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5763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14.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9页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9页
亲,该文档总共1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1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机电安装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由于管线综合平衡是中心内容,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管线综合平衡来扩展,所以最终的控制和安排也主要通过管线综合平衡图来实现。

56,二、主要技术内容,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4、管线综合布置的六大原则,15:

56,二、主要技术内容,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综合支吊架的应用只有机电总包应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才能实施,只有机电总包可以统筹安排各个专业的施工,而综合支吊架的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同专业的管线使用一个综合支架,从而减少支架的使用。

综合支吊架的应用要有技术根据,对于不同介质的管线,图集和规范上的支架选用规格无法直接选用,支架受力分析及选型必须要进行验算复核。

同时通过计算校核整体支吊架受力强度,以保证质量和安全。

对于规范中明确不允许借用支架的管线,必须使用独立的支吊架。

可以直接参照选用图集和规范中的支架选用规格。

5、综合支吊架的应用,15:

56,二、主要技术内容,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6、定型综合支吊架的应用,15:

56,是将管道自重及所受的荷载传递到建筑承载结构上,并控制管道的位移,抑制管道振动,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定型综合支吊架一般分为与管道连接的管结构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生根构件,将这两种结构件连接起来的传力连接构件和减振构件、绝热构件、以及辅助钢构件,构成了SLS综合支吊架系统。

部件可以任意组合。

二、主要技术内容,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6、定型综合支吊架的应用,15:

56,二、主要技术内容,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1):

组合式构件、装配式施工,整齐、美观、大方无需焊接和钻孔。

可方便地进行拆改调整,重复使用,浪费极小。

2):

各专业协调好,提高室内空间标高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各专业可共用一支吊架;

充分利用空间,可使各专业的管束得以良好的协调。

3):

受力可靠、稳定完备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集,所有的受力构件型钢钢及扣件(带锁紧锯齿)可以实现拼装构件的刚性配合,连接无位移,无阶调节,精确定位。

抗冲击及震动,增强支架节点的抗剪能力。

4):

跟踪式服务,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指导、解惑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解惑,对在施工中碰到的特殊支吊架做实时的力学校核,以及对各专业管束的协调。

7、定型综合支吊架的优点,15:

56,二、主要技术内容,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5):

安装速度快,施工工期短安装速度是传统做法的68倍,制作安装成本降二分之一。

各专业和工种可交叉作业,提高工效,缩短工期。

6):

使用寿命长,后期维护方便根据使用环境、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不同工艺的材料有电镀锌(冷镀锌)、热镀锌及粉末镀锌涂层(喷塑)。

7):

材料预算准确产品为标准化半成品,型号标识明晰,配合规范的管理,材料和配件上的浪费和丢失极少。

56,二、主要技术内容,6.1管线综合布置技术,8):

良好的通用性和组合性丰富的标准组件种类,可供多种选择。

保证了不同条件下各类支架的简便性、适用性及灵活性。

9):

环保施工无需电焊和明火,不会对环境和办公造成影响。

5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15:

56,一、国内外发展状况,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是近年来通风空调工程风管制作、安装的新技术,由于其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加工能力不断提高、配套软件的开发和形式的多样性,与传统角钢法兰连接技术相比,具有占用场地小、设备使用量少、批量制作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操作劳动强度降低,产品质量易于控制等诸多特点。

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在国内一些重要工程和相当大的区域内也已具有市场规模。

56,二、主要技术内容,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薄钢板法兰风管构造形式:

经过专用机械加工,风管与法兰同为一体及采用镀锌板制作的法兰条与风管本体采用铆接形成的风管。

风管间的连接采用弹簧夹式、插接式或顶丝卡紧固等方式。

薄钢板法兰风管的制作,可采用单机设备分工序完成风管制作;

也可采用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自动生产线将材料类型选择、剪切下料、风管板面连接形式及法兰成形、折方等工序顺序自动完成。

