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185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23196Word格式.docx

国的教育心理学正逐步由过去的单一学科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学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科群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独立诞生,相信它会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研究教与学的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社会交往,而且也强调数量化的客观科学研究;

它最为

关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情,但也重视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

因此,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

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把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

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与高等学校

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

第二,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新建立的学科,在创建和不断完善过程中,有必要在普通教育心理的基础上,在心理科学理论上有所发展,密切结合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总结过去和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的经

验,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错误的教训,都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

同时也要参考、吸收国外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通过教育实践检验过的理论才是可靠的理论;

之,在可靠的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会减少盲目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相聚促进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其任务又是统一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通过教育实践才能付诸实施,否则只能纸上谈兵,只有

深入教育实践,分析、解决其中的心理问题,才能从成功的经验中理解其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总结出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初创阶段,首先进入各

高等学校,总结个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优秀校长、干部的领导管理经验,从心理学的角的加以分析提高,分析失败的教训,并与成功的经验加以对照,

这既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也是丰富完善这门科学的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应当重视学生学习、个性形成、道德品质培养,也要研究教师的心理品质、是业务能力继续提

高的问题。

教师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是高等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前提。

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一)

教师角色的概念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

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作为一种社会角色,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规定,具有非人格的特征;

作为角色的承担者,指的是个体的人,具有个性的特

征。

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

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这个定义首先反映了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即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并在学校工作的专业人员;

其次,明确了教师职业的性质和任务是

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另外,指出了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服务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人才。

(二)教师角色的分类

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2.、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与角色3.、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4、榜

样、模范公民角色5、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灵魂。

6、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总的来说,教师的角色

功能都是为了完成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教师是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特殊职业,其影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人格特征、举止言行以及教育期望等方面。

(一)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领导类型领导特征学生对这类领导的类型反应

强硬

断性

1

.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

1.屈服,但一开始就厌恶和不喜欢这种领导

2

.要求即刻接受一切命令----严厉的纪律

2.推卸责任是常见的事情

3

.认为表扬会宠坏儿童,所以很少会给予表扬

3.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而且可能在背后伤人

4

.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能自觉学习

4.教师一离开教室,学生就明显松垮

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专断独行的人

1.大部分学生喜欢他,但看穿这套办法的学生可能恨他。

.表扬学生,关心学生。

2.在各方面都依赖教师---在学生身上没有多大的创造性。

.他专断的症结在于他的自信,他的口头禅是:

“我喜欢这样做”或“你

3.屈从,并缺乏个人的发展

能让我这样做吗?

4.班级的工作量可能是多的,而质可能也是好的。

.在和学生打交道时几乎没有什么信心,

或认为学生爱怎么样就怎么

1.不仅道德差,学习也差

2.

学生中有许多“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羊”、容易激怒”的行为

很难做出决定

3.没有合作

没有明确的目标

4.

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型4.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

既不参加学生的活动,也不提供帮助或方法

.和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

1.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同别人尤其同教师一道工作

.在不损坏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同学以帮助、指导和援助

2.学生工作的质和量都很高

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

3.

学生互相鼓励,而且独自承担某些责任

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

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需要引起动机的问题很少

(二)

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由于每个教师的能力结构、个性特点、气质类型、认知方式等均有差异和多样性,因此反映在教学上,就导致了每个教师风格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教师的人格特征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行为以及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品德形成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

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教师情感是影响班级气氛活跃的因素之一,对学生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和催化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当儿童的年龄和年级升高而以自我提高和以赢得地位作为主要动机时,教师这种人格特征的作用下降。

另外,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认知的和自我提高的,教师的热情和同情程度则显得并不怎么重要。

(四)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

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容易取得老师期望的效果。

相反,如果教师厌恶学生,对学生期望较低,或经常收到教师的冷漠与歧视,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或表情中感受到教是的“偏心”和失望,因此也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老师,不理会或拒绝老师的要求。

结果这些学生常常如教师期望的那样,学习

成绩与品行一天天变坏。

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即是罗森塔尔效应。

(五)教师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

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效能感的含义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

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预期效果相一致。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

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效能的影响和作用

1.教学效能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第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第二,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第三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2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3、教师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影响这教师的行为,而教师行为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同时教学效能感也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在起作用,这就要考虑到教师教学效能感作用的机制问题。

(三)教学效能感的发展与提高

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学校特点和人际关系等。

人的能力不是生而有之的,如何培养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仅仅是教师培训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影响教师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除了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外,还必须从政府、学校及教师本人等多方面考虑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从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来说,首先,在社会上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其次在学校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

从教师的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

其次教师要增强自信心,不断向他人学习,同时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二)教学反思的过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有以下四个环节:

