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3949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及单元整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充分肯定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特别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的英勇斗争和其他中国军队的奋起抵抗。

(2)进一步揭露了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3)强调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的地位,中国人民反抗法西斯,开始最早,结束最晚。

[易错提醒]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战,而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共同参加的抗战。

知识点二 全面抗战的开始

1.七七事变

(1)概括: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

(2)影响:

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洛川会议

(1)内容

①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②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线路的形成。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2)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3)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概念阐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抗日政治力量。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知识点三 日军的侵华暴行

1.制造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2.对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1)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2)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

3.在敌后抗日根据地:

日军实施野蛮的“三光”政策。

4.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

5.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6.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

知识点四 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

(1)开始: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

(2)结果:

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太原会战

1937年9月。

忻口会战是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11月初,太原失守。

3.徐州会战

1938年1至5月。

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

1938年6至10月。

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第三次长沙会战

(1)开始时间:

1941年12月。

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

(3)影响:

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6.工业和高校内迁: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构图解史]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指由中国军队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的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知识点五 敌后战场的抗战

1.敌后战场的开辟

(1)表现:

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2)地位:

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百团大战

(1)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

(3)意义: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3.巩固抗日民族统—战线

(1)方针: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2)措施

①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②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③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④陕甘宁边区实行以“三三制”为原则的选举制度。

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是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日本占领区开辟的战场。

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的地区。

这些地区是在日本侵略军所控制的后方,相对于与日本军队进行直接对峙交战的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而言,叫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关系

[识图说史]

“三三制”原则

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这一原则孤立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对团结抗日、推动全国的民主化、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知识点六 东方主战场

1.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3)开罗会议的召开: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4)废除不平等条约:

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

2.中国战场的地位: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重大支持。

(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温馨提示]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

知识点七 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的召开

(1)召开:

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

(2)内容

①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2)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

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2)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3)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易错提醒]

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抗战,而非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中国人民虽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但并不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完全独立,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的侵华罪行不可饶恕,中日两国人民遭受巨大苦难的悲惨历史决不能重演。

战后,日本少数人一直在进行篡改日军侵华史的活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及时予以揭露并用史实进行必要的驳斥,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责任。

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开创未来。

 

2 人民解放战争

知识点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两种建国方针

(1)中国共产党:

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2)国民党: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争取和平民主的尝试

(1)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政协会议:

1946年1月10日,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出了和平的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影响,为解放战争的到来争取了人民的支持。

知识点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2)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归纳升华]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原因

陕北解放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山东解放区联系着华北和华东地区,进攻山东解放区可切断华北与华东地区的联系,减轻南京、上海的压力。

知识点三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经济危机

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2.政治危机

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第二条战线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斗争中逐渐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在同共产党的合作奋斗中不断进步,对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知识点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

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

(1)过程

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

歼敌人数

歼敌47万余人

歼敌55万余人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影响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

(2)内容: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5.北平谈判

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6.渡江战役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7.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意义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中国土地法大纲》

其内容规定: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其目的是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解放战争进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经验

(1)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灵魂)。

(2)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基础)。

(3)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中坚)。

(4)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保障)。

(5)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方向)。

单元整合

整合一 比较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比较项

革命统一战线

不同点

历史

背景

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下,“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目的

完成以推翻封建军阀为直接目标的反帝反封建任务

打败日本侵略者

阶级

构成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合作

方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组织

形式

有统一的组织形式

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独立的军队和政权

国际

环境

得到了苏联的帮助,但各帝国主义国家和其他反动势力则持敌视、反对的态度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同盟国家间相互支持配合,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结果

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破裂

尽管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坚持到抗战全面胜利

相同点

都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

都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

都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整合二 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与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组织领导

清政府腐败无能,消极退让,避战求和,贻误战机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共同抗日

民众基础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仅靠部分清军孤立作战

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战略战术

李鸿章避战自保,消极应战,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方针,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国际环境

日本侵华得到西方列强的默许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与美苏等国家的支持

对中国的影响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手段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激起民族觉醒与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探索,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推动了中华民族团结和进步,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整合三 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不同之处

重庆谈判

北平谈判

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占有较大优势,迫于国内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独裁的舆论压力和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而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国民党内部分裂,败局已定,不得不发出“求和”声明

国民党

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

为争取喘息时间以继续进行内战

共产党

为了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争取人民支持

力图尽早结束内战,减少人民痛苦,并揭穿蒋介石的真面目

内容

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

革命是否进行到底的问题

签署了有利于人民的《双十协定》,随后召开了重庆政协会议,但最终都被国民党撕毁

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整合四 近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时期

阶段特征

原因

结果或影响

国民革

命时期

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国共合作,共同发动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土地革

两党对峙,“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

抗日战

争时期

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放战

两党内战

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解放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台湾问题形成

[轻巧识记]

(1)合作→对抗→再合作

(2)再合作→再对抗

整合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巩固了红色政权。

2.全面抗战时期: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团结了地主中的开明分子,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在进行土地改革时,中国共产党执行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