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4758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文档格式.docx

迈克尔戴尔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

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

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

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

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

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

而他当时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

于是,迈克尔戴尔涌现了一个想法:

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在他开着用卖报纸的钱赚来的白色宝马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成为得克萨斯大学一名另类的大一学生后不久,他认识到电脑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

当时,电脑界包括苹果电脑和ibm等所有的大厂家都选择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电脑,但迈克尔戴尔则想凭借直接销售这种更有效率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并希望借此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

1984年,迈克尔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斯汀一个约93平方米的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戴尔计算机公司。

支撑学生时代的迈克尔戴尔鼓捣计算机的资金,来自于他从16岁开始的一份卖报纸的业余工作。

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

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

但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

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

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

于是,他想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

通过这种方式,迈克尔戴尔当年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

启迪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2:

李河君首富轮流做,今日到我家,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李河君是最为恰当的了,1月27日,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狂涨,上涨10.36%,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加上水电、地产等非上市公司资产,使得汉能薄膜发电股东李河君身价达到2000亿,超越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成为了新一届中国首富。

李河君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于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94年,李河君创建汉能控股集团。

汉能自成立之日始即致力于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

汉能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李河君1988年大学毕业后,靠着从大学老师那借来的5万元起步资金,通过卖电子产品、玩具等,和17个伙伴一起,通过6年的积累,到1994年底积累了七八千万的资本。

本来打算收购上市公司坐庄,但是经过对水电站市场的考察之后,李河君改变了初衷,转而进入了能源行业,以1000多万元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

之后,再次通过并购将旗下电站的装机量扩大到了几十万前往,产业覆盖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

李河君

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签下其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

但是这一计划却遭到了当地发改委的阻挠,因为发改委不相信李河君能干成。

于是,李河君愤然将发改委告上了法庭,李河君最终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库八级中资源最好的金安桥水电站,该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跨步入光伏行业

2009年,李河君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涉足到了光伏行业。

当时,正式光伏行业的拐点。

此前,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了1倍以上。

但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的光伏行业进入了衰退期,很多知名企业都因为产能过剩而破产,包括无锡尚德。

李河君进入光伏行业时,选择了薄膜太阳能领域并于2011年寒冬来临之际开始投产。

2012年,李河君即宣布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尽管薄膜的市场远不如晶硅,市场占有比例还不足1层。

但是,李河君却在公司内部力排众议、大举投资薄膜太阳能,并且还在多个场合推崇薄膜发电技术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发电引领终极能源革命。

汉能薄膜被诟病

进入光伏领域之后,李河君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或参加会议,或接受媒体采访,向外界宣传薄膜发电技术的广阔前景。

2013年底,李河君著书《中国领先一把》,提出以光伏革命解决中国的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

李河君认为,太阳能是最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新能源。

除了光伏企业的发展路线存在争议外,其汉能薄膜发电还被诟病过度依赖母公司。

在李河君的计划中,其光伏产业布局是打通全产业链做出规模。

即从原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池片生产到太阳能电站建设,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2013年2月,汉能集团及其一直行动人持有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从20.28%涨到了50.56%,成为了控股股东。

此后,汉能薄膜发电向控股股东汉能集团发起了多项收购,连续收购了其多项和技术研究公司。

2013年年报显示,汉能集团是其唯一客户。

这种情况在2014年上半年并未有多大好转,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来自汉能集团方面的营收达到31.6亿港元,占其总营收的98%。

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应收账款为62.4亿港元,其中,最大头的是应收合同工程款项,为41.57亿港元。

汉能薄膜发电在2014年半年报中称,公司的流动资金十分依赖汉能集团联属公司是否能及时结清进度款项。

不过,对于来自于汉能集团的应收账款,汉能薄膜发电方面无抵押款或其他加强信贷,仅凭借汉能集团的信誉,汉能薄膜发电董事会认为,汉能集团能够按时结清所有进度款项。

成新首富出名

汉能薄膜发电在2014年一年内涨幅达255%,进入了2015年,股价涨幅更是任性地在1月23日以来的3天内达32%,市值迅速膨胀至1500亿港元。

1月27日,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0.36%,报收3.73港元。

在这前一天,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3%,得益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的上涨,加上水电、地产等非上市公司资产,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李河君的身价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取代马云或者王健林成为中国的新首富。

