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462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α-螺旋和β-折叠。

三级结构:

整条肽链盘绕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形状。

如纤维蛋白和球状蛋白。

daiBAl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级结构:

各条肽链之间的位置和结构。

所以,四级结构只存在于由两条肽链以上组成的蛋白质。

10.简述水的生物功能?

1)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命起源于水中;

3)水的特性影响生命活动;

4)营养价值

11.简述DNA双螺旋模型。

A、两条反向平行的核苷酸链共同盘绕形成双螺旋,糖-磷酸-糖构成螺旋主链

B、两条链的碱基都位于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C、两条链对应碱基呈配对关系A=TG≡C

D、螺旋直径20A,螺距34A,每一螺距中含10bp 

维系作用:

氢键、碱基堆积——疏水

12.简述tRNA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什么是mRNA,它有何功能?

三叶草结构;

倒“L”型;

功能:

负责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将合适的氨基酸转移到合适位置;

信使RNA,作为蛋白质合成中的模板,负责吧DNA中的遗传信息,转达为蛋白质中氨

基酸序列。

13.RNA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mRNA(信使RNA);

tRNA(转运RNA);

rRNA(核糖体RNA)

14.说明磷脂的结构、特性和生物功能。

结构:

一个极性头部(胆碱),两条非极性尾巴(脂肪酸);

特性:

两亲性、水环境中自发形成“脂双层”结构;

生物功能:

生物膜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三讲新陈代谢

15.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核酶的研究有何生物学意义?

蛋白质或RNA

16.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征是什么?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作用机理(酶是如何降低反应活化能的)?

特征:

催化效率高、专一性(特异性)、可以调节;

机理:

降低活化能:

酶蛋白结构中有底物结合中心/活性中心、使底物靠拢、使底物

子产生应力、使底物分子电荷变化。

17.什么是酶的竞争性抑制?

有的酶在遇到一些化学结构与底物相似的分子时,这些分子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亦会表现出酶活性的降低(抑制)

17.5.反馈抑制

一条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有时可与该代谢途径的第一步反应的酶相结合,结合的结果使这个酶活性下降,从而使整条代谢途径的反应速度慢起来。

这种情况称为“反馈抑制”。

18.简述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对氨基苯甲酸是许多细菌用来制造叶酸的原料。

而磺胺类药物与对氨基苯甲酸化学结构相似,因此可竞争性抑制细菌体内制备叶酸的酶,致病原菌与死地。

19.ATP在生物体能量代谢中起什么作用?

ATP是生物体能量流通的货币。

一个代谢反应释出的能量贮入ATP,ATP所贮能量供另一个代谢反应消耗能量时使用。

20.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可分为哪两个步骤?

各有何特征?

光反应:

在叶绿素参与下,把光能用来劈开水分子,放出O2,同时造成两种高能化合物ATP和NADPH。

发生在类囊体。

暗反应:

把ATP和NADPH中的能量,用于固定CO2,生成糖类化合物。

这个过程不需要光。

发生在基质。

21.简述糖酵解途径的要点。

六个碳的葡萄糖分解为两个三碳的丙酮酸,净得两个ATP,同时还产生2个NADH。

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23.什么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密码子:

mRNA上3个相邻核苷酸组成的基本编码单位;

反密码子:

tRNA上可与密码子配对的3个相邻的核苷酸;

24.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步骤。

(蛋白质合成=基因表达:

将DNA序列中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氨基酸顺序))

蛋白质合成的第一步,由DNA指导mRNA(信使RNA)的合成。

DNA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体现在mRNA分子中核苷酸排列顺序中。

蛋白质合成的第二步,由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

mRNA中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翻译转而体现为蛋白质大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其他步骤:

A、蛋白质大分子折叠;

B、糖基和其他基团的修饰;

C、蛋白质分子向细胞各部位的运送等等。

第四讲细胞

25.简述细胞学说的要点。

(1)细胞是所有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2)每个细胞相对独立,一个生物体内各细胞之间协同配合。

(3)新细胞由老细胞繁殖产生。

26.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很小(1-10微米)较大(10-100微米)

细胞核无成型的细胞核(称“类核”)有成型的细胞核

遗传系统DNA不与蛋白质结合DNA与蛋白质结合

只有一条DNA染色质有二条以上染色体

细胞器无有

细胞壁主要由胞壁质组成主要由纤维素组成

核糖体70S80S

27.细胞膜的流动镶嵌学说。

细胞膜的框架,就是脂双层,还有蛋白质“镶嵌”其中。

1970s提出的流动镶嵌学说,强调了生物膜中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

28.细胞分裂对细胞生长有何重要意义?

