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3653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漳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Word文档格式.docx

当地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引来不少外地物流企业落户漳州,如福建盛辉物流,厦门中通国际网络鹭升物流,厦门闽南三通物流,厦门晋联物流,厦门三江华宇物流等等。

2010年,全市在册物流企业共有352家,年营业收入156.7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2%,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106家,营业收入126亿元,创税利16.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2%和27.4%。

鑫展旺、四通、芗客隆、聚善堂、东海岸物流保税、吉马、平和大世界等大型龙头物流企业茁壮成长,年营业额均达亿元以上。

(三)专业物流模式日趋成熟

随着产业集群的集聚壮大,我市物流企业逐步趋向行业化发展。

目前,我市在医药、钢铁、化工危化、农产品加工、农业生产资料和水产品等方面的专业物流模式已日趋成熟。

例如,以福建东海岸水产品物流保税中心为代表的水产品专业物流已初具规模。

该物流保税中心征地505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主要开展外来物流和远洋捕捞水产品的转口贸易或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般贸易和国际中转等业务,拟建成集仓储(冷冻)、配送、金融保险、海关检验为一体的水产品现代物流中心。

目前该中心已投资2.4亿元,建成了5座冷冻库,冷冻储藏能力可达100万吨。

(四)政府协调推动作用显著

对重点物流企业发展的扶持推动力度在加大。

积极向上挣取国家、省里对物流项目的资金支持,并及时把资金支持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

几年来,吉玛集团、锦星物流、聚善堂医药物流、东海岸物流保税中心、漳州开发区码头公司等现代物流建设项目,分别得到国际发改委资金扶持110万元,150万元、240万元、350万元、1000万元;

2006—2010年,全市新建成或改造农家店家,新建配送中心个,获得商务部和省级扶持资金1452.7万元。

同时,根据国家、省里产业导向,策划生成福建鑫展旺、福建四通、聚善堂、古雷物流园区等项目列入国家、省里储备项目,获得上级的资金支持。

二、发展的机遇

(一)农业生产和商贸业持续增长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

漳州是一个农业地区,素有福建乌克兰的美称,是一个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水产、水果、蔬菜年产量高达600-700万吨,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作为国家批准的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漳州农业的外向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出口占总量的30%(农业外向型地区的衡量指标为20%),加工比例高占农产品的42%,高出全国平均数的10多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000多家,201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528家,总产值491.2亿元,比增45.94%。

漳州农产品出口连续十多年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农产品出口货值21.56亿美元,比增49.8%,“十一五”期间增长1.7倍。

商贸业发展方面。

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02亿元,同比增长18.1%。

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93.49亿元,比增18.2%;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0.53亿元,比增17.2%。

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9个,经营面积64.4万平方米以上,成交额约69.67亿元。

(二)产业集群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集中的货源条件

2009年8月漳州市委召开九届八次会议同意《漳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实施方案》,对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进行全面部署,提出了“4+4”,明确打造石油化工、特殊钢铁、优质食品、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电子光伏、汽车汽配、船舶维修、特殊玻璃、生物制药“十大强势产业集群”,为新时期漳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与目标。

随着“4+4”和十大产业集群的确立,漳州新兴产业取得快速发展。

2010年,“4+4”产业产值1536.93亿元,增长33.4%,占全市工业产值的79%。

其中食品、机械、电子、电力四大主导产业产值1122.56亿元,增长33.8%;

钢铁、汽车、船舶、石化四大战略产业完成产值414.37亿元,增长33.1%。

数据表明,漳州产业集群进一步形成,成为拉动漳州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引擎,按照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18%的比例估计,漳州十大产业集群至少能为物流业提供180亿的市场机会。

(三)现有物流基础较好

改革开放后,我市在发挥农业优势的同时加快工业发展,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区,全市拥有16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已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

近年来,我市融入“海西”的优质食品加工、对台贸易合作、新兴工业制造等三大基地建设,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食品、机械、电子、电力等支柱产业和建材、旅游等重点产业逐步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部分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货源条件。

因为我市物流的汇集量大,对周边地区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福建省物流发展规划功能定位上,将漳州确定为我省的地区性物流节点之一。

(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漳州是国家交通部确认为国家级运输枢纽城市,铁路、公路、港口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较为完善。

