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2374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

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

(放课件。

2、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

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

4、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他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

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

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

读好了,读给你的饿同桌听。

5、会读了吗?

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

6、指名读,评议正音。

(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

(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

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

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

“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7、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

你们也看见了吗?

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2、谁告诉老师,你在读的时候都看见了哪些景物呢?

你是读哪一行诗看到的?

课堂交流。

(课件,随机朗读训练。

烟村四五家:

有几户人家在做饭,炊烟袅袅,谁也看到了?

你读的真好,老师好象闻到饭的香味。

还有谁也能让老师闻到饭的香味?

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亭台六七座:

你觉得这些亭子怎么样?

怪不得你读得这么美,看到这么美的亭子,你想干什么?

恩,你已经坐在亭子里了,还有谁也想去坐一坐?

想坐的小朋友一块儿读。

八九十枝花:

喜欢这些花吗?

为什么?

你能读一读,让老师和小朋友也喜欢吗?

谁和她比一比?

开火车读?

双组赛读。

一去二三里:

那么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太远,相当于这里到塘桥的路,所以课题说?

这是诗人在告诉我们,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一起读一读。

3、小朋友说得那么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让我们再一起夸一夸燕子姐姐的家乡,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小朋友,朗诵到这里,你发现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对,在这首诗里诗人巧妙地把十个数字藏在里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谁当小老师读?

(指名读卡片1-10)

2、小朋友学得这么热闹,引来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鹅,胖乎乎的,真可爱!

哇,这么多,我们一起数一数。

(1-10)可是,他们怎么都不动了呢?

在找什么呀?

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球吗?

3、怎么,他们还是不开心?

原来他们听不懂中文,哎,我们小朋友也很会说英语,一起用英语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4、哇!

瞧,他们可高兴了,唱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唱吧!

跳吧!

(课件,音乐)

5、燕子姐姐看到我们小朋友那么能干,给我们送果子来了,谁能读得又准确又响亮,就把果子送给他!

(抢读生字,去、里你是怎么记住的?

6、燕子姐姐的礼物送完了,现在我们也给燕子姐姐准备点礼物,好吗?

送什么好呢?

就写个一字吧!

看!

这是什么格子?

中间两条线是什么?

一的笔画是横,你能说说怎么写好这一横吗?

(指导写“一”)

四、总结全课。

1、今天,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十二个汉字娃娃,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还参观了燕子姐姐的家乡,喜欢吗?

现在,我们要离开了,可是,那炊烟袅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还深深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我们对燕子姐姐家乡的喜爱用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6、燕子姐姐可满意了,听,她在跟我们说什么?

(SEEYOULATER!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

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

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本课有两幅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认识笔画“一(横)”。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数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拼音,激趣导入

1.复习拼音

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

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

瞧!

他们来了!

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1)整体认读音节:

zhi、shi、si、yi、wu

(2)复韵母ai、iu、an、un、ing

(3)特殊韵母:

er

(4)音节:

huā、jiā、zuò

、sān、cūn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注意观察顺序,可用远处有……近处有……左边有……右边还有……)。

2.揭示课题

(1)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1一去二三里)。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

(一)中的第1课。

(2)指名读课题:

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长度单位,一里=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操场走大约三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5.检查生字

(1)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2)不带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抽查读。

(3)全班交流: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

(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

6.课间活动:

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意

过渡:

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导“一”的变调:

“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

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

本课读二声。

(3)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2.了解诗意,指导朗读。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

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越美。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理解诗意。

a.亭台六七座

什么是“亭子”呢?

(出示挂图:

亭台)

师: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

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

它有什么用?

(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

(生齐读:

亭台六七座。

b.八九十枝花

你还看到了什么?

(花)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

八九十枝花。

c.烟村四五家

(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

(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

(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d.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

(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

一去二三里。

)也就是说:

一路走去二三里路就到了。

e.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3.诵读背诵。

(1)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师指图生读诗)

(2)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过渡:

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五、认识田字格,书写笔画“一(横)”

1.认识田字格。

(1)激趣:

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

(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谁认识它,说一说?

(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田字格”)

(3)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上。

2.欣赏(已写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汉字的美。

3.书写新笔画“一”

(1)出示笔画“─”(笔画名称:

横(hé

nɡ))

(2)观察所在位置。

(3)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边写边说“─”的起笔和收笔:

“一”只有一笔。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4)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5)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练习组词。

3.学写笔画“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生字

1.检查朗读、背诵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

3.巩固生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重点认读“四、十”。

(2)说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字都是表示什么?

与数字12345678910比较(出示插图二)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

(3)在哪里见过“去、里”?

有什么办法记住?

如,加一加:

│+云=去土+厶=去;

二+甲=里曰+土=里

(4)比较区别:

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5)组词练习。

(6)读一读,说一说,连一连。

12345678910

四十六一三九八二五七

二、指导书写

1.复习田字格的知识:

2.指导书写

(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看看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有横这个笔画)

(2)指导书写“一”:

(写法同笔画“横”,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a.学生观察“一”占田字格的位置怎样?

有几笔?

b.观察—书空—描红—练写。

c.学生书写时,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导书写“二”。

(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

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字要居)

(4)指导书写“三”。

(“三”有三横,第三横长。

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5)结合书写“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3.展示、评价。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读儿歌(巩固量词)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练习用生字、说话。

如:

一一个我有一个漂亮的玩具。

3.填空

kuà

itiá

npià

nɡuātiá

oyú

()块田()片瓜()条鱼

duǒhuāɡè

qiú

()朵花()个球

4.出示《咏雪诗》,巩固一至十。

咏雪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一、二、三”及分解笔顺。

2.绕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

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

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

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

师:

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

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

“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

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

(读卡片)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

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

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领奖游戏。

老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上台领奖。

一生说:

我得了第—名。

众生说:

对对对,你得了第—名。

3.读《咏雪诗》。

二、写字。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师范写。

3.写字姿势歌。

4.指导写字。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

“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5.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