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452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答:

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块就浮起来了。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1.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不同大小石块完全浸人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总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

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在水中受的浮力大小也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4.重力>浮力重力<浮力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通过实验你发现马铃薯浮起来的原因了

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马铃薯的沉浮;

当水中溶解的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马铃薯就会浮来。

2.淹不死人的湖——死海

在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

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因为水太咸了,湖边很少长草,水里没有鱼,一片死气沉沉,所以得了个死海的名称。

可是死海却淹不死人。

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也不会下沉。

人能在死海的

湖面上漂浮,要是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悠闲地躺在水面上读书看报呢。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

2.同体积马铃薯重量大于清水重量,所以在清水中下沉。

3.同体积马铃薯重量小于浓盐水重量,所以在浓盐水中上浮。

4.说说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

同体积物体比液体重,在液体中下沉;

同体积物体比液体轻,在液体中上浮。

第1单元小结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

与物体的材料,有无空心形状,物体排开的水量等有关。

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体积物体比液体重,在液体中下沉;

第2单元热

1.热起来了

1.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跑步,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烤火,取暖器取暖,打球等运动,

2.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3.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4.跑步、打球等运动运动加快能量转换,产生热能

5.衣服不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热量。

2.给冷水加热

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

用能密封的小塑料袋装一些冷水,然后把它浸没在热水盆里。

2.热水在冷水中上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不变.

2.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发生变化,加热后体积变大。

3.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又怎么解释呢?

水加热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大

排开水的体积变大

受到的浮力变大

在冷水中上浮

3.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

这是为了防止体积膨胀,发生爆炸。

1、通常在饮料或者啤酒中,都是掺有气体的,如果完全装满后,摇晃瓶体,就会让气体大量冒出,这时候瓶盖盖得紧的话,就会有爆炸的危险。

2、一般都喜欢冷藏或者冷冻的饮料、啤酒,水的密度是1,冰的密度是0.9,同等质量的液体,冰的体积更大,如果盖上瓶盖的话,受冷体积膨胀,容易胀碎。

4.水变成冰后,体积却变大了,这是为什么?

热胀冷缩--是相对于同形态的物体来说的.水变冰,就是水已经改变的形态,再不是热胀冷缩的范围了.水变冰,水分子的架构产生了变化,变得比是液态的时候要疏松,所有体积变大.

4.空气的热胀冷缩

1.空气受热时,气球会鼓起来,说明空气体积增大.

2.空气受冷时,气球会瘪下去,说明空气体积变小。

3.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

4.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5.金属热胀冷缩吗

1.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钢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

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4.锑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锑。

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锑的合金,当熔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锑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5.一般条件下,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自然界也存在一些反常现象,例如水的反常膨胀、金属锑和铋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等。

6.热是怎样传递的

1.热从金属条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2.热从金属片较热的部分传向较冷的部分。

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7.传热比赛

1.像铜、铁、铝这类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2.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不同的。

3.像木头、玻璃、塑料这类不善于传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4.导热性能:

铜丝>铝丝>钢丝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1.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

2.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3.怎样使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些?

给杯子加一个密封的盖

用毛巾把杯子包起来

把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

第3单元时间的测量

1.时间在流逝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2.1秒钟能干什么?

1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1秒钟,蜂鸟震翅55次;

1秒钟,植物中生长最快的竹子长10微米;

1秒钟,三峡电站可发电2700千瓦时;

1秒钟,汽车能奔跑20米;

1秒钟,神舟六号飞船飞行7.8千米;

1秒钟,全球植树造林的面积约1414平方米……

3.古代计时工具:

日晷,沙漏,有刻度的蜡烛,水钟.

2.太阳钟

1.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古代的太阳钟——圭表

3.用水测量时间

1.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

根据它们的工作方式,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记录漏水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记录注水的时间(受水型)。

在国外,还有人在水钟上装了数字盘,要是不剖开它的“肚皮”,还真不知道它是一座古老的水钟。

2.“受水型”水钟:

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3.由于水位高低的变化,引起了水流速度的变化。

水位高时,水流较急,水位越低,水流就越缓,渐渐地从流变成滴,甚至不再往下漏。

4.我的水钟

1容器的形状不规则容易造成刻度的标识错误。

2.随着容器中的水位逐步下降,水的压力越来越小,影响了滴水的速度。

5.机械摆钟

1.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摆锤

摆绳

.

