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555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Word文档格式.docx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特性。

10.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不由自主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

11.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人能动性、积极性、自觉性的高度体现。

12.有意后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

兼有前二者的优点。

13.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14.遗忘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能重现和再认或者是错误地重现和再认的现象。

1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所反映的是事物内在的联系及本质。

它是认知的高级阶段,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认识过程。

(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16.创造性思维是指用独特的新颖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7.人格:

人格通常是指个人整体性的、表现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

18.性格:

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1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地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20.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21.学习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22.心理健康:

人类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心理机能的各种活动正常,功能良好,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于稳定的状态。

2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2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25.教学效能感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否引起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改变的一种主观判断。

26.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在这种影响下往往会表现出与教师期望一致的行为或发展趋势。

(“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简单论述简答

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的综合化趋势、心理学的实用化趋势、心理学的全球化趋势、心理学的本土化趋势

二.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涉及的方面有

认知过程、认知风格、认知策略、元认知(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三.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四.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起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五.感受性的变化的情况

感觉后像、感觉适应、不同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六.知觉的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七.感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感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a.根据感觉适应的规律组织教学

b.根据感觉对比的规律组织教学

c.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组织教学

d.根据联觉的规律组织教学

2运用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a.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之间的差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b.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条理性,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直观地把握知识

c.根据知觉的理解性,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速其对新知识的理解

d.根据知觉的恒常性,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变化情景条件,让学生感知同一事物,以保持学生对这一事物的恒常性

八.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新异性

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九.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合理地组织有关活动

培养间接兴趣

培养坚强的意识和抗干扰能力

十.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应尽量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b.充分利用无意注意吸引学生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明确学习目的

b.重视教学设计

c.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组织教学

一.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形象记忆、抽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

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

短时记忆(7加减2个组块)、长时记忆、感觉记忆

三.根据记忆的理解性

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四.根据记忆的目的性的努力程度

无意记忆、有意记忆

五.增强记忆的方法

1善于识记,增强记忆(直观形象法、分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防止遗忘(要及时复习、要过度学习、合理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排除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复习的方式方法要多样、要动员多种感官参与记忆)

3掌握再认和回忆的策略(再认助忆法、联想回忆法、推理促进法)

六.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理论思维

七.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

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八.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九.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过程是否有清晰的意识

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十.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独特性、灵活性、敏锐性、突发性、综合性

一.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第一阶段)

2分析问题(确定方向)

3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关键)

4验证假设(错了重新提)

二.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问题情景、定势作用、功能固着、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

三.情绪与情感的过程包括

主观体验、生理反应、外部表现

表情

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表情

情绪

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特点

1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极为明显

既有急风暴雨也有温和细腻

既有阴晴不定也有固执坚持

既有外向型也有内向型

既有起伏波动也有稳定深刻

2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相当普遍

逆反心理出现的因素:

独立性受挫、自主性未受关注、个性难以张扬

3青少年的心态由不稳定、不平衡向稳定、平衡转变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独立性显著增强、自我意识不断提升、情感丰富而不稳定、矛盾和冲突持续增多

性格的结构包括: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为什么说心理发展是学习的必要前提?

1首先,心理发展水平影响个体学习的方式

2其次,心理发展水平影响个体学习的内容

3最后,心理发展水平影响个体学习品质的形成

学习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其一,发展意识;

其二,提高素质。

学习风格的特征:

学习风格具有独特性

学习风格具有多维性

学习风格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习风格的类型:

发散型、同化型、聚合型、顺应型

学习动机的作用:

引发作用、定向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教学吸引

2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

4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评定是指教师在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等级评价和评语

学习迁移的分类

1不同领域的迁移(知识和动作技能、情感与态度)

2不同方向的迁移(顺向和逆向)

3不同效果的迁移(积极和消极)

4不同范围的迁移(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5不同程度的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

6不同意识水平的迁移(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

如何把“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去?

整合学科内容、加强知识联系、强调概括总结、重视学习策略、培养迁移意识

心理健康的标准

1了解自己,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人际关系协调

3接受现实,积极应对挫折

4乐于工作,热爱生活

5情绪稳定,主导心境愉悦

6人格完整和谐

心理行为异常的判别方法

来访者主观体验报告、临床病理学观察、心理测验法

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网络成瘾症

心理辅导的方法有:

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

教师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及其表现

1人格异常问题(强迫、偏执)

2人际关系适应不良问题

3职业心理枯竭问题(生理枯竭、情绪枯竭、心智枯竭、价值枯竭、去人性化、行为症状)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1教师职业环境的影响

a.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期望和压力的影响

b.社会提供给教师的资源有限的影响

2教师职业自身特征的影响

a.教师角色多样性的影响

b.人际交往匮乏的影响

c.工作任务繁重的影响

d.完美倾向的影响

其他非教师职业因素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13)

斯金纳的强化(33)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