鹰厦铁路和即将投建的厦深、龙厦铁路穿境而过,国道319、324线横贯南北,厦漳、漳诏、漳龙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全境。

从2004年开始,每年建设1000公里的农村水泥路,进一步完善了路网功能及其通达深度。

漳州海岸线长681公里,占全省1/5,所属的招银港区、东山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市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2000万吨。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物畅其流拓展了四通八达的渠道。

(五)市场机制为物流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漳州市按照“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的要求,建章立制,加强对市场的长效监管。

市政府颁发了中介机构管理办法,以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为重点,界定了10类38种中介机构,明确了监管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

17个行政监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了配套监管制度。

市监察局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

漳州市建立了中介机构诚信管理制度,明确标准,建立档案,定期开展诚信中介评选活动,公开曝光严重失信中介机构。

并规定,对严重失信中介机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企和国有控股企业,以及政府投资项目,3年内不得委托其从事中介业务。

2009年《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草案)》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一审。

这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对物流业发展进行立法。

随着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陆续颁布和政府管理市场秩序的政策的出台,漳州市物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好。

(六)漳台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物流发展迎来新机遇

台湾现有人口中,祖籍漳州的占35.8%,台湾很多政商名流的祖籍地在漳州。

独特的地缘和人文优势,孕育了漳台经贸合作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漳州市引进台资已连续10年位居福建省首位,在大陆地级市中仅次于苏州、东莞,位列第三,台资成为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两岸三通后,漳州市对台的地缘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出来,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齐全的的漳州市是台湾高科技企业落户的极好地区。

目前,漳州部分物流企业已与台湾同行合作,如福建东海岸物流保税中心在台湾设立办事处,开展水产品原料采购、储存等业务合作。

随着两岸经贸合作更加深入发展,漳州将成为大陆与台湾货物中转的基地,物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安排分管领导跟踪落实物流项目的建设。

各级各部门也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跟踪落实,直接促进了一批物流配送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

2005年以来,我市积极参与国家、省物流发展规划工作,先后出台了《漳州市2008—2015年服务业发展规划》、《漳州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漳州市十一五物流发展规划》等文件,对漳州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发展思路和建议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

2009年8月份漳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的《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物流业发展定位是“把漳州建设成服务周边发展的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

良好的基础条件和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为发展物流业和区域的物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发展目标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若干意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策略,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以培育和规范现代物流市场为目标,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以东山、古雷等港口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强闽台物流通道建设;

加大引进力度,重点扶持龙头物流企业,着力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项目,不断推进区域物流合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坚强的物流保障体系提供节点支撑。

“十二五”期间,牢牢抓住“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发展机遇,不断完善漳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和港口交通物流,初步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高效运转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漳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建立,成为海西经济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地区性物流节点。

——立足我市发展实际,继续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突破30亿元,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0%。

——加大《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实施力度,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突出抓大项目,以项目壮大物流总量、提高物流业层次、增强发展后劲。

到2015年,建设一批物流重大项目,生成和推进20项重大项目。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业体系,大力推动一大批成长性强的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群,努力打造物流强市,持续提升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到2015年,全市物流总额达到385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5以上;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低到6%左右;

引进壮大营业收入超10亿元1家,超亿元3家,力争吸引“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及获评5A级物流企业入住我市。

——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进一步融合;

综合运输体系、物流节点网络建设显著进展,物流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

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物流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通道建设更加完善,闽台和闽港澳物流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四、发展重点

——努力构筑两岸物流合作交流前沿平台和先行区,加强漳、台、港澳物流业的全面对接,推动三地物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大力加强物流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港口为主骨架主枢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构建面向亚太地区、连接两岸四地、服务周边地区新的对外开放通道,把漳州建成以大型散杂货物、农产品、矿产建材、石化产品等为主的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

——进一步加快物流主体培育,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建设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企业群。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推进城市物流配送发展。

合理布局城乡物流一体化,完善流通网络,建设一批以服务城市民生工程为主的配送中心,推行“共同配送”等物流配送模式。

——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

积极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和冷链物流系统。

——发挥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作用,加快我市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的申报和建设力度。

——大力推广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

引导鼓励制造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大力发展核心业务,改造物流流程,剥离或外报物流业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

