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开发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602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扶贫开发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县扶贫开发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县扶贫开发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县扶贫开发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县扶贫开发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扶贫开发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县扶贫开发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扶贫开发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县扶贫开发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于经济发展落后,群众生活贫困,199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592个、全省50个贫困县之一。

1994年被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范围内的共有11个贫困乡镇,146个行政村,万贫困人口。

  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来自农业的收入增长困难,二是农民非农就业极不充分。

要全面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必须使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

县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有两条:

进厂、进城。

进厂是到县城集镇就业。

从闻喜县来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在小城镇。

因为小城镇生活、生产成本低,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强。

理念上有了闪光点,扶贫开发和城乡经济发展才有增长点,县上四套班子形成了一个共识;

推进城市化是新时期解决闻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问题和实现小康社会的最佳切入点。

四套班子联席会认为:

城市化的核心是发展城市,并以此带动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整体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把城市列为闻喜县新世纪发展战略,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

  二、创新的实践

  精心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先决条件,是实现城市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

规划是城市化的“龙头”,也可以说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城市建设的蓝图,也是城市管理的依据。

因此,县委、县政府把规划放到城市化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位置,20XX年6月,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出《闻喜县城市总体规划》。

20XX年省政府又把闻喜县列为20XX年前城市体系规划新设城市之一。

根据这一规划,县上决定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人口,加快城镇化进程,在20XX年城市面积原来12平方公里扩大到27平方公里,建城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6万人以上。

对此,县委、县政府决定用3—5年时间启动实施城西大街、城南大街、晋都大道城市外环线路,城市污水处理、城区供水工程、垃圾处理工程等建设,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实现经济社会与公共环境、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的全面进步。

  攻城建,改善县城基础设施面貌

  针对闻喜城市建设历年欠账较多,投入严重不足,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落后,城市功能不全的状况,县委、政府一班人精心谋划,积极运作,确定“老城抓改造,新区大开发,拉大县城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城市发展思路,先后实施完了太风路、新开路改造、西湖公园、人民广场、城东立交桥、晋都大道拓宽等大批重点城建工程。

大运路县城段拓宽改造、城东大街、城南街、城西大街等重点工程正在加紧实施。

从20XX年起,县政府每年自筹资金20XX余万元,先后投入亿元,开工建设了人民会堂、人民广场、西湖公园、东立交桥、晋都大道、第二中学。

20XX年一年,全县新建大楼25幢,建筑面积92490平方米,投资6345万元。

20XX年社会力量建设商业楼、居民住宅楼16幢,总投资6000万元。

为县城经济发展注入了不少活力,邮电通讯上,全县市话容量达到10696线,农话12个网点总容量达7077线,移动通讯载频18个,覆盖全县80%以上的地域。

总投资8000万元,完成106所学校危房改造工程。

同时完成了临夏县12公里、闻线3公里、闻垣线45公里二级公路拓宽改造工程。

全县342个村实现了“水、电、路、校”四配套。

在公路建设上,全县境内油路总里程达739公里,通油路村达到321个,成为全县20个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县市之一。

  全面基础设施面貌的明显改观,为县城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硬环境。

据统计,1998年以来的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就为全县GDP提供了30亿元的增加值。

  大步快行建设小集镇

  将城关镇改名为桐城镇,将岭西东乡、下阳乡、西官庄乡撤消并入桐城镇,将其纳入中心城区统一规划;

撤消柏林乡、七里坡乡,并入郭家庄镇;

撤消酒务头乡并入河底镇;

撤消白石乡并入后宫乡。

按照中心城市、副中心、重点镇、一般镇四个层次的等级序列,组织县域城镇体系的开发建设。

  东镇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

六大工程全面竣工,四大工程加紧建设,一个以海鑫工业园区为中心,工业企业、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各区合理布局,六纵七横的城镇道路框和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基本形成,这一方土地,路宽、楼高、灯亮、人更美。

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六大工程全面竣工。

  企业集聚,农民进城

  我国经济问题的总根子是“二元结构”——农村人口比例高而农业效率低,城市人口比例低而工业效率高,要改变“二元结构”,其根本出路是实现城市化。

经济效率的实质是人和事的比例。

就城市来讲,主要是通过“加法”提高效率,而农村则不同,主要是通过增人提高效率,闻喜县走了一条企业集中、农民进厂、产业集聚、人口集聚的路子。

产业集聚主要通过三条途径:

一是主导产业集聚、鼓励区域内主导产业的出现,即在工业、市场贸易、房地产业三大方面引资金,引项目,加快主导产业崛起,带动一般产业和配套建设。

二是生产要素集聚,亦即民营企业规模集聚,集中创办工业园区。

人口集聚主要通过六条途径:

一是创建更快的产业要素,形成规模产业人口;

二是建立各种专业市场,繁荣商业经济,吸引更多的经商人员;

三是发展文化旅游和服务行业,增加旅游和服务人流;

四是扩大和提升教学产业,增加就学人流;

五是招商引资,迎来外地人口;

