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3760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主要内容

德育综合质量评价是校园精神、校园环境、规章制度、行为方式、活动形式等要素的总和,要科学架构“环境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活动文化是载体,精神文化是核心”的美丽校园新格局。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1、科学规划,精心布局

①规划先行,校园要注重整体性、层次性、可持续性,整体规划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要给师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

②要充分考虑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要求,在硬件环境处理上强调对文化的暗示、隐喻和诠释,既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又能使置身于此,产生心灵的启迪,力求使学生在此环境中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激发对文化的向往与探索。

③校园布局要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学校大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建筑设计要体现出适用、美观、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

④要对建筑、空间、景观等要素进行推敲,合理营造文化墙、石景、雕塑、广场、绿地和花草树木等多层次的生态群落,使校园在总体布局上既体现出方便实用的特点,又表现出陶冶情操的审美功能,具备全方位的环境育人功效。

⑤在建筑物设计和新修道路时,要考虑预留齐全、完整的信息传导系统空间,注重信息技术在校园的广泛运用,在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突出建设一些有标志性、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

2、合理分区,突出功能

①根据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进行用地布局和安排,以教学、管理、科研区为核心,将校园在功能上分区分块,彰显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综合实践区特征。

②教学区要以(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办公楼为主),作为教育教学、实验、实习的主阵地,将教室、实验室集中布置,以促进学科交叉渗透和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不断完善网络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的设施、设备,充实藏书量,加强图书室的外观人文设计,强调其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学生吸取文化营养的重要场所。

③生活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浴池、超市等服务建筑),以便于生活、便于交流、便于管理、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学生需要为目标,力求以后勤社会化模式投资建设和运行,保障师生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④运动区,结合学校建筑面积的实际情况,设计规范、标准、简洁、大气的学生运动场所,完全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实现;

学校要有基本的运动设施:

塑胶操场、环直跑道、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单双杠等体育设施。

⑤综合管理区,作为校园的指挥中枢,要努力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和组织保障,管理机制综合完备,保障措施规范,要重视运用现代新媒介等信息平台,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美丽校园。

3、营造氛围,健康有序

①要依据校园整体环境,在醒目位置标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三个倡导24字”),建设好校园网络、视频广播、宣传栏、阅报栏等校园文化载体,创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辟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外语角,创办校报校刊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②要进行教室、食堂、宿舍、办公室、功能室、楼道走廊、运动场馆等文化建设,卫生整洁,布置得体,名言条幅、标语、警示语等富有哲理性、教育性,并赋予时代特征,具有烘托气氛、催人奋进的功能;

要体现整体布局和特色布置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成为一个整洁优美、积极向上的学习乐园。

③校园内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主要道路两旁绿树成行,校园绿化地成片,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树木,上档次的名画、盆景,并挂牌命名,校园绿化覆盖面达15%以上;

校园周边环境卫生、安全、健康,校门前无摊点、200米内无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

④寄宿制学校要搞好寝室文化,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纪律,树立勤俭节约,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遵守学校制定的有关宿舍管理规章制度;

提倡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尊重宿舍管理人员的劳动,服从管理,配合工作,创造整洁、优美、安静、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宿舍各种制度的张贴、物品摆放要能够美化环境,每周评选文明宿舍,并奖励“文明宿舍”流动红旗一面。

⑤“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主题词醒目、激励性强,能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校园有围墙,校门端庄、美观、大方,校牌书写完整规范;

校园要有广播室、图书室、团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宣传橱窗、国旗升降台等设施,旗台、旗杆标准,国旗鲜艳,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师德规范、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醒目上墙。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各县校要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以完善的学校法人制度为基础,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以此作为构建整个学校制度的法则,凸显教育的人本性、独立性和学校的自主性。

1、深化科学的管理规程

①各县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学校章程》,确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②逐步探索、建立具有现代教育实体功能的社区家长指导委员会,让家长和社会积极、有效的参与教育和学校管理,创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以更大的热情,有效的措施,创造更好的条件,推进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③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

各县校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校园文化优秀成果”评选展示活动,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推动普通中小学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深入开展。

2、坚持基本的教学制度

①各县校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对学校各学科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保障各年级课程开全开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评价的科学化。

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确保学校课程计划执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科学合理开齐开足课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③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倡导实行平行班教学,杜绝在低年级以各种名号设置班级,促进教育教学公正公平。

④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避免严格控制普通中学过早结束课程进行复课,全面实施教学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⑤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努力实施前瞻性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等课改的难点、关键点上有所突破。

