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造价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432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造价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面造价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面造价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面造价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造价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

《全面造价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造价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面造价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

工程造价数额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甚至上亿元,它对国民经济产生很大影响,它的价格构成是多个行业市场价格的综合反映,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造价管理的概念,最初是由曾任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会会长的理查德·

威斯特尼于1991年在西雅图年会上提出来的。

全面造价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有效地使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盈利和风险。

它的体系是一种管理各种企业、工作、设施、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的系统。

它是通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以造价工程和造价管理的原理,以获验证的方法和最新技术来做判断而得以实现的。

全面造价管理就是在造价未发生前就管理好造价;

是供企业对全部投入的各种资源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实践与程序;

是指在企业战略资产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采用全面的方法对投入的全面资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造价管理;

是一系列造价管理与实践方法的集成。

  二、造价管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我国造价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沿袭计划中的概预算定额法,工程造价的控制阶段,按工程形成的阶段分为前期决策阶段、实施阶段、维修营运阶段;

相对应的造价控制亦分为前期的估算造价、设计阶段的概算造价、施工阶段的合同造价、维修营运费用造价。

目前我国造价管理和控制仅仅在施工阶段。

前期的估算、设计阶段的概算由于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工程计价方法,因此估算被谈化,限额设计被突破;

维修营运费用不在造价控制范围之内。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经常出现“三超”现象、“钓鱼”工程。

所以工程造价控制阶段应扩大,采取全面控制的方法。

特别是目前我国还没有适应国际市场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法,仍在使用计划经济下的概预算方法。

因此,计价方法亟待改革。

  国际造价管理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英美的一些国家,不仅将项目建设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作为造价管理范围,而且还将项目竣工后的使用维护阶段也纳入造价管理范围,实现整个生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为目标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出发侧重于从项目审评、设计、实施、使用、维护各阶段项目全部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更有一些国家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的思想。

全面造价管理是指在企业战略资产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采用全面性的方法对投入的全部资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造价管理。

“战略资产”是指对企业具有长期和未来价值的、达到一定规模数量的各种物质与知识财产。

它既可以是建筑物、软件程序,也可以是阶段性产品。

“造价”包括在对企业战略资产投资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如时间、资金、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

因此,全面造价管理是更好、更先进的造价管理方法。

  三、我国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造价管理范围小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主要控制在施工阶段。

项目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被淡化,常常以计划指标代替了工程估价。

还有一些单位为了争取项目的上马,故意将价格估算得很低,搞“钓鱼”工程,一旦项目实施,资金不够,只能通过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来应付工程建设,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甚至使工程中途下马,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项目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是相当重要的,是控制和管理好造价的重要内容。

据专家资料可知,在规划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为35%-75%,而在施工阶段,通过技术经济措施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只有5%-10%。

可见,决策及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造价最重要的阶段,是节约最大的可能阶段,也是造价控制的重点阶段。

因此,应对造价管理的阶段实行改革。

另一方面,造价管理和控制大多还没有涉及使用营运期费用,而使用营运期的造价同样受到前期决策的影响。

工程项目在初期投资完毕后,进入使用维护阶段,紧接着就会发生一系列的使用营运费用,而这笔费用有时会因前期决策或设计的不同选择或失误等原因造成费用剧增,甚至超过初期投资。

所以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还应包括使用营运阶段。

因此,我国应扩大造价管理的范围,与国际接轨,实行全面造价管理。

  概预算定额和取费问题

  1、现行定额的消耗量和价格合一,难以适应人工、材料、机械等的变化。

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长期不变,用这种方法既方便,也可行。

但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变动频繁,这种办法已不能适应,造成定额价格跟不上调价的需要,致使工程造价脱离实际。

  2、现行定额综合程度大,企业的技术装备、施工手段、管理水平等被竞争机制的活跃因素固定化,不利于施工企业各自发挥优势。

  3、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内容繁多混杂,既有施工现场发生的费用,又有企业经营性费用,综合费率过大。

  4、计价方法不适应国际市场,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

  四、全面造价管理对我国建筑企业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全面造价管理作为一个工程实践领域,它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

