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201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记叙文阅读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而这一次,她照样讨了个没趣。

又过了一周,妻子忍不住要离家出走。

临行前她向丈夫摊牌:

“要么我留下,要么这鬼房子留下!

“它哪里又得罪你啦?

”丈夫大吃一惊。

“我要做我想做的事,而不是它想要我做的事;

我要穿我想穿的衣服,而不是它想要我穿的衣服。

总而言之,我要做我想做的一切。

“亲爱的,它也是关心我们嘛。

“关心?

可绝不能违背我的意愿来干。

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在任意摆布我们!

“但是……”

“我已经说过,要么我留,要么它留!

“可我总不能把一幢好端端的房子毁掉吧?

“既然这样,那你就跟你好端端的房子过日子吧!

在你心目中,它完全可以取代我。

对此我已深信不疑!

门“啪”的一声关上了。

妻子毅然走了。

丈夫自我安慰着,傍晚她肯定就会回来的。

可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天,直到第三天,妻子仍不见回来。

“房子,我要去找她!

在我们回来之前,请做好一道她最爱吃的茄汁沙司,并摆好饭桌!

他走到门跟前,可这一次门没有像往常那样自动打开。

“嗯?

你怎么搞的?

睡着啦?

你这房子,快给我开门!

门一动不动。

他只好自己动手去推门,但门就是开不了。

他干脆用肩头去撞,门依然不开。

“门呀,你怎么啦?

我需要去找她呀!

“你不必去找她了,她只会给你增添麻烦。

”房子心平气和地劝说。

“房子,我需要她。

房子,我爱她!

开门啊,快开!

房子默不作声,门紧闭不动。

他试着去开窗子,窗框好像也被钉死。

他想用椅子把玻璃砸碎,可是笨重的窗帘却有意缠住了他的手,并把他手里的椅子夺掉。

“放开我!

”他大声呵斥着。

“你没什么理由要出去,”房子回答,“你不需要她。

我会照料你,直到你老死。

“你说什么?

想把我一辈子困在这里,一辈子?

”他气冲冲地问。

“我会照料你的,你什么都不必操心。

“我不需要你来照料,放开我!

沉默。

他挣脱窗帘,来到房子中央,在这里窗帘已够不到他。

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到了打火机。

他取出打火机,“嚓”一下把火打着,说道:

“你现在不把门打开,我就把你烧掉!

“可你要知道,那样一来,我们将同归于尽。

“即便如此,我也要把你毁掉!

房子,你听到了吗?

“还是把打火机关了吧。

“快开门,否则我要烧了!

“不开。

“我烧死你!

“你烧不了我的。

这时从柜子里滚出了一个箱子……

(有删改)

18.阅读小说,根据你对“超级智能住宅”的认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分别填入一个四字词语。

(2分)

当房子刚建成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体贴入微,当妻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①;

当丈夫与房子矛盾激化时,房子的表现可以概括为②。

19.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请你选择一处对话,简要分析在推动情节发展中,这处对话所起的作用。

(4分)

20.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5分)

小说主题:

你的问题:

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8.①固执任性②蛮横无理

19.选取对话:

”“关心?

它这绝不是关心,而是任意摆布我们。

”此处对话的作用:

体现了男主人设计房子的初衷、房子最初对主人的态度,又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暗示了下文中房子会对主人做出的种种“造反行为”,最初为了照顾主人建造的房子,在只能简单僵化地理解“照顾”,却完全不理解主人的感情,,分不清“主仆”的界限,就会出现这种任意摆布主人的“行为“。

此处是对文中房子行为的良好诠释。

20.小说主题:

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

你的问题:

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烦恼,甚至是危险,面对科技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请结合生活详细阐述你的观点。

你的理由:

本文主题人工智能能毁灭人类,其实质在于引发读者思考:

原来为服务我们而发明的人工智能,为什么反而成为人类的敌人?

