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124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1知识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热带季雨林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温度为基础

西东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贺兰山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

东南西北

山地——高山——高山——高山

森林草甸草原荒漠

山麓山顶

森林—草原—荒漠

——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规律,以水热组合为基础

主导因素

气温随纬度变化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发展种植业的条件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水旱灾害频繁

有利——光照时间长,夏季日温差大

不利——灌溉水源不足

有利——光照强

不利——热量不足

农业

最重要农耕区

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畜牧业、河谷农业

不利条件

人多地少,环境问题

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

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

(1)地形崎岖

(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青藏高寒区:

(1)地形崎岖

(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

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划分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

北方

南方

自然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耕地较多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耕地较少

温带季风气候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水热不太充足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

湿润区;

水热充足

亚寒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土壤

黑土、黑钙土;

土壤肥沃

红壤、砖红壤;

土壤贫瘠。

人工改造有水稻土

自然资源

森林、煤炭、石油、铁矿资源丰富;

水资源相对不足

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和水力资源相对丰富;

能源资源不足

生态因素

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旱涝灾害;

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农作物

小麦、棉花、甜菜、大豆、杂粮

水稻、甘蔗、油菜、茶叶、蚕丝

水果

苹果、梨

柑橘、荔枝

(2)东部季风区的四大亚区的差异

作物熟制

农业条件

东北

温带季风,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针叶、针阔混交林

黑土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

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生产规模大;

热量不足

华北

落叶阔叶林

黄土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冬小麦、谷子、棉花

水资源不足、干旱、风沙、土壤盐碱化

华中华南

季风,亚热带湿润区

常绿阔叶林

红壤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

人均耕地少,耕地破碎,生产规模小;

水热充足;

旱涝灾害频繁

华南

季风,热带

常绿阔叶雨林

砖红壤

一年三熟

水稻、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1、依据: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

“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

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

2、差异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省区

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共12个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共9个

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共10个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水平

高低

发展进度

快慢

特征

①能源、矿产缺乏

②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产业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

②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粮、农林产品基地

②能源基地

③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一、东北地区

1、在图上填注:

(1)山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2)东北平原的三大组成: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内蒙古高原

(4)主要河流:

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

2、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②地形条件:

地形影响着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东北地区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农业可多种经营。

③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

④工业发达(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

形成工促农牧,农牧兴工的格局。

);

⑤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东北亚经济合作为本地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机遇。

⑥开发时间较晚,地广人稀。

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4、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内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形成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主要农作物分布:

见课本P65图

②林业和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③畜牧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5、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等)

6、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①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继续强化商品粮等大宗农产品的,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发展,建绿色食品基地。

②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围绕生态建设和农牧民增收两大主题,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③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绿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7、东北大米质量优与气候的关系:

东北地区的水稻生长期长;

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

8、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热量不足。

该地区农作物生长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低温的劣势是——只能种植耐寒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长冬无法放牧,还有牲畜过冬的问题。

低温也有好处——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冬季积雪,春季融化,缓解了春旱。

9、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

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

(2)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

(1)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多;

(2)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生产水平高。

(3)与长三角比,东北地区单产低的原因?

(1)小麦单产低于水稻;

(2)耕作较粗放;

(3)复种指数低于长三角。

(4)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发展潜力何在?

(1)地广人稀;

(2)宜农荒地多;

(3)单产有待提高。

10、中国的玉米带在松辽平原,与美国的玉米带相比:

相同点——

(1)农业地域类型相同,都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2)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

(3)都以玉米为主,单产都较高。

不同点——

(1)经营方式不同;

(2)区域专业化及现代化程度美国大于中国;

(3)我国玉米带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较差,单产较低。

11、辽中南基地——我国最大的重化工业基地

发展条件:

工业基础雄厚;

矿产能源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不利:

水源不足;

环境污染严重,能耗大。

衰落的原因:

技术落后,设备老化;

生产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日趋枯竭。

振兴措施:

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二、西北地区

(一)西北地区概况

1、范围

(1)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2)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3)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

西部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1)干旱成因:

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2)景观特色:

草原、荒漠为主。

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干旱;

年降水量少;

气温和降水的变率大;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冬春。

5、外力作用:

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多风蚀、风积地貌。

6、河流:

多内流河(最大的是塔里木河),河流补给方式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及少量山地降水。

流量与气温相关,夏季形成汛期,冬季断流。

7、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减少,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这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由东到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

年降水量

<

50毫米

200毫米

200——400毫米

干旱程度

极端干旱区

干旱区

半干旱

自然景观

荒漠

我国最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荒漠草原

草原

农业类型

绿洲农业、畜牧业

灌溉农业(河西走廊)、畜牧业

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畜牧业

8、沙漠中出现绿洲——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9、各地水源——

(1)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2)河西走廊的水主要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

