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3614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满堂支架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3、《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4、《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194-2009)。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6、施工现场勘察资料、施工路段地质、水文情况,施工道路情况等。

7、《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桥梁)。

8、本公司建设同类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科技成果及拟用于

本合同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等情况。

9、业主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10、工程所在地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在施工安全、工地治安,人员健康、环境保护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有关标准及规定。

二、工程慨况

本桥址位于泉州鲤城江南新区,桥梁起点桩号K2+267.693,终点桩号K2+575.113,桥梁全长307.42米,共三联,具体孔径布置为:

(30×

3)m+(35+55+35)m+(30×

3)m,桥梁中心线与县道301路线中心交角105.928°

,场地内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地质条件较稳定,主要地貌以风化剥蚀台地地貌为主,地层由花岗岩组成,上覆盖第四系残积土,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

C,降雨量1000~1800mm,平均风速3.8m/s,台风季节主要发生在7~9月。

三、施工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可能造成的伤害

现浇箱梁施工主要危险源:

1.满堂支架搭设不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支架水平荷载失稳,造成支架跨塌。

2.高处作业安全防护不到位,造成人员高处坠落。

3.高处临时堆放的材料、放置工具不规范、坠落、造成的物体打击。

4.支架整片拆放或抛投,造成物体打击等。

5、模板、支架拆除失误造成的坠落、伤亡事故。

6、触电事故。

可能造成的伤害:

重大伤亡事故、死亡、重伤事故。

四、满堂支架搭设、立模、拆卸施工方案

(一)支承地基要求

现浇梁上跨301县道公路,地质情况较好,仅做地面表层处理,其他段落在承台(系梁)搭设支架之前需要对原地面做进一步硬化处理,首先清除表面10㎝松土、耕植土,并填筑30cm厚石渣,若地基承载力小于120Kpa,则进行片石、块石换填,如发现前期公路项目施工时留下的泥浆池,应全部挖除,回填石渣,并用18t压路机进行压实,然后全部采用石渣换填,并碾压密实,取样做压实度检验,压实度不小于95%,即可摊铺10㎝厚C15混凝土调平层,或采用干硬性碾压混凝土,兼起防水作用,承压段两侧视情况设排水沟,防止积水浸泡,造成地表失稳。

提供满堂支架所需的承载力。

立杆基础外侧设置截面30cm×

30cm的排水沟。

其顶面标高需比原地高30cm,见地基处理示意图

(二)支架的搭设

1、满堂支架搭设方案

a本工程支架为现浇连续箱梁承重用,采用碗扣型Ф48mm×

3.5mm多功能支架,构件结构简单,受力稳定可靠的承插式钢管支架;

现浇梁模版采用专业厂家定制的成型钢模。

b横过路处考虑施工作业面和进度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来保证交通畅通。

C①在处理合格后的硬化地基土上采用满堂支架,在满堂支架搭设前测量测定支架顶面标高控制点,按每跨三个断面,每断面设三点控制。

支架纵向间距60cm(加强处30cm),横向间距60cm(在桥台及桥墩两侧3.6m范围顺桥向、腹板加强处30cm),立杆底铺设100mm×

150mm方木;

支架搭设中间横杆层距0.6m;

每6.0m设1道通长剪刀撑,剪刀撑与碗扣支架立杆、水平杆相交处转扣连接;

顶托上面纵向分布一层100mm×

150mm方木,横向上满布60mm×

90mm方木,方木净间距300mm。

②3.2M变1.8M梁高

Ⅰ、梁端、肋板、横隔梁区为支架加密区,行距60CM,排距30CM,步距120CM;

Ⅱ、梁底板为非加密区,行距60CM,排距60CM,步距120CM;

Ⅲ、翼板,行距60CM,排距90CM,步距120CM;

加密区范围:

在梁端10M和靠近横隔梁位置下每测3.0M范围内

2、满堂支架检算

a、按砼方量检算碗扣支架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梁底宽6.85m,长90米,箱梁底总面积为616.5㎡,箱梁砼方量2088.25m³

,加上施工荷载按1.2倍的系数考虑,则每平方米的重量为2088.25×

2.6÷

616.5×

1.2=7.34t,支架采用多功能碗扣式支架,沿桥外缘纵向步距60cm、桥台及桥墩两侧3.6m范围顺桥向、腹板加强处30cm,横向步距60cm,每根立杆受正向压力为:

7.34×

0.6×

0.3=1.32t,安全系数按1.3考虑,则每根立杆受正向压力为1.32×

1.3=1.72t。

小于碗扣式支架立杆允许承载力3.5t.。

符合要求。

b、采用覆膜竹胶板,静曲强度55Mpa,1.32×

9.8=12.94Mpa,强度符合。

c、上、下撑托允许荷载50KN,木材[σ]=11Mpa,E=1.1×

104×

10×

15cm横向方木

I=bh³

/12=15×

10³

/12=1250cm4

w=bh²

/6=15×

10²

/6=250cm³

Q总=1.32×

9.8=12.94KN/m²

M=Q总L²

/8=13.13×

1.2×

0.6/8=0.71KN·

m

σ=M/W=0.71/250×

10-6=2.84Mpa<

[σ]=11Mpa。

强度符合

δ=5Q总L4/384EI=5×

13.13×

1.24×

0.6/384×

1.1×

104×

1250×

10-8=0.175

δ/L=0.175/1.2×

103=1/6857<

[1/400]=[δ/L]。

刚度符合

d、立杆稳定性验算:

钢管采用∅48×

3mm钢管。

查询《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得出以下3.0mm壁厚钢管截面特性:

外径

壁厚

截面积

截面惯性矩

截面模量

回转半径

F(mm)

t(mm)

A(cm²

I(cm4)

W(cm³

i(cm)

48

3.5

4.19

19.45

4.35

1.35

钢管立杆的纵向间距为60cm和30cm(加强区),横向间距60cm(在桥台及桥墩两侧3.6m范围顺桥向、腹板加强处30cm),因此单根立杆承受区域即为底板0.6m×

0.3m箱梁均布荷载。

根据受力分析。

腹板对应的间距0.6m×

0.3m立杆受力比其余位置的立杆受力大,故以腹板下的间距为0.6m×

0.3m立杆作为受力验算杆件。

立杆承受的正向压力:

N=F=26KN

横杆步距为0.6m,故立杆计算长度为0.6m。

长细比λ=L/i=0.6/1.35=44.4

查询《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CФ=0.667

故[N]=ФA[σ]=0.667×

419×

215=60KN

N=26KN<

[N]

稳定性符合要求

e、立杆强度验算:

箱梁自重+施工荷载按1.2倍系数考虑,每平方米重量为:

2088.25×

1.2=7.34t

安全系数1.3考虑,立杆受正向压力为:

0.3=1.32tN=26KN

σ=N/A=26×

1000/616.5=42.17Mpa≤[σ]=215Mpa

强度符合要求

f、地基承载力计算

支架底部通过底托(10cm×

15cm)坐在硬化后的灰土上,因此基底承载力可达到10Mpa。

26/0.015=1.73Mpa<

10Mpa满足承压应力要求。

3、支架的预压

(1)支架预压目的

为检验支架的稳定性和能否承受设计的施工荷载,以及减少支架变形及地基沉降对现浇箱梁线形的影响,确保支架现浇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过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在纵横梁安装完毕后进行支架预压施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观查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结果,为铺设调整底模标高提供直接数据,设计要求按梁体自重的120%进行加载预压。

预压采用砂袋,预压范围为箱梁底部,重量不小于箱梁总重的1.2倍。

因悬臂板本身重量较轻,可根据实测的预压结果,对悬臂板模板的预拱度作相应调整。

加载顺序:

为了避免偏载对支架造成失稳、倾覆等不利影响,必须按照加载程序对称加卸载,从跨中向各支点进行对称布载,横向加载时,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布载,分三级依次加载,分别加载总重的60%、80%、100%,每级加载后,要对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在加载过程中派专人观测支架变化情况,并落实现场封闭,。

⑵预压观测:

观测位置设在每跨的L/2、L/4处及墩部处,每组分左、中、右三个点,共设置15个观测点。

用固定水准点测出加载前各观测点的标高。

然后按延米268+25.3=293.3KN(相当于梁的恒载+人群荷载)加载(加载物为混凝土块或砂袋)。

加载完成后开始观测。

测出总沉降量,卸载后回弹量,非弹性变形量δ1为总沉降量-回弹量,弹性变形量δ2为回弹量,每个观测点分别设置地面标杆,进行桥梁底部和支架下沉量的观测。

沉降观测过程中,每一次观测均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抽检,并将观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同意。