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盘,马云身价为263亿美元(约合1644亿元人民币),王健林身价为267亿美元(约合1669亿元人民币)。

之所以是有可能,原因在于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对于外界而言仍是一个谜团,一说超过50%,一说超过90%。

不论李河君是否真的成为了内地财富一哥,他都因此成为了舆论焦点。

无论李河君的这个首富之名是否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他的创业经历是真是存在的,他在创业时的独到眼光和执行魄力都是令人惊叹的。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3:

乔布斯苹果出世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生,就被心狠无情的在美国旧金山一家餐馆打工的父亲与潇洒派的酒吧管理员的母亲无情地遗弃了。

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这位可怜的私生子。

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他很好,如同亲子。

学生时代的乔布斯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

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倒是十分出众。

当时,乔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

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

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

就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比他年长5岁的沃兹见面。

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也有很大的兴趣。

两个人一见如故,8年后他们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乔布斯

19岁那年,刚念大学一年级的乔布斯,突发奇想,辍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机公司的一名职员。

没过多久,年轻而不安分的他又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连工作也不要了,飘洋过海去印度追随大法师修行练功。

这次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没有学成佛,路上还吃尽苦头。

他只好重新返回雅达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

安定下来之后,乔布斯继续自己年少时的兴趣,常常与沃兹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

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的,且体积庞大,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开发。

制造个人电脑必需就是微处理器,可是当时的8080芯片零售价要270美元,并且还不出售给未的人。

两个人不灰心,仍继续寻找,终于在1976年度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买到了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与英特尔公司的8080相差无几,但价格却只要20美元。

带着6502芯片,两个狂喜的年轻人回到乔布斯的车库,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

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

乔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动了,但他们都没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会给以后的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

但是精明的乔布斯立即估量出这种自制电脑的市场价值所在。

为筹集批量生产的资金,他卖掉了自己的大众牌小,同时劝说沃兹也卖掉了他珍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

就这样,他们有了奠基伟业的1300美元。

1976年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

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成立一家电脑公司。

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一锤定音称为苹果。

后来流传开来的就是那个著名的商标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

而他们的自制电脑则被顺理成章地追认为苹果i号电脑了。

黯然离开

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

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罗特雷尔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50台整机在特雷尔手里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大振。

开始了小批量生产。

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

乔布斯后来回忆道:

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

为此,他们分头去找资金支持,包括沃兹就职的公司惠普,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都没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商机和市场。

机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

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

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

由于在生意上发了财,他很早就选择了退休的生活。

但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

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贷款69万美元,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里手的指导,有了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80年,《华尔街日报》的全页广告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并登有乔布斯的巨幅照片。

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股票公开上市,在不到一个小时内,460万股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

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

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当然是排名第一。

因为巨大的成功,乔布斯在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

然而,成功来得太快,过多的荣誉背后是强烈的危机,由于乔布斯经营理念与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不同,加上蓝色巨人ibm公司也开始醒悟过来,也推出了个人电脑,抢占大片市场,使得乔布斯新开发出的电脑节节惨败,总经理和董事们便把这一失败归罪于董事长乔布斯,于1985年4月经由董事会撤销了他的经营大权。

乔布斯几次想夺回权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愤而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

接着,他开始推出了新的电脑。

1998年,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凝结着员工的汗水,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呈现在世人面前。

它是一个全新的电脑,代表着一种未来的理念。

半透明的外装,一扫电脑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单调,似太空时代的产物,加上发光的,以及1299美元的价格标签,令人赏心悦目不愧是苹果设计,标新立异,非同凡响。

为了宣传,乔布斯把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变成了imac的广告文案ithink,thereforeimac!