自动化流水线使用镀锌板卷材,根据风管需要连续进行管材下料到半成品加工完成,全部工序只需30秒钟即可完成,实现了直风管加工和风管配件下料的自动化。

异形风管可采用数控等离子切割设备下料,有效节省手工展开下料的繁琐工序、操作时间,保证了下料的准确性。

设备的配套使用实现了直风管加工和风管配件下料的自动化。

56,二、主要技术内容,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15:

56,二、主要技术内容,图6.2.1-2法兰四角处密封,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15:

56,二、主要技术内容,图6.2.1-5组合式法兰风管的法兰安装,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15:

56,图6.2.1-6矩形直风管加工流水线,15:

56,三、适用范围与应用实例,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适用于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500Pa的通风及空调系统风管长边尺寸小于等于2000mm的金属矩形风管,15:

56,三、适用范围与应用实例,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15:

56,四、经济效益,6.2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薄钢板法兰风管与型钢法兰风管相比可节约材料、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效约10倍以上,风管加工安装成本每平方米综合成本可降低20元以上。

矩形风管流水线由于使用卷筒钢板,其材料的损耗可比板材料制作风管下降58%。

薄钢板法兰风管与型钢法兰风管相比可降低风管系统的重量,以边长12501000的风管为例可降低风管重量约30%,不仅仅是风管加工材料的节约,还可降低风管支吊架的选用规格型号。

5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3变风量空调技术,15:

56,一、国内外发展概况,6.3变风量空调技术,变风量(VariableAirVolume,简称VAV)空调系统是一种通过改变进入空调区域的送风量来适应区域内负荷变化的全空气空调系统。

56,二、系统基本构成与基本原理,6.3变风量空调技术,变风量空调系统由四个基本部分构成:

变风量末端装置、空气处理及输送设备、风管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

1、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构成,15:

56,二、系统基本构成与基本原理,6.3变风量空调技术,变风量空调系统基本构成,15:

56,二、系统基本构成与基本原理,6.3变风量空调技术,2、变风量空调系统调节原理变风量空调系统工作原理见图6.3.2-2。

相对于定风量空调系统,所谓变风量空调系统有两层含义:

空调系统总风量可变;

空调区域内末端装置的一次风送风量可变。

表6.3.2分别表达了变风量与定风量空调系统及其温度控制区域的基本热平衡方程式、不同的工作原理。

56,二、系统基本构成与基本原理,6.3变风量空调技术,变风量空调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15:

56,三、系统特点与适用范围,6.3变风量空调技术,与定风量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相比,变风量空调系统具有区域空气温度可控,空气品质好、部分负荷时风机可调速节能和可利用低温新风冷却节能等优点,三种系统的比较见表6.3.3。

56,三、系统特点与适用范围,6.3变风量空调技术,表6.3.3,15:

56,四、主要技术内容,6.3变风量空调技术,1、变风量末端装置(VAV-BOX)变风量末端装置是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征设备,它是由箱体、控制器、风速传感器、调节风阀等部件组成的机电一体化装置。

空调系统通过末端装置调节一次风送风量,跟踪负荷变化,维持室温。

56,四、主要技术内容,6.3变风量空调技术,图6.3.4-1单风道型变风量末端装置结构图,15:

56,四、主要技术内容,6.3变风量空调技术,2、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与其他空调系统相比变风量系统更依赖于自动控制。

由系统控制器、末端装置控制器及其用于相互通信的BA网络共同构成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系统。

(3)系统控制,

(1)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

(2)系统风量控制,15:

56,四、主要技术内容,6.3变风量空调技术,

(1)变风量末端装置控制一次风量控制、再热控制、末端装置内置风机控制、与中央监控系统通讯。

(2)系统风量控制空气处理机(AHU)的风量控制是变风量空调系统最主要的控制内容之一。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风量控制方法主要有:

定静压法、变静压法、总风量法。

56,图6.3.4-10VAV末端安装示意图,1风管2变径管3进口直管段4VAV变风量箱5控制箱6吊杆7软接管8多出风口噪声衰减器9出风接口,6.3变风量空调技术,15:

5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5:

56,概述,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按复合板材质的不同,非金属复合板风管主要有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聚氨酯复合板风管、酚醛复合板风管、玻纤复合板风管。