六是鼓励农村有钱大户和小康户进城购房建房居住,经商兼务农,农村土地可以继续耕种,集体不予收回,闲时经商,忙时耕种,调动农民进城的积极性。

  闻喜县现有企业1000余家,其中产值达30亿元以上的巨头1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0家,5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115家,这些企业大部分集聚在“一城八园”,即海鑫钢铁城、金属镁工业园、水泥建材工业园、绿色食品工业园、高新技术工业园、玻璃器皿工业园等。

这些龙头企业为全县农村劳力提供了新的就业空间,促进了城市规模和人口迅速膨胀,提高城区购买力水平。

全县38万人,16万农村劳动力,8万人进厂务工。

仅海鑫钢铁公司就接纳了1万名农民务工。

这在中西部地区县城是绝无仅有的。

闻喜的实践说明,企业集中,农民进厂,是小城城发展的一条捷径。

  三、可喜的成效

  闻喜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效益之一:

扶贫攻坚整体达标。

94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闻喜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1997年首批达标县。

到1995年底,全县十一个攻坚乡镇,万贫困人口中,有两个乡镇,万贫困人口提前两年达标;

1996年,又有七个乡镇,万人口提前一年达标,并按省委规划按期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平均达标;

截止1997年底,剩余的两个乡镇,万贫困人口顺利地通过了省、地的整体达标验收,全县11个乡镇实现了整体达标,万贫困人口达标率占到%。

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67元,九年纯增16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96元。

  效益之二:

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随着晋都大道、人民会堂、人民广场、西湖广场、西湖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大运路拓宽改造、城东大街、城西大街、城南大街等重点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县城一环正在开通,城市框架明显拉大,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水电路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效益之三:

城市绿化、亮化初具规模。

人民广场、西湖休闲广场的绿化、灯光等专业设计,邀请外地先进企业招标设计施工,现已竣工并向游人开放。

对太风路、立交桥路、党政街等绿化带及路灯进行了清理与检修,并派专人养护。

各单位拆墙透绿工作成绩斐然,绿地面积达到10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人均公共绿地过去的平方米,提高到平方米。

  效益之四:

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正如温家宝同志所讲,“小城镇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农村各种资源合理配置、调整和聚积的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小城镇的发展,最关键的还是繁荣经济,没有经济的增长,小城镇的作用就很难发挥。

”20XX年,全县GDP达到亿元,比1997年增长倍,全省排名第38位提升到第14位。

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前三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省第八位。

20XX年增长势头更为强劲,GDP完成40亿元,同比增长89%;

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同比纯增亿元,增幅%,增幅在全省119个县中,位居第4位,绝对额在全市13个县中位居第二,20XX年全省第14名跃为第7位,一年超越7个财政总收入先进县。

实现了一个国家贫困县、全区落后县进入全市第三强的历史性跨越。

  效益之五:

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新框架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非公有制比重达到90%以上,“工业富县”战略有效实施,八大主导产业实现新的规模扩张,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正在形成;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南菜北药”形成规模,粮经比例达到5:

5;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8:

72:

20;

劳动力就业结构显著转变,投资结构实现创新,民间资本充分涌流。

  四、宏伟的蓝图

  党的十六大以后,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全县综合实力的发展形势,科学论证今后发展的主导优势和现实保障,全面总结跨越式发展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这就是:

在过去九年实现第一步跨越的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到20XX年实现GDP和财政收入翻一番,分别达到60亿元和6亿元,实现全市前三强向全省前三强的第二步跨越;

从20XX年开始,奋力向第三步迈进,全省前三强向全国百强县冲刺,力争在20XX年接近全国百强县的水平。

  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按照全国城镇化率2020年要达到50%以上的要求,县委初步设想,用8到10年的时间,把县城与东镇连成一体,形成框架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20万以上的中等新型工业化城市。

到那时,这里既有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又有教育园区、花园小区、休闲景区,全县一半的人口将在这里生产、生活、工作、消费,90%以上财富将在这里创造产业,县城将成为全县116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最具活力、最有魅力、人气最旺、财气最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全县优势产业、优势项目汇聚的“亮点区”,辐射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井喷区”。

要用经营的办法建设城市,又要通过城市的虚拟经营和环境经营聚集人气财气,把能人集聚起来,把资金吸引过来,把农村人口转移进来,实行城乡统筹,实现协调发展。

目前正在坚持“扩张、提升、吸纳、改市”的城建方针,着力拉大县城框架。

大运路拓宽、城东大街、城西大街、城南大街等重点项目要抓紧建设,尽快打通县城一环。

  五、目前的困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外来人口巨增,现有城市建设滞后,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已成为制约闻喜县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目前的困扰主要是: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与城市功能低下的矛盾。

一是吃水与供水的矛盾;

二是落后的县城交通与拥挤的人口矛盾;

三是进城务工子女就学人数增多与学校教学设施的矛盾;

四是人民健康与卫生设施落后的矛盾;

五是图书、文体活动设施与群众需求的矛盾;

六是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与企业发展环境的矛盾。

闻喜县现有的城市规模,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市建设资金缺口一直成为制约县城建设发展的瓶颈。

根据闻喜县财务情况,他们欲采取举债和社会筹集办法融资以缓解城建的困扰,但他们更需要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