⑥逐步消解“超级中学”和大班额现象,各县校应采用招生调控、学籍管理等技术、行政手段,将学校及班级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⑦坚决遏制“一级一校”(级部制)这种教学管理模式的无序漫延势头,确保教育教学的完整性、融通性和有效衔接。

⑧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公平配置,严格限制普通高中举办补习班的规模,对补习生招生数量实行年度总额控制,各类公办学校要逐年减少直至取消补习班和招收补习生。

⑨逐步减少完全中学数量,积极倡导高中教育和初中教育的分离;

倡导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教育。

3、建立新型的专业队伍

①大力推进校长职业化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克服两支队伍建设上的泛行政化与官本位,要用专业的精神管理学校、教育学生。

发挥人才优势,优秀校长和教师的使用,不得在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以外,各县校自行划线决定校长、教师职业去留。

②校长要讲教育规律,要讲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接受市场选择,竞聘就业,释放潜能,向家长和社会公众展示个人价值,充分发挥校长的管理效能。

③要对教师不断进行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创业、创新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反对有偿家教。

一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新教师和新调入教师开课前要组织相应的岗前培训和试讲;

二是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鼓励教师脱产进修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更新知识,强化校本研修,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三是重视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使用,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参加教学科研等相关会议,及时了解社会、科技、经济、教育的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切实起到学科带头人的骨干作用。

(三)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开展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

因地制宜开展读书节、艺术节、体育健康节、科技节等,要促进每个活动能震憾学生心灵,使学生的才华得以施展,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1、加强社团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①各县校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主导作用,要为“校园社团组织”搭建好平台,做到类型多、数量大、参与广、效果好,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建以学生为主的“文学、科技、艺术、社会实践、社会科学等形式多样的社团组织。

②结合学校规模、学生实际成立不同类型一定数量的学校社团组织,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愿意参与、积极参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活动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③定期举办全校性的社科、艺术、科技、经济和体育等学生社团成果展示活动,促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

④重视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的班队组织、使学生在社团组织的实践活动中热爱学校、热爱社会和热爱大自然,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

2、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①各县校要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②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仪式、入队离队及奖学金颁发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普遍开展“爱国爱家爱乡爱校”、“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主题活动。

③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把集中活动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主题团队会、社会实践、参观走访、红色旅游等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3、广泛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创新活动手段和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绩效。

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筑全员参与、全面系统的社会实践平台,完善社会实践的双向反馈机制,实现社会实践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化。

调查体验类:

学校应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美术馆、影院(剧场)、国家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校外教育机构、社区等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进行考察调查与实践体验。

要根据课程教学、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的要求及社会热点问题,指导和组织师生设计、实施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和实践体验的项目,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体验的兴趣。

城镇社区服务、农村社会实践与技能实训类:

社会服务包括参与公益活动、文明宣传、体育艺术公益展示,保洁护绿、为孤残老幼服务、到居委会挂职等。

农村社会实践主要包括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实践体验和现代农业考察,学习掌握基本的农事操作技能;

了解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学、政策知识等。

依据学生不同年段特点,合理安排中小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家乡美体验活动,促使他们感知自然、热爱生命、快乐生活。

要把学生社会服务与劳动技能培养训练结合,让学生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体验现代城乡不同的职业特点,探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军政训练类

高中学生军政训练要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的《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军事训练与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爱国主义信念、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奠定基础。

高中一年级新生应全面参加军事训练,初中和小学学生必须把参加民防教育与训练作为必修课,确保至少进行一次国防、民防教育活动的实践体验活动。

科技文化活动类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激发创新和创意智慧,组织开展争当明日科技之星、“做中学”和科技探究等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先进文化设施,走进美术馆、音乐厅、剧场、电影院等“艺术课堂”,欣赏高雅艺术,陶冶情操。

志愿者服务类

在遵循自愿、诚信、适宜、适量原则的基础上,鼓励倡导学生参加符合自身特点的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文明理念,倡导团结互助精神,主要包括普及文明风尚、维护生态环境、遵守交通秩序、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合作和与人沟通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均应做到活动计划、时间、内容、安全教育和预案、后勤保障措施等五落实,同时要向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报备核准。

(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文明校风

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

进一步深化办学理念,提炼办学精神,努力创造优秀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不断增强师生的凝聚力,激发广大师生热爱学校、努力为学校建设发展做贡献的工作热情。

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各县校要积极投入到“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主题活动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争当文明教师,在教职工中开展道德规范在岗位活动,倡导职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强化教书育人意识、改进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争当优秀教职工,通过文明教师、教工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的水平。