各监测点连续24h沉降量平均小于1mm,或各监测点连续72h的沉降量平均累计值小于5mm,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可进行卸载。

⑶卸载:

人工配合吊车吊运砂袋均匀卸载,卸载的同时继续观测。

卸载完成后记录好观测值以便计算支架及地基综合变形。

根据观测记录,整理出预压沉降结果,调整支架底托下沉高度差和碗扣支架顶托的标高来控制箱梁底板及悬臂的预拱高度。

预压后,对沉降偏差大的超过平均值3㎜的底模标高作微调。

全桥比观测沉降量需多预留1㎝,以避免个别处不均匀沉降而使支座提前受力。

在最后落梁时对梁体和墩柱不会产生其他影响。

4、预拱度设置

由于梁体为现浇混凝土,浇筑时和浇筑后梁体下面要产生各种变形,故在支架底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变形。

主要考虑的变形包括:

①在荷载作用下底模、支架、地基产生的非弹性压缩δ1;

②在荷载作用下底模、支架、地基产生的弹性压缩δ2;

③梁体落架后自重产生的竖向挠度δ3;

δ1、δ2可以通过预压确定。

在铺设底模时,对支架整体预留沉降量,可根据经验预留1~2㎝.δ3可由设计预拱值而予以消除。

按照设计要求,在各跨跨中按二次抛物线设置向上预拱度。

边跨、中跨预拱度值分别为1.5㎝和2.0㎝,底模标高最终确定为:

支座处:

设计梁底标高+预留沉降量2㎝(最大值)。

跨中:

设计梁底标高+预留沉降量2㎝+预拱度值(1.5~2㎝)。

其他处:

设计梁底标高+预留沉降量2㎝+按二次抛物线分配预拱值(1.5~2㎝)。

5、支架基础预压

为检验水域范围内支架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加载预压。

⑴支架基础预压前,首先查明施工区域内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选择代表性的区域进行预压,混凝土基础底面高出底面0.3m,以防被水浸泡。

⑵支架基础预压前,布置好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预压过程中,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

⑶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判定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⑷对支架基础的代表性区域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判定支架基础预压合格:

a.各监测点连续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b.各监测点连续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⑸对支架基础的代表性区域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大于5mm时,同类支架基础应全部进行预压处理,处理后的支架基础应重新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预压,并应满足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的规定;

或对基础全部进行预压,并满足上述a、b的规定。

⑹支架基础预压后编写支架基础预压报告,预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工程项目名称

b.施工区域内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

c.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选择

d.支架基础沉降监测

e.可不进行预压支架基础的合格判定

f.预压支架基础的合格判定

g.预压荷载

按照设计要求,支架基础预压荷载不小于支架基础所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支架、模板重量之和的1.2倍。

⑺加载与卸载

a.预压荷载按照预压单元沿混凝土结构纵横向对称进行加载,采用一次性加载。

b.卸载过程可一次性卸载,并沿混凝土结构纵横向对称进行。

⑻支架拆除

支架安装时,应先拆除底托横木下方的楔块,然后拆下其他构件。

(三)立模

立模时,要严格检查结构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扣件要扣紧,避免模板间的错台现象。

竹胶板可在预压结束后铺设并清除表面杂物,避免污染其表面而影响砼外观质量。

1.箱梁外模:

面板采用2.44m×

1.22m×

0.015m大块高强覆塑竹胶板,纵向铺放,要求纵、横缝对齐,缝宽控制在1mm内,模板拼缝采用建筑胶水密封;

箱底背材用方木,纵向铺设,间距300mm。

底模在支座位置设置活动模板,以便脏物冲洗出模,模板内赃物用高压水枪冲洗。

2.箱梁内模:

内模采用竹胶板,控制好内模的保护层,采取措施确保砼灌注过程中不变移形、变位。

内模底板暂不安装,便于底板砼的捣固。

箱梁的顶板内模在每跨的1/4跨处的每个箱室中心留设1500mm×

800mm进人孔,作为拆除箱梁内模板和张拉的预留洞。

3.外模接缝处尽可能设置在方木位置处。

模板工程安装完毕后,由项目部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对其牢固性、稳定性、平整度、接缝处理进行检查。

(四)拆卸方案

1.内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60%后拆除,外模板和支架拆除时间在孔道注浆强度达90%后进行,根据同等养护条件下混凝土试件无侧限抗压强确定。

