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476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版Word文档格式.docx

胰岛素泵还可以灵活调整运动期间的基础量,减少因运动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而引起的低血糖风险。

(4)减少胰岛素吸收的变异:

多次皮下注射治疗需要采用中长效胰岛素制剂,而该类制剂在同一个体上吸收率的差异,可导致血糖波动。

而胰岛素泵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制剂,吸收较中长效胰岛素稳定;

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注射部位易产生硬结,局部脂肪萎缩,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而胰岛素泵使用者输注部位基本固定,避免了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的差异,胰岛素泵注射时胰岛素用量较多次皮下注射时胰岛素用量明显减低,便于胰岛素的吸收。

(5)加强糖尿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

由于胰岛素泵治疗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的时间相对较短,从而缩短了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时间,手术后禁食期间只给基础输注量,既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又减少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促进了手术后机体的恢复。

1.3.2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胰岛素泵的使用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增加糖尿病患者进食、运动的自由;

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管理能力;

减轻糖尿病患者心理负担。

2 胰岛素泵治疗适应证

2.1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作为一种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装置,胰岛素泵原则上适用于所有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以下情况,即使是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也可以有更多获益。

①T1DM和需要长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在住院期间可通过胰岛素泵治疗稳定控制血糖、缩短住院天数,并为优化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方案提供参考数据;

②需要短期胰岛素治疗控制高血糖的T2DM患者;

③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④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

⑤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者。

不宜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者:

①酮症酸中毒;

②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

③伴有严重循环障碍的高血糖者。

2.2 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的适应证 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者均可采取胰岛素泵治疗,研究显示,以下人群使用胰岛素泵获益更多。

 T1DM患者和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2DM患者,特别是:

①血糖波动大,虽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案,血糖仍无法得到平稳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②无感知低血糖者;

③频发低血糖者;

④黎明现象严重导致血糖总体控制不佳者;

⑤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就餐者;

⑥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者;

⑦胃轻瘫或进食时间长的患者。

不宜长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者:

①不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者;

②对皮下输液管过敏者;

③不愿长期皮下埋置输液管或不愿长期佩戴泵者;

④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胰岛素泵使用相关知识,接受培训后仍无法正确掌握如何使用胰岛素泵者;

⑤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异常者;

⑥无监护人的年幼或年长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者。

3 胰岛素泵治疗规范

3.1 胰岛素泵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3.1.1 胰岛素泵治疗的目的 作为一种特殊的胰岛素输入装置,胰岛素泵治疗的目的与胰岛素治疗的目的一致:

即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相对于常规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胰岛素泵治疗可更长期平稳、安全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3.1.2 血糖控制目标(附表1)

附表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糖控制目标

项目

理想

良好

血糖(mmol/L)

空腹/餐前

4.4~6.1

≤7.0

>7.0

非空腹

4.4~8.0

6.5

≤10.0

HbA1c(%)

6.5~7.5

>10.0

>7.5

血糖控制在一些特殊人群,特殊情况下应注意个体化;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3.2 胰岛素泵使用的胰岛素类型 短效人胰岛素或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常规浓度为U-100(100U/m1)。

特殊情况可使用浓度为U-40(40U/m1)的低浓度胰岛素,但要注意换算和核实胰岛素泵有无与低浓度胰岛素相关的功能。

选用胰岛素时,应遵循胰岛素说明书。

中、长效、预混胰岛素不能用于胰岛素泵治疗。

3.3 胰岛素泵的剂量设定

3.3.1 每日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应根据患者糖尿病分型、血糖水平以及体重情况确定,初始推荐剂量如下:

(1)未接受过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计算

根据不同的糖尿病类型胰岛素剂量设定为:

T1DM:

一日总量(U)=体重(kg)×

(0.4~0.5)

T2DM:

(0.5~0.8)

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2)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胰岛素剂量的计算

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胰岛素泵治疗前的胰岛素用量计算。

具体可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而定(附表2),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性化剂量调整。

一日总量(U)=用泵前胰岛素用量(U)×

(70%~100%)

