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0938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B.放任型

2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C).

C.专制型

26。

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D).

D.民主型

29、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C)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33、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D)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40、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41、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4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4、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B、师生交往 

45、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C、人的全面发展 

49、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5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A、确立教育目的 

5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B)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53、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A)

A、针对性、因材施教 

5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C)

C国家课程标准 

5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C)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59、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60、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A自主、合作、创新

6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62、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6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6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 

6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师生的交往互动

7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D)

D综合性

7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C)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7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②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79、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D.课程制度的变迁

8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D)。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9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B、基本素养 

94、“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B)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9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③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C、①③④ 

10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C)放在中心位置。

C.教师 

105、(A)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民主平等 

10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体现出(A)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07、(B)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110、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A)。

A、促进发展 

113.(B)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114.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B 

)。

B、行政处分 

115.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___D___地位. 

D、社会

116.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 

B)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117.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C)。

C、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119.中小学教师资格由(A 

)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120.教师的(A)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123.侮辱、殴打教师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C)。

C、追究刑事责任 

124.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教师申诉的(C)内,作出处理。

C、30日 

1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B)

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27.为了(A 

),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A、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130.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

(A)对教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修养。

A、定期 

131.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教师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B)。

B、责令其限期改正

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A 

)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1995年9月1日起实施。

A、1994年1月1日 

134.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C.《大教学论 

139.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40.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C)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141.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

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143.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

D.班主任工作 

144.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

A.以教学为主 

149.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150.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

B.历史性 

153.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5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

A.陶冶教育 

15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156.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 

15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D.《教育论》 

159.“教学与发展"

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16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C)

C.创造性 

166.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167.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

A.选择性 

168.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D)

D.自我实现需要 

169.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17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B)

B.独特性 

17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C.能力 

179.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

A.教育学 

180.记忆过程包括(D)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82.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B.选择性 

183.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C)

C.思维力 

184.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

D.回忆 

18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B) 

B.主体性、示范性

18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B.定势 

18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C.道德意志 

18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19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B)

B.晕轮效应 

19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B.模象直观 

19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D)

D.操作熟练 

19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198.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A.个性心理条件 

200.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C)

C.直接感知、间接感知

204.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 

)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05.鲁班发明锯是借助( 

D)D.原型启发 

206.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20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B) 

B.知觉 

20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D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11.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D 

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21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B.因材施教 

216.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B.创造性特点 

22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22.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226.小组学习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哪一种学习方式( 

C) 

C.合作学习 

229.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C 

C.替代强化 

233.教师通过自己长期的辛勤工作,使学生提高了思想品德素养,完善了知识与能力,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事实集中反映了教师哪一方面的能力(A 

A.教育能力 

23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C 

C.原型内化 

238.在教学中,下列哪一说法体现了问题链教学( 

C.通过材料感知产生疑问 

23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班杜拉 

240.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句教育名言:

“没有哪一个人是由别人教育出来的,他必须自己教育自己。

"

这句话直接与下列哪一思想、学说相支持B.人本主义教育

24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当代教师崇高职业操守的概括。

为师的含义是(A 

A.传道、授业、解惑 

249.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B.不均衡性 

250.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 

A.地方 

25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D.巩固性原则 

252.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B.全面了解学生 

25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C.实质教育论 

255.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B.赫尔巴特 

256.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D.循序渐进原则 

260.“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26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6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A.观察法 

264.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

方法的教育家是(D) 

D.布鲁纳 

265.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267.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C.资本主义社会 

268.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D.壬戌学制 

27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278.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C.近代 

279.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D.现代 

280。

以“教育的民主化"

为教育特征的是 

281。

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286。

下述属于墨家(道家)主张的是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287.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8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289.“学不躐等”出自 

293.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B.《政治学》 

294。

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C.教育论 

297.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 

D.遗传素质 

298.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C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99.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300.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 

)C.课程设计 

302.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

(D) 

D.皮亚杰 

3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B) 

B.班级 

306.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B) 

B.讲授法 

30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A) 

A.新授课和巩固课 

31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C) 

C.非制度化教育 

313.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

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 

A.终身教育 

316.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C) 

C.不平衡性 

31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1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B)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320.学校不得合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C) 

C.身心健康权 

322.将课程分为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25.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D) 

D.备课 

326.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A.信度 

330。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C)

C.卢梭 

336.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A.凯洛夫 

339.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B)

B.赞可夫 

34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能动性 

345。

中国古代“内发论"

的代表人物是(C)C孟子 

34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D)

D循序渐进 

35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D差异性 

351.“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A差异性 

355.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B)教育目的 

356。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 

357。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D指导意义 

35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C)C唯一方法 

359。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D)D培养目标

61。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D可塑性 

362.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C) 

C自然的属性 

367。

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D)

D特别的保护 

368。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B)

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369。

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C)

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370。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A学科专业素养 

37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C)

C教育能力 

374。

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B)

B自主发展 

37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D) 

D课程 

37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

B斯宾塞

379。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D)

D读、写、算 

38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D)

D.实践性课程 

38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C)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388。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D)

D教学大纲 

38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

B教学大纲 

39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D夸美纽斯 

398.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C)

C内部动力 

400.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B领会知识 

401.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D理解教材 

405.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A)A教学任务 

406.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C)C课外辅导 

407。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D)D效度 

408.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A)A信度 

409.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C教学组织形式 

410.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B)个别教学 

413。

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D)德育目标 

415。

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德育内容上 

417.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A)知 

41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 

道德行为 

420。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

C导向性原则

422。

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423.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C)陶冶法 

424。

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C)锻炼法 

426。

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B)道德情感 

427。

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D)班杜拉 

431。

1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