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1990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0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317年  B.383年  C.420年  D.439年

15.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  )

A.匈奴族  B.羯族  C.鲜卑族  D.氐族

16.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成都

17.孝文帝把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姓(  )

A.贺  B.穆  C.刘  D.元

18.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

A.造出了千里船  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  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19.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  )

A.800多年  B.近1000年  C.1100多年  D.1300多年

20.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北朝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郦道元  C.贾思勰  D.张衡

21.南北朝时期,对江河山川、风土人情介绍最详实的书籍是(  )

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脉经》

22.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  )

A.西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3.中国历史上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范缜  D.张衡

24.顾恺之创作的代表作有(  )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屈原像》  D.《奔马图》

25.龙门石窟位于(  )

山西大同  B.甘肃敦煌  

C.新疆库车  D.河南洛阳

二、非选择题(50分)

26.识图题:

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此图隐含的一个成语典故是什么?

②隆中茅屋高卧之人是谁?

③他一生中最大的作为是什么?

④唐代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他的?

27.下图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将图中的A、B、C、D、E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名称,分别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

A.    B.    C.    D.    E.    .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

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魏书》

①材料中的“魏王”是何人?

②此段材料反映出的是什么事件?

③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应改为什么姓?

④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对“魏王”的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29.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

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

②此书法创作者是谁?

生活在哪个朝代?

③他的字有何特点?

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综合测评

1.为统一南北,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的对象是(  )

①刘表 ②刘备

 ③诸葛亮 ④孙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作战中,得到胜败两种不同结果的人是(  )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3.“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人是(  )

A.刘备  B.周瑜  C.孙权  D.曹操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A.都发生在北方  B.都是曹操取得胜利

C.都是以少胜多  D.都是曹操军队人数占优势

5.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吴蜀联合对抗曹操  B.司马炎夺权影响魏国统一

C.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  D.曹魏的国力日渐强大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吴国最发达的是(  )

A.冶铁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丝织业

7.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  )

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开垦荒地  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

8.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  )

A.改变东汉后期的经济状况  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D.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

9.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称(  )

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台州

10.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  )

A.曹丕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司马懿

11.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B.江南经济的开发

C.地方割据势力的衰落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2.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短期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1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

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14.“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史上的(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5.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只统一过北方地区的政权有(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都城的粮食需要  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促进民族大融合

17.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  )

A.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D.迁都洛阳

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

(  )

A.扩大了统治区域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魏成为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  D.完成了对南北方的统一

19.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北魏统一了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20.下列对江南经济开发原因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C.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D.孝文帝改

革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1.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  )

A.著写了《齐民要术》  B.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C.发明了一些农具  D.创造了“割圆术”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  )

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  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

2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  B.《水经注》  C.《兰亭序》  D.《齐民要术》

2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  )

A.三国时期  B.西晋时期  C.东晋时期  D.北朝时期

25.对南北朝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  )

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②体现了田园诗意

境 ③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④兼容道教艺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

──《汉书》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二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7.下列为图画故事梗概,请判断正误。

公元200年,袁绍发兵南下,企图完成统一战争,但在赤壁一带遭遇孙刘联军的顽强阻击。

由于北军不习水战,经不住黄河之水对战船的冲击,所以采取连环计策,把战船的铁链统统连了起来。

这一致命的弱点被曹操部将黄盖发现后,他建议用诈降计和火攻策破之。

一天夜里,东北风起,十艘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乘着风势驶向南岸。

冲天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并波及到岸边的营寨,袁军大败,损失人马过半。

袁绍捶胸顿足:

“本想统一天下,不想遭此惨败,唉……倒便宜了曹阿瞒这小子。

只有先回北方休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段故事叙述中有许多错误,你能说出至少6处吗?

28.阅读下列引自《资治通鉴》的一段史料,回答问题。

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

“此亦劲敌,何谓弱也!

”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

“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坚曰:

“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融亦以为然。

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兵遂溃……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请问答:

(1)这两段材料叙述的是历史上哪一件大事?

它发生在哪一年?

(2)这里的“秦”是由哪个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

(3)这里的“晋”史称什么?

是由何人建立的?

(4)此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单元测试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战例属于火攻致胜的是(  )

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三国时期辅佐刘备成就三分天下的是(  )

A.王猛  B.诸葛亮  C.徐庶  D.周瑜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中不包括(  )

A.北方人民大量南迁 B.造船业发达C.修建许多水利工程 D.丝织业兴旺

4.280年,统一南北结束

分裂局面的是(  )

A.曹魏  B.蜀汉  C.东吴  D.西晋

5.下列王朝没在洛阳定都的是(  )

A.曹魏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6.下列不属于曹魏、西晋共同点的是(  )

A.通过权臣篡位建立  B.都城在洛阳

C.一开始即十分腐败  D.短命而亡

7.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陆续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  )

8.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有(  )

①吴 ②前秦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9.南北朝时期南朝比北朝存续时间(  )

