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226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寒露温度Word文件下载.docx

饮食均匀睡眠足,精神积极心开朗;

短信相思把情传,愿你快乐体健安。

寒露快乐!

【篇二:

寒露】

寒露

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

每年九月中(西历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为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寒意愈盛,故名。

10

本词条正文缺少最新信息,欢迎各位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目录

展开

1节气由来

2天气特点

2.1气温降得快

2.2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3天气危害

3.1雾和烟霾

3.2华西秋雨

3.3寒露风

3.4高原山区雪害

3.5热带气旋

4节气习俗

4.1登高习俗

4.2农事习俗

4.3饮食习俗

5养生食谱

5.1大枣莲子银杏粥

5.2香菇冬瓜球

5.3苡仁炖猪蹄

6节气禁忌

6.1忌无病乱补

6.2忌虚实不分

6.3忌多多益善

6.4忌凡补必肉

6.5忌以药代食

6.6忌重“进”轻“出”

6.7忌恒“补”不变

6.8忌越贵越补

7衣食住行

7.1衣

7.2食

7.3住

7.4行

8节气农事

9节气农谚

10寒露诗词

1节气由来编辑本段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

“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

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

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

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

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

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

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

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常年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

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

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

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

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

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

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

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1]

2天气特点编辑本段

寒露节气

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结束。

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

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

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

对于寒露时节的一些讲究和说法,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时候人们把寒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随着节气的变化,南来的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列队向南迁移;

第二个阶段是,各种鸟儿和雀儿都不见了,只有海边的蛤蜊形似雀儿鸟儿一样存留在沙滩上;

第三个阶段是,各种各样的菊花相继开放。

一般寒露过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雨季基本结束,只有云南、四川、贵州等少数地方尚能听到雷声。

东北和新疆等少数北方都已经飘雪花了。

白天的气温还比较温暖,秋高气爽晴空

万里的,一派深秋美丽宜人的景象,但夜晚的温度却特别寒冷。

[4]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

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

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

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

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

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3天气危害编辑本段

10月的气温下降明显,每当遇到秋雨,空气中丰沛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有时

出现雨雾混合或者雨后大雾的情况。

特别是在夜间,更为多见。

进入10月,在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辽宁东南部、河北和山东的东部、皖南、湘西、鄂西、四川盆地、重庆等地,可能形成成片的雾区,影响当地的交通运输和交通安全。

2004年北京10月8日,寒露节气的当天早晨,迎接上班市民的便是一场大雾。

北京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只有200米左右(水平能见度距离200-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

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之间的称为浓雾)。

由于受到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在连日无风的情况下,聚集在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和工厂排出废气、粉尘不容易扩散,也会形成烟霾天气,如果空气中湿度大还可形成雾、霾混合的天气。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

降水量秋季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

以9到10月最为集中。

降水时间长,秋雨绵绵,降水强度一般不算大。

9-10月份总雨日一般都在20-30天。

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大多数年份都有。

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对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晒有较大的影响。

在寒露期间,华南东部有时也有这种对秋收、秋种有影响的连阴雨天气。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南方后,引起显著降温,造成晚稻瘪粒、空壳减产,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因这种低温冷害多出现在寒露期间,故被称为寒露风。

一般来说,寒露风对水稻危害的气象指标因水稻品种和发育期而异,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

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类型

寒露风对晚稻造成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天气类型。

1)湿冷型:

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逐渐减弱难退的暖湿气流相遇,通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其特征是低温、阴雨、少日照。

2)干冷型:

较强冷空气南下,吹偏北风,风力3-5级,空气干燥,天气晴朗,有明显的降温,其特征是低温、干燥、大风、昼夜温差大。

等级划分

寒露风等级的划分以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雨日为基础,分为干冷型、湿冷型两大类,

并各分为轻度、重度两个等级。

防御措施

寒露风对双季晚稻危害很大,必须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

晚稻需防“寒露风”

晚稻需防“寒露风”