1)维持一定的表面积/体积;

2)维持一定的生长代谢;

3)细胞繁衍的方式;

29.什么是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分哪几个阶段?

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后一次分裂完成,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G1、S、G3、M期

30.什么叫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有哪些特点?

生殖细胞分裂方式,遗传物质总量发生减半,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特点:

一是子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二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子细胞基因组合大为丰富;

三是染色体交叉——基因重组.

31.比较染色质与染色体。

它们分别出现在细胞周期的什么阶段?

染色质: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细胞核内的DNA分子,在一些蛋白质的帮助下,有一定程度的盘绕,形成核小体。

多个核小体串在一起形成染色质。

所以,染色质是在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染色体:

当细胞进入M期时,染色质折叠包装,大约压缩8400倍,形成光镜下可以看到的染色体。

31.5.细胞分化

定义:

发育过程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32.什么叫细胞调亡?

细胞调亡与细胞坏死有何不同?

因个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一部分细胞必定在一定阶段死去,称细胞凋亡;

因环境因素突变或病原物入侵而死亡,称为病理死亡,或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细胞坏死

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开细胞外形不规则变化

核染色质凝聚溶酶体破坏

细胞膜内陷细胞膜破裂

细胞分为一个个小体胞浆外溢

被周围细胞吞噬引起周围炎症反应

第五讲基因与基因工程

33.简述孟德尔的两个定律。

简述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分离定律:

一对性状杂交,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子一代之间自交,子二代为:

显性性

状:

隐性性状=3:

1;

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性状杂交,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子一代之间自交,子二代出现四种性状,其数量比例为9:

3:

1。

连锁:

不同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

互换:

在配子形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发生部分片段的交叉与交换。

34.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子代DNA分子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35.什么是基因?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化学本质:

DNA,而非蛋白质。

36.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遗传中各有何规律?

当控制某一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均为隐性时,才表现出隐性性状;

其他情况下,包括一对遗传因子均为显性,或一个显性一个隐性,均表现出显性性状。

37.说出一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基础的重要实验。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38.简述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

•获得目的基因

•构造重组DNA分子(载体+目的基因)(常用载体:

质粒和某些病毒)

•转化或转染

•表达

•蛋白质产物的分离纯化

39.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储存在核酸中;

遗传信息由核酸流向蛋白质

40.什么是基因文库?

从组织细胞中可以分离得到人/小鼠的全套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41.在构建重组DNA分子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有何作用?

获得相同可配对的碱基DNA末端。

42.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的功能是什么?

简述它的工作原理。

(PCR法,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基因工程新技术)(20h,10倍)

把寻找目的基因和扩增目的基因两步操作并成一步;

原理:

第一步:

90℃高温下,使混合物的DNA片断因变性而成单链;

第二步:

50℃温度下,引物DNA结合在适于配对的DNA片断上;

第三步:

70℃温度下,由合成酶(DNA高温聚合酶)催化,从引物开始合成目的基因DNA。

第六讲遗传病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43.什么是遗传病?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44.遗传病的诊断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遗传病的治疗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诊断:

(1)检查特征的异常代谢成份;

(2)调查家族病史,以查明遗传病的遗传特征;

(3)检查异常基因是遗传病确诊的关键步骤;

治疗:

(1)生理水平的治疗——对症治疗;

(2)蛋白质水平治疗;

(3)基因治疗

45.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单基因遗传病有何特征?

只有在父母均携带缺陷基因情况下,子女才可能表现病症。

46.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单基因遗传病有何特征?

父母一方有病症,子女出现病症的概率为50%。

47.位于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有何特征?

母/女常常是缺陷基因携带者。

病症更多出现在儿子身上。

48.非洲大陆某些地区镰刀状贫血症发病率高,携带者也多;

这些地区恰恰又是一种恶性疟疾流行地区。

请问这两者之间有何关联?

镰刀状贫血症缺陷基因携带者比正常人对恶性疟疾有抗性。

49.举例说明基因治疗的主要步骤。

•找到致病基因;

•克隆得到大量与致病基因相应的正常基因;

•采取适当方法把正常基因放回到病人身体内去;

•进入体内的正常基因应正常表达;

举例:

1990年第一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使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进入骨髓细胞,再送回病人体内,治疗严重综合免疫缺失症(SCID)获得初步效果。

50.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有何意义?

中国参与了其中哪些工作?