A.要早要长  B.要晚要短  C.正好相等  D.要晚要长

10.下列对淝水之战的结果描述准确的是(  )

①前秦的统治瓦解 ②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③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④东晋历史结束,南朝历史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是(  )

A.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

12.一位西域商人来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太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

13.下列对三国以前江南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许多地区非常落后  B.经济发达战乱较多

C.战争较少社会安定  D.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14.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15.小明挥舞着手中的一本正版线装书高喊:

早在南北朝时期,三峡两岸的猿猴就非常多。

他依据的这本书是(  )

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兰亭序》

16.对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  )

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 ②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③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 ④兼容道教艺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下列成语跟前秦皇帝苻坚无关的是(  )

A.投鞭断流  B.破釜沉舟  C.草木皆兵  D.风声鹤唳

18.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北方的王朝不包括(  )

A.曹魏  B.前秦  C.东晋  D.北魏

19.小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但下面哪一个标题不能选(  )

A.《北魏统一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20.标志着南朝历史开始的年代是(  )

A.317年  B.383年  C.420年  D.439年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  )

A.秦兵马俑  B.书法和绘画  C.祖冲之的圆周率  D.石窟艺术

2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水经注》  B.《缀术》  C.《齐民要术》  D.《脉经》

23.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A.西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4.其成就获得“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赞美的人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

25.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  )

①龙门石窟 ②敦煌莫高窟 ③云冈石窟 ④麦积山石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制表题(本大题12分)

26.依据“三国鼎立形势图”,按国家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帝王、都城名

称等相关信息设计一个表格,体会图表归类的妙用。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12分)

27.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1)魏主是谁?

(2)改姓前后他的名字有何变化?

(3)改姓应该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4)造成这一历史事件出现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四、问答题(本大题12分)

28.淝水之战时的兵力对比,前秦对东晋拥有十比一的绝对优势,却不能统一江南,苻坚酿成失败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你能举出多少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

五、开放探究题(本大题2小题,第29小题6分,第30小题8分,共14分)

29.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看后请回答:

(1)两幅图片中各隐藏着一个什么成语?

两幅图片中戴冠之人分别是谁?

(3)他们身边曾经都有一位治世能臣,分别是谁?

(4)在能臣辅佐下,两位戴冠之人曾经成就了什么样的霸业?

30.下面是用算筹摆的两组数字:

(1)在括号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法写出数筹表示的数字。

(2)你能否用算筹法摆出上述两组数字的和是多少?

(3)你对用算筹来计算圆周率有什么最直观的感受?

(4)你觉得祖冲之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基础测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2.B3.D4.C5.B6.B7.A8.B9.A10.B11.B

12.D13.A14.D15.C16.B17.D18.D19.B20.C21.A22.C23.B24.B25.A

26.

(1)三顾茅庐

(2)诸葛亮(3)献出联孙抗曹的计策

(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27.A.匈奴B.鲜卑C.羯D.氐E.羌

28.

(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2)要求鲜卑族改姓为汉姓,拓跋改姓为元;

(3)拓跋宏改为元宏;

(4)提示: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

他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29.

(1)《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2)王羲之,东晋;

(3)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圣”。

综合测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2.B3.A4.C5.C6.B7.D8.D9.C10.B11.D12.B13.B14.D15.B16.B17.A

18.B19.A20.D21.B22.C23.D24.D25.D

26.

(1)江南经济得到了发展;

(2)淝水之战后,南方取得了暂时的稳定;

江南具备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7.200──208年,袁绍──曹操,黄河──长江,曹操──周瑜,

东北风起──东南风起,南岸──北岸,袁军──曹军,袁绍──曹操

28.

(1)淝水之战公元383年

(2)氐族(3)东晋司马睿(4)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为南方经济发展取得暂时稳定的环境。

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C2.B3.A4.D5.C6.C7.B8.A9.A10.A11.D12.D13.B14.D15.B16.A17.B18.C19.A20.C21.C22.C23.B24.D25.C

二、制表题

26.

国家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帝王

都城名称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

三、材料解析题

27.

(1)北魏孝文帝

(2)改姓前叫拓跋宏,改姓后叫元宏。

(3)迁都洛阳。

(4)前因:

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

那里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后果:

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有巍峨的宫殿、华丽的屋宇,数以千计的佛教寺院,人口达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的市场,汇集了四方的商人。

四、问答题

28.答:

(1)前秦方面:

秦军中的氐族人不多,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将士不愿为秦军卖命,希望秦军失败。

此外,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2)东晋方面:

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

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

(3)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五、开放探究题

29.

(1)图一:

三顾茅庐;

图二:

草木皆兵;

(2)图一:

刘备;

苻坚;

(3)诸葛亮,王猛;

(4)在诸葛亮辅佐下,刘备联吴抗曹,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并于221年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4世纪后期,在王猛辅佐下,苻坚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30.答:

(1)19276278

(2)

(8205)(注:

“0”是空位)

(3)繁琐、不易认(此题可随意发挥)。

(4)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