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2563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

《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管网概化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文档格式.doc

3.ResearchCenteronFloodandDroughtReduction,Beijing100048)

Abstract:

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urbanflood,asimplifiedurbandrainagemodelisproposedbasedongeneralizedpipessystemsandurbanfloodriskanalysismodelisbuiltthroughcouplingwithSCShydrologymodeland2-dimensionalshallowwaterhydrodynamicmodel.Themodelcansimulateurbanfloodfromexternalrivers,internalwaterloggingortheircombination.WithBengbuCityasanexample,themodelisapplied,anditssimulationresultisinagreementwithactualsituation,proofingitsapplicability.

Keywords:

Urban;

Flood;

Model;

Floodriskmap;

Floodriskanalysis;

1前言

洪涝灾害对城市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城市水灾呈逐步上升趋势[1],近年来,极端降雨事件在多个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损失。

分析城市洪水风险,编制洪水风险图,是城市防洪减灾的一项主要措施。

依据《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SL483-2010),本文中的洪水风险主要指某种概率洪水的淹没水深、流速、淹没历时等洪水特征信息。

城市洪水由外洪和内涝两种类型,或者是两种洪水的组合[2],由于成灾机理和风险影响因素的差异,针对这两种洪水的模拟和分析方法并不相同。

由外洪引起的洪水,一般只需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方法较为简单。

由内涝引起的洪水,需要综合考虑排水管网、排涝泵站,以及防洪工程调度等对洪水的影响,并且内涝洪水多由区间暴雨引起,需要分析暴雨形成有效降雨和在地面上汇流积水的过程,分析方法更为复杂。

当前针对城市洪水模拟已有较多研究。

张新华等[3]基于二维浅水波方程,利用多边形网格剖分,有限体积离散,建立的模型可以模拟城市外洪。

张行南等[4]分析了城市洪水致灾因子,利用多边形叠置和聚类分析等手段,比较了城市不同区域的洪水风险。

李传奇等[5]利用MIKE软件建立了一、二维耦合的水动力学模型,用NAM模型对降雨径流进行模拟作为二维模型的边界,分析了济南市不同重现期河道洪水造成的淹没。

曹玲[6]等建立了苏州市二维洪水演进模型,并通过局部更改网格来考虑城市排水,对场次降雨后的积水情况进行模拟,但对于高分辨率、大容量网格,建模过程非常繁琐。

总体上,已有研究主要考虑了城市外洪或河道洪水,未考虑城市暴雨和由此引起的内涝积水,不能满足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洪水风险分析需求。

本文在对上述方法研究和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排水的概化模型,并与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相耦合,建立了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模型,能够分析区间暴雨形成有效降雨、汇流、排水、低洼区域积水的过程,以及河道洪水漫溢和溃堤的过程,并对子模型的耦合与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

2水文~水动力~城市排水模型耦合

2.1模型的提出

针对城市外洪,主要考虑过境河道洪水导致的城市建成区淹没,采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

针对城市内涝,主要考虑由区域暴雨引起的低洼区积水、排水不畅或不及时导致的积水,除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外,还需用水文模型模拟雨水的产流,用城市排水模型模拟排水管网、泵站等的排水情况,各类模型在城市洪水风险中的模拟路线见图1。

降雨经水文模型模拟后形成有效降雨;

有效降雨分两部分,一部分经排水模型模拟后排入城市外河,不再参加城市洪水的计算,或者排入城市内河,与城市湖泊等进行交换,漫溢后由水动力学模型模拟其淹没情况;

另一部分未排至排水管网的洪水,则由水动力学模型模拟其淹没情况。

图1模型运行原理结构图

2.1.1水文下渗模型

水文模拟采用SCS(SoilConservationService)模型[7]。

该模型由美国农业水土保持局在20世纪50年代开发,它充分考虑研究区的下垫面类型,输入的参数少,对水文数据要求低,计算简单,在国内外城市水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12]。

SCS模型的计算原理如下:

根据公式

(1)求得各时刻的径流量。

(1)

式中,P为降雨量,R为径流量,S为流域当时的最大可能滞留量,利用公式

(2)求得。

(2)

式中,CN值为反映降雨前流域特征的综合参数,它与流域前期土壤湿润程度AMC、土壤类型、植被和土地利用现状等有关。

2.1.2水动力学模型

洪水冲击波影响范围广,淹没水深相对其影响范围比较小,水流在水深方向上的变化可以忽略,具有典型的浅水波特性[13],本次选用浅水波二维连续方程(5)和动量方程(6)、(7)描述洪水的演进过程,分别表示如下:

(5)

(6)

(7)

式中,Z为水位,h为水深,u、v分别为x和y方向的水流流速,q为源、汇项;

、分别为x、y方向的水流运动阻力,n为曼宁糙率系数。

当前针对上述公式已有多种求解方法,本次选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在本文的前期研究文献[14]中已有阐释,不再冗述。