由此成了广告业的经典案例。

新产品重新点燃了苹果机拥戴者们的希望。

三年来他们一直在等待的东西出现了,imac成了当年最热门的话题。

1998年12月,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第三名。

接着,1999年乔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面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

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蓝黄相间,像漂亮玩具一样的电脑ibook在市场上迅即受到用户追捧。

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风格、最新功能与苹果电脑在便携电脑领域的全部优势,是专为家庭和学校用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

1999年10月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一名,还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荣获年度最佳设计奖。

终成奇迹

1997年,乔布斯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

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认同了此观点。

甚至连当初将乔布斯挤出苹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赞叹:

苹果的逆转不是骗局,乔布斯干得绝对出色。

苹果又开始回到原来的轨道。

乔布斯成为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他总是给人以不断地惊喜,无论是开始还是后来,他天才的电脑天赋;

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

绝妙的创意;

伟大的目标;

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筑就了苹果的核心内容,苹果公司的雇员对他的崇敬简直就是一种宗教般的狂热。

雇员甚至对外面的人说:

我为乔布斯工作!

【篇三:

无论是“大学生心灵导师”李开复,还是“创业教主“周鸿祎,他们都在不停的奉劝:

“大学生不要直接创业,要先进入社会积累一些经验…”,似乎大学生创业或大学毕业就创业,成为了创业失败的另一种说法。

但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很多创业成功者其实都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他们用自己的实例证明了,中国大学生创业者也可以如硅谷的扎克伯克,比尔盖茨那样,做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

以下分享十大年轻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1.郭敬明

郭敬明,这个伴随着80后长的的名字,如今他的小说也影响着90后,并开始被00后所喜爱,我们在这里不评判小四的文学水平,导演水平,以及身高,单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看,他是极其成功的。

郭敬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业,虽然他常年霸占着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但是他在商业上的成功甚至让他的作家身份也黯然失色。

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个瘦弱的男人只会玩弄一些小女生喜欢的华而不实的文字,那么你就太小看他了,郭敬明绝对有着惊人的商业嗅觉。

郭敬明在大学时便成立“岛”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针对自己小说受众的杂志与期刊,而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而且,以今天各个期刊杂志纷纷转型产业链服务来看,郭敬明早在2005年就察觉了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为刊物读者提供“立体服务”,例如推出音乐小说《迷藏》,推出小说主题的写真集,拍摄《梦里花落知多少》偶像剧,在青春读物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条属于自己受众的文化消费产业链,开始深耕产业布局。

而今,郭敬明已经用自己的小说《小时代》拍出了电影,第一部便直奔5亿的票房…

知乎上有人这么描述郭敬明“其实中国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对于大学和社会的幻想,对于爱情和成功的畅想,对于华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学生的必由之路。

真正重要的其实仍是郭敬明本人。

他或许是中国这二十年来唯一一个认真去满足上述需求的作者。

”——真正伟大的创业者是干什么的?

满足大众的需求。

2.王兴

一提到王兴,很多人脑海里面第一想到的一个词汇就是连环创业者,因为他是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这三个中国大名鼎鼎的网站的联合创始人,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大学生创业者,在毕业之后,没有丰富的职业履历就开始创业的人。

他是一名人们口中的天才少年,高中没有参加高考就被保送到中国名牌学府清华大学,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师从第一位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大陆学者高光荣,随后归国创业,在前一两次不算成功的创业项目之后,王兴创立了中国版facebook校内网,并很快风靡于大学校园圈之中。

校内网于2006年10月被千橡以200万美元收购。

2007年5月12日,王兴创办饭否。

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类twitter项目饭否网,但就在饭否发展势头一片良好之际被关闭,让王兴事业受到挫折。

之后连环创业客王兴于2010年3月上线新项目美团网,并在千团大战之中脱颖而出,稳居行业前三,并先后获得红杉和阿里的两轮数千万美金的融资,这个连环创业客的事业正逐渐走上正轨。

近年五月份,美团单月流水已经突破10亿人民币。

3.戴志康

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是无数互联网人的偶像,他创建的“discuz!

