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311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Word下载.docx

四、分类

两类:

第一类:

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狭义:

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谋划

广义:

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第二类:

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

含义:

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主动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策划行为。

五、流程

(一)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

1.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

A.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策划

B.题材涉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策划

2.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报道时机、方式、人员组成三方面)

3.从报道表现形式来看(何种体裁或手段)

(二)就媒介实践而言,策划主要针对的题材

1.战役性、阶段性报道

(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

目标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分解为若干次小策划。

2.重大新闻事件报道

(影响大、要求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

3.人物典型报道

(注意:

①选题准、选位低、切口小

②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谋划有度

③谨防过度介入

④不能滥用到新闻活动报道的一切方面

⑤必须符合实际

(三)新闻报道策划的运作流程

1.目标锁定

2.制定方案

3.落实措施

4.目标校正

新闻采访前期活动

第一节新闻敏感的培养

第二节新闻价值的感知

第三节新闻政策的遵循

第四节报道思想的明确

第五节新闻线索的获取

第六节采访准备的周到

第七节对方心理的明晰

第八节访问条件的创造

新闻采访中期活动

第一节提问技能的掌握

第二节调查座谈的主持

第三节现场观察的注重

第四节听觉功能的协调

第五节当场笔录的强调

新闻采访后期活动

第一节深入采访的细致

第二节验证材料的严密

第三节笔记整理的迅速

第四节剩余材料的积累

新闻敏感:

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

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

3.迅速透过一般规律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二、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1.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2.立足全局看问题

3.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事实广博助敏感

三、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

一、含义:

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二、新闻价值的诸要素

1.重要性

2.显著性(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

3.时新性

4.接近性

5.趣味性

一、新闻政策:

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

二、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二者辩证同一,我国常常先服从新闻政策。

一、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二、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

一、重要作用:

为记者指明的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为记者提供感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新闻线索: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二、获取主要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三、注意事项:

1.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2.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

3.讲究时宜,不大材小用

4.合理安排,不齐头并进

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既要“临时抱佛脚”,又要“平时多烧香”,提倡“平战结合”

一、平时准备

1.理论准备

2.政策准备

3.情况的准备(留意于采访写作有关的各种情况)

4.知识的准备

1)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

2)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价值

3)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二、临时准备

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一、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

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

二、访前心理分类

●性质内容:

1.先期性心理

2.临访性心理(对象“新闻位置”+临访心境)

●表现形式:

1.积极配合型

2.一般协作型

3.蓄意应付型

条件:

1.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约定、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2.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外宾、普通群众?

3.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不卑不亢,谦虚庄重,以礼相待,以诚相处)

6.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

提问:

运用谈话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一、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

1.正面提

2.侧面探(启发引导原理和技能,循循善诱:

接近性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

3.反面激(激问错问)

二、注意事项

提问宜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然、节制

一、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

二、技能

1.事先通知对方

2.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3.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

4.不轻易下结论

5.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一、原因:

1.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依靠感觉开始

2.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

3.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

二、具体功能:

1.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谈性

5.使访问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1.明目的

2.多请教

3.抓特点

4.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

5.善用脑

注意:

1.悉心闻取线索

2.适时调节音强

3.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

一、记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二、主要范围:

(有所侧重和选择)

1.记要点

2.记易忘点

3.记疑问点

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

5.记观察所得

6.记记者的联想

行与行之间空白留宽、字迹工整

新闻采访的后期活动

一、悉心抓特点

1.看准形势抓特点

2.通过比较抓特点(顺序比较法对照比较法)

3.选择角度抓特点

二、悉心抓本质

1.对问题想得宽一点、远一点

2.对问题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三、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

具体有:

1.盲目自满

2.忽略质量

3.怕苦畏难

4.先入为主

5.轻视理论

方法:

1、投入记者智力2、直接通过采访实践

步骤:

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辨认清晰的笔记内容

2.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边做标记

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是笔记变为写作提纲

 

新闻写作

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

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以及表明的中心思想。

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一、原则:

1.一篇新闻一个主题

2.在采访同时将主题确定好,或是边采访变选择、提炼主题

处理不当:

主题选择偏杂、议论成分偏多。

二、选择主题:

1.来源于生活

2.有强烈倾向性:

(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

三、提炼主题:

1.依据两个因素:

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2.注意事项:

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浅薄

新闻材料

新闻材料:

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

第一手材料:

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所得的材料。

第二手材料:

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

第三手材料:

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

提倡记者抓第一手材料,但绝对不忽略第二、第三手材料的价值。

采访阶段:

材料多多益善。

写作阶段:

材料的选择在紧紧围绕主题、保证真实和显现价值、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

以少胜多。

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

指新闻事件(事实)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一、比

要求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先试选几个角度,然后逐一分析比较,看哪个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

二、小

以小见大,一叶知秋

三、异

为避免雷同、效仿,要精于避熟,要敢于独创、标新立异。

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

指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主要特征:

准确、通俗、简洁

一、准确

1.叙述信息尽量量化

2.语言要有分寸感

3.新词使用要讲规范

二、通俗

1.多动词,少形容词

2.多细节,少议论

3.多比喻,少笼统

4.多解释,少晦涩

5.多白话,少文言

6.多具体,少抽象

三、简洁

新闻结构

新闻结构:

指消息写作中队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

常见四种:

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主要特点:

1.打破叙事常规

2.呈“头重脚轻”之势

二、时间顺序结构

指消息写作中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原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又通常称为编年体式结构。

三、悬念式结构

指消息写作中设置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四、并列式结构

指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段落为同一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

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一、导语的特征与作用

特征:

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的开头段落

作用:

导读、导听

二、导语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

1.第一代导语:

新闻诸要素俱全的导语。

19世纪60年代并延续20世纪40年代。

2.第二代导语:

部分要素式导语。

20世纪30年代至今

3.第三代导语:

丰富型导语或延缓式导语。

少于规范与限制,讲究新奇、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追求最佳表现角度和手法,获得最佳报道效果。

三、导语的主要类型

1.叙述型导语(直叙式概括式)

2.描写型导语(运用白描式描写手法,集中、简洁再现事件最具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人的导语形式)

3.议论型导语(概述新闻主要事实的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议的导语形式。

四、导语写作的主要要求

实、简、活

1.实

1)事实

2)记者写新闻、写导语的态度要扎实、朴实

2.简

3.活

讲究艺术,要产生活力和吸引力

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

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

新闻中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新闻。

一、新闻背景的作用与类型

1.衬托性

2.解释性

3.启示性

运用时,只需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注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灵活穿插即可。

背景材料要精炼,点到为止。

新闻结尾

新闻结尾:

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一、结尾若好,当然需要

好的结尾要求:

1、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

2、寓意深刻,回味无穷。

二、结尾不好,宁可不要

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

一般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

一、消息

以叙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

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报道的主角。

动态消息:

综合消息:

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报道

二、通讯

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到时间的新闻常用体裁。

特点:

在叙描结合的基础上,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和议论等表现手法和相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感受。

主要题材: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

三、二者异同

1.新闻属性相同,新闻报道基本要求及表现手法共同遵循。

2.表现对象不同

3.表现手法不同

4.人称不同(消息:

三人称通讯:

一三并用)

5.结构布局不同(消息:

倒金字塔通讯:

自由灵活创新)

6.篇幅长短不同

新闻编辑

第一节新闻编辑工作地基本属性

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

1.主要体现在报道的定位。

总体的规范。

定位与相应的调整。

2.其次体现在报道的策划。

深、活、优

3.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

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选择、修改、标题、配置、合成。

三、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全程性、综合性、终审性。

第二节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一、编辑环境的复杂化

编辑环境:

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

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

二、编辑取向优质化

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我国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

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

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

三、编辑工具电子化

电脑辅助新闻学:

1.电脑辅助报道。

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报道思想和灵感。

2.电脑辅助参考。

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

3.电脑辅助研究。

利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

4.电脑辅助聚会。

利用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

--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

第三节新闻的确认

一、新闻确认的重要意义

新闻的确认:

确定哪些新闻可以录用。

它决定着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在新闻工序上是第一位,而就其重要性来说也是居于首位。

1.实现报道宗旨的基本保证

(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报道宗旨: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新闻的选择。

2.形成报道特色的基本保证

3.提升报道水准的基本保证

二、新闻确认的基本依据

“双重评价论”:

具有社会价值、新闻价值的新闻。

“八看说”:

八个“是否”。

特点是可操作性强,通俗易学,还能为选择非新闻稿件所用。

具体要求:

社会规范:

遵守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实事求是,清正廉洁)

