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339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流派重点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P=MC→w/p=MPL(w是名义工资率,P是产品价格,MPL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也即实际工资)

价格上涨,则实际工资下降,又因为劳动市场需大于供,则名义工资上升。

名义工资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2.储蓄、投资理论与萨伊定律:

利率是储蓄和投资的原因,利率有完全弹性,可保证计划储蓄与计划投资一致。

萨伊定律:

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可能存在暂时的局部的生产过剩和事业,只是因为其他产品生产不足,但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能使各部门均衡发展,政府不要过分干预。

3.货币数量论:

费雪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

前者表现为:

MV=PY(M是货币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或指数,Y是市场实际交易量)显见:

因VY固定不变,则P依赖于M。

费雪效应:

货币扩张不会影响真实变量,只会影响名义变量;

后者表现为:

Md=kPY(Y是国民收入,P是物价水平,Md是货币需求量,k是持币率)显见:

k与Y固定不变,故货币需求主要决定于交易行为的需要,而交易与总支出的货币价值成正相关。

为了解释价格水平,引入货币供给,则得M=kPY,因kY固定不变,则M决定P,故:

货币数量的变化在长期内不会产生真实效果,但能影响价格水平。

4.如何解释货币中性:

M上升时,货币需求小于M,则人们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商品,商品价格P上涨,导致实际工资w/p下降,劳动市场供小于求,则名义工资率w上升,实际工资不变,就业量就不会改变(因为劳动供需都取决于实际工资),就业不变则国民收入不变。

货币数量论暗中假定是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总供给弹性为零,即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所增加的总需求不会增加实际产出,只会抬高物价。

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只是影响价格水平和名义国民收入,不会影响实际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所以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中性的。

5.庇古效应:

在商品价格弹性和货币工资弹性的情况下,物价的下降将带来人们实际财富的增加,从而带动了消费的增加,使国民收入增加且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这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

6.古典经济学中只有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

代表人物

马歇尔、庇古(前者是古典学派的奠基人,后者是前者的学生,二者都是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后世评价

【课件上】古典学派的理论更适合长期,因为在长期,利率和价格都具有完全弹性,市场总能出清。

但凯恩斯却说“在长期,我们都死了”。

【课外资源】新古典经济学用有别于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掩了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否定阶级斗争的存在,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维持和继续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为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新古典主义无视资本主义生产中垄断高度发展,经济危机日益深刻等现实,,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作为分析研究的基本前提。

这两个虚假的基本前提使其理论及政策主张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谬误。

两个基本前提被否定,不论理论阐述是多么精细、分析手段如何发展,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崩溃及其影响作用的弱化。

1.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大萧条的直接产物;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剧;

3.古典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无法为经济大萧条提出解决之策。

1.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是指预期可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的社会总需求,它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并决定就业量和国民收入。

影响有效需求的因素是三大心理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

利用有效需求不足解释经济危机:

三大心理规律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即社会总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爆发经济危机。

2.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的需求构成,货币需求存在流动性偏好(即人民把货币持有在手中)。

3.投资乘数理论:

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收入的成倍增加(该理论建立在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之上)

4.关于储蓄—投资的关系:

古典学派认为储蓄支配投资,利率是调节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有效杠杆,而凯恩斯认为,储蓄是消费者的行为,投资是生产者,二者由不同的因素决定,故难以协调一致。

革命创新

1.研究方法上的革命:

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用总体经济分析法取代了古典学派的个体经济分析法,创建了宏观经济体系;

克服了古典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相结合;

注重短期分析方法。

2.理论上的革命:

前提假设方面:

古典经济学是充分就业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但凯恩斯理论是非充分就业;

研究对象方面:

古典学派的理论是价格(价值)决定理论,凯恩斯经济学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前者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后者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价格弹性方面:

古典学派认为价格是完全弹性,强调的是价格效应,凯恩斯则认为价格、工资率和利率在向下方向是刚性或粘性的,强调的是收入效应;

调节储蓄与投资均衡的杠杆方面:

古典学派认为是利率可调节投资与储蓄相均衡;

凯恩斯认为是收入;

货币性质方面: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凯恩斯认为货币非中性。

【解释货币非中性:

M上升时,货币需求小于M,则人们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商品,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劳动需求增加,就业量增加,从而国民收入会增加】

3.政策上的革命:

用政府干预论取代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论;