在我们发明高新技术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了它的危害发及控制危害的方法?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这是每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

此题在考查原文主题的同时,还需要将科幻回归现实生活,思考作者影射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小说表现生活现实的体裁特点,一举多得。

 

2015重庆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0分)

炸 

豆[1]

阿慧 

①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

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

②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2]下打了卷、褪了色。

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

③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

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

④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

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⑤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

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

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

奶奶患了严重的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

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

奶奶说:

“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

”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

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

⑥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

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

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

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

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

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

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

⑦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

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

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

麻麻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

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

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

⑧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

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

⑨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

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⑩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

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

醒来时,奶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

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

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

⑾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

(选自2014年8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

[1]炸豆:

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

[2]豆棵:

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13.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

小姐妹被蛇追赶

(1)

(2)

用细土抚慰伤痛

14.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酝酿着黏稠的梦。

(2)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

15.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6.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7.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

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3.(4分)

(1)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

(2)小姐妹被斜尖扎破脚板

(每空2分)

14.(4分)(每小题2分)

(1)“黏稠的梦”在句中指农人们渴望黄豆有一个好收成的愿望。

(2)“慵懒”的本义是困倦、懒惰。

句中指已收割后灰秃秃的平坦田地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

15.(4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娃娃”,并赋予黄豆“躺”这一人的行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

(修辞2分,形状和情态1分,喜悦之情1分)

16.(4分)①小姐妹到田地里拾黄豆来发豆芽,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

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

②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救危险中的小妹妹。

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长大。

③姐妹俩用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

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长大。

(答到其中二点即可得4分)

17.(4分)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阐述:

略。

(答出其中二点得2分,结合内容阐述2分)

2015四川宜宾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18题。

(18分)

美哉,嵇康之死

王明

①翻开《晋书》,跌入一个玄乎晕乎的时代。

那时的太阳,日落比日出更美;

那时的生命,死比生更亮。

②公元二百六十二年一个夏日的傍晚,落日的余晖将洛阳东市刑场染成橙色。

风儿轻轻,琴声悠扬,围观的人群屏气慑息,旁听着神秘的旋律生命的绝响。

抚琴人是被司马昭画了红圈的魏晋名士嵇康。

③《魏氏春秋》记载“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晋书》说他“顾视日影,索琴弹之”。

两个记载差不多,《晋书》又多了一个细节,嵇康回过头从容地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太阳。

就在这一刻,嵇康忽然想起一件事,叹道:

“《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曾得《广陵散》于一个隐者,并允诺不再他传,后来袁孝尼等人想学都被回绝。

嵇康活得坦荡,走得潇洒,他没有过多的牵挂,只是想到《广陵散》将要失传感到有点遗憾。

嵇康这极富诗意极具美感的临终一叹,将生命的旗帜插上了人类美学的高山之巅。

④嵇康生得很美。

嵇康无论是身材仪表还是气质风度都美妙绝伦,是一个不用打扮就能倾倒天下的美男子。

嵇康的美不只在外表,更在于他的人格魅力:

挺如松,劲如竹,坚如石,傲如山,洁如玉,清如水。

⑤嵇康活得很美。

他的诗文书法琴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是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学者。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他崇尚自然,怡悦山林,追求恬静闲适超然自在。

嵇康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大师,他的诗气峻辞清,立意高远;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深刻犀利。

嵇康精通音律,是当时著名的音乐理论家和演奏家,他写的《琴赋》,特别是洋洋七千言的《声无哀乐论》,鼓吹自然和谐,呼唤心灵回归,在当时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情感关系的大论辩中独树一帜。

⑥嵇康“志趣非常”,一身雅好,最怪的是他喜欢俗活儿打铁。

《晋书》说“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嵇康在锻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的纯青的灵魂铮铮的铁骨!

炉火通红,力智交辉,锤声铿锵,汗香四溢,嵇康打铁美得如画如诗。

就在嵇康打铁打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司马昭的宠臣钟会突然来访。

嵇康懒得理他,连头都没抬,钟会尴尬了一会儿动身要走,嵇康问话了,很幽默:

“何所闻而来?

何所见而去?

”钟会答得也很机巧: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件事让钟会耿耿于怀了一辈子。

鲁迅说“这也是嵇康杀身的一条祸根”,祸就祸在嵇康得罪的不是一个君子而是一个小人。

⑦嵇康死得很美,他的死因美得让人羡慕让鬼嫉妒。

⑧嵇康因思想而死。

嵇康玄学思想的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

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他的芒刺直指以周公自居的司马昭和被统治者当做幌子的虚伪礼教。

嵇康的社会理想是“不以天下私亲,宁济四海蒸民”。

他向往唐虞社会及其之前的公天下,这就把唐虞之后“宰割天下以奉其私”的罪恶统治都否定了,从而使自己处在了社会批判者的立场上,嵇康的仙山琼阁因有百姓安乐而美丽动人,他的乌托邦理想因超越历史而虚无缥缈。