2.1.3城市排水模型

为建立简化的城市排水模型,假设城市按排水分区排水,并提出等效排水管网的概念,表示排水区排水管网的蓄水和排水能力。

排水区与单元网格相关联。

排水区内的网格排泄有效降雨至等效排水管网,排入的雨水达到一定容积后,按排水能力将雨水排至河道、湖泊或其余的排水区内,完成排水过程。

根据上述原理,分别用公式表示如下:

(1)排水区的单位面积排水能力

排水区的最大排水能力等于设计排水能力,单位面积排水能力为:

DQ(i)=MaxQD(i)/DA(i)(8)

式中,DQ(i)为i排水区单位面积排水能力;

MaxQD(i)为i排水区的设计排水能力;

DA(i)为i排水区的面积。

(2)单元格的排水能力

单元格的排水能力为排水区的单位面积排水能力和单元格面积的积,用式(9)表示:

CQ(i,j)=DQ(i)*CA(i,j)(9)

式中,CQ(i,j)和CA(i,j)分别为i排水区j单元格的排水能力和面积。

(3)排水泵的排水能力与排水过程

排水泵主要用于排泄单个或多个排水区的积水,通过指定排水泵的排水对象来实现,排水泵的开启控制条件根据排水对象的属性设置,如城市内湖水位、等效管网的容积等,排水泵的实际排水能力用式(10)表示:

PQ(m)=K(i)*MaxPQ(i)(10)

式中,PQ(m)为第m个排水泵的实际排水能力,MaxPQ(m)为第m个排水泵的设计排水能力,K为比例系数,与排涝对象的排涝条件有关。

(4)等效管网的容积

等效管网的容积在每个计算步长中发生变化,与排水区内网格排入的水和泵站抽排的水有关,用式(11)表示:

VUR(t+△t)=VUR(t)+ΣCQ(i,j)*△t-ΣPQ(m)*△t(11)

式中,VUR(t)为t时刻等效管网的容积,△t为计算时间步长。

2.2模型的耦合

将模型以模块的方式组织,分为水文、水动力和城市排水三个模块,建模时根据洪水风险分析的需求进行选择。

计算时,模块的耦合由网格对象[14]实现,按时间步长计算网格的水深、流量,并将计算结果保存在网格对象的属性里,用概念公式(12)表示:

H(t+△t)=H(t)+△H+[P(t)-f(t)-CQ(t)]*△t(12)

式中,H(t)为t时刻单元格的水深,△H为从单元格流入和流出的水量差(用水深表达),P(t)、f(t)、CQ(t)分别为t时刻单元格上的雨强、下渗能力和排水能力。

其中,△H由水动力学模型计算,P(t)为降雨输入数据,f(t)由水文下渗模型计算,CQ(t)由城市排水模型计算。

2.3基于对象的模型实现

在模型软件中,按照统一的对象进行组织,每一类对象根据计算需求设置不同的属性,通过计算和记录对象的属性,实现模型的运转和不同模型的耦合。

模型中主要设有降雨分区、排水分区、排水泵、网格对象和部分辅助性子对象。

降雨分区对象用于水文模型,有描述降雨和水文模型参数的两类属性。

排水分区和排水泵对象用于排水模型,前者包括排水区的排水能力、设计排水标准属性和等效管网子对象,后者包括泵站的设计和实际排水能力、排水对象、排水条件等属性。

网格主要用于水动力学模型,包括点、边和面(规则或不规则网格)三种子对象,其中边对象设置流量属性,面对象设置高程、水位、水深属性,以及网格面积、糙率等。

不同类型的对象之间紧密耦合,图2表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降雨分区分为多个排水分区,排水分区被剖分为多个网格,泵站设在排水分区或者由多个网格组成的城市内湖泊或河流上。

通过模型软件,将实际下垫面概化为模型对象并设置相应参数。

图2模型中对象的相互关系

3应用与实例

3.1研究区概况

模型的应用区域为安徽省蚌埠市淮河以南约76km2的市区。

市区内自西向东有八里沟,席家沟和龙子河等河沟洼地,后两条河流分别在市区形成张公山大塘和龙子湖,防洪工程主要为城市防洪圈堤、市内河流堤防、排涝泵站、排水管网和排涝涵闸。

由蚌埠市的洪灾特性,需要分析区间暴雨引起的低洼区域积水、因淮河洪水顶托排水不畅引起的内河洪水漫溢等洪水风险,选用水文、水动力和城市排水三种模型进行模拟。

3.2模型的建立

3.2.1网格剖分

模型在市区南以防洪圈堤,西、北和东以主要道路为计算范围边界,以堤防、公路、铁路等阻水建筑物为内边界,选用20m的不规则四边形网格进行剖分,网格总数超过15万个,图3为研究区范围和计算网格。

