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292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0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11.《尚书·

洪范》记载:

“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  )

①臣服于商王朝 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 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 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左传·

桓公二年》载: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

昭公七年》载: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宗法分封制下西周社会特征的正确表述是(  )

①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②形成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 ③巩固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④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引起管叔、蔡叔等贵族的不满,纣子武庚拉拢二叔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

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有关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信息。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

周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 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对卿大夫、士进行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同样对上负有纳贡、服役、作战等义务。

诸侯在受封领地上,可以设置官员、征派赋税、建立武装等。

材料四 周王曾派人向鲁国“告饥”“求金”“求车”。

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

——(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1)齐国和鲁国分别是姜尚和周公长子伯禽接受周王分封而建。

周王分封诸侯的目的是什么?

姜尚和伯禽受封的理由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作为受封的诸侯,你要为周王尽哪些义务?

(3)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是否一切都要听命于周王?

(4)上述史料中周王和诸侯之间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战国后期,独强于天下的诸侯国是(  )

 A.秦国   B.韩国  C.燕国  D.楚国  

2.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的秦军将领是(  )

 A.蒙恬  B.李斯 C.商鞅  D.屠雎  3.秦朝时期,史禄负责修建的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  )

 A.湘水和离水 B.长江和湘水  C.黄河和海河 D.汉水和离水  

4.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  )

 A.郡—县(道)—乡一里     B.郡一乡一县(道)一里

 C.县(道)—郡一里厂乡      D.郡一县(道)—里一乡  

5.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6.秦朝“九卿”中的治粟内史,主管(  )

 A.国家财政  B.礼仪教育 C.皇室财政   D.宫廷修建  

7.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的太尉(  )

 A.协助皇帝助理万机B.主管军事C.协助丞相负责监察D.主管教育 

8.《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

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

“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10.李白诗云: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

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

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

C“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

D“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

11.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B秦简的记载

C民间的传说D史家的学术观点

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指()

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13.《荀子·

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

里之前,耳不闻也;

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14.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郡县制的出现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15.有史学家评论说:

“郡县制在一定程度突破了政治治理中传统的血缘宗族因素。

……(郡县制)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说明了郡县制的实行()

A彻底废除了传统宗法制B直接加强了皇帝的集权统治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D从根本上确立了新型的国家

16.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郡县制度B统一货币

C监察制度D三公九卿制

17.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

A丞相B御史大夫

C太尉D郡守

1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削弱地方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防止大臣专权

19.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

①禅让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2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博士淳于越进曰: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捕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

“丞相臣斯昧死言: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均摘自《史记•泰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

其论据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

对此提出了什么措施?

  (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和措施?

21. 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亲王朝的“朝议”制度?

22. 关于秦朝修筑长城的历史影响,有人认为它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有人却认为它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意义。

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根据你的理解,阐述你同意这一看法的理由。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

汉武帝为限制丞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扩大三省的权力,削夺三公权限

③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④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D.②④

2.“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外朝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北宋设立提点刑狱司

D.元朝设立行中书省

5.“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察举制D.科举制

6.以下具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官职是(  )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御史台 ④都察院

C.②③④D.①③④

7.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

A.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

B.众设宰相,分割相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

8.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时当地官员前来贺喜赠送的条幅:

“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

”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

A.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

B.文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

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

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先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 ②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③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 ④科举制与察举制从考选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都带有封闭性的特征

C.①③④D.①②④

10.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度

11.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使(  )

A.丞相位高权重     B.丞相权力受到削弱

C.王国问题得以解决D.地方官员受到严格监察

12.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  )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④甲第朱门无一半,当街踏尽公卿骨。

A.①②B.③④

13.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14.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

“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15.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

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1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

17.唐承隋制,置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一人,正三品。

《唐会要·

御史台》云:

“正朝廷纲纪,举百家紊失。

”《新唐书·

百官志》云:

“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唐御史台的主要职能及设立的根本目的是()

A.监察,揭发百官罪恶

B.礼仪,重视社会教化

C.监察,强化皇权统治

D.刑法,维护百姓利益

18.《唐摭言》载: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

“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19.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

该制度()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20.阅读下面材料: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

其属有六部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

相礼仪……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据《新唐书》卷四十六、四十七

(1)以上材料表明了唐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这项制度,丞相的权力有何变化?

(3)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秦到宋代丞相制度的变化。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习题

1.李白的诗《远别离》中有这样的句子:

“君失臣兮龙变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为防止“鼠变虎”,明太祖(  )

A.实行分封制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内阁D.设立军机处

2.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3.明朝初年,在中央机构的设置问题上曾经进行了自秦汉以来的一次颠覆性的改革,那就是废除了丞相一职。

当时的办事机构“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A.直接向皇帝负责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4.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部)之职掌,终以取祸。

”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  )

A.明代阁臣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明代阁臣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明代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阁臣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5.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6.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7.《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8.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中国近代版图基本确定

◆它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新变化

◆大规模实行的改土归流,强化了中央政府统治

◆苏州拥有“十万烟火”、汉口“人烟数十里,贾胡数千家”

A.清朝B.明朝

C.宋朝D.元朝

9.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思考题:

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

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10.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

“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

1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12.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对清代的边疆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

A.是清朝贵族对边疆地区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深化

B.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值得肯定

C.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破坏了民族团结,不利于民族融合

D.“改土归流”破坏了多民族国家的多样性,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

他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如何评价材料一中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2)明清是封建社会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变化?

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具有实质意义?

为什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  )

A.按国际惯例尽量避免国际纠纷

B.吏治腐败逃避管理责任

C.因为《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

D.畏惧洋人不敢得罪双方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3.《安德鲁·

韩德森致拉木特函》记载:

“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

①关税自主权②内地设厂

③台湾岛④香港岛

A.①②④B.①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4.“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