1)受众需要

A.受众需要具有某种一致性。

即,含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心的。

B.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异性。

可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上进行划分。

三、注意事项

1.要有全面的观点

2.要有平衡的观点

既要突出报道的重点,又要兼顾报道之间的平衡。

它最终是通过版面和节目体现出来。

第四节新闻的梳理

一、新闻梳理的下限

新闻的梳理:

对新闻的一次全面的细致的再检验。

首要任务是纠正新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

这种着眼于补偏救弊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保护性梳理”。

1.纠正各种差错

1)事实性差错(违反常识,不合情理,主观想象,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以偏概全)

2)政治性差错

3)知识性差错

4)文字性差错

2.避免各种不当

1)内容不当(提法不当,做法不当,泄露内情)

2)用词不当

二、新闻梳理的优化

在纠正差错和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完善新闻的表达,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这种着眼于扬长求精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提高性梳理”。

1.凝聚主题

1)一线串珠。

一篇新闻只有一个中心,并一贯到底。

2)削去枝蔓。

为了主题的集中,还要舍得忍痛割爱,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

3)以少胜多。

材料不是越多,主题就越突出。

不说明问题的材料越多,主题会越模糊

4)精简过程。

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压缩和概括,使新闻短而精。

5)详略得当。

与主题关系直接的、重要的内容应当展开,写得具体详细,不足的还应设法补充。

与主题间接的、一般的内容应当压缩,写得概括,简略,可有可无的还应删去。

2.凸现精华

1)改变体裁,调整结构。

如将通讯改为消息,可突出精华,直接、简练。

2)取其一点,独展所长。

将精华部分分离出来,独自成篇。

3)化零为整,各显其要。

将篇幅长的新闻分成若干篇,组合刊播。

三、新闻梳理的准则

1.有稿必检

2.有错必究。

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

3.有改必慎。

修改必须有据。

第五节新闻的标题

一、新闻标题与新闻媒体

1.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

“两导”

1)导受作用。

导受:

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

标题受众:

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可能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出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

标题可以方便受众接触、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

2)导向作用。

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

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

2.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

1)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

报纸:

注意辞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

广播:

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

电视:

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2)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有区别。

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

二、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

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

2.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

三、新闻标题系统的结构

1.主体类标题

基础部分,运用最为经常和广泛。

包括主题和辅题(引题+副题)。

两种类型:

1)单一型标题。

只有主题,用于信息单一的新闻。

广播与电视的标题,以单一型居多。

2)复合型标题。

主题+辅题,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

多见于报纸。

2.从属类标题

附属部分,是对主体类标题的补充。

包括提要题和分题,主要用于报纸。

1)提要题:

比较详细的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的概要题。

2)分题:

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或称插题。

3.整合类标题

最高层次的部分,统领主体类和从属类标题。

包括栏题和类题,主要用于报纸。

1)栏题:

为一个专栏或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

2)类题:

以归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题。

(栏题表某种意向,类题主要起分类和显醒的作用。

四、表现方法

1.态度层面的方法

1)客观性方法:

标题只叙述事实,不发表议论,不加渲染烘托,采取白描手法。

2)主观性方法:

标题对事实进行议论、渲染烘托,明显的体现出倾向性。

2.修辞层面的方法

1)形象方法。

2)强调方法。

加强语气,突出内容,多重复词语、变换语序和设置悬念。

3)蓄意方法。

曲陈其事,隐含其意。

可巧用双关语和巧用标点符号。

4)齐整方法。

特指对偶方法,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层次清晰。

5)引用方法。

借用他人的话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

6)简练方法。

(炼意、炼句、炼字)

第六节报道的配置

报道配置:

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

好的配置,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深化,使报道获得整体优于部分的积极效应。

一、综合性配置

综合性配置,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最常用的配置方式之一。

配置要领

1.点面结合。

重点与一般的结合。

既有分量又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物。

2.庄谐结合。

3.褒贬结合。

表扬与批评相重视。

4.图文结合。

5.长短结合。

6.多种文体结合。

二、同一性配置

同一性配置:

将具有相同性的稿件聚在一起。

可以增强新闻单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往往形成强势,获得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

1.强标识组合

即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

可用来突出报道思想或报道重点,反映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和重要典型。

1)借助标题。

通过标题的整合,昭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

可以是栏题组合,类题组合。

2)借助专栏。

2.弱标识组合

即不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

通过勾线、围框或前后左右相连来显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

适用于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