(3)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水源来自黄河水。

10、西北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的分布都成点状或带状。

(点状:

绿洲。

带状:

沿河,沿交通干线)

11、西北地区的农牧业:

(1)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我国四大牧区: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2)塞上江南——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发展农业的条件:

地势平坦,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灌溉水源充足。

决定性和限制性因素:

水源。

主要农作物:

春小麦和甜菜。

(3)新疆长绒棉和吐鲁番哈密瓜、葡萄。

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利于糖分累积。

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

冰雪融水量较多,灌溉水源较丰富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荒漠化

(1)概念: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2)形成:

气候变异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4)影响:

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2、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成因

表现形式

主要分布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土地沙漠化

干旱、半干旱区(西北)

干旱;

气候异常

①人口激增;

②人类活动不当:

三过一不

石质荒漠化

喀斯特地貌区(云贵高原、广西)

石质山地;

降水强度大

森林破坏(坡地开垦、过度樵采)

次生盐渍化

灌溉农业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和华北半湿润)

蒸发旺盛;

地势低平

灌溉不当(只灌不排)

红漠化(石漠化一种)

红色砂岩地区(江南丘陵)

土层薄,降水强度大

植被破坏(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土流失

3、荒漠化成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1)自然原因:

①干旱⇒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

(2)人为原因:

4、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内容:

①预防潜在荒漠化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的土地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重点: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4)措施:

水、地、人、林、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农作区:

节水农业;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数量;

干旱内陆:

合理分配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绿洲外围:

封沙育草;

绿洲前沿:

防沙林带;

绿洲内部:

农田防护林网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⑤控制人口增长

6、宁夏中卫的沙坡头为保护宝兰铁路免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削减风力,截留水分。

不宜大范围推广,原因是成本太高)——草方格沙障属于工程措施

7、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梭梭、柠条、沙拐枣是优良固沙植物)

8、斑点状荒漠化的成因:

过度放牧。

绿洲地区的荒漠化成因:

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过度开垦。

9、读图题

(1)图中①沙漠的名称是:

塔克拉玛干沙漠,此地区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是: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的原因:

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人口增长迅速;

区域内大力开荒种粮;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过垦、过牧,植被遭破坏。

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

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

营造“三北”防护林(作用: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

主要原因是:

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4)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

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5)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

②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

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

④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6)新疆南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上;

主要区位因素是:

河流。

10、世界荒漠带包括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两种类型。

(见学案P23)

(1)非洲撒哈拉沙漠为代表的荒漠带,主要成因是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同时受来自内陆的信风带的影响,增加了干燥程度。

(2)澳大利亚西海岸、非洲撒哈拉地区和非洲南部西海岸,为什么荒漠直逼海岸?

都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沿岸均有强大的寒流经过,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三)、西气东输

1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四不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且自然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赋存量不匹配。

1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1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1)一线工程:

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和上海9省市。

沿途经过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沿途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经过的自然带:

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二线工程:

西起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3)二线工程比一线工程:

线路长,所经地区的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

部分起源地来自国外。

(4)管道铺设的考虑因素——市场(人口密度大,城市多)、气区(补充气源,保障供气的安全性稳定性)、地形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工程量、建设成本、后期维护费用)、河流(难度、成本)

(5)管道运输的优点:

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强,安全性好。

缺点:

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14、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使东部、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各地区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

⑴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四大气区:

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⑵开发利用现状——东北、华北油气田开采已到中后期;

西部成为新的战略接替区。

油气发展战略: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15、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16、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煤 

天然气

优点

①开采成本低②储存、运输方便③价格便宜

清洁②使用方便③燃烧效率高④比较价格低

缺点

使用不方便;

燃烧效率低;

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开采、储运难度大;

技术要求高;

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17、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

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18、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

19、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1)自然条件——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3)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4)能源消费需求——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不能形成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20、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根本目的:

提高资料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①有利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

2.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为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就业机会;

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但因所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

3.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缓解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发挥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四)西电东送——高压输电

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

南部通道——云贵的火电和乌江、澜沧江、西江上游的水电,送往广东。

中部通道——三峡和长江上游干支流的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北部通道——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的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三、北方地区

一、华北平原的四个问题

1、春旱

原因:

春季降水少;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春季农业用水量大

措施:

修水库;

发展节水农业;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南水北调;

节约用水

2、夏涝

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水土流失导致中下游河床抬高,容易决口,泛滥成灾;

入海河道单一。

修建水库,分洪蓄洪工程;

加固河堤;

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3、次生盐碱化

不合理灌溉;

旱季蒸发旺盛;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完善排灌体系;

改良土壤;

调控水盐运动

4、沙尘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