以前绝大多数人认为“造价工程师”就是估算造价的人,造价工作通常被认为是低等级的技术工作,因此导致了造价工程管理这门学科裹足不前,所以需要一个新的概念来纠正传统偏见。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造价估算和不全面造价控制的思想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所包含的各种新的分析和管理技术。

面对动态、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全面造价管理——这种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它是一套适应当今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造价管理新思想,它打破了传统的局限性,扩宽了工程造价的范畴和领域。

采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型PDCA循环。

实现了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造价和资产实现全过程的全面控制。

全面造价管理最终将成为21世纪工程造价管理的主导方向。

  我国加入WTO后,需履行承诺对外开放建筑市场。

伴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国外大型工程承包公司逐步进入国内建筑市场,与我国建筑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并且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实施,最低价中标评标机制在我国逐步得到应用。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建筑企业在竞争中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把握市场的能力。

而在企业管理中,价格管理将是重中之重。

承包商与国外工程承包公司竞争时,是否具有价格优势是成败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该以价格管理作为关键环节,逐步把全面造价管理理论应用在工程项目实践中,依靠全面造价管理进行费用控制,降低生产中的资源消耗,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当前,实行全面工程造价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造价工程师的培训,不断提高造价师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在工程项目中实施全面造价管理,要求造价师具有较强的管理水平、专业技术能力。

国际上从事工程造价管理人需要熟悉国际惯例、掌握FIDIC条款、具有丰富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经验、熟悉投标策略和工程经济分析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要实行全面造价管理,转变造价师的职能,必须改变造价师能力单一的缺陷,加强对他们专业知识的培训。

  在项目决策阶段造价管理人员就应参与项目造价管理

  实行全面造价管理,最终目的就是降低工程项目投资。

而影响工程项目造价的主要环节就是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因此,造价管理应以投资阶段和设计阶段作为控制重点。

造价控制应从项目决策、建设方案和设计方案的优选开始,渗透到设计和施工的全过程中,这样才能达到降低工程项目投资的经济目标。

  在承发包市场推行招标投标制,并在评标中实行最低价评标机制

  实行招标投标加强了承包商之间的竞争,而最低价评标机制,加强了承包商之间的价格竞争。

根据FIDIC条款,在招标评标中,一般将合同授予报价最低的承包商。

随着国外资本的不断涌入,国外金融机构、政府贷款项目在招标中均要求采用最低价评标。

实行最低价评标机制,决定承包商赢得合同的唯一因素就是投标报价,报价越低,中标几率越高;

而承包商在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的决定因素就是在管理中不断加强造价管理和造价控制。

承包商只有实行全面造价管理,合理确定施工方案、合理确定资源消耗、正确预测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借鉴先进国家的工程造价计价方法

  采用工程量清单、企业定额投标报价,改变工程造价的确定主体,变政府造价管理部门定价为承包商自由确定工程项目价格。

实行全面造价管理,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管理,这就要求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要素的价格;

根据工程变更及时调整清单数量。

而承包商和业主是工程项目共同的管理主体,对工程项目造价实行动态管理,承包商只有根据企业定额确定工程项目价格,才能使价格与价值相吻合,才能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价格。

实行全面造价管理必须从工程项目计价方法入手,改变传统的工程造价计价方法、造价计价依据,采用国际惯例计价方法,以企业定额替代传统的、法令性的地方定额,利用工程量清单和综合单价报价,最终实现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建筑产品价格。

  五、结论

  全面造价管理是集全过程、全要素、全风险、全团队为一体的造价管理,是面向新世纪的工程造价管理。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筑企业欲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加强造价管理与控制。

全面造价管理理论在国外工程项目实施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建筑企业应在企业管理中及时采用全面造价管理方法,通过全过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实现降低工程造价、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光红,徐伟.全面造价管理理论应用探讨[J].建设监理,2003(4).

  2、何辉,王兰.全面造价管理理论应用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4(7).

  3、潘琦.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21).

  4、冯亚娟,管新.我国实施全面造价管理的思考[J].辽宁经济,2003(4).

  5、吕峰.关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J].长江建设,2004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