”开源模板与“wordpress”并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开源网站模板,被数以百万级的站长使用,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互联网,而戴志康也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

戴志康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亲属中也有很多人是老师。

据说,因为这种家庭背景,戴志康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接触电脑。

在计算机性能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他的编程技术也日益提高。

戴志康从小学刚毕业后的1995年开始初步尝试编制软件。

初中、高中时期,他几乎席卷了各类计算机大赛。

戴志康2000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便在校外创业,他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最终他创造的“discuz!

”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建站开源模板,“discuz!

”于2010年被腾讯以60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

4.陈欧

聚美优品的ceo陈欧也是一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他的大学生创业经历要追溯到他的上一个创业项目gg游戏平台。

陈欧16岁的时候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一个资深游戏爱好者,在大四的时候陈欧决定在游戏领域创业,凭着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后来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

作为当时没有任何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那时的创业经历是非常艰苦的,据陈欧回忆,那时候他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每天都吃最便宜的鱼丸面,最后吃得都有些“脑残”了。

后来,陈欧出售gg平台,获得了千万级别的收益,也为自己后来的创业道路做了极好的铺垫。

而他创造的gg游戏平台,仍然是现在东亚地区最受欢迎的游戏平台之一,全球拥有超过2400万用户。

5.蒋磊

铁血网创始人蒋磊——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16岁保送清华,创办铁血军事网,20岁保送硕博连读,中途退学创业。

如今,铁血网稳居中国十大独立军事类网站榜首,铁血军品行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军品类电子商务网站,年营收破亿,利润破千万。

倒回2001年,16岁的蒋磊初入清华园,电脑还没有在这个普通宿舍出现,他只能去机房捣鼓他的网页,他想把自己喜欢的军事小说整合到自己的网页上,他的“虚拟军事”的网页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大量用户,第二天就达到了上百的浏览量。

蒋磊很兴奋。

他把“虚拟军事”更名为“铁血军事网”。

2004年4月,蒋磊和另一个创始人欧阳凑了十多万元,注册了铁血科技公司。

期间蒋磊还被保送清华硕博连读学习了一阵。

2006年1月1日,蒋磊最终顶住了家庭已经学校的压力毅然决定辍学创业,以ceo的身份正式出现在铁血科技公司的办公室里。

经过12年的努力,目前蒋磊的公司拥有员工200余人,他创办的网站已成为能够提供社区、电子商务、在线阅读、游戏等产品的综合平台。

据透露,截至2012年12月,网站已有1000万注册会员,月度覆盖超3300万用户,正处于稳步且高速的增长中。

6.黄恺

风靡全国,中国最成功的桌游三国杀,其创始人黄恺正是一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

黄恺2004年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游戏设计专业,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不务正业”,模仿国外桌游设计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人娱乐风格的桌游《三国杀》。

2006年10月,大二的黄恺开始在淘宝网上贩卖《三国杀》,没想到大受欢迎,而毕业后的黄恺并没有任何找工作的打算,而是借了5万元注册了一家公司,开始做起《三国杀》的生意,2009年6月底《三国杀》成为中国被移植至网游平台的一款桌上游戏,2010年《三国杀》正版桌游售出200多万套。

粗略估计,《三国杀》迄今至少给黄恺带来了几千万的收益,并且随着《三国杀》牌品的发展,收益还将会继续增加。

7.黄一孟

黄一孟除了是verycd的创始人,也是心动游戏的创始人。

2012年,心动游戏的收入达到了10亿人民币,从入不敷出的verycd到年收入10亿的网页游戏公司。

黄一孟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摸索去创业。

8.王学集

王学集出生于浙江温州,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

大学时和2位同学一起创业,大三时正式发布phpwind论坛程序,2004年大学毕业的王学集成立公司,公司亦命名为phpwind,中文名“杭州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提供大型社区建站的解决方案。

目前,phpwind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社区软件与方案供应商,pw6.3.2版本的推出更在社区软件领域树立起一个极高的技术壁垒,phpwind8.0系列版本则推动了社区门户化。

phpwind于2008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约5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现在隶属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为阿里云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9.舒义

舒义19岁就开始创业,读大一时就是国内最早的web2.0创业者之一,创办过国内第一批博客网站blogku,bolgmedia,还创建了一个高校sns和一家校园电子商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