推动物流业积极服务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和联动发展。

——不断改善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加强对物流领域政策法规研究,贯彻执行我国、我省和我市所制定的物流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构建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

五、主要任务与空间布局

(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按照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两岸直接“三通”的要求,我市将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港口物流枢纽、高速公路物流枢纽和铁路物流枢纽的建设,着力构建高效便捷的海西南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在港口物流枢纽建设方面,我市拥有厦门湾南岸、东山湾两大深水港湾资源,是距离台湾最近的沿海开放口岸之一。

按照“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发展思路,加强厦门湾南岸和东山湾7个港区功能布局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厦门湾南岸组合港区13个万吨级以上码头,其中30万吨散货码头要抓紧前期工作。

东山湾着重抓好古雷港区重大石化项目配套建设。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新增生产性泊位9个以上(其中深水泊位4个),建成古雷港区大型石化配套码头及古雷港区进港二期深水航道工程等项目。

新增货物吞吐能力1400万吨,改善航道里程30公里。

同时,进一步推动漳州、厦门两市港口资源整合。

在高速公路和铁路物流枢纽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大通道建设,重点做好厦漳跨海大桥、沈海线厦漳扩建工程漳州段和厦成高速公路漳州段以及福广线漳州天宝至诏安高速公路和漳州南连接线等建设项目。

(二)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信息业与物流业的融合。

大力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推动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系统,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快我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1、完善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

建立以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物流政策法规、物流投资项目查询为主要内容的漳州市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为社会各界提供物流信息服务。

2、完善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通过整合工商、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网上车辆身份核查、网上年检、网上审批核准。

3、完善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建立以网上物流订单、电子结算为主要内容的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推进物流企业与金融、工商等企业之间的信息整合,大力发展物流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物流签单、网上仓单交易、网上结算。

(三)合理布局物流网络节点,构建完善的物流系统网络结构

“十二五”期间,按照我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况、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因素,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工业品物流和商品配送为基础,依托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枢纽,统筹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加快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大力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培育物流产业核心竞争力,将中心片区建成两岸物流枢纽中心,将招银港区建成海西大型散货重点港区,将古雷港区建成国家级石化产品仓储、配送基地、海西能源产品和工业品物流基地。

合理布局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物流网络节点,构建“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三级物流系统网络结构。

1、港口物流方面

充分利用厦门港的优势,做大招银港区、东山港区港口物流业。

其中,招银港区重点发展煤、粮食、钢铁、木材、建筑材料等散货物流,争取在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第四区建成国家级能源物流储运基地。

为第六代集装箱物流奠定基础。

争取厦门保税港的政策向招银港区延伸,设立招银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促进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功能形成,发展保税物流、国际物流和对台物流。

扶持本地港口物流企业,发展海陆联运、海铁联运。

加快港口海陆路干线运输、集装箱运输发展,努力开辟新的远洋国际航线,壮大海洋运输业。

积极发展港口及港口相关产业,促进船舶物资补给、港航物流管理、中介服务等港口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东山港区主要以古雷石化基地为重点,构建配送、仓储等现代物流,再以东海岸物流保税中心为载体,建设全省水产品仓储、配送、加工等一体化的冷链物流。

2、工业品和特色产业物流

加快发展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现代综合型物流业、以工业原材料和工业产品配送为主的现代工贸物流业、以商品配送为主的现代商贸物流业、以仓储运输为主的现代专业物流业,重点构建能源、石化、机械、钢材、港口产品和医药等特色产业的现代物流体系。

扶持一批工业品物流龙头企业发展,依托铁路货站,为企业提供原辅材料和产品的运输、仓储、代办、代理、配送等服务。

依托铁路支线或港口码头,布局一至两个化学危险品物流基地。

3、农产品物流

重点发展粮食、水果、花卉、水产品、蔬菜、茶叶、食用菌、饲料等特色农产品物流。

整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形成农产品综合物流园区,发挥储存、交易、疏运、配送、信息服务、展示等多种功能,增强农产品物流服务能力和集散能力。

扶持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发展,发展冷链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提供货物运输、分拣包装、储存保管、集疏中转、市场信息、检测检验、货物配送、业务管理等服务。

努力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形成完善发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完善的农产品物流服务。