测出人类全套基因组的DNA碱基序列;

中国参与1%DNA碱基序列的测定;

意义:

1)开创生命科学新纪元;

2)推动新学科兴起:

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

3)在HGP推动下,生物产业和生物经济快速发展。

第七讲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51.人体协调内部的生物信息过程主要涉及哪两大系统?

神经系统(协调内、外);

内分泌系统(主要协调内部)

52.神经元细胞由哪几部分组成?

(1)细胞体:

表面膜有接受刺激功能。

(2)树突:

短分支的突起。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传入刺激。

(3)轴突:

每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条轴突;

轴突可以伸得很长;

轴突外面常包着充满磷脂的髓鞘。

轴突的主要功能是传出神经冲动。

53.什么是突触?

对电突触和化学突触进行比较。

突触是神经细胞和接受神经信号的细胞之间的连接处;

电突触化学突触

间隙2nm20nm

传导电位神经递质

逆向可以不可以

54.什么是神经递质?

神经元在突触处释放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55.什么叫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透性急剧变化,大量正离子(主要是Na+)由膜外流向膜内,使膜两侧电位从-70mV,一下子跳到+35mV,这就是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即未接受刺激,未发生神经冲动时,细胞膜内积聚负电荷,细胞膜外积聚着正电荷,膜内外存在着-70mV电位差。

56.动作电位产生和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全或无”:

刺激强度不够,不产生动作电位,刺激达到或超过有效强度(阈值),动作电位恒定为+35mV;

快速产生与传播:

动作电位的产生很快,大约仅需1ms时间;

不应期:

这段时间内,神经细胞对新的刺激无反应,称为不应期

57.细胞如何接受固醇类激素的信号?

固醇类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质中/细胞核内。

固醇类激素直接进入细胞,和受体结合,受体活化后,能结合到DNA的特定位置,调节基因表达。

固醇类激素的受体又被称为转录调节因子

58.细胞如何接受水溶类激素的信号?

肾上腺素与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

活化后的受体推动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在该酶的催化下,产生出环状腺苷酸cAMP。

cAMP再继续推动后面许多反应,使细胞出现总效应,最后使血糖上升。

59.什么是第二信使?

cAMP被称为第二信使,后来,cGMP、Ca2+等陆续被发现在细胞信号传递中,起第二信使作用。

通过第二信使,推动后续多步反应。

由第二信使推动的多步反应,还具有使激素效应放大的作用。

60.cAMP的中文名及其生理功能。

环状腺苷酸cAMP,推动后面许多反应,使细胞出现总效应,最后使血糖上升。

61.什么是转录因子?

由磷酸化的受体,推动后面一步步反应,使信号通过一个个蛋白质传下去,直至活化能调节基因的蛋白质——转录因子。

第八讲免疫

62.试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机械阻挡(皮肤、粘膜)免疫活性细胞

吞噬细胞

发热反应(炎症,全身发烧)

干扰素

反应较快反应较慢

不具特异性具特异性

63.举出几个非特异性免疫的例子。

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病菌;

皮肤的屏障作用阻挡细菌进入;

泪液或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64.免疫器官有哪些?

(1)骨髓:

各种血细胞生成场所。

(2)胸腺:

T-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3)脾脏:

贮存淋巴细胞的场所。

(4)淋巴结和淋巴管:

构成淋巴细胞贮存运输系统。

65.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含义。

免疫:

生物体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排除非己,保护自己的防御机制,通常称为免疫;

细胞免疫:

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由B细胞分泌的抗体参与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66.比较B细胞与T细胞的异同点。

共同点:

(1)特异地识别抗原;

(2)在抗原刺激下,活化起来,分化,增殖;

(3)发挥特异的免疫应答效应,产生抗体产生因子直接攻击“变坏”细胞;

B-细胞T-细胞

来源骨髓骨髓

成熟骨髓胸腺

寿命几天至十几天几年

占白细胞总数20%80%

功能体液免疫(抗体)细胞免疫

67.抗体的基本结构。

抗体与抗原的特异结合有哪几种方式?

抗体是由四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分子。

轻链可变区,重链可变区,补体结合区(Fc)。

(1)中和反应:

抗体结合抗原以便吞噬细胞吞噬。

(2)聚集反应:

抗体是双价的,可以使抗原聚集,以便吞噬。

(3)沉淀反应:

抗体结合后,使可溶性抗原大分子沉淀,以便吞噬。

68.T细胞分为哪几类?

Tc细胞毒T细胞;

TH协助T细胞;

Ts抑制T细胞

69.抗体如何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

抗体与抗原形成特异结合,再通过下列反应消灭抗原。

1)中和反应:

抗体结合抗原以便吞噬细胞吞噬;

2)聚集反应:

抗体是双价的,可以使抗原聚集,以便吞噬;

3)沉淀反应:

70.巨噬细胞在免疫系统中起那些作用?

