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021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10、遗传:

也叫遗传素质,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

11、环境:

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2、教育目的:

是国家所规定的教育工作应遵循的方向和目标,所指明的是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一切教育活动的总要求、总规格。

13、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是构成国民教育体系的各级各类学校总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期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4、培养目标: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所应达到的培养要求,质量规格。

15、民办教育:

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16、学制和培养目标既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也是教育目的的实施的保证。

17、义务教育:

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18、广义课程:

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19、狭义课程:

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课程。

20、正式课程:

又叫“公开课程”、“显性课程”、“官方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正式引入学校课程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按照编制的日课表实施,这种课程许多国家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

21、潜隐课程:

又叫“潜在课程”、“隐形课程”、“非正式课程”,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教师有意计划的正式教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的的实现。

22、学科课程:

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

我国古代的“六艺”和西方古代的“七艺”都属于学科课程。

23、活动课程:

也称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

24、课程计划:

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5、课程标准: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一般包括说明、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部分。

26、教科书:

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法要求,系统而简要地叙述一门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也称课本。

一般由目录、课文、作业、图表、注释、附录等组成。

27、国家教师制度的定义:

一国以法律规定和推行的教师制度的总称。

这里主要指教师的资格制度、职务(职称)制度、教师聘任制度。

28、国家教师资格制度:

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教师职务制度:

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的总称。

29、教师聘任制度:

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

30、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

31、狭义德育:

指道德教育,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德育均指道德教育。

32、广义德育:

相对于智育、体育、美育来说,它包括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五个方面。

33、大德育:

把生态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也都纳入了德育的范畴,使德育成为一个越来越广泛的概念。

34、品德:

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思想品德与道德品质的总称,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又称品性或德性。

品德是人的主体性的核心。

35、道德认识:

指对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及其社会意义的认识,它涉及道德概念及道德观的形成、道德信念的产生、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等。

36、道德情感:

是伴随道德认识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它表明了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倾向。

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相结合,构成道德冬季,成为推动个体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37、道德意志:

是个体克服困难,自觉调控行为履行道德规范,以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的活动。

38、道德行为:

是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下,个体受道德意识支配产生的各种道德行为与习惯。

39、德育目标:

是教育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德育活动,促使受教育者发展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简言之,德育目标乃是德育工作者预期的学生所要达到的道德标准。

40、德育过程:

即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施加给受教育者,并将其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它反映的是德育的活动流程和程序。

41、智育:

是教育者指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2、智育过程的定义:

在教育者组织指导下,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参与,不断解决智育任务的客观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知识、技能、能力水平之间矛盾的过程。

43、广义体育:

也称体育运动,它是以锻炼身体、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由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运动等方面构成。

44、狭义体育:

指学校体育,它是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良好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的教育。

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45、学校卫生:

是保证学生身心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措施。

46、美育:

也称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感、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47、劳动技术教育:

指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48、职业技术教育:

指培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49、教学概念: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50、教学过程:

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分阶段完成教学任务,以实现教学目的的发展进程。

51、教学原则:

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规律制定的,也是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52、教学方法:

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内隐和外显的动作体系。

53、讲授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并结合运用无声言语及其他媒体工具,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方法。

54、教学组织形式:

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55、班级授课制:

指把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照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按照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56、复式教学:

是一种特殊的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把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学班中,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中分别对不同年级组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和任务的教学,教师的教学与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动静结合是复式教学的重要特点。

57、课的结构:

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58、教学设计:

是一种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各种资源和条件,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教学程序和教学策略,帮助学习者达成预期目标的设计策划活动。

59、教学疾病:

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的作用下,教学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特征发生异常变化,系统功能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以致产生不良影响与消极作用的不正常状态。

60、教学失衡:

指在教学过程中因缺乏系统观的指导,在整合系统各因素以实现整体功能过程中所产生的偏离、片面和失衡状态。

61、教学阻隔:

由于师生社会角色、知识水平和年龄的差异,再加上教学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明显存在阻碍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影响师生之间平等交往、有效交流的阻隔现象。

62、课外教育活动:

包括由学校组织的和由校外教育机关与社会团体组织的教育活动。

前者称课外活动后者称校外活动63、课外活动:

由学校组织的在课程标准范围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的总称。

64、校外活动:

对由校外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在学校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旨在协同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65、班级:

是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构成的学习团体。

二、简答题

(一)简答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

答: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产生

(二)教育活动的三大规律。

1、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2、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3、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规律(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2、指导教育实践3、指导教育改革4、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四)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1、坚持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3、学、思、练结合4、努力掌握理解教育问题所必须的有关学科知识(五)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1、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是生理、心理素质得以呈现2、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3、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造就出合格的社会成员(六)简答经济决定教育的表现。

1、经济增长制约着教育的投资投入的力度2、经济增长方式的变迁决定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经济增长推动着教育内容的更新4、经济增长对教学手段能产生重要影响5、经济增长甚至会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七)简答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还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手段(八)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能为一定的政治培养所需的人才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3、促进政治民主化(十)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传递、保存文化2、创造、更新文化3、传播文化(十一)简答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提高劳动者素质2、培养科技人才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十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有哪些?