复合板板材的制作均采用机械化生产工艺,一次成型。

生产效率高,板材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复合板风管具有重量轻、外观美观、施工方便效率高、不需要外保温、漏风小的特点,一般在现场制作,以避免损坏。

56,一、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是以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为两面强度结构层,以绝热材料或不燃轻质结构材料为夹芯层,表面附有一面或二面铝箔,采用机械化工艺制成的复合板,再在施工现场或工厂内切割成上、下、左、右四块单板,用专用无机胶粘剂组合粘接工艺制作成通风管道,再用错位式无法兰连接方式连接风管。

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是近年来风管加工制作的新技术,它既有镀锌钢板风管的强度和现场制作、安装的便利,又有不燃烧、不生锈的特点,更兼有复合风管重量轻、不需二次保温、漏风小的特点,是新一代的节能环保风管。

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5:

56,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5:

56,一、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板材切割专用胶配制风管组合风管加固及导流叶片安装风管连接风管安装,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5:

56,一、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2、专用胶的配制专用胶为氯氧镁水泥粉剂和液剂两部分组成,在现场按说明书配制。

应采用电动搅拌机搅拌,搅拌后的专用胶要稍有流动性。

配制后的专用胶粘剂应及时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胶粘剂变稠和硬化,不允许再次添加液剂进行稀释后使用。

56,3、直风管制作,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a)风管组装示意图,(b)风管底板放于组装垫块上,图6.4.1-2,15:

56,一、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风管上下板2-风管左右板3-用扎带坚固4-形箍(e)风管用捆扎带紧固示意图图6.4.1-2直风管制作示意图,15:

56,一、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4、异径风管制作1)变径管制作2)弯管制作做矩形弯管时,一般采用由若干块小板拼成折线的方法制成内外同心弧型弯管,与直风管连接口应按图6.4.1-4制成错位连接形式。

制作时,应根据弯管弯曲角度、管边长B,按表6.4.1-3选定所需片数并根据角度算出折线板的长度,二端的二块板叫端节,中间小板叫中节。

常用的弯管有90、60、45、30四种,其曲率半径一般为R=11.5B(曲率半径是从风管中心计算)。

56,一、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图6.4.1-490弯管制作示意图图6.4.1-5蝴蝶三通制作示意图,15:

56,一、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图6.4.1-7内支撑加固图,15:

56,一、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图6.4.1-8风管连接示意图1-垂直板2-水平板3-涂胶4-预留表面层,5、风管连接1)采用无法兰错口插接,专用胶粘接。

用钢丝刷将风管对口纵向粘接面上的泡沫材料刮去12mm,然后连接面涂胶。

将两节连接的风管错位插入并靠紧,上下左右平直,准确定位。

56,一、机制玻镁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图6.4.1-10风管与风阀无法兰纵向对口粘接示意图,图6.4.1-11风管与风阀承插口连接示意图,2)风管与风阀、静压箱、消声器的连接采用金属风阀、静压箱、消声器,连接面制作成插入式,插入口长度为50mm,自攻尾钉固定,见图6.4.1-11。

56,二、聚氨酯复合板风管及酚醛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聚氨酯复合板风管与酚醛复合板风管同属于双面铝箔泡沫类风管,风管内外表面覆贴一定厚度的铝箔,中间层为聚氨酯或酚醛泡沫绝热材料。

聚氨酯复合风管为90年代从国外引进技术,现国内部分地区已有专业生产聚氨酯复合板制作流水生产线。

酚醛复合风管为近年我国自行研究的用于通风管道的复合板,现已有酚醛复合风管复合板制作流水生产线,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

56,酚醛复合板风管,15:

56,二、聚氨酯复合板风管及酚醛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板材下料、成型放样下料应在平整、干净的工作台上进行。