图3研究区范围与剖分后的网格

3.2.2高程设置

剖分后的网格由两种类型的边组成,一类是普通边,另一类是边界边,对它们分别设置高程。

单元和普通边的高程值选用1:

10000的高程点和等高线数据。

边界边按堤防和主要道路的实际高程设置。

市内张公山大塘和龙子湖两个湖泊由于无实测湖底高程,按水位~面积~容积曲线设置。

3.2.3水文模型设置

水文模型的设置主要是输入降雨过程和水文模型的参数。

降雨过程按降雨分区输入,设为八里沟、迎河-张公山大塘-席家沟、沿淮和龙子湖4个降雨分区,同一降雨分区内所有网格的降雨值相等。

选用24小时10年一遇的暴雨,降雨量为202mm,降雨过程见图4。

研究区域位于淮河南岸,汛期时雨水多,按前期土壤湿润程度等级划分,选为湿润(AMCIII)。

蚌埠市主要为黄棕壤土,土壤类型为D类。

研究区域除两个湖泊外,主要为城市居民区和商业区。

基于上述土壤特性和土地利用,设湖区CN值为100,其余区域CN值为90。

3.2.4排水模型设置

按实际排水,四个降雨区被划分为38个子排水区,分别输入子排水区的设计排水能力、等效管网容积,排水泵的设计排水能力,对于抽排龙子湖和张公山大塘两湖泊洪水的泵站,输入排水泵启用的控制水位,分别为17.5m和19.5m。

3.2.5水动力模型的初始和边界条件设置

初始条件指八里沟、席家沟和龙子湖的初始水位,分别设为19m、19m和17m。

边界条件指三条河流在边界处的洪水过程,洪峰流量分别为63.7m3/s、118.4m3/s和252.8m3/s;

进洪总量分别为347.1m3、642.3m3和1367.5m3,洪水过程见图4。

3.3结果分析

模型的运算时间为50小时,整个模拟过程中,最大水深淹没分布见图4,分析如下:

(1)洪水造成的淹没或积水区域主要分布在八里沟、席家沟和龙子河周围,与实际工况相符。

由于河道两边地势低洼,为防止洪水倒灌,汛期时沿河涵闸被关闭,积水不能排出,主要分布在河道两边;

(2)积水还分布在沿淮路与解放一路和解放二路交界处,胜利路与解放路立交桥下,大庆路与东海大道和兴中路的交界处等,以及沿淮河友谊排涝泵站处等,这些路段为蚌埠市的低洼区域,汛期降雨后便会积水;

(3)席家沟和龙子河两条河流因上游洪水不能及时排出,仅靠泵站将洪水抽排至淮河,容易造成内湖洪水位升高,对周边地区产生淹没。

图410年一遇暴雨洪水淹没水深分布图

4结论

本文提出的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模型耦合了水文下渗模型、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和城市排水模型,可以分析外洪、内涝,以及两类洪水组合导致的城市洪水风险。

模型能够同时模拟降雨产流、洪水演进和城市排水,分析各种降雨洪水组合和工程调度运用情况下,不同量级洪水可能造成的风险。

5参考文献

[1]吴庆洲.我国21世纪城市水灾风险及减灾对策[J].灾害学,1998,13

(2):

89-94.

[2]张念强,谭徐明,马建明等.城市洪水风险图编制的若干问题与探讨——以成都市洪水风险图编制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 

[C].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26-230.

[3]张新华、隆文非、谢和平等.任意多边形网格2DFVM模型及其在城市洪水淹没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39(4):

6-11.

[4]张行南、安如、张文婷等.上海市洪涝淹没风险图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

251-254.

[5]李传奇、侯贵兵.一维二维水动力模型耦合的城市洪水模拟[J].水利水电技术,2010,41(3):

83-90.

[6]曹玲,支风梅.苏州城市内涝仿真模拟系统介绍[A].城市防洪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84-94.

[7]USDA-SCS.1985.NationalEngineeringHandbook[R],Section4-Hydrology.Washington,D.C.:

USDA-SCS.

[8]王敏,许彦刚,房海军,孙元森.基于改进的SCS模型的城市径流预测系统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2,(3):

20-22.

[9]权瑞松,刘敏,侯立军,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J].灾害学,2009,24

(1):

1-6.

[10]袁艺,史培军.土地利用对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SCS模型在深圳地区的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

(1):

131–136.

[11]MaryJM.Hydrologicevaluationofrunoff:

thesoilconservationservicecurvenumbertechniqueasaninteractivecomputerModel[J].ComputerandGeosciences,1995,21(8):

929-935.

[12]MishraSK,TyagiJV,SinghVP,etal.SCS-CN-basedmodelingofsedimentyield[J].JournalofHydrology,2006,324:

301-322.

[13]谭维炎.计算浅水动力学[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4]马建明,陆吉康,张念强等.二维水动力学洪水风险分析平台设计与研发[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7

(1):

21-27.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