量高于一定门限,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eNodeB停止异频/异系统测量;

类似于UMTS里面的2F事件;

EventA2(Servingbecomesworsethanthreshold):

表示服务小区信号质量低于一定门限,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eNodeB启动异频/异系统测量;

类似于UMTS里面的2D事件;

EventA3(Neighbourbecomesoffsetbetterthanserving):

表示同频邻区质量高于服务小区质量,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同频切换请求;

EventA4(Neighbour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

表示异频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量,满足此条件的事件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异频切换请求;

EventA5(Servingbecomesworsethanthreshold1andneighbour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2):

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并且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

类似于UMTS里的2B事件;

EventB1(InterRATneighbour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

表示异系统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满足此条件事件被上报时,源eNodeB启动异系统切换请求;

类似于UMTS里的3C事件;

EventB2(Servingbecomesworsethanthreshold1andinterRATneighbourbecomesbetterthanthreshold2):

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并且异系统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类似于UMTS里进行异系统切换的3A事件。

19、LTE同频切换触发判决条件是什么?

LTE同频切换通过A3事件进行触发,即邻区质量高于服务小区一定偏置。

参照3GPP36.331规定的A3事件的判决公式为:

触发条件:

Mn+Ofn+Ocn–Hys>

Ms+Ofs+Ocs+Off;

取消条件:

Mn+Ofn+Ocn+Hys﹤Ms+Ofs+Ocs+Off;

其中:

Mn是邻区测量结果;

Ofn是邻区的特定频率偏置;

Ocn是邻区的特定小区偏置,也即CIO。

该值不为0,此参数在测量控制消息中下发。

eNodeB将根据小区负载情况临时修改邻区与服务小区的CIO,触发基于负载的同频切换;

Ms是服务小区的测量结果;

Ofs是服务小区的特定频率偏置;

Ocs是服务小区的特定小区偏置;

Hys是迟滞参数;

Off是A3事件的偏置参数,用于调节切换的难易程度,取正值时增加事件触发的难度,延迟切换;

取负值时,降低事件触发的难度,提前进行切换;

触发A3事件的测量量可以是RSRP或RSRQ;

以下整理部分重要简答题(记忆)

LTE中有哪些类型的位置更新?

1.正常位置更新

2.周期性的位置更新

3.开关机的位置更新

PDCCH最少占用的bit数?

写明计算过程。

72bits(PDCCH至少占用1CCE,包含9个REG,1个REG包含4个RE,所以,此时,PDCCH含符号数为:

4*9=36个,PDCCH采用QPSK,所以PDCCH最少占用的bit数为:

36*2=72bits)

P-SS与S-SS在小区搜索流程当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UE捕获P-SS之后,可以获知:

1.小区中心频点的频率

2.小区在物理组内的标识

3.半帧同步

UE捕获S-SS之后,可以获知:

1.帧同步

2.物理小区组的的识别

Re-segmentationFlag(RF)的作用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