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1、具体经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2、

观察分析阶段,这时,教师开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其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

目的、态度和情感。

3、

重新概括阶段,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政策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

积极验证阶段,这时要根据阶段上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他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的扮演。

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

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三)教学反思的成分

1、认知成分,它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作出决策。

2、批判成分,它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

教师的陈述。

柯奇伦、史密斯等提出,要反应教师自身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

(四)教学反思的训练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4、行动研究

三、教学监控能力

(一)教学监控能力的含义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讲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与安排;

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

三是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

1、计划性与准备2、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3、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沟通性5、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职业发展性7、对教学效果的反省与评价

(三)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

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到自觉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

教学监控能力的迁移性是指教师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可以从一种具体的教学情境迁移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其它教学情境中去。

(四)教学监控能力的训练技术

1、自我认知指导技术2、角色改变技术3、归因训练技术4、教学策略提高技术5、教学反馈技术6、现场指导技术四、教育机智

(一)教育机智的含义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胜任力的一种,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情,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二)教育机智的影响因素1、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三)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方寸五、教师胜任力

(一)教师胜任力的含义

教师胜任力是指能将在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的个人与普通人区别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等任何可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二)教师胜任力的结构:

胜任力是由胜任特征所构成。

胜任特征分为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六个层次。

(三)教师胜任力的测评

教师胜任力分为三类: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或价值观。

其中专业技能又分为三类:

知觉或信息收集技能、决策技能、执行或实验技能,不同种类胜任力的测评方式也不一样。

专业技能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胜任力的核心。

它又分为相互作用技能和前教学技能。

第四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的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二、学习的特征1计划性:

2间接性:

3高效性:

三、学习的分类

(一)依据学习目标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感领域的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三大部分,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到高分为若干等级。

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

(二)依据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三)依据学习方式分类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

(四)依据传授经验分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一、动机的含义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

具体来说,动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

其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

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动机与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

动机与行为更是联系紧密的。

动机与活动的关系十分复杂。

首先,动机与活动的目的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具有相同动机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活动目的。

其次,动机与活动的效果的关系也十分复杂。

一般来说,动机与活动的效果是一致的。

良好的一般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但在现实生活中,动机与活动的效果往往不一致。

(二)、动机的形成

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

2.诱惑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

二、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

(一)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

4.中等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二)、学习动机的结构

1学习需要与诱因

诱因是引发个体行为的外界原因。

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诱因对大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所谓学习诱因,是指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定向行为,并能满

足其学习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需要与学习诱因是紧密联系的。

一般来说,既没有无学习需要的学习诱因的存在,也没有无学习诱因的学习需要的存在。

2学习的期待

期待是个体对于从事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客观的活动目标在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又一基本要素,在大学生学习活动中,大学

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主导学习动机与非主导学习动机

主导学习动机是个体最重要、最强烈的、对行为影响最大的动机。

非主导学习动机是强度相对较弱、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的动机。

(二)、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从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看,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内在学习需要所引发的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于奖惩等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学习动机。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既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健康,强烈、持久的内部学习动机,同时也要重视外部学习动机的重大作用,积极创设和利用外部学习动机。

(三)、直接性学习动机和间接性学习动机

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于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的认识和自己长远目标的价值。

大学生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学习动机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直接学习动机;

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稳定的间接性学习动

机。

(四)、近景的学习动机和远景的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内容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的学习动机和远景的学习动机。

近景的学习动机与远景的学习动机的划分是相对的,与一种学习动机相比是近景的学习动机,而另一种学习动机相比则可能是远景性学习动机。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二)、学习动机的复杂性(三)、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四)、学习动机的社会性(五)、学习动机的职业性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环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二、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四、恰当的表扬与批评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六、开展适当的

竞争七、科学设计任务难度

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

(一)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二)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三)学科内容的高级层次和正义性

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一)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三)大学生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虽然仍是主要的学习途径,但已不像中学那样几乎是唯一的途径,除课堂学习以外,他们还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作业和生产要求,在图书馆或资料室查阅文献,参加或协助教师的科研活动,听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座,参加学生会和社团协会的工作。

第六章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一整个教学系统。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

(一)普遍迁移与特俗迁移

(二)顺向前移和逆向迁移(三)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四)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五)两类和知识迁移

三学习迁移的促进

(一)合理安排教材,科学确定教学目标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三)指导学生合理编码,科学组织知识(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利于迁移的学习的学习情景(五)进行有效的对比学习,促进迁移的发生(六)运用教学方法促进迁移,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七)帮助学生建构迁移心向,利用学习策略促进迁移(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促进迁移

第八章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一、

问题和问题解决

按照不同角度的和标准,可以把问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莱特曼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模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