2.拆除支架应设置警戒,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通行和地面施工人员迎行,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3.长立杆、斜杆的拆除应由二人配合进行,不宜单独作业,下班时应检查是否牢固,必要时应加设临时固定支撑,防止意外。

4.卸落支架应按拟定的卸落程序进行,分几个循环卸完,卸落量开始宜小,以后逐渐增大。

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在横向应同时一起卸落。

连续梁宜从跨中向支座依次循环卸落。

5.支架按自上而下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

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6.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

7.如遇强风、雨等气候,不能进行外架拆除。

8.拆卸的钢管、扣件与模板应及时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严禁高空抛掷。

(一)模板工程基本要求

1、为了满足工程需要,模板支撑必须保持足够的钢度和强度,以满足混凝土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

搭设拆除方便及确保施工安全。

2、模板是为保证混凝土浇筑后达到规定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结构物,一般包括由面板、肋(或围令)组成的单块模板及其支承结构和锚固件等。

常见的有木模板、钢模板、多卡模板、滑动模板、预制混凝土模板、特殊模板等。

3、主要模板工程在家具大道立交桥桩基以上工程,最大高度为盖梁模板架设5米。

梁柱模板采用拼装型钢模,并分别制成柱模、梁底模及侧模,加固方法采用扣件式钢管进行纵横紧固。

4、钢模板施工包括模板的设计制作、安装、拆除、维修(护)等工作在内的系统工作,涉及模板拆装专用机具和起重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

(二)模板施工流程图

设计制作

组装、运输

安装、调整

浇筑混凝土、预埋锚固件

拆除提升

(三)设计制作

3.1.模板的制作设计原则及质量要求

3.1.1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模板施工规范规定的各项施工荷载,并保证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

3.1.2安装和拆除方便,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有特殊要求或操作程序复杂的模板应同时制定操作规程。

3.1.3安全附件齐全,安全设施、操作环境满足作业要求。

3.1.4自行设计的模板及其施工方案、操作规程等必须经本单位总工程师审批,并报工程监理审批。

3.1.5每完成一道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制度,不合格的部位不通过,不留隐患。

3.2模板荷载及组合

3.2.1模板的自身重力根据模板设计图纸确定。

3.2.2新浇筑的混凝土重力,对普通混凝土可采用24KN/M2,对其他混凝土可根据实际重力密度确定。

3.2.3钢筋及预埋件的重力(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对一般梁板结构,每立方米钢筋砼的钢筋自重可按楼板1.1KN、梁1.5KN取用。

3.2.4施工人员及机具设备的重力。

3.2.5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3.2.6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浮托力。

3.2.7卸混凝土时对模板产生的冲击荷载。

3.2.8其它荷载(如风荷载、黏结力、摩阻力等)。

(四)组装、运输

4.1组装要求

4.1.1模板组装前,对模板系统各部件进行清点和外观检查,有严重缺损、碰伤变形等缺陷的部件不得使用。

4.1.2组装现场须有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4.1.3模板系统的各部件齐全,连接牢固,组装好的模板要根据其结构特点整齐放置,保证稳定。

4.2运输

4.2.1使用吊机装卸车时,必须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须持证上岗,配合装卸车的人员谨防被模板压伤、挤伤或从车厢上踏空坠落。

4.2.2运输车辆须满足运载要求,超长、超宽、超高时要有专项运输安全措施,模板必须捆绑固定。

4.2.3车辆驾驶员须严格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车速不宜过快,谨防模板下滑、倾倒或途中挂线。

4.2.4严禁人货混装。

4.2.5模板吊运进仓时,必须由起重人员进行指挥、挂钩,模板捆绑必须紧固,下系牵引绳,禁止单点起吊,禁止在模板内夹带其它物件,模板各种扣件、连接件、配件等须装在工具袋内,须吊运时,必须使用吊篮。

(五)安装、调整

5.1模板的安装调整须按程序进行,在上一道工序未完成或经过验收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5.2大块模板、整体模板等在吊装时应使用专用吊耳或设计规定的吊点位置,先进行试吊,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吊装,模板就位并连接牢靠后方可摘钩。

