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3124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改)Word格式.doc

一、模板坍塌事故的伤害类型和伤害程度

建造各种混凝土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按照构件的形状和规格安装坚固的模板,使它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荷载,以确保混凝土浇筑作业的顺利进行。

拆除模板作业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或规定的强度后。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模板坍塌事故常见于支拆模过程中发生坍塌而导致从高处坠落以及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坍塌而造成物体打击的伤害。

(一)支拆模过程中发生坍塌而导致从高处坠落,人体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

高空坠落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损伤。

高空坠落时,足或臀部先着地,外力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伤;

由高处仰面跌下时,背或腰部受冲击,可引起腰椎前纵韧带撕裂,椎体裂开或椎弓根骨折,易引起脊髓损伤。

脑干损伤时常有较重的意识障碍、光反射消失等症状,也可有严重合并症的出现。

(二)由于模板坍塌而造成的物体打击伤害主要指模板倒塌后伤员被掩埋或被落下的物件打击或压迫之后,由于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以及易发生多发伤和骨折,尤其要注意挤压综合症问题,肢体和肌内丰富的部位长期受压,组织血供受损,缺血缺氧,易引起坏死。

二、模板坍塌事故的预防监控

针对模板施工存在的危险源,从施工方案、支撑系统检算、模板堆放、模板支拆以及模板施工安全防护入手,加大监测监控力度,杜绝模板施工安全隐患。

(一)严格按规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确保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方可按方案施工,施工方案内容包括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等施工工序、方法及根据砼输送方法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从源头上消灭安全隐患。

(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防范部位,以假设的最不利状态对模板支撑架进行强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事故危害作出科学的评价,为施救措施的制订提供准确的依据。

设计计算书应绘制细部构造的大样图,对材料规格尺寸、接头方法、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均应详细注明。

支撑系统必须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对支撑模板的立柱材料、间距和剪刀撑、纵横向的支撑设置必须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立柱底部应有垫板。

(三)针对模板堆放失稳,要有防倾倒措施。

保证模板上材料的堆放必须均匀并不得超过施工方案的规定。

各种模板堆放整齐、安全,高度不得超过2M。

(四)模板支拆施工时,针对支拆的各个工作环节,要有相应的安全检查及防护措施,不留安全隐患。

安装模板应该按照施工方案规定的程序进行,本道工序模板未固定之前,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模板的支柱必须支撑在牢靠处,底部垫牢,不准使用脆性材料铺垫。

立柱要站直,上下端固定牢靠,保证立柱不下沉,而且上下端都不移位。

  可调底座、托座的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200mm。

超过200mm时,立杆或门架的承载力应进行修正计算。

为保证模板的稳定性,除按照规定加设立柱外,还应在沿立柱的纵向及横向加设扫地杆、水平支撑和剪刀撑。

纵向及横向水平支撑的步距不应大于1.8m。

  2m以上高处作业必须有可靠的立足点,拆除模板时,应设置临时警戒线并派专人监护且不得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

支拆模板前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模板搭设后应组织验收工作,认真填写验收单,内容要量化。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并做好验收记录存档工作。

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模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指定专人对模板支撑的受力状况进行监视。

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拆模审批和模板拆除工作,且拆除的顺序也应严格遵照模板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严禁野蛮拆模,避免因混凝土强度不够导致模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六)模板作业面的预留孔洞和临边应进行安全防护,垂直作业采取上下隔离防护。

安全防护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七)在高支模(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4.5m时的支模)作业中,除遵守模板施工一般安全常识外,还必须认真按高支模的要求和施工方案作业,切实预防各类事故发生,每一项高支模工程,都要选用合乎要求的材料,并经专业技术人员针对地基基础和支撑体系进行设计计算,编制施工方案,并认真执行, 

确保支撑体系稳固可靠。

支模作业初步完成后,要进行认真检查验收,确认无误才算完成。

混凝土浇筑中要指派专人对支模体系进行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工,作业人员马上离开现场。

险情排除后,经技术责任人检查同意,方可继续施工。

第三章组织机构

为保证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项目部成立模板坍塌事故(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项目经理李强

副组长:

副经理丁继龙、副经理夏勇、支部书记蒋勇、总工程师邓江涛

成员:

安质部部长苏伟、综合部部长朱云、计财部部长谭明利、工程管理部部长沈科、物设部部长唐茂文、物设部副部长邓伟、安质部安全员陈祥虎。

项目部成立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下设四个紧急工作组:

综合协调组、现场调查组、善后处理组和后勤保障组,各工作组根据职责具体承担模板坍塌事故(事件)灾难救援和处置工作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

一、项目部现场应急领导救援小组及各工作组职责

(一)现场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和占用场地。

事故抢救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作。

8、适时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向社会公布。

(二)综合协调组:

由安质部、综合部组成,组长由综合部长朱云担任,其职责为:

1、组织、协调抢险救援工作,启动相关保障预案。

2、确保现场医疗救援抢险和通讯畅通。

3、调集抢险救援相关资料,负责新闻报道。

4、上报抢险救援进展情况及事故调查资料准备。

(三)现场调查组:

由工程部、物设部、安质部或相关部门负责人,组长由安质部长苏伟担任,其职责为:

1、组织、引导人员撤离危险场所,搜寻、抢救伤亡人员。

2、勘察事故,提出事故或险情处置建议意见和抢险救援技术方案。

3、调集抢险救援所需器材、物资和抢险救援队伍,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4、协助负有法定职责的部门对现场事故公正调查取证。

5、随时向应急领导救援小组报告抢险救援过程中的有关情况。

(四)善后处理组:

由综合部、财务部组成,组长由项目书记蒋勇担任,其职责为:

1、对事故或险情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处置。

2、负责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理赔工作,保证社会稳定。

(五)后勤保障组:

由综合部、安质部、物设部组成,组长由后勤工作的项目副经理丁继龙担任,其职责为:

1、负责抢险救援及事故调查工作人员生活保障、食宿安排等后勤服务。

2、提供必要的办公用品、交通、通讯工具以及急需的抢险救援器材与物资。

模板坍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第四章应急响应

一、应急救援体系

项目部应急救指挥部

项目部应急综合协调工作小组

项目部应急抢险救工作小组

项目部应急安全保卫工作小组

项目部应急善后处理工作小组

项目部现场

应急救援小组

项目部应急后勤保障工作小组

架子队

作业班组应急救援突击队

二、事故报告

(一)模板坍塌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所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按“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项目部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同时还要按照规定报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部门事宜;

6、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时间。

(二)模板坍塌事故发生后,必须分事故情况严重程度按照以下相关要求上报:

1、现场发生未构成人员死亡的一般性紧急事故(事件),项目部均要在24小时内以电话、传真、书面等速报形式,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并通过当月相关报表报告。

2、现场发生死亡、多人伤亡的紧急事故(事件),项目部均要在1小时内以电话、传真、书面等速报形式,报至公司安全质量部和主管部门,并通过当月相关报表报告。

3、现场发生重、特大紧急事故(事件),项目部均要在1小时内以电话、传真、书面等速报形式,报至公司安全质量部和主管部门,并通过当月相关报表报告。

4、事故(事件)报告内容,必须按照《中铁八局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5、对于报告的重、特大事故,项目部安全质量部要立即报告项目部经理。

同时,项目部安全质量部还要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三、应急响应的原则

紧急情况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小组成员报警:

内部报警需要----出事地点、出事情况、报警人姓名;

外部报警需要----出事地点、单位、电话、事态现状、报告人姓名、单位、地址和电话。

四、应急响应

(1)当重大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或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其他相关的领导,控制事故扩大,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应在第一时间内立即赶赴现场。

(2)应急小组应有条不紊、正确有效地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救援、现场人员的疏散、事故现场的保护、事故情况的控制,立即组织自救队伍,实施自救。

(3)应急小组组长应组织相关人员,对现场的受伤者或受到严重危险源的人员进行救援,若事发部门不能控制事故的扩大或抢救伤者,应立即拔打119及120报警,并派人到路口接警。

(4)在急救过程中,遇到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场所,再采取紧急措施;

密切配合专业救护人员做好急救工作。

(5)在紧急情况下,疏通事发道路,保障救援的顺利进行;

现场负责人应派专人保护好现场。

(6)应急小组成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应协助小组组长进行现场的指挥、救援、通信、车辆使用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

(一)分级处置。

按照事故发生地和企业隶属关系实施分级处置。

1、发生一般事故(事件),项目部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必须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积极组织抢救并将处理情况及时报告集团公司主管部门。

2、发生死亡及多人伤亡事故(事件),项目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必须带领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积极组织抢救并及时上报集团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以及当地相关部门。

3、发生重、特大事故(事件),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必须带领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积极组织抢救并及时上报集团公司领导和主管部门以及当地相关部门。