2、以师德建设为切入点,努力形成良好的教风

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和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思想作风、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师德修养、知识结构、业务素养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着力解决师德建设、教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发挥骨干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表率作用,树立师德表率和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争当文明教师,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教风。

3、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方位培育优良学风

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到落实;

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种违纪现象的教育处理,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坚持开展先进优秀学生评比活动和各种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在全校努力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

4、挖掘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学校

①学校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是学校品牌的竞争。

学校管理要打破“千校一面”的“同质化泛滥”的现状,实现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创立学校文化品牌,彰显学校鲜明个性。

②各县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打造学校特色教育活动相结合,培植典型,示范引领,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优势,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③深化“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等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批“管理规范、质量良好、富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④各县校应普遍开展校园精神文化标志物的展示活动,使全体师生都能做到“知校史,行校训,举校旗,唱校歌,赏校徽,树校风”,全面提升与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的层次和内涵。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宣传动员

各县校要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并结合本地实际,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制定出各县校具体方案并不断充实、完善,要求内容丰富、时间具体,措施实在,责任明确。

(二)精心组织,全面实施

各县校要根据《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方案》各项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推进,通过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校素质这一途径,着力打造具有鲜明个性特色、厚重文化底蕴、主流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确保实施素质教育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实现。

市教育局将重点对普通高中实施德育综合质量情况进行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作为普通高中年度教育质量奖惩的重要依据,对考评不合格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普通初级中学和小学进行考评。

(三)提升品位,培育特色

各县校要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要在创特色、树品牌上下功夫,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办学理念;

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相融合,展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渭北校园的山清水秀、南部校园的质量立校、城区校园的管理科学等特色品牌;

提升校园文化教育的引领作用。

(四)综合研判,提高质量

各县校要切实抓好普通中小学德育建设与管理工作,强化普通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意识,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评估依据按照《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标准》执行。

同时,市教育局将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全市中小学校德育综合评价的组成部分,确保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以教育局长为组长,主管副局长及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指导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工作。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中小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科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人本因素,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参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他们在活动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塑造者、倡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

(三)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的研究与指导

德育教育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各县校要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传承学校多年办学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认真思考和研究德育教育所具有的丰富性,尤其要在校园景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网络运用、社会实践以及制度建设和校本管理等领域有所建树;

认真思考和研究德育教育所具有的激励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师生的学习工作热情;

认真思考和研究德育教育所具有的层次性,发挥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四)加大对德育综合质量评价的经费投入 

各县校要舍得投入,保证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实施德育教育。

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实施德育教育与“文明学校”、“卫生学校”、“平安校园”、“绿色学校”‘数字校园’等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五)加分与减分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标准》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获取不同表彰等级的学校,必须获得相应的分值。

对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项目、活动或创新性个人奖项,给予相应加分;

对师德、安全、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出现重大事故,并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学校,实行相应减分或一票否决。

附件

咸阳市中小学德育综合质量评估标准

A级

指标

B级

评估要点

评估标准

评估

分值

得分

A1

B1

1、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健全,将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

坚持德育为先,办学理念先进、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可行、达成度高。

2

2、领导职责

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奋发有为,凝聚力强;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要着力研究解决德育、校园工作中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校长及管理者的管理职能。

3、部门任务

学校各部门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沟通渠道畅通,工作形成联动

4、师生参与

教师积极参加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良好师表形象,追求高尚的文化品位

师生员工对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率和参与率在90%以上

1

B2

5、规章制度

制定各校《德育综合质量评估细则》、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等

6、经费落实

按创建所需足额预算经费,改善校园条件和环境,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7、督查反馈

建立创建工作的指导、排查、督查机制,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

A2

B3

8、校园规划。

整体性、层次性、可持续性,强调对文化的暗示、隐喻和诠释。

建筑物设计适用、美观、创新,突出文化底蕴。

基本达标:

校园整体规划具有连续性、可持续性,建筑物美观、大方,彰显一定的文化理念和激励思想。

不达标:

建筑物随意搭建,凌乱古板。

9、校园景点。

楼宇、道路、广场、景墙、花木等景点规划、布置内涵丰富、规范精致并富有教育性,公共场所设施完好无损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为不达标:

1、楼宇、道路、景墙、花木等景点规划布局不合理;

2、设施破损、布置不规范精致不够或教育性不强。

10、校园布局。

校园区域划分科学合理,农村学校建有教师周转房,城市学校建有教师休息室,无土木结构校舍,无危房

1、校园主题区域、规划布局无特点,随意性大;

2、校舍、设施闲置未充分利用或有危房。

11、校园环境。

因地制宜,高雅美观,突出学校特色,旗台、校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