浪漫在于此,悲剧也在于此。

⑨嵇康因拒绝做官而死。

……

⑩嵇康因替朋友鸣不平讲真话而死。

⑾嵇康死得很美,从大牢到刑场直到死后百余年间,在历史的时空留下了迷人的魅力。

⑿嵇康入狱后,人们奔走呼号竞相营救。

《世说新语》说“豪俊皆随康入狱”。

司马昭有点犯傻,他想不通,已是死囚的嵇康怎么还有心思在狱中写诗,更想不通还有那么多人无意于他的官场却很乐意陪嵇康蹲牢房。

司马昭有点心慌有点犹豫,还有点酸溜溜的嫉妒。

就在这时钟会开口了:

“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

康、安宜除之,以淳风俗。

”钟会对司马昭的心思摸得很透,短短几句话就结果了曾怠慢过他的打铁佬——嵇康。

⒀据《晋书》记载:

“康将临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

”三千学子聚集刑场为嵇康请愿,在中国杀戮史上还是破天荒。

⒁司马昭双手沾满了鲜血,最令人切齿的莫过于杀害嵇康。

《晋书》说“海内之士,莫不痛之”,从朝野之士到闺阁中人都在怀念嵇康。

其中,说得最深刻的是袁宏的妻子李氏《吊嵇中散文》中的一句话:

“理极滞其必宣!

”写得最美的是向秀的《思旧赋》,就连还在司马昭身边做官,嵇康与之绝了交的山涛也写文章盛赞嵇康。

人们对嵇康的怀念心祭成为两晋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⒂据考,神秘的《广陵散》并未失传,悠扬的琴声依然在天地间回荡。

绝响永恒为不朽,死亡升华为美丽:

这是对人生的叩问、对生命的超越!

(本文有删改)

15.结合全文概括嵇康的美。

16.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就在嵇康打铁打得兴高采烈的时候……

17.面对三千太学生的请愿以及“从朝野之士到闺阁中人”对嵇康的怀念,司马昭会有怎样的内心活动呢?

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简要描摹。

18.请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6分)

15.(4分)

①死时很美(美在从容面对死亡或美在“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

②生得很美(美在外表和人格魅力)

③活得很美(美在多才多艺)

④志趣非常(美在喜欢打铁)

⑤死因很美(美在玄学思想和社会理想,美在不与统治者同流,美在敢为朋友讲真话)

⑥死得很美(美在死前人们竞相营救、三千学子“请以为师”)

⑦死后很美(美在人们的怀念心祭)

(答出其中4点才能得分,2分,答出6点即得满分)

16.(4分)①兴高采烈的意思是兴致高、情绪热烈,这里是写嵇康打铁打得专心致志、兴致高昂、神采飞扬的精神状态;

(1分)②前文重在描“形”,此处重在绘“神”,这样绘声绘色的描写,嵇康便形神兼备鲜活起来;

(1分)③嵇康打铁的兴高采烈与下文懒得理钟会形成对比;

(1分)④表现了嵇康的生活之美、志趣之美。

(1分)

17.(4分)(答案略)关键信息提示:

恼怒:

本想在光天化日之下处死嵇康吓唬不听话的读书人,却引得太学生请愿、人们怀念,司马昭非常恼怒。

坚决:

为了维护统治、礼教、尊严,司马昭杀意坚定,不为所动。

尴尬:

面对太学生的请愿,司马昭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不接受民意则逆民心,如果接受无疑是自打耳光。

后悔(悔恨):

后悔明目张胆杀嵇康,后悔杀了嵇康落得个坏名声,后悔“以周公自居”却杀害了嵇康这个大名士。

(能结合相关内容合理描摹一种心理且语句通畅可得2分,能从两个方面表现司马昭复杂心理方可得满分;

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均可)

18.(6分)含义:

《广陵散》当然已经失传了,“并未失传”“依然在天地间回荡”的是嵇康的精神气质。

(1分)因为他崇尚自然的那份超然自在,他不与统治者同流的名士风度,他“公天下”的社会理想,这些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被传承了下来并深深影响着后人。

作用:

(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嵇康的精神之美,表达了对嵇康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3分)

2015四川南充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12分)

谁能脱口叫出你的芳名

张丽钧

①“操场那边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开红色的花,我们管它叫‘高考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高考了;

西门旁边长着一片绿色的低矮植物,开白色的花,我们管它叫‘开学花’,因为它一开花,就要开学了……”这是高二一个才女写的作文。

头一回看到有人为花取这样的“绰号”,忍不住笑了起来。

但笑过之后,又忍不住想跟作者说:

“你为什么竟舍不得走到那些植物跟前,去看看标牌上标注的它们的芳名呢?