附表2 已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换用胰岛素泵治疗时每日胰岛素用量的换算

使用泵以前血糖控制情况

开始胰岛素泵治疗时推荐剂量(U/d)

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

用泵前的胰岛素总量×

(75%~85%)

经常发生低血糖

70%

高血糖、极少或无低血糖

100%

3.3.2 剂量分配

(1)基础输注量和基础输注率的设定

定义:

基础输注量是指维持机体基础血糖代谢所需的胰岛素量。

基础输注率是指胰岛素泵提供基础胰岛素的速度,一般以胰岛素用量U/h表示。

每日基础输注量=全天胰岛素总量×

(40%~60%)(平均50%)

基础输注率与时间段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以及生活状况来设定。

基础输注率的设定模式较多,可根据血糖控制的需要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时间段,临床大多分为3~6个时间段。

相对T2DM,一般T1DM采用更多分段。

在运动或某些特殊情况时,可相应地设定临时基础输注率。

(2)餐前大剂量的设定

在三餐前一次性快速输注的胰岛素量。

初始设定的餐前大剂量总量一般为初始全天胰岛素用量的50%。

按照三餐1/3,1/3,1/3分配。

特殊情况下根据饮食成分,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血糖情况个性化设定。

(3)剂量分配的注意事项

初始胰岛素泵治疗时,总剂量的50%为基础输注量,50%为餐前大剂量;

年轻的患者可采用基础输注量40%,餐前大剂量60%的方法来分配。

3.3.3 补充大剂量 定义:

在临时加餐时所追加的一次性快速输注的胰岛素量。

计算临时进餐前追加量是根据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系数(即该患者每1U胰岛素所能平衡的碳水化合物克数)进行计算(计算方法见附录2)。

补充大剂量(U)=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g)/碳水化合物系数(g/U)

3.3.4 校正大剂量 定义:

纠正当前高于目标值的血糖时所补充的胰岛素量。

当目前血糖高于目标血糖值时可以通过校正大剂量来加强血糖的控制。

校正大剂量=(实测血糖-目标血糖)/胰岛素敏感系数

此处所指胰岛素敏感系数为该患者每一个单位胰岛素能降低的血糖值。

胰岛素敏感系数根据全天胰岛素用量计算(计算方法见附录3)。

3.4 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原则是根据自我血糖或动态血糖监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

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胰岛素剂量调节。

以下情况应更注意调整胰岛素泵剂量:

①初始胰岛素治疗;

②有血糖剧烈波动;

③有低血糖发生;

④患其他疾病、发热、应激状态(如创伤、精神打击、悲伤、恐惧、惊吓、劳累过度等)而引起血糖升高;

⑤妇女月经前后;

⑥妊娠期;

⑦血糖未达标;

⑧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

3.5 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治疗中胰岛素剂量调整的依据是自我血糖监测或动态血糖监测的数据。

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4~7次,建议涵盖空腹、三餐前、后和睡前。

如有低血糖表现可随时测血糖。

如出现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或夜间低血糖症状,应监测夜间血糖。

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自我监测血糖2~4次。

血糖控制不佳者可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更详细的了解血糖波动的情况和指导胰岛素泵治疗方案的调整。

3.6 低血糖的处理 低血糖的定义:

血糖值≤3.9mmol/L或出现低血糖症状。

(1)确诊:

怀疑低血糖时立即测定血糖以确诊。

(2)了解发生低血糖原因。

(3)处理低血糖。

(4)监测血糖:

每15分钟监测血糖1次,直至血糖稳定。

(5)暂停泵治疗:

如需要,可暂停泵治疗。

(6)检查泵是否工作正常。

(7)设定程序是否正确:

时间、基础输注率、餐前大剂量、每日总量。

(8)检查状态屏和储药器:

如储药器内的胰岛素量少于状态屏的显示量,可能为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过量。

(9)调整胰岛素用量:

如考虑低血糖是由于胰岛素用量过大所致,宜调整胰岛素用量:

①空腹低血糖:

降低夜间基础输注率;