1、掌握寒露风出现规律和双季晚稻的安全齐穗期(指双季晚稻抽穗开花期间80%以上的年份不会受到寒露风危害的日期),合理搭配品种。

即根据寒露风出现的早晚选择品种,安排适宜的播种期,使其安全齐穗,避免寒露风的危害;

2、科学运用寒露风预测,合理安排生产。

寒露风的长期预测,可提供各级领导和农民朋友安排双季晚稻生产时参考。

如在寒露风早的年份可多种些早熟品种,甚至适当缩小双季晚稻的种植面积;

晚的年份可多种些晚熟品种等;

3、选育抗低温高产品种;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用水,增强根系活力和叶片的同化能力,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的抗低温能力;

5、采取相应的农业措施,改善农田小气候。

如冷空气来临前,采用以水调温的措施,一般用温度较高的河水进行夜灌(白天排空晒田)和灌深水或喷水,使株间温度相对较高;

另外,喷洒化学保温剂,即将保温剂喷在叶面或滴入水中形成膜状,抑制水分蒸发,减少耗热,使温度不降低或降温速度减慢等保温措施,以减轻低温危害等。

进入深秋,在青海与四川交界处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较高的高原山区,开始出现雪量大的情况,给当地交通、畜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

虽说7-9月是热带气旋活跃期,但在10月,仍有热带气旋活动,只不过次数开始减少,而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时仍较强。

4节气习俗编辑本段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5]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

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

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

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

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

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

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

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古人云:

“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

5养生食谱编辑本段

进入寒露,此后天气逐渐转冷,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这一时节又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所以要因时制宜,安排好日常的饮食起居,增强机体免疫力。

大枣莲子银杏粥

原料:

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

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香菇、鸡汤、淀粉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麻油适量。

香菇水发、洗净;

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用;

姜洗净切丝;

将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

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苡仁炖猪蹄

苡仁200克,猪蹄两对,料酒、姜、葱、盐等适量。

将猪蹄洗净开边,与苡仁同放入锅内,加入少量水、料酒、姜、盐等,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煮两个小时左右,猪蹄烂熟即可。

补益气血,去湿消肿。

6节气禁忌编辑本段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

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

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

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

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

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

【篇三:

24节气与12时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人根据不同节气的气候特点来指导农事活动、衣食住行及养生美容,2011年6月入二十四节气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节气分别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此外,每个节气还分三候,五日为一候。

根据季节的不同变化,24节气又可以分为几类:

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

2、象征温度变化的有: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3、反映降水量的则是:

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4、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不同节气的含义分类:

1、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2、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3、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4、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命名的讲究

1、“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但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2、“至”是意极、最的意思。

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

夏至,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

3、“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

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24节气的时间

1-6月份,节气一般是每个月的6号和21号。

7-12月份,节气一般是8号和23号。

日期一般是固定,有时也差一两天

立春2月6号左右

雨水2月23号左右

惊蜇3月6号左右

春分3月23号

清明4月5号

谷雨4月22号

立夏5月7号

小满5月22号

芒种6月7号

夏至6月22号

小暑7月8号

大暑7月22号

立秋8月7号

处暑8月23号

露水9月7号

秋分9月22号

寒露10月7号

霜降10月23号

立冬11月7号

小雪11月23号

大雪12月8号

冬至12月22

24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

夏季的开始。

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

秋季的开始。

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

昼夜平分。

寒露:

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

冬季的开始。

小雪:

开始下雪。

大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

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

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4节气与养生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24节气的变经随时影响着人体健康顺应24节气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防病健身,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例:

小寒养生:

1、起居:

总的原则是固护元阳。

方法:

1、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2、减少房事次数。

2、饮食:

当归生姜羊肉汤配以人参、黄芪、何首乌、当归、阿胶等中药补益气血、滋补肝肾。

3、运动:

慢跑、跳绳、踢毽子。

注意不可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

冬季韧带弹性和关节灵活性

降低,所以运动时避免损伤韧带和关节。

功法:

每天二十三至三时之间,盘坐,右大

右方向,转头目视上托之手。

然后,左右手足交换,动作相同,左

右各十五次。

叩齿:

即上下牙齿相叩,叩齿三十六次。

漱津:

即舌舐上颚,并两颊、上下齿唇间,此时唾液则增加分泌,养生家称为津液,待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意想

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三次。

吐纳:

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三十六息而止。

主治:

营卫气蕴,食人即吐,胃脘痛,腹胀,身体困重,心下急痛,二便不畅,黄疸等。

参考附件《陈希夷24节气导引做功图》。

4、情志:

冬日阳光减少,且气候寒冷,容易使人出现情绪低落,甚至精神抑郁,故应适当参加

文体娱乐活动,适当运动,以振奋精神。

5、经络:

酉时,即下午5时至7时是肾经当令,故每日酉时进行经络养生效果更佳。

1、

用热水泡足30分钟2、用大拇指用力点按涌泉穴(肾经的原穴)、太白穴(脾经的原穴)、太渊穴(肺经的原穴)各36次,调补肾、脾、肺三经的气血阴阳。

3、把手搓

热,温煦督脉命门穴,温补一身之元阳;

温煦任脉关元穴,温补一身之元阴,增加生命的动力。

6、预防疾病:

冻伤、皮肤瘙痒、寒哮、老慢支、肺心病、寒痹。

24节气与时辰

地球绕太阳一周,对于气候的影响古人将其规律概括为二十四节气。

那么一天二十四小时,地球自转一周,太阳东升西落,也可以借用二十四节气来大体上说明其冷热寒温的变化。

以中午正十二点,太阳直射地面,午时一阴生,为夏至,夏至一阴生。

以晚上转钟十二点,太阳北沉,子时一阳生,为冬至,冬至一阳生。

以这个规律来排一天二十四节气,晚十二点冬至,转钟一点小寒,转钟二点大寒,三点立春,四点雨水,五点惊蛰,凌晨六点春分,七点清明,早八点谷雨。

早九点立夏,十点小满,十一点芒种,十二点夏至,下午一点小暑,下午二点大暑。

下午三点立秋,四点处暑,五点白露,黄昏六点秋分,晚七点寒露,晚八点霜降。

晚九点立冬,晚十点小雪,晚十一点大雪,转钟十二点冬至。

至此一天二十四节气,排满二十四小时,为一循环。

24节气与四季根据上面一天内二十四小时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排列规律,我们可以将一天分为四段,即一天之春夏秋冬。

凌晨三点立春,到早九点立夏,这段时间为一天的春天。

早九点立夏到下午三点立秋,这段时间为一天的夏天。

下午三点立秋到晚九点立冬,这段时间为一天的秋天。

晚九点立冬到凌晨三点立春,这段时间为一天的冬天。

24节气与24椎

从人体解剖学得知,颈椎骨七块,胸椎骨十二块、腰椎骨五块,合起来共二十四块,它正好和二十四节气相对应。

这种巧合正是体现了人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之观点。

每一块脊椎骨都对应着一个节气。

而且,在二十四节气的那一时刻,就是天地交泰的一瞬间,宇宙中可发生多种奇妙变化。

宇宙中的生物、植物及万物,它们各自的慧光能量流都发生了由低能向高能的转变,以及各自磁场方向的改变,而后逐渐消失,回到原来状态。

第一颈椎——大雪

头、耳、鼻、喉、脸、头痛、失眠、眼疾、记忆减退、眩晕

第二颈椎——小雪

喉、舌、声带、口、昏眩、耳鸣、扁桃腺炎、腮腺炎、直肠炎

第三颈椎——立冬

咽、颊、肩、咽喉炎、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痤疮、湿疹

第四颈椎——霜降

颈部肌肉、臂、肩酸痛、牙痛、甲状腺

第五颈椎——寒露

手肘、食道、气管、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第六颈椎——秋分

甲状腺、手腕肌、大拇指、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

第七颈椎——白露

甲状腺、中指、肱肌、甲状炎、手臂外侧、中指、肱、无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