矩形风管的板材放样下料展开可采用一片法、U形法、L形法、四片法,根据需要选择展开方法以减小板材损耗,如图6.4.2-1所示。

56,三、玻纤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玻纤复合板风管是以玻璃棉板为基材,外表面复合一层玻璃纤维布复合铝箔(或采用铝箔与玻纤布及阻燃牛皮纸复合而成),内表面复合一层玻纤布(或覆盖一层树脂涂料)而制成的玻纤复合板为材料,经切割、粘合、胶带密封和加固制成的通风管道。

56,三、玻纤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板材放样下料1)风管管板的槽口形式可采用450角形和900梯形(图6.4.3-1),其封口处应留有大于35mm的外表面层搭接边量。

制作风管的板材实际展开长度应包括风管内尺寸和为开槽准备的余量及纵向搭边宽度,展开长度超过3m的风管可用两片法或四片法制作。

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图6.4.3-1玻璃纤维复合风管梯形槽口,15:

56,三、玻纤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2)复合板板材切割应使用专用工具。

切割前应准确调整好刀片间距和角度。

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图6.4.3-2玻璃纤维复合板拼接,15:

56,三、玻纤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角钢外法兰2-槽形内法兰3-镀锌六角螺栓M6图6.4.3-4玻璃纤维复合风管采用角钢法兰连接的型式示意图,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2、法兰下料粘接采用外套角钢法兰连接时,角钢法兰用料规格可以依照金属风管标准小一号规格使用,角钢外法兰与槽形内法兰采用规格为M6镀锌螺栓连接,螺孔间距不大于120mm,连接时法兰与板材间以及螺栓孔的周边需涂胶进行密封,防止玻璃纤维外露和飞散。

56,三、玻纤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a)接口切内45粘接(b)90专用连接件连接图6.4.3-5三通的制作示意图,6.4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15:

5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15:

56,一、概述,根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管道安装试压合格后,运行前应对管道内壁进行冲洗,以保证管道内壁的清洁净。

一般情况,国内施工单位多数是选择压缩空气、饱和蒸汽、水做为冲洗介质并采取出口排水的方法冲洗管道内壁,这种方法不仅不能将管内杂质冲掉,而且浪费水、电和污染施工环境。

闭式循环法冲洗管道内壁,不仅能实现管道内壁冲洗后的技术要求,而且省水、省电、环保、省时间等。

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15:

56,二、基本原理与定义,所谓闭式循环冲冼,就是先将贮水池或贮水箱及管网内全部装满水,然后再开启冲洗循环水泵(或管网加压水泵),使其从水池当中抽水,注入管内使管内水流动,再排到水池,经过过滤,再抽入管内,从而进行反复的脏水循环,换水后进行反复清水循环,换水后再进行反复净水循环,直至经化验合格,最后放水清理除污短管内杂物。

56,三、主要技术内容及特点,脏水循环、排掉;

再换水,清水循环、排掉;

再换水,净水循环,再排掉,6.5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15:

56,四、技术指标与技术措施,1、冲洗位置的选择a)水泵尽可能用正式水泵,若因业主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正式水泵则需重新安装冲洗水泵时,临时水泵应安装在场地宽敞和平整处,便于操作,安装变配电装置及其他设施;

b)尽量靠近电源和水源地,减少临时用水、用电设施的费用;

c)可以尽量用永久性设施及总供水泵站,可以大量节约资金。

56,四、技术指标与技术措施,2、冲管a、系统注水:

将冲洗的系统主干线、支线的供水管和回水管内全部注满水,并高处排放空气;

水可以用水泵注水,也可以用开三通直接往管里灌水;

若管内试压水未排掉,要补充注水,直至全部注满水为止;

b、粗洗循环:

启动冲洗水泵,进行810小时的管内脏水进行循环,迫使管内沉积的砂、砾石等杂质沿水流方向移动而最终沉积到除污短管(除污器)中,使轻质悬浮杂质沿管道排水口排入水池中,经过滤清除掉;

56,四、技术指标与技术措施,c、清水循环待管道内最低点水全部排净后,关掉排水阀门,再向供水管内和回水管内注入清水,管内水满后,再开启冲洗水泵,循环810小时以后,迅速排掉管中的浑水;