②中晚餐前低血糖:

降低餐前基础输注率或减少前一餐的餐前大剂量;

③三餐后低血糖:

减少餐前大剂量;

④夜间低血糖:

调整低血糖时段的基础输注率或减少晚餐前大剂量。

(10)发生低血糖后增加近期血糖监测次数。

(11)注意无感知低血糖,尤其夜间低血糖,必要时使用动态血糖监测了解血糖的波动情况。

3.7 降糖药物的洗脱期 降糖药物间作用的重叠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开始胰岛素泵治疗前降糖药物种类,考虑不同的洗脱期。

若在开始胰岛素泵治疗之前没有停用中效、长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可设置一个临时基础输注率,在前12~24小时输注低于计算剂量50%的胰岛素。

3.8 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后向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案的转换

转换方法见附录4。

3.9 胰岛素泵剂量和程序设定的一些方式见附录5。

4 胰岛素泵操作、维护及管理规范

4.1 胰岛素泵操作规范

4.1.1 输注部位 首选腹部,其次可依次选择上臂、大腿外侧、后腰、臀部等,需避开腹线、瘢痕、胰岛素注射硬结、腰带位置、妊娠纹和脐周2~3cm以内,妊娠中晚期的患者慎选腹部。

4.1.2 胰岛素泵的安装 胰岛素泵的安装应严格遵循所选用胰岛素泵的说明书进行,一般含以下操作步骤:

①准备药品与材料;

②清洁洗手防止感染;

③抽取胰岛素填充储药器并排气泡;

④连接输液管;

⑤安装;

⑥充盈;

⑦埋置皮下输入装置;

⑧开启胰岛素泵。

4.2 胰岛素泵报警的处理 当胰岛素泵在输注胰岛素的环节出现问题时会发出报警蜂鸣,屏幕上出现相应的信息提示,此时应立即仔细检查并及时解决。

4.3 意外高血糖的处理 出现意外高血糖,需排除以下情况:

(1)胰岛素泵:

①关机后未开机或停机状态未恢复;

②报警未解除;

③泵本身故障。

(2)电池电力不足或电池失效。

(3)输注系统:

①更新输液管时未排气,导致无胰岛素输注;

②输液管裂缝或连接松动,导致胰岛素溢漏。

(4)储药器:

①储药器内胰岛素已用完;

②气泡阻塞储药器出口;

③储药器前端破裂,胰岛素漏出,未能经输入导管进入人体。

(5)输液管前端:

①输液管前端皮下胰岛素输注装置脱出,胰岛素未输入人体;

②输液管皮下胰岛素输注装置与输液管连接处松动或破裂造成胰岛素漏出。

(6)埋置部位:

埋置部位感染、硬结、瘢痕、腰带位置及处在腰带摩擦处,胰岛素未能被有效吸收。

(7)胰岛素结晶堵塞输液管或胰岛素失效。

4.4 胰岛素泵耗材使用及护理规范

4.4.1 胰岛素泵需及时更换耗材(各种品牌胰岛素泵零配件不同,根据情况选择更换)

(1)电池:

平均寿命l~2个月,更换电池时,应注明更换日期,以便查看电池状态。

(2)螺旋活塞杆:

1~2年。

(3)转换接头:

I~2个月,如有渗裂应及时更换。

(4)防水塞:

如塞柄断裂应及时更换转换接头并更换新的防水塞。

(5)储药器:

用完即换。

(6)输液管:

根据使用说明书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通常3天。

(7)储药器内胰岛素用完,应更换新的储药器与新的输液管。

4.4.2 胰岛素泵的日常护理

(1)注射部位应经常轮换:

建议3~5天轮换,不宜超过7天。

如有硬结或疼痛要及时变更。

(2)每次更换输液管时必须注意:

先清洗双手,再消毒清洁皮肤,无菌操作并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定期清洁胰岛素泵:

软布清洁。

(4)胰岛素泵需避免静电、浸水、撞击和磁场:

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前,要摘除胰岛素泵并将其放在检查室外面。

(5)定期回厂检测:

根据要求,某些品牌胰岛素泵需定期回厂检测。

4.5 医院胰岛素泵管理规范的制订

(1)需制订胰岛素泵的使用操作管理规范。

(2)专人保管胰岛素泵,负责做好各项使用记录。

(3)对胰岛素泵质量安全的定期检测,检测泵的工作状态。

(4)定期对泵操作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6 个人胰岛素泵管理规范

(1)患者及家属或监护人需了解胰岛素泵工作原理和应注意事项。

(2)做好用泵前的物品准备。

(3)保证有备用的胰岛素泵耗材。

(4)学习胰岛素泵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5)学习程序和输液管操作。

(6)学习胰岛素泵报警处理流程。

(7)记录基础输注率和餐前大剂量数值。

(8)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与皮肤清洁。

(9)每天需自检输液管系统1~2次。

(10)有皮肤感染的症状或其他问题,应及时就医。

(11)胰岛素需提前从冰箱取出,与室温同温。

(12)使用与胰岛素泵匹配的储药器和输液管。

(13)长期用泵者应定期接受胰岛素泵工作状态随访,定期到医院与医务人员共同讨论血糖监测的结果和调整胰岛素剂量。

4.7 胰岛素泵的基本技术指标

(1)输注安全性:

不发生过量输注,同时具有安全报警,安全自检,安全锁功能。

(2)输注精确度:

≤±

5%。

(3)基础输注率时间段:

≥6个时间段。

(4)最小输注步长:

≤0.05U。

(5)防水性:

≥IPX7。

(6)数据存储功能,可供回顾下载。

(7)多种餐前大剂量和基础输注率模式选择。

4.8 胰岛素泵售后服务规范

(1)需提供24小时免费服务电话。

(2)需提供24小时区域内服务:

直接服务于区域内患者,组织患者培训和回访。

(3)提供及时的胰岛素泵维修服务,并在维修胰岛素泵期间向患者免费提供替代胰岛素泵。

4.9 胰岛素泵使用中常见的故障及解决方法(见附录6)

执笔专家

母义明 尹士男 纪立农 宁光

编写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

陈璐璐 高政南 巩纯秀 高 鑫 洪天配纪立农 姬秋和 李光伟 李 红 李 强

李延兵 刘 超 刘 敏 马建华 母义明宁 光 冉兴无 田浩明 王卫庆 薛耀明

严 励 阎胜利 于德民 尹士男 赵家军赵志刚 邹大进

学术委员会专家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

包玉倩 蔡德鸿 陈璐璐 窦京涛 高政南 葛家璞 巩纯秀 高 鑫 郭立新 郭晓蕙 

谷 卫 关小宏 洪天配 贾伟平 纪立农姬秋和 赖晓阳 李春霖 李光伟 李 红 

李 强 李启富 李延兵 李 焱 刘 超 柳 洁 陆菊明 罗国春 吕肖锋 马建华

母义明 宁 光 彭永德 秦贵军 冉兴无 单忠艳 施秉银 时立新 苏本利 田浩明 

童南伟 王 坚 王卫庆 翁建平 邢小平 肖海鹏 许樟荣 徐向进 薛耀明 严 励 

阎胜利 杨 静 杨文英 于德民 于世家 尹士男 赵家军 赵志刚 朱大龙 朱 筠 

周智广 邹大进

参考文献(略)

附录2 补充大剂量计算

1 定义:

2 计算临时进餐前追加量:

根据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每单位胰岛素所能平衡的碳水化合物克数进行计算。

3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

通过中国食物成分表查阅。

4 补充大剂量:

食物的碳水化合物重量/碳水化合物系数。

5 碳水化合物系数:

可通过500/450原则计算(注:

短效胰岛素用450,速效胰岛素用500)或者参考附表3。

碳水化合物系数(g/U胰岛素)=(500g或450g)/每日胰岛素总量

6 注意事项

(1)此种方法适用于胰岛素泵治疗且血糖已达标者。

(2)以基础输注率用量正确为前提。

附表3 根据体重及每日胰岛素总量估算

开始泵治疗时的基础输注量与每注射1U胰岛素追加量能平衡的碳水化合物重量

体重(kg)

