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563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培优班讲义地质Word文件下载.docx

板块运动

示意图

对地貌影响

举例

陆陆碰撞

形成巨大的山脉或高原

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

海海碰撞

洋中岛弧、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及海沟

陆海碰撞

俯冲角小

海岸山脉、海沟

南美西岸的山脉,智利海沟

俯冲角大

陆缘岛弧、海沟

太平洋西部的海沟、岛弧链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和红海

【考点透析】二、地质构造的对比分析及地质构造的应用

1.地质构造的对比分析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

[考点规律揭秘]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等;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

I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3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3中乙);

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3中丙)。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3中甲处均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4.要辩证地认识地质构造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背斜中并不都储有油;

向斜可能成为谷地,也有可能成为山地。

【示例】

(2014·

山东文综,11、12,4分)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完成⑴~⑵题。

(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答案】

(1)B 

(2)B

【解析】

(1)题,结合注记,通过读图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

(2)题,在图中获取岩层新老关系的前提下,再结合向斜岩层新老关系特点判断图(b)中的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浙江,3、4,8分)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A.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

C.大理岩、石英岩 

D.安山岩、玄武岩

福建,9、10,8分)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4.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山东文综,11、12,8分)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5~6题。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C

(31°

38'

13″N,117°

50'

12″E)

37'

54″N,117°

59″E)

D

10″N,117°

19″E)

57″N,117°

52″E)

S

05″N,117°

32″E)

01″N,117°

43″E)

5.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6.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2015•上海卷,11、12,4分)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

据此回答7~8题。

7.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

A.地震和火山 

B.火山和断裂 

C.地震和断裂 

D.火山和褶皱

8.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

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 

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

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 

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江苏地理,7、8,4分)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

10.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

11.(2014·

海南地理,17,3分)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

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P地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12.(2014·

大纲卷,6,4分)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K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2013海南地理,1、2,6分)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14.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

15.(2013广东文综,1,4分)下图为某地实景图。

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3年23考,分值118分

2015课标Ⅰ,10、11,8分

2015安徽,28,4分

2015广东,6,4分

2015北京,4、5,8分

2014北京,7,4分

2014安徽,32,4分

2014重庆,8~10,12分

2013福建,9~10,8分

2013山东,26⑴,6分

2010年—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河流地貌的发育的知识频率很高,考查形式是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5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以现实生活中的地貌景观和典型地貌景观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貌特征及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

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

基岩海岸地区(例:

大连小平岛等)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2.外力作用的差异

(1)流水作用的差异

①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

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

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

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②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

(2)冰川作用的差异

①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

②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的差异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过程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

常见的如我国东部雨带推移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示意图、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示意图、世界人口增长图等。

需特别指出的是,地理事物发展过程示意图中也有些以数据统计图的形式出现。

分析此类图要注意分析地理要素的时间、空间变化。

判读地理过程示意图首先要了解题目所给的条件,明确过程示意图要表达的主题;

其次要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理清逻辑关系。

有的过程示意图中有许多方框空着,需要补全才能符合逻辑关系。

判读这类图,先要在头脑中回想相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再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找出突破点,理顺关系;

完成各框后,再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将所有方框和箭头验证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判断关联图,不能陷入“迷宫”,而应立足高处,居高临下,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理清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判读该类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①了解图意,进行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②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示例】当地时间 

2012年4月24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

埃特纳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为欧洲最高活火山。

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

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

读图完成⑴~⑶题。

⑴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⑵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

A.② 

B.③ 

C.④ 

D.⑤

⑶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

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 

(  )

A.a 

B.b 

C.c 

D.d

【答案】⑴B ⑵B ⑶D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②表示岩浆的喷出,可以形成火山。

(2)题,图乙中地貌景观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图甲中③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第(3)题,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可知,山玉属于变质岩,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2015•新课标I,10、11,8分)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3.(2015•广东卷,6,4分)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2015•北京卷,4、5,8分)图2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北京文综,7,4分)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

读图,回答6题。

6.本次洪水 (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安徽文综,32,4分)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

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

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下图,完成7题。

7.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浙江文综,7、8,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

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8~9题。

10.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11..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

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

(2013福建文综,9~10,8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11.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2013北京文综,8、9,4分)读下图,回答第12~13题。

12.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13.图中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