凯恩斯认为要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前者目的在于刺激消费。

1.凯恩斯的理论摒弃自由放任的基础,开创了西方宏观经济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今影响深远,凯恩斯也因此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2.其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对缓和和摆脱经济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他提出的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成为了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3.凯恩斯的理论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膨胀性经济政策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局面。

凯恩斯经济学关心的是充分就业问题,而非资源配置问题,属于“萧条经济学”,故也属于特殊理论而非一般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萨缪尔森等人为了使凯恩斯经济学成为既适用于非充分就业情形,又适用于充分就业情形的一般理论,决定将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相结合,这就是新古典综合产生的背景。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为混合经济,新古典综合则是混合经济的代表理论。

(又称:

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

理论特点

1.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的综合:

理论体系上:

即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综合起来;

分析方法上:

总量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方法;

政策上的综合:

即把凯恩斯主张的政府干预和古典学派主张的市场机制调节综合起来——在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严重失业时,政府对经济干预,以刺激总需求增加,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均衡;

在经济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后,让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2.理论方法上的折中主义:

致力于弥合传统的对立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同时吸收新的理论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

3.理论和政策主张的灵活多变:

随经济背景的变化和理论新的进展,经常调整观点和政策主张。

1.IS-LM和AS-AD模型:

前者又称希克斯—汉森交叉图,用一般均衡方法说明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

后者的AD曲线从IS-LM模型推倒出来,AS曲线由劳动市场和生产函数推导出来,二者结合则体现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均衡。

2.经济周期理论和乘数—加速模型:

说明在经济中投资、消费和国民收入之间相互影响,而市场自发情况下,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会导致经济周期。

该过程为:

投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会导致产量大幅增加,产量增加在乘数作用下又导致投资的大幅增加,从而出现经济繁荣;

但在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受社会需求和资源的限制,投资在乘数作用下会减少,这样则会导致产量大幅减小,二者同时作用则经济萧条;

而萧条持续一段时间后由于产量回升导致投资增加和产量的进一步增加,经济进入新的繁荣,呈现周期性。

于是政府干预成为减轻经济周期波动的必要手段。

3.菲利普斯曲线和通货膨胀率理论:

失业和通货膨胀成反向变动的关系,受到“滞涨”打击后,尝试用微观分析角度解释滞涨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滞涨的微观经济政策,从而弥补凯恩斯的不足。

4.增长理论:

又称新古典增长理论,是指人均实际GDP的增长是由技术变革引起人均资本增加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决定的,而技术是新增的外生变量(把技术内生化的是阿罗)。

5.政策主张方面:

用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用补偿性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进而提出“充分就业预算”政策。

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重取代凯恩斯对财政政策的偏重。

萨缪尔森(1970年第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和索洛的老师)

希克斯(1972年第4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托宾(1981年第13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莫迪利安尼(1985年第17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索洛(1987年第19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1.综合了新古典和凯恩斯理论的合理成分,推进了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2.这种综合能否成为宏观经济学新的“基准模型”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在凯恩斯主义形成之前,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长期任教,因此新古典学派又称“剑桥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论战中,剑桥大学的琼·

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等学者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主张,由于他们的理论观点又完全背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而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

1.方法论上:

他们主张摒弃新古典派的均衡概念,树立“历史时间”概念,从不均衡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动态分析。

即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历史时间中增长的经济,但它的增长过程是很不稳定的,因而处于不均衡状态是常规。

2.政策主张上:

反对新古典综合所奉行的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工资与物价管制政策,而是建议削减庞大的政府开支,特别是军费支出,实行严格的进口管制,扶杆出口产业。

此外,极力主张实行收入再分配,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琼·

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

What?

以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

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意大利学者)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向地处麻省剑桥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缪尔森、托宾、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发起挑战,从而引起的争论。

Why?

“两个剑桥之争”的实质是如何进行经济理论研究或如何发展现代经济学的问题,但在形式上表现为作为凯恩斯主义的两个支派怎样做才是真正继承和发展凯恩斯理论的问题。

How?