答:

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等四个方面。

1、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2、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

●我国古人就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孟母三迁”都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十三)为什么说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

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的活动2、教育是在受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教育对人的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4、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十四)简答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1、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因材施教地促进受教育者3、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做到了解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4、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做到尊重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十五)如何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2、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纪的教育5、加强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重视生命科学教育并把它作为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十六)简答中学生青春期的特点。

1、幼稚性与成熟性并存2、依赖性与独立性并存3、冲动性与理智性并存4、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十七)简答对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探索。

1、情感的教育2、良好人格的训练3、以性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教育4、法制观念的建立5、性教育6、学校、家庭和社会青春期教育合力的形(十八)简答确定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依据。

1、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2、受生产力、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3、受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4、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制约(十九)简答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3、借鉴和吸取全人类的思想成果4、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排除干扰,为达成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奋斗(二十)简答我国中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中等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使它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的影响2、中等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承上启下地位,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基础3、中等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二十一)简答义务教育制度的特点。

1、义务教育的强迫和免费●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免费是推动义务教育的一个手段,有的国家先实行免费教育,后实行义务教育;

有的国家先实行义务教育,后实行免费教育。

2、义务教育的普及、平等和基础性3、义务教育的民族性和公共性——义务教育的灵魂4、义务教育的阶级性和政治性5、义务教育制度的时代性和历史性6、确立义务教育法律,实施义务教育,需要长期的努力7、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政府的行为(二十二)简答《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

1、关于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2、《义务教育法》的使用范围:

适龄是指必须入学开始到允许离校的年龄段3、关于义务教育的实施步骤4、关于义务教育的学制5、关于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6、关于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

最基本的是师资和经费7、关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与义务(二十三)简答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社会需求2、科学知识进步3、学生身心的发展(二十四)简答我国以往课程存在的弊端。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状况4、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5、题海战术的状况普遍存在6、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的甄别、选拔的功能7、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十五)简答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4、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6、建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国家、地方、学校(二十六)简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都要开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二十七)简答课程计划的基本部分组成。

1、课程设置2、学科开设顺序和活动课的安排3、各门学科和活动的教学时数4、地方安排的课程5、学年的学周安排(二十八)简答编写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2、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3、理论与实际统一4、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5、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6、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二十九)简答教师工作的具体任务。

1、教好功课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工作3、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4、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6、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二十九)简答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他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2、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影响,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3、从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开看,教师是这一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学的方向、内容和方法、组织形式,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的4、学生的发展是由不知到知,知之较多与知之较少的矛盾中,需要教师闻道在先(三十)简答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从5、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三十一)简答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带薪休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利(三十二)简答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三十三)简答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双向反馈4、教学相长(三十四)简答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理解学生2、以身作则3、深入细致地工作4、做好家长及社会有关部门的工作(三十五)简答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1)、忠诚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教书育人4)、为人师表2、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和教育工作能力1)、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2)、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4)、进行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5)、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3、增强教师的体质,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三十六)简答品德的构成。

1、道德认识:

指对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及其社会意义的认识,它涉及道德概念及道德观的形成、道德信念的产生、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等。

2、道德情感:

是伴随道德认识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它表明了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倾向。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三十七)简答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

1、社会需要:

——要依据社会对公民的思想道德要求;

——要依据社会发展对未来公民的思想道德要求;

——要依据当地社会的需要。

2、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3、现代教育理论。

4、法律政策依据。

(三十八)简答智育的任务:

1、掌握知识2、形成技能3、发展智能(三十九)简答智育形成的具体过程。

1、掌握知识的过程:

感知、理解、巩固、应用2、形成技能的过程:

智力技能的形成;

操作技能的形成3、发展智能的过程(四十)简答发展智能的过程。

1、智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2、智能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与发展3、智能在个性品质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四十一)简答体育的意义。

1、增强学生的体质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四十二)简答学校体育的内容。

1、田径运动2、体操3、球类运动4、游戏5、武术6、游泳7、军事体育(四十三)简答体育的组织形式。

1、体育课2、早锻炼和早操3、课间活动和课间操4、课外体育活动5、各种运动队6、体育运动竞赛(四十四)简答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1、环境和设备卫生1)、校址的选择2)、运动场和绿地3)、各室的卫生4)、课桌椅的卫生2、教育教学卫生1)、作息制度的卫生2)、课程表的编制3)、教学的卫生3、膳食卫生4、体检和疾病防治5、心理卫生1)、青春期教育2)、学习心理指导3)、人际关系指导6、健康教育(四十五)简答美育的特征。

1、情感激励性2、认知形象性3、意志自由性(四十六)简答美育的任务。

1、体验美的能力2、表现美的能力(四十七)简答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1、实践性2、技术性3、教育性(四十八)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

1、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是学生走向生活的必由之路4、是当前我国教育结构改革的重要措施5、创造经济价值,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十九)简答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一般的生产过程和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3、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4、初步树立学生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五十)简答劳动技术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

1、现代工作和手工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2、现代农副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3、服务性等第三产业劳动的知识和技能4、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5、个体经营和参加市场竞争的知识和技能(五十一)简答教学的意义。

1、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是通过教学这条基本途径实现的。

2、教学是师生合作的共同活动,它使智育突破时空的限制和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效率,使学生能在短短的实际内,用较少的精力顺利地掌握人类经历几千年所积累的科学知识,促进其智能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