巨噬细胞起抗原呈递细胞(APC)作用,并分泌IL-1

71.什么是克隆选择学说?

身体内储有千千万万种各带不同受体的免疫细胞,每种抗原刺激从中选择活化一种。

72.特异性免疫的两个特点。

记忆性;

专一性(特异性)。

73.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有何不同?

(1)人工自动免疫——促使人体产生特异免疫能力:

注射抗原,使人体“主动地”产生

特异抗体;

(2)人工被动免疫——向人体提供特异的或非特异的免疫能力:

注射含抗体成份的抗血清,使人体“被动地”获得特异的或非特异的抵抗能力

74.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注射抗原——取出脾脏分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瘤不断增值——细胞融合——未融合细胞死去;

杂交瘤能生长——单个细胞分离培养——检测单克隆抗体专一性

75.举例说明免疫方法如何被用作实验方法。

(1)亲和层析;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3)单克隆抗体。

第九讲朊病毒(普列昂)

76.简述确定病源物的柯赫法则。

(1)从发病动物分离出病原物;

(2)再接种到健康动物,引起同样疾病;

(3)再分离出病原物,应和接种的病原物具相同特性。

77.病毒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1)没有细胞结构;

符合公认的“中心法则”;

(2)最简单的病毒只由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组成,称为核衣壳;

(3)有些结构复杂的病毒,还有包膜包在核衣壳外面,或者带有一些特殊的酶;

(4)病毒是活细胞内专性寄生的生物;

病毒仍然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

78.简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附着——识别过程。

侵染——病毒核酸进入寄主细胞。

复制——复制病毒核酸,合成病毒外壳蛋白质。

组装——形成一批子代病毒粒子。

裂解——寄主细胞破裂,释出病毒粒子。

79.什么叫“朊病毒”?

蛋白质类的侵染因子。

80.“朊病毒”的发现有何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讲,“中心法则”认为DNA复制是“自我复制”,即DNA~DNA,而朊病毒蛋白是PrP→PrP,是为“自他复制”。

这对遗传学理论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但也有矛盾,、即“DNA→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矛盾。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会丰富生物学有关领域的内容;

对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探索生命起源与生命现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从实践上讲,其对人畜健康;

为揭示与痴呆有关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机制、诊断与防治提供了信息,并为今后的药物开发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81.朊病毒是如何使人或动物致病的(致病机理)?

因为PrPsc的入侵,把脑细胞中原来就有的PrPc“带坏”(蛋白质大分子与蛋白质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PrPc重新折叠,形成新的高级结构,变成了PrPsc。

增多的PrPsc形成淀粉样斑,造成脑细胞破坏,出现空斑。

第十讲克隆羊

82.什么是细胞分化,细胞的发育潜能有哪几种情况?

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83.什么是分化决定子?

它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细胞质中有着决定细胞分化全能性的物质,称为分化决定子;

分化决定子是RNA,对紫外线敏感,对RNase敏感。

84.什么是卵子中的信息体?

在卵子中,母体信息以核糖核酸蛋白(RNP)颗粒形式存在,其沉降系数比核糖体还大,称为信息体。

85.简述克隆“多莉”羊的实验过程。

86.克隆羊成功有何理论意义?

有何应用前景?

1)理论意义:

(a)证实分化成熟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仍保持完整基因组,具有潜在的全能性;

(b)证实细胞质对胚胎发育分化有决定性作用;

2)实践意义:

(a)蛋白质-多肽类药物;

(b)器官移植;

(c)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d)珍稀濒危动物繁殖

第十一讲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多样性

87.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含义。

种群:

居住在一定地区的同一种类的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一个种群;

群落:

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两个以上不同物种的种群组成群落;

生态系统:

一定地区内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物理因素的总和称生态系统;

生物圈:

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

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

88.什么叫生态位?

生态位(niche)描述各种生物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定地位,包含生活方式:

食物、气候、需求等等。

89.在一个群落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

竞争、捕食/被捕食、寄生、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合作、植化相克

90.能量金字塔告诉我们什么?

1/10定律

91.用于种群描述的特征有哪些?

其关键特征是什么?

数量、年龄比、密度、性别比、分布状况;

数量;

92.用于群落描述的特征有哪些?

(1)群落的组成;

(2)群落中的优势种群;

(3)群落的稳定性;

(4)群落的营养结构

9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何重要意义?

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

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保护野生基因库;

保护农业和药物资源;

保护生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