4、重点一批物流园区

(1)云霄海峡光电国际物流城

海峡光电国际物流城规划建设于云霄节能光电科技产业园。

2008年以来,云霄节能光电科技产业园先后被确认为“福建省光电园”、“福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福建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国家光机电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蓝火计划光电产业技术转移示范基地”,正式写入福建省海西建设电子信息产业振兴纲要。

2009年,云霄光电产业产值已逾10亿元。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云霄海峡光电国际物流城将进一步推进云霄光电产业的发展,把云霄打造成集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应用展示、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光电产业综合配套基地。

2、天宝物流园

天宝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于芗城区金峰开发区。

金峰开发区位于漳州市区西北部,是省级重点开发区。

规划总面积33.9平方公里,覆盖了芝山、石亭、天宝三个乡镇。

先后投入资金10.65亿元,开发面积9.69平方公里,平整土地14537亩,建成路口小区、康林小区、北斗园区、珠里片区、金星片区、谢溪头片区等六个工业园区,形成“一区六园”竞相发展态势。

开发区距厦门机场、厦门港50公里,漳龙高速公路、319国道纵贯全区,立体交通网络健全,四通八达。

截至目前,金峰经济开发区已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336家企业落户区内,形成了以汽车汽配、家具制造、电子钟表、食品加工为骨干的四大产业集群。

2010年规模企业121家,规模工业产值达到212.58亿元。

规划建设的天宝物流园将成为金峰开发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区内企业提供运输、仓储、配送、交易等立体化的服务。

3、长泰经济开发区物流园

物流园规划建设在长泰经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地带。

开发区地处长泰县“东大门”,距长泰县城3公里,南去漳州市区22公里,厦成高速公路在此设有出入口、服务区各1个,从天柱山互通到厦门海沧只有28公里。

开发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规划工业开发面积12平方公里。

目前,全区规模工业企业130家,初步形成了体育用品、光电照明、机械制造、建材等主导产业,目前正建设建材产业园和机电产业园,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

物流园建成后将成为区内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加工贸易中心,有助于开发区向全面融入厦门湾经济圈,主动参与台湾、厦门等地产业分工协作,建设现代化工业集聚带。

4、靖城货运站物流中心

漳州靖城货运站现代物流中心地处南靖县新规划建设的南凌新区,毗邻漳州市中心,与金峰工业区隔江相望,是漳州市区的“后花园”和南靖县域副中心城区拓展腹地。

该物流中心建成后将使漳州靖城货运站道路与漳龙高速、319国道、沈海高速复线以及平和官九线(战备路)相联接,形成便捷通畅的交通枢纽,为做强货物聚散、物流配送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新开发建设的南靖县南凌(武林)新区在承接区域产业分工、工业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经济拓展优越的发展空间。

(5)闽粤(诏安)粮食现代物流园区

闽粤(诏安)粮食现代物流园区位于诏安县西潭乡新厝村(厦深铁路诏安站台南侧),总用地面积956.38亩,园区规划设置粮食仓储区、中转区、交易区、加工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及相应配套设施等。

该物流园区的建成可以起到填补以诏安为中心的周边粮食批量销售辐射弱区的功能,并为闽粤省际粮食大流通构建良好的交易平台,成为福建省现代粮食物流节点,较好的构筑福建省参与省内外粮食大流通的格局。

(6)古雷石化物流园区

古雷石化物流园区规划为依托PX、PTA等大型石化企业,以石化产品为重点,兼营其他的大型特色物流园区。

园区位于漳州市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综合码头后方地块,紧靠货物码头和铁路支线,具有极为良好的交通条件。

古雷开发区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利用自然水深可建设1万吨级至30万吨级顺岸式泊位14个;

有便利的疏港交通,漳诏高速公路和省道漳东线横贯半岛,高速公路杜浔互通口至古雷港已建成26km疏港公路;

目前已规划建设的还有古雷高速,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铁路支线。

开发区建设的大型石化项目有PX、PTA、海顺德特种油品等大型石化项目,近期还筹建炼油项目及下游配套项目,预计“十二五”末产值可达3000-4000亿元,成为国家级的石化产业基地。

石化物流园区的建成有助于快速集散古雷开发区巨量的货物流转,并成为重要的石化产品交易平台;

进一步提升古雷港的港口优势,推动古雷开发区成为全国一流的石化产业聚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