”这样想着,红笔就分别在“红色的花”、“白色的花”处画了圈,扯至页眉,郑重书曰:

合欢花!

玉簪花!

②我友之子果果,三岁时,即能准确无误地指认出大街上跑的30多种车,还能够分辨出20多种不同牌子的空调。

但是,没有人教果果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

③去一家苗圃选花。

被告知那些花木分别叫“金娃娃”“富贵竹”“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发财树”……我呆了。

它们原本都不叫这名字的,是时代赋予了它们这金光闪烁的名字。

我想知道花木的感受。

它们接受这名字吗?

不接受的话会选择怎样的抗议方式?

④只要听到一声鸟啼,我就会问自己:

“这是什么鸟呢?

”我曾经跟一个爱鸟成痴的朋友说:

“你开一个网站吧,就叫‘鸟啼网’,网友随便点开一种鸟,就能听到它的啼鸣。

”——我多么渴望有这样一个网站呀!

我的家乡有一种鸟,叫声响亮而悲切,外祖母管它叫“臭咕咕”,母亲管它叫“野鸽子”,妹妹说老师讲那是“斑鸠”,有个朋友肯定地说那是“大杜鹃”……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

“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⑤“花非识面常含笑,鸟不知名时自呼”。

莫非,那苏轼也曾有过我这般的困惑纠结?

看到不认得的花,问它:

你是谁?

咱们未曾谋过面哦,却为何对我这般笑脸相迎?

听到不知名的鸟鸣叫,就猜:

它一路呼唤着的,即是自我芳名了吧?

——布谷不就痴情自呼吗?

鹡鸰不就痴情自呼吗?

⑥在迁西县城见过一只神奇的鹩哥,小东西居然会惟妙惟肖地模仿警笛声!

被囚笼中的它,旁若无人“呜儿——呜儿——”地鸣着警笛,围观者愈众,它鸣得愈亢奋。

我以为我是懂它的——它只是在跟自己逗闷子,而不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在抖威风。

⑦永远忘不了在梵净山看到的一块警示牌,上面赫然书曰:

“我们并不是这里的主人……”是啊,与人类的到来时间比较起来,草木来得更早一些,鸟兽来得更早一些。

我们没有理由以“主人”自居。

当我们以“过客”的身份来到这里,理应向“主人”致意,学会轻声对它们说:

“谢谢你在这里耐心等我。

⑧孔夫子说得好: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

万物间有千千结。

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

而这种“软伤害”带来的痛,迟早要蔓延到我们身上。

⑨人说:

叫出一个人的名字,是对那人别样的赞美。

那么,对于鸟兽草木呢?

谁能脱口叫出它们的芳名?

谁还怀有脱口叫出它们芳名的热望……。

14.文章结尾说:

当我们怀着一颗傲慢到跋扈、轻鄙到无视的心走过鸟兽草木时,我们已经对它们构成了“软伤害”,这种软伤害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请填空。

(1)高二才女给合欢花、玉簪花取绰号;

(2);

(3);

(4)众人围观鹩哥鸣叫。

15.联系上下文,品味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

16.揣摩第⑧段划线句子的意蕴。

在我看来,鸟兽草木之名,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别名。

17.对待自然的态度,古人说:

人定胜天;

严春友说:

敬畏自然;

周国平说:

顺应自然;

本文作者说:

向“主人”(自然)致意。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观点。

14郾于苗圃赋予花木金光闪烁的名字;

(1分)盂家乡人对声音响亮而悲切的鸟叫法众多。

(115.“飞冶,把“我冶比成鸟(拟物),突出作者急切想知道鸟名的心情;

“究竟冶,强调作者内心的16.含义:

淤万物之间有千千结,伤害鸟兽草木,伤害自然,后果迟早要蔓延到人类自己身上。

17.提示:

观点明确、联系实际、理由充分、语言通顺连贯即可。

(4分)

2015河南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

“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