每日胰岛素总量(U/d)

基础率(U/h)

每单位胰岛素可平衡的碳水化合物重量(g)

45

25

0.3~0.5

18

50

28

0.4~0.6

16

54.5

30

0.5~0.6

15

59

33

14

64

35

0.6~0.7

13

68

38

0.6~0.8

12

73

40

11

77

43

0.7~0.9

10.5

82

0.8~1.0

10

86

48

0.8~1.1

9

91

52

0.9~1.2

8.7

100

58

1.0~1.3

8

109

66

1.1~1.4

7

附录3 校正大剂量

2 校正大剂量=(实测血糖-目标血糖)/胰岛素敏感系数。

3 胰岛素敏感系数根据全天胰岛素用量计算:

表示每一单位胰岛素能降低的血糖(mmol/L)值。

4 可通过1500/1800原则或查附表4得到:

短效胰岛素用1500,速效胰岛素用1800。

5 胰岛素敏感系数(mmol/L)=(1500或1800)/(每日胰岛素总量×

18)。

附表4 应用短效胰岛素患者胰岛素敏感系数快速查阅表

当前每日胰岛素总量(U)

胰岛素敏感系数(mmol/L)

8.3

20

4.2

3.3

2.8

2.1

1.7

60

1.4

75

1.1

0.8

150

0.6

附录4 由胰岛素泵治疗转化为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改为多次皮下注射需加10%~20%的剂量。

1 3次餐前短效胰岛素加1次睡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1.1 早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泵早餐餐前大剂量+早餐前至午餐前的基础输注量总和。

1.2 中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泵中餐餐前大剂量+午餐前至晚餐前的基础输注量总和。

1.3 晚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泵晚餐餐前大剂量+晚餐前至睡前的基础输注量总和。

1.4 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剂量 睡前至次日早餐前的基础输注量总和。

2 3次餐前速效胰岛素加1次睡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方案

2.1 早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 泵早餐餐前大剂量。

2.2 中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 泵中餐餐前大剂量。

2.3 晚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 泵晚餐餐前大剂量。

2.4 睡前皮下长效胰岛素注射剂量 全天基础输注量。

附录5 胰岛素泵剂量和程序设定的方式

1 减少血糖波动

可按照以下标准衡量是否应该调整胰岛素泵剂量:

①30原则:

每餐前血糖与前一餐餐后2小时血糖相比改变应<1.7mmol/L(30mg/dl);

②50原则:

每餐后2小时血糖与同一餐前血糖相比改变应<2.8mmol/L(50mg/dl)。

2 三种餐前大剂量波形的灵活应用

2.1 餐前大剂量定义 在三餐前一次性快速输注的胰岛素量。

2.2 可以采用3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输注餐前大剂量,使之符合各种情况。

(1)常规餐前大剂量

在一段短时间内输注指定剂量的胰岛素。

用途:

一般用来校正进食高碳水化合物、低脂、低蛋白质、少纤维素的食物或零食后的高血糖。

(2)方波餐前大剂量

餐前大剂量总量不变,在30分钟到8小时内均匀输注一个餐前大剂量。

一般用于需要更长时间吸收的食物或延迟吸收,如长时间进餐,胃轻瘫等情况。

通过延长输注胰岛素时间来适应血糖变化。

(3)双波餐前大剂量

餐前大剂量总量不变,分割成一个常规餐前大剂量和随后的一个方波餐前大剂量。

当摄入同时含有容易消化部分和需要长时间才能吸收的混合食物时,可使用该功能。

附录6 胰岛素泵使用中常见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1 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的皮肤发红或疼痛以及局部感染。

临床上常见的输注部位不适主要表现为刺痛,行走、弯腰时明显。

1.1 主要原因如下 ①患者疼痛阈值较低,不能耐受疼痛;

②儿童或体形较瘦患者,皮下脂肪较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