1.理论基础上:

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理论核心是收入分配理论,且缺乏微观价值和分配论基础;

新古典综合认为凯恩斯理论核心是AD-AS模型及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并用IS-LM模型概述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从而将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综合。

2.分析方法上:

新剑桥学派坚持反对均衡分析法,由均衡观向历史观念转变;

新古典综合则继承新古典的均衡观念,用均衡分析法将宏观和微观综合在一起。

3.基本理论方面:

分配论:

新剑桥反对边际生产力分配论,认为资本主义收入分配不合理;

新古典综合继承并认为合理;

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主要通过收入分配的改变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结论是利润越来越大,工资越来越小;

新古典综合强调通过市场调节资本—产量比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结论是利润率下降,工资率上升;

解释滞涨:

新剑桥认为应从区分不同的商品市场类型或不同类别的经济部门入手解释通胀原因,进而解释滞涨;

新古典综合则认为有可能是以下三个原因:

a.个别微观部门供给异常;

b.财政支出结构失衡;

c.微观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

4.经济政策方面:

新剑桥学派着重收入分配政策,主张实行收入均等化政策;

新古典综合则坚持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同时重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力图将宏微观经济政策相结合。

Result

新剑桥学派多停留在学术领域,具有学术价值但缺乏实践性。

而新古典综合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综合,更全面,故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是一种科学的综合。

其理论与政策符合垄断阶层的利益,不断适应新形势,兼收并蓄,成为了各国制定政策的依据,巩固了其正统地位,同时也推进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货币主义1)

1.凯恩斯主义者对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的批评以及对货币重要性的轻视,而在弗里德曼坚持货币重要性并实证分析的过程中货币主义形成;

2.凯恩斯主义制造稳定经济的政策却导致经济不稳定,发达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导致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现较多的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和高通货膨胀,70年代西方经济更出现了滞涨;

3.凯恩斯主义却无法对滞涨作出解释和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理论假说

1.自然率假说:

包括自然失业率假说和国民收入的自然率水平假说。

自然失业率假说:

目的在于把就业问题中的货币层面和非货币层面因素区分开来。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由于经济体系的实际因素(如劳动市场的有效性、竞争或垄断程度、阻碍或促进到各种职业部门去工作的制度因素)所决定的失业率,大体相当于凯恩斯定义的自愿失业+摩擦失业的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比率;

国民收入的自然率水平:

指经济中只存在自然失业率时的国民收入水平,相当于古典经济学中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

货币主义认为没有政府干预,经济会稳定在自然率水平上。

2.适应性预期假说:

指经济当事人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程度来修改每一期的预期。

(预期:

对与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值所做的预测;

预期假说经历过静态预期假说、外推式预期假说、适应性预期假说。

)3.价格粘性

实证分析法(用经验数据直接检验结论,认为实证科学的目的是对尚未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而有意义的预测)

1.新货币数量论:

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大:

利率的变化对无息的货币(通货和活期存款)的需求是反向变动的,而对有息货币的需求是正向的,能相互抵消。

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包括以各种形式持有的财富总量、货币财富与其他形式的财富的价格和收益状况、财富所有者的兴趣和偏好等。

但主要因素实际上只是持久性收入,故货币需求函数本身相当稳定。

货币供给是决定名义收入的主要因素,原因在于:

只要货币需求是稳定可预测的,则货币流动速度V也是稳定可预测的,这样一来,当货币供给发生变化时,把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测值代入交易方程式,即可估计出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

区分货币长期和短期作用:

在长期,V是常数,M的变化只影响价格,不影响实际收入,故长期货币中性;

在短期,由于货币需求稳定可预测,则当货币供给M上升时,不仅金融资产的价格会上升,人们也可能购买产品和劳务,这些日用品的价格也会上升,Y也会上升,则M对实际收入有影响。

故在短期,货币非中性。

利用持久收入消费理论说明凯恩斯理论的乘数作用很小或无效。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在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崩溃后,货币主义引入通货膨胀率预期,当司机通货膨胀和预期通货膨胀相等时,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

随着预期的通货膨胀的逐个实现,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呈现上下平行移动,从而形成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此不存在失业与通胀的替代关系;

总需求的额变化不能改变总产水平,改变的只是价格水平)。

3.政策含义:

主张经济自由,反对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提倡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保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

提倡“收入指数化”(即使各种名义收入部分或全部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自动随物价指数的升降而升降),实行负所得税制(将现行的所得税的累进税率结构进一步扩展到最低的收入阶层。

通过负所得税对那些纳税所得低于某一标准的人提供补助,补助的程度取决于被补助人的所得低到何种程度,补助的数额会随着其收入的增加而逐步减少);

提倡浮动汇率制。

对比分析

新货币数量论

凯恩斯灵活偏好理论

传统货币数量论

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作用

微不足道

有作用

费雪:

无;

剑桥:

货币流通速度

稳定可预测

可变

固定常数

实际国民收入

短期有变化

会变化

不变

米尔顿·

弗里德曼(获1976年第8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1.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完善了货币需求函数,大大发展了货币数量论,进一步促进了货币理论的发展;

解释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周期运动,并根据持久收入衡量流通速度,从而认为货币需求函数稳定可预测,该观点刺激了各学派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

2.对经济思想的影响:

在此唤醒了人们对古典主义的思考,同时作为第一个反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流派,由此掀起的理论竞争有助于促进学术活跃和发展,从而促进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3.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注重实证分析和经验研究,对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发展有较多影响。

4.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生活的影响:

货币主义理论所带来的政策有效降低了各国的通货膨胀,但代价很高。

(货币主义2)

另称:

新古典主义

货币主义2

即:

20世纪70年代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因其部分复活和继承了货币主义的思想,故被称为货币主义的第二代。

1.20世纪70—8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陷入滞涨,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是当时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无法解释。

2.凯恩斯主义存在各种理论缺陷,而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凯恩斯主义造成沉重打击的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而非货币主义。

3.计算机技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迅速发展,为求解大规模的经济计量模型提供了技术基础。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2个阶段:

第一代是“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代;

第二代是“真实经济周期学派”,20世纪80年代。

【下面主要谈第一代“理性预期学派”的内容】

1.弹性价格和弹性工资假设:

即经济体系中的各类市场是完全竞争或者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

2.理性预期假说: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而做出的预期。

包含的重要特性有:

理性预期并不认为经济当事人的预期总是正确,也不认为不同的个人有相同的预期;

如果经济变量的理性预期的数值与实际发生的数值不一致,那么这种预测误差只能来自(t-1)期无法预期的在t期发生的随机干扰,这种误差是随机且不可改善的;

)因此,理性预期是最准确和最有效的预期形成形式。

3.决策变量假设:

经济当事人的实际经济决策,如消费(或储蓄)决策和投资决策,只是实际变量的函数,而不是名义变量的函数。

该假设意味着经济当事人不存在货币幻觉。

复活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论(创新在:

加入了理性预期假说)

1.宏观经济的新古典模型:

新古典模型的基础包括理性预期假说、持续市场出清假说(则暗含价格和工资弹性)、复活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心论、总供给假说(分为关于劳动供给和关于商品供给的假设,提出“跨期劳动替代”,即工人在工作和闲暇之间选择,选择的标准时正常或者预期平均真实工资。

如果目前真实工资在正常工资之上,工人就会有激励在当期工作更多的时间,反之亦然)。

2.均衡经济周期理论:

在凯恩斯主义看来,经济周期似乎是非均衡现象,但卢卡斯却证明对总量不稳定有可能形成一个均衡。

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时间不一致性(在政府行为缺乏约束的环境中,最优的政策可能是时间不一致的。

这种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表现为政策多变,政府为表面上增进私人福利而破坏政策规则)、信誉(如果私人决策者知道政府政策总是时间不一致,他们就不会相信政府的政策承诺,就会使政府失去信誉,政府政策就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以及政策规则(即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则);

增加总供给的微观经济政策;

“卢卡斯批评”(即:

卢卡斯抨击了使用大规模的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来评价不同政策方案的效果的一贯做法,因为这种政策模拟建立在政策改变而模型参数保持不变的前提假设上)

卢卡斯(获1995年第27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托马斯、华莱士、罗伯特

1.理性预期假说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连成一体;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些成果在某些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如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和期货市场;

3.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把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问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突破了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的界限;

4.新古典宏观及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应把预期到和意料之外的政策措施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区分开来,这位制定政策和评价政策确定了新的指导思想;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的私有化运动和放松政府管制的运动,不但改变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结构,并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6.缺陷体现在:

工资和价格完全弹性的假设的非现实性;

理性预期假说的非真实性;

理论与事实不符(对经济实践影响很小)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国出现并流行的经济学派)

又称:

新凯恩斯主义综合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1.现实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速放缓,自由放任使经济形势更糟。

于是20世纪80年代起各国相继实施政府干预,事实说明政府干预对经济复苏具有积极作用。

2.理论背景:

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其理论脱离现实有关。

比凯恩斯主义

新在哪里?

1.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主义非均衡的基本假设,但接受了新古典的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