这个过程是使管内的细砂及氧化铁皮等有足够的时间移动沉入除污短管里;

若循环不理想,可以延长循环时间;

d、净洗循环:

净洗,是在清水循环后,将浑水全部排掉,然后注入自来水,继续开泵循环,使管内全部杂质都沉积在除污短管里面,经水质化验合格后结束清洗循环;

化验不合格用延长清洗循环时间解决,直至化验全部合格为止;

e、冲洗操作方法:

先冲洗最远的支管,合格后依次由远到近,冲洗全部支管合格后,再冲洗主干管。

未端设备冲洗应与支线管网一同冲洗,主管网上的设备应与冲洗主干管时一同冲洗。

5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6.6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15:

56,一、概述,给水管道中,取代镀锌钢管和塑料管道的薄壁金属管道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以薄壁不锈钢管和薄壁铜管为代表,连接方式也越来越多,除焊接和粘接以外,机械密封式连接的种类最多。

因机械密封式连接无套丝作业、无焊接作业、无粘接作业,污染少,连接快速简便,有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

6.6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15:

56,1、定义铜管:

按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GB/T18033标准拉制的薄壁铜质管材。

铜管状态分为硬态、半硬态和软态三种。

薄壁不锈钢管:

壁厚与外径之比不大于6的不锈钢管。

卡套连接:

拧紧螺母,使管件内的鼓型环受压紧固变形而封堵管道连接处缝隙的连接方式。

插接式连接:

将切口的端面能与管子轴线保持垂直并去除毛刺的管子,用力插入管件到底即可。

56,二、定义与基本原理,1、定义卡压连接:

以带有特种密封圈的承口管件,在管口处压紧起到密封和紧固作用的连接方式。

环压式连接:

在承插口处设置宽带密封圈,以钳压承口部位后呈环状压缩紧固而达到密封的连接方式。

卡凸式连接:

用螺母或法兰紧固,依靠管道凸环和密封圈的压紧作用而封堵管道的连接方式。

CECS277-2010建筑给水排水薄壁不锈钢管连接技术规程,6.6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15:

56,二、定义与基本原理,二、定义与基本原理,2、基本原理1)卡套连接和卡凸式连接等方式均是:

管子配套管件密封圈螺母紧固方式,属活性连接方式。

2)卡压连接和环压式连接等方式均是:

管子配套管件密封圈工具压接紧固方式,属永久性连接方式。

56,三、主要技术内容,1、铜管卡套式连接1)技术内容:

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施工方式,操作简单,掌握方便,是施工中常用的连接方法,连接时只要管子切口的端面能与管子轴线保持垂直,并将切口处毛刺清理干净,管件装配时卡环的位置放置正确,并将螺母旋紧,就能实现铜管的严密连接,主要使用于管径50mm以下的半硬铜管的连接。

56,三、主要技术内容,1、铜管卡套式连接管子插入接头并保证与接头底部

(2)接触,卡套右端在螺母的拧紧顶压下,左端被挤进接头体内锥孔与管子间的间隙里,使卡套的外锥面形成锥面接触密封,卡套的内刃口

(1)嵌入钢管外壁,在钢管的外壁压出一个闭口环形槽和一个环形凸起(4),形成密封;

进一步拧紧螺母,使卡套中部稍微凸起,产生弹性变形,弹性应力使卡套右端面与螺母锥面产生摩擦力,以防螺母松动,弹性变形部分可吸收液压管道中的震动,另外,卡套尾部(3)也紧抱钢管形成一道抵触密封。

56,三、主要技术内容,6.6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15:

56,三、主要技术内容,2)技术要求和措施安装前应清洁卡套、卡套连接件的接头部位;

铜管宜采用滚轮式切管器切断,管口断面与管子中心轴线应垂直,管口保持整圆,应无毛刺、破裂等缺陷;

螺母和卡套应按连接的先后顺序套在连接管上,旋紧螺母后,检查连接管段是否平直、尺寸是否准确,无误后使用适用扳手旋紧;

应选用活动扳手或专用扳手,不宜使用管钳旋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