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678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铅山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含答案 师生通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一五”计划激进冒进

B.“二五”计划右倾明显

C.“六五”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走向完善

D.“八五”计划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5.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一切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和法令,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他的权力加以批准和确认。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B.王权重新得到加强

C.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6.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王畿之地分为氓、墉、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河南安阳),称邙国。

此举主要目的是( 

A.开发镇守国家边远地区 

B.安抚旧贵族巩固统治

C.彻底消灭商王朝旧势力 

D.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

7.下表为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这表明( 

类别

政府

民主

党派

团体

驻区

机关

工人

文教

卫生

私营

工商业

少数

民族

宗教

街道

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42

比例

5.11%

3.41%

2.27%

4.55%

11%

64%

7.39%

86%

A.民主和法治原则得以确立 

B.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正式形成

C.人大代表来源具有广泛性 

D.少数民族地区代表实行普选制

8.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

”……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

这种新文化反映了( 

A.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转变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9.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

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

这说明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C.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10.明代史料记载:

“内阁之职同于古相,所不同者,主票拟而不身其事。

如(大学土)高拱之经掌吏部等,俱出拟启事,人而调旨。

”这反映了( 

A.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 

B.内阁并不直接总政务大权

C.内阁已拥有对国是的部分决策权 

D.六部演化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11.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

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 

产品名称

1952年产量

1957年计划产量

增长百分比

棉纱

361.8万吨

500万吨

138

棉布

11163.4万匹

16372.1万匹

147

食用植物油

72.4万吨

155.2万吨

214

面粉

299万吨

467万吨

156

346万吨

593.2万吨

171

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

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左倾冒进思想已开始滋生

12.《泰晤士报》就中国抗战期间的某一战事发表社论,特别赞扬中国军队的英勇,并称日军举“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之威力”,“尚未获得其摧毁中国军队之主要目的”。

“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

这一战事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1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

“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

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

”作者意在说明(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C.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14.《全球通史》中提到:

“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

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

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

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

材料表明( 

A.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B.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

15.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

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 

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 

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16.宋、元以来的进士中榜后直接被授予官职。

明初开始实行“观政进士”制度:

进士中榜后,并不立即实授官职,而是将其分派中央各衙门观政,之后方实授官职。

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完善了科举制度D.提升了官员文化水平

17.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

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

美第奇家族购买一件希腊式花瓶花费4850弗洛林,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向佛罗伦萨著名艺术家吉尔伯蒂订制的一件法冠耗资3.8万弗洛林。

这一现象( 

A.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

B.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C.表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导致社会奢侈风气盛行

18.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

“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

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

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

痛矣,……今者满庭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此令!

”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

A.改良社会风气B.恢复汉族传统

C.推翻专制统治D.革除满清恶俗

19.在罗马人看来,指定继承人是一件类似于立法性质的重大事件,因此必须经民众大会举行特别仪式。

只有在大会上成立的遗嘱,才为市民法承认。

由此可知,古罗马市民法( 

A.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注重司法程序的完整性D.立法来源的多元化

20.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辩论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2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

学校》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表明黄宗羲( 

A.主张建立代议制度B.主张以学校限制君权

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22.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23.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

材料中的“特殊的旗帜”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D.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24.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

由此可知,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C.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

25.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

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 

A.篆书B.隶书C.草书D.行书

二、材料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史学家戴逸指出: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6分)

(2)材料二中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

(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

(6分)

27.(12分)材料一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时祠祭。

桂阳太守许荆“为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桂阳人为立庙树碑”;

淮平大尹侯霸,治理有能名,“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

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

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禄富贵祭祀灶神。

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

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祭祀祖先,然后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

——摘编自贾红艳《论汉代的民间信仰》

材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

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门“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

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

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朱熹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影响。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

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美国宪法修正案摘录

名称

内容摘录

通过时间

第一条修正案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

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

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剥夺公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

1791年12月

第十五条修正案

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870年2月

第十九条修正案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1920年8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

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利夺或限制。

1971年7月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思想付诸实践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民主的发展特点,并加以说明。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上半期

1840年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9世纪中后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出现。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

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先发颁布。

20世纪初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5年袁世凯复辟。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0世纪初,英国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议院中首次超过半数。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上表为19世纪上半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具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信息,从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

2018—2019年第二学期山江湖协作体高二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DABCC6—10BCDCB11—15CACAC

16—20CBABB21—25BDDCC

二、材料题(共4题;

共50分)

26.(14分)

(1)特点:

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

劳动效率低下;

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2)依据: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2分)原因:

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

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任意三点6分)

27.(12分)

(1)特点:

①政府注重对民间信仰进行引导;

②祭祀带有地方特色;

③信仰祭祀对象多元化;

④具有祈福等功利实用色彩。

(6分,答出任意3点得6分)

(2)内涵:

①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

②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等。

(2分)影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

②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专制统治;

③对中国文化教育、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4分)

28.(12分)

(1)实践:

颁布1787年宪法;

实行联邦制;

实现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2)特点一:

民主权利扩大。

说明:

获得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

选举权逐步突破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

特点二:

民主发展体现渐进性。

公民身份上,公民性别上,公民财产上,公民年龄上一步步解除各种限制。

特点三:

民主发展体现持续性

公民获得民主权利历经近200年。

(任意两点6分)

29、(12分)(论题2分,阐述10分)

示例1:

论题:

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的艰难探索。

阐述: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了救亡图存,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积极推行维新变法运动。

清政府于1898年宣布实行变法维新,但由于遭到顽固派的反对而失败。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加之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近代中国民主化道路遭遇挫折。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两次政治民主化的探索,但都没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政治民主化,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面临艰难抉择。

示例2:

西方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完善和扩展。

阐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要求进行政治改革的呼声逐渐高涨。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20世纪初期,英国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议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

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民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19世纪中后期,德法等国相继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由此可见,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大大加快。

示例3: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工人运动不断开展,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1871年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18年李大钊发表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随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民主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综上,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得到蓬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