(二)先期处置。

事故发生的架子队,负责事故现场的先期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含人员疏散和安置等)。

应急救援队伍必须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全力控制灾情态势,防止次生、衍生灾难连锁反应,迅速果断地控制或切断事故灾难链。

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三)扩大应急。

当事故涉及到港澳台或境外人员时,由集团公司提请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应急委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请求协助处置或联合处置。

(四)应急救援。

接到事故信息后,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要及时赶赴现场,立即成立现场处置指挥部,根据本预案指挥处置程序,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行动。

六、应急物资准备

应根据施工项目的性质、特点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有选择地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对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不得挪作他用,确保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包括:

(1)医疗器材

用于紧急医疗救护的基本器材,如急救药箱、急救氧气袋等。

(2)照明设备

用于事故现场紧急停电时以及救援时的照明,如应急探照灯、手电筒。

(3)运输工具

用于紧急运送伤员至医院的设备,如担架、汽车。

(4)其它救援设备、器材

主要是用于清除坍塌物的起重和切割机具。

如汽车吊、铲车、千斤顶、起重葫芦、吊索具和金属切割机等。

第五章救援措施

模板支撑架坍塌事故紧急救援系统应包括:

一、紧急设施

(一)紧急救援工具

(二)应急照明

用于事故现场紧急停电时以及救援时的照明。

(三)紧急医疗工具

用于紧急医疗救护的基本器材,如急救药箱、急救氧气袋、担架等。

二、紧急联络与通讯

发生事故需要外部救援时,除起动工地报警系统外,应拨打119报警和医疗救护120。

同时按预案规定的通讯方法向有关部门联络。

三、紧急撤离方法

一旦事故发生,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

撤离时以人员安全为主,不要急于抢救财物,并针对现场具体情况有序地向安全区域撤离。

四、紧急工作组

紧急工作组含综合协调组、现场调查组、善后处理组和后勤保障组。

组成目的是对工地内可能发生的重大险情第一时间作出响应。

其工作宗旨是减少人员伤亡,并关注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经过紧急医疗救护和事故预案等紧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

紧急工作组应经常组织培训和演习。

五、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

紧急救援最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者是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伤,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

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它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

六、急救知识与技术

鉴于模板坍塌事故引起的伤害主要是由于支拆模过程中发生坍塌而导致从高处坠落以及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坍塌而造成物体打击的伤害,因此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针对伤害类型对伤员进行急救并尽快送医院救治。

(一)对于由高处坠落引起的伤害应:

1、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2、坠落在地的伤员,应初步检查伤情,不要轻易搬动摇晃。

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3、立即呼叫120急救医生前来救治。

4、采取初步急救措施:

止血、包扎、固定。

5、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6、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

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7、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8、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

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

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9、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

10、快速平稳地送医院就医。

(二)由于模板坍塌而造成的物体打击伤害主要指模板倒塌后伤员被掩埋或被落下的物件打击或压迫之后,由于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以及易发生多发伤和骨折,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

1、立即挖出被模板掩埋的伤员,注意不要再度受伤,动作要轻,准、快,不要强行拉。

如全部被埋应尽快将伤者的头部优先暴露出来,松解衣带,以利呼吸。

2、使伤员平卧,头偏向一侧,防误服呕吐物。

3、伤口出血时应用布条止血和净水冲洗伤口,用干净毛巾包扎好以防感染。

  

4、骨折时要用夹板或代用品固定。

5、呼吸停止者,口对口人工呼吸。

6、心跳停止者,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7、搬运伤员要平稳,避免颠簸和扭曲。

有条件时及早输血、输液。

8、应首先把头部有伤的伤员挑出来,被送的伤员要平卧,伤员呕吐需及时处理,因为昏迷伤员会将呕吐物误吸入肺中,堵塞气道,造成窒息,使伤情加重,甚至呼吸停止。

医院急诊室的值班医生应先联系做头颅CT扫描,出现脑疝的要立即在急诊室做术前准备。

有实力的医院可在急诊科设置手术室,颅脑损伤手术做完后,然后再将伤员送回神经外科做进一步的治疗。

第六章后期处置

一、模板坍塌事故救援工作结束,在对现场进行勘察、取证完毕后,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处理工作结束。

二、事故单位应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消除潜在的危险和受影响的区域,迅速恢复生产。

三、事故调查组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落实事故责任,监督制定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并提出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处分、处罚意见。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