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089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

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

谁发明了电灯。

(爱迪生);

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

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

(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第一部分

(1):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2-4):

纸发明的过程。

  第三部分(5):

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章主要内容明确:

  3.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

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三)深入研读

  1.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2.文章第1、4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关系?

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所以是说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4.小组讨论环节:

  

(1)从文本中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蔡伦是纸的发明者。

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

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2)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书写流利,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被传承下来。

  (四)巩固提高

  观看视频《四大发明》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五)小结作业

  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作业:

搜集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种介绍给大家,并写几句节约用纸的广告宣传词。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第2篇

  一、文本解读

  《纸的发明》是一篇关于纸的说明性文章。

作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纸发明的缘由、演变和发展,告诉我们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文章虽然是说明性的文章,但是不枯燥、乏味,作者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了纸发明的过程。

  二、教学要点

  1.生字识写

  课文18个生字,8个要求会读、13个要求会写,其中“欧”“洲”“社”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会读的字中,要注意“创”是后鼻音,“伦”“鲜”“洲”是前鼻音,其中“鲜”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iǎn,组词鲜为人知,朝鲜,另一个读音xiān,组词新鲜。

  13个会写的字中,“术”“册”为独体字,“录”为上下结构的字,“存”为半包围结构的字,“伟”“保”“约”“验”“阿”“伯”“欧”“洲”“社”为左右结构的字,“伟”“保”“约”“验”“阿”“伯”“洲”“社”8个字左窄右宽,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与避让,“欧”左右等宽,“伟”“保”“伯”都是单人旁。

  2.课文默读

  三年级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做这方面的训练。

检查默读是否有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评估,看看学生能否回答出问题。

  3.概括段意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阅读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目标是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的第一题,写出自然段的段意。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的书写要点,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感受纸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学习字词,认识蔡伦

  1.出示词串一:

记录一册书携带经验保存

  

(1)读准字音:

注意“录”的声母是“l”,“册”“存”是平舌音。

  

(2)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记录:

近义词替换——记载

  携:

提手旁,和手有关,本义:

用手提着。

  册:

出示书简、册的篆书字体等图片,联系实际,观察图片,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

纪念册、画册。

  2.出示词串二:

蔡伦造纸术伟大创造朝鲜阿拉伯欧洲社会

鲜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iǎn。

  

(2)请学生把以上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

  板块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读书要求:

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读课文。

  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师生之间相互正音。

  3.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3分钟内完成,教师巡视,提醒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同时标出小节数。

  

(2)完成填空。

  这篇课文先讲了在蔡伦没有发明纸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汉时期,人们造出了(),但是粗糙不好书写,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既()又()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板块三:

运用图表,概括段意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造纸术发明的时间段。

  要点:

生可能圈画出“早在几千年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

  教师相机总结出“造纸方法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

  2.根据图表,概括每节的大意。

  

(1)出示图表,运用段落中的关键语句以及所给的时间段提示词,写出每段的段意。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第3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

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

能正确读写“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

  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

(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

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

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

(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

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

“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

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三、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

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蔡伦→总结前人经验→自己专研→造纸术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优点和不足第4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纸的资料。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纸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纸的家族吗?

来说一说吧!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纸)

  2.出示“资料袋”——纸的家族。

读一读,认一认。

  3.揭示课题。

  师: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籍、公文有了数字化形式,纸用得越来越少了。

你知道最初的纸是什么样的吗?

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是谁发明的纸?

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纸的发明》,让我们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

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纸。

在新课开始,通过交流熟悉的纸,从而激起学生对纸的起源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①认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一册 保存 大约 经验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创造 携带 制造 蔡伦

  积累 朝鲜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读音。

  “术”读“shù

”;

“洲”“社”“创”是翘舌音;

“册”“蔡”是平舌音;

读准多音字“累”“鲜”,用不同读音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录:

上下结构,下半部分不是“水”,而是“氺”,最后一笔是捺。

  洲:

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意思是水中的陆地。

  社:

部首是“礻”,不是“衤”。

  (4)学生练写生字各一遍。

  3.指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与同伴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任务。

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从中年级开始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本环节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并给出学习方法的提示,意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识字,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哪里具体讲到了纸的发明?

其他段落讲了什么?

  2.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汇报。

  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

讲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2自然段:

讲造纸术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文字的。

  第3自然段:

讲了西汉时期出现了麻纸,但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第4自然段:

讲了东汉时期蔡伦造纸,并且传承到了现在。

  第5自然段:

讲了中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词组,想一想:

在每一个时间段里,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1,照样子抓住关键字词填一填。

  4.交流:

  早在几千年前:

还没有发明纸,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木块、竹片上,后来又写在丝帛上。

  西汉时代:

用麻造纸。

  东汉时代:

蔡伦造纸。

  后来:

传到全世界。

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时间变化,了解纸的发明过程,为深入阅读做好必要的准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伟大贡献”体会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巨大作用。

  2.师:

同学们,请你关注这句话中的词语“之一”,你想到了什么?

对,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出示资料,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3.小结:

是呀,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各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词语“之一”,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通过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更产生了探究造纸历程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读一读。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和造纸术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