5.3特殊部位或特殊模板的安装、使用、调整必须遵守模板设计中的相关规定。

5.4模板的支承结构、围令、拉条、锚固件等均应按设计的规定布置,不得偷工减料、简化结构及附件。

5.5模板不得使用腐朽、扭裂等不合格材料,顶撑要垂直,底部平整坚实,剪刀撑、拉杆连接牢固。

5.6安装基础及地下工程组合钢模板时,要认真检查槽帮土壤或岩石的稳定情况,有无裂缝或塌方的危险;

槽两边1m内不得堆码模板;

向槽内运送模板等材料时应使用吊机、溜槽或用绳索吊下,人员上下要设梯道;

模板要平放,不得靠在槽帮上;

分层、分段支模板时,应边组装边安设模板支承杆件,下层模板就位校正并支撑牢固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模板的安装。

5.7支立墩柱模板,其支柱斜撑均要支实,拉杆要牢固,主要解决垂直度、施工时的侧向稳定及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问题,必要时搭设有施工脚手架。

5.8盖梁模板施工时,当梁的跨度≥4m时,应使梁底模板中部略为起拱,以防止由于灌注混凝土后跨中梁底下垂。

5.9搭设时必须控制好各梁底,底标高减去模板厚度和托木高度,才是支撑最终搭设高度。

按照规定的构造尺寸进行搭设。

及时与结构拉结以确保搭设过程的安全。

拧紧扣件(拧紧程度应适当)。

有变形的杆件和不合格的扣件严禁使用。

搭设时工人必须佩挂安全带。

对没有搭完成的脚手架,在每天收工时,一定要确保架子的稳定,以免发生意外。

(六)模板加固

柱模在制作时按柱的设计截面尺寸分面制作成几块,在立模时边立边拼装,拼装好柱模按轴线进行校正,用铝垂校正垂直,边校正边固定。

南低渠中桥墩柱模板支撑示意图

(七)模板的质量要求

模板的几何尺寸准确,必须保证工程结构部分的形状尺寸和位置、标高等设计规定。

拼缝严密,不漏浆,接缝平整,表面无灰巴油污。

模板要有足够的承载力,整体刚度好,构造尽量简单,便于装拆,便于钢筋绑扎和浇灌混凝土。

柱模上下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垂直偏差控制在5㎜内水平标高应符合设计标高,准许高差控制在8㎜内。

梁模起拱必须在装底模时,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规定时起拱不得超过梁净跨的3‰。

柱、盖梁模板拆除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方能拆模。

(八)混凝土浇筑、预埋锚固件

8.1混凝土浇筑的安全要求

8.1.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8.1.2开仓前,模板系统必须经检查合格,并经工程监理验收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8.2预埋锚固件安全要求

预埋的锚固件质量可靠,埋入部分无油污、浮锈,预埋的锚固件大小、型号、数量、位置须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埋入和预留的长度按设计要求进行或以满足强度要求为准,在混凝土凝固期间不得摇动预埋的锚固件。

(九)模板拆除与清理

9.1拆除基本要求:

一般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以及自上而下的原则。

9.1.1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经施工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9.1.2模板的拆除应按拆模程序进行;

拆盖梁支柱时,应先拆侧模,后拆底模;

拆除时不能硬撬、硬砸,统一指挥。

9.1.3大面积的拆除或拆除承重模板、多卡模板、整体模板、特殊模板、结构复杂模板等要有熟练工人带班指导,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根据具体施工环境设置安全哨、安全警戒。

9.1.4拆除预制件模板时,应边拆边加支撑支牢,以防构件倾倒。

9.1.5拆除的模板不得乱丢、乱放,谨防模板滑落和砸坏电缆、管线等。

9.2模板清理

9.2.1模板及支撑部件拆除后,应及时按种类、规格进行清理,并运离拆模区域,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应将模板及支撑部位上粘结的混凝土残浆清理干净,以免在下次使用中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

9.2.2清理中,可使用木工锤、小铁铲、钢丝刷等工具,采用铲刷或振动法进行清理,不得任意敲打模板及支撑部件,以防损坏;

木质模板应及时起钉补洞;

应及时清理出交通路线和安全通道,以便施工人员通行方便和应急意外事件的需要;

9.2.3模板清理后应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以利周转使用;

模板工程施工中和完成后,应注意清理混凝土接头处的垃圾或污染,必要时应留设一定的清垃圾口,采用人工吸尘器抽吸、水冲等方法进行清理。

(十)其它安全要求

10.1基本要求

10.1.1作业人员规范使用劳保用品,严禁酒后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

10.1.2登高作业、排架作业须遵守高空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