3.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6.摆的研究

1.摆锤轻重与摆动次数无关。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3.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7.做一个钟摆

1.木条越长,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2.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就越快。

3.木条的重心发生变化,摆长变长,摆动变慢。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

1.地球和太阳作相对的圆周运动,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它在不停地运动(√)

2.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一定是12小时(×

3.地球不动,太阳围绕着地球转,也可以解释昼夜交替

现象(√)

1.太阳不动,地球沿逆时针方向自转。

2.太阳不动,地球沿顺时针方向自转。

3.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沿逆时针方向公转

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约生于公元100年。

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

2.地球是球体。

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话,所有的人都会同时看到太阳或星辰的出没,但事实并非如此。

3..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如果地球转动,就必然会带动其他物体(如云彩等)一起转动,人们看见的却是云彩、鸟类在自由运动。

4.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5.地球是球形的。

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

6.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因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不可想象。

7.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8.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9.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的天文学家。

他相信研

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

数学和观测。

他不

辞劳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10.日、地两个天体的相对圆周运动都可导致昼夜现象发生。

3.证明地球在自转

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为世界所公认。

3.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河道外侧的水流流速较快,久而久之,对河道外侧形成强烈的侧蚀。

侧蚀的结果使河道呈现出迷人的弯曲状,称为河曲。

4.现代人类通过人造卫星等已经观测到地球确实在自转.

4.谁先迎来黎明

1.转椅转动方向和周围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

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

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它们自东向西(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方向。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大约24小时。

4.围成一圈的同学太阳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地球

红色纸片地球的自转

按某种方向转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们

先看到红色纸片迎来黎明

5..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

6.地图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7.北京、乌鲁木齐的相对位置是:

北京在西面,乌鲁木齐在东面。

(×

8.利用地球仪或地图,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位置关系.(√)

9.在模拟实验中,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人们迎来黎明的时间就不同.(√)

10.利用(C),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时差。

A地球仪B世界地图C世界时区图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B)个时区。

A12B24C360

12.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定为(B)。

A标准经线B0度经线C180度经线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1.

这张照片是人们在夜晚较长一段时间内连续对着北极天空拍摄而得到的。

那些发亮的光环就是星星们在这段时间里运行的轨迹。

圆心附近的亮点就是北极星。

2.

s上面两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

图中的星座做什么运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

1 都有一个圆心。

2 星星旋转并形成以该圆心为中心的许多圆环。

3 圆心不在天顶,距地平线有一定的高度。

3.用纸画出星星和北极星,同时将北极星用图钉固定下来,旋转纸板,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北极星保持不动,其他星体都围绕它旋转。

4.用另一个纸板代表地平线,挡住旋转纸板下面的一部分,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一部分离北极星较近的星体在转动过程中不会沉到地平线下,而另一部分离北极星较远的星体在转动过程中会沉到地平线下。

5.北极星处于视线旋转的中心,可以保持不动。

6.地球自转也有轴心,轴心相对不动,轴心也是可以倾斜着的。

7.人们发现,不仅一天中北极星基本不动,而且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北极星也似乎不动。

这又说明了什么?

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

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因此,地球仪也都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8.是否围绕地轴自转?

是.

9.地轴是否倾斜?

答:

是。

10.地轴倾斜方向是否变化?

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6.地球在公转吗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转动,这就是地球公转。

2.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

3.在公转轨道上观察轨道外的物体,会出现视差现象。

4.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称为恒星周年视差。

5.直到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使用新制的望远镜进行月复一月的观察,终于成功地测出了一颗恒星的视差。

他报告说天鹅座61星的视差为0.31角秒,这个视差相当于把一枚硬币放在16千米远处的宽度。

6.在贝塞尔成功观察到恒星的周年视差后,一些天文学家又相继测得了其他恒星的周年视差,从而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转动。

7.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这也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1.时刻

地点相同

杆长

2.是什么原因导致地球仪上的杆影长度变化?

同一地区,阳光直射,杆影短;

阳光斜射,杆影长。

3.四季的形成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4.太阳直射,受热面积小,光热集中,温度较高;

5.太阳斜射,受热面积大,光热分散,温度较低。

6.南半球阳光照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季节也相反。

7.地球上同一个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直射或近似于直射时温度就高,就是夏季;

斜射的角度越大,温度就越低,就是冬季。

8.由于地球总是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就是夏季,同时太阳光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就是冬季。

反之,北半球就是冬季,而南半球则是夏季。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其中之一就是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

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地区的白天甚至可以长达半年的时间;

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

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2.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3.地轴倾斜角度变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将更大,这对地球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4.气温、气候、光照的变化会极大影响地球上的生物。

5.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

自转。

6.地球运动形式的描述(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1.绕地轴转动、自西向东24小时/周地轴斜。

2.绕太阳转动、自西向东1年/周地轴倾斜方向、角不变。

7.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傅科摆、天体东升西落、卫星观测,恒星周年视差、星座季节交替、卫星观测。

8.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四季、极昼极夜。

 

4.

地球是球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