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552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杂文随笔征稿全文Word格式.docx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我们:

“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虽然这只是针对写作而言的经验之谈,但实际上是适用于各个领域的。

任何一个要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取得成功的人,都必须“多看看”:

只有“多看看”,才能见多识广;

只有“多看看”,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只有“多看看”,才能使自己的观察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观察力之所以重要,不啻因为它的正面效果,因缺乏观察力而带来的负面恶果,也从反面证明了观察力的重要性。

一个人缺乏观察力,他就容易被假象所迷惑。

如果他是军官,就会做出错误决策,最终吃个败仗,甚至丢了性命;

如果他是商人,就会出现投资失误,损失钱财;

即使他是个普通百姓,被假象欺骗也只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个人能力,它是其它各种能力的基础,超强的观察力可能对人类进步作出有益贡献,平庸的观察力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为了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我们必须“多看看”,养成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杂文随笔征稿2

年轻时候,一时兴起要自考个《新闻学》专业的学历,后来因为婚姻、孩子、家庭、工作的事情搁置了,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生活稍微悠闲又重新拾起这件未完成的事。

按照“考试通知单”上的考试地点我提前一天乘车到达了市里的师范专科学院。

我手提着行李,轻轻地踩在石板上走向通往学院大门的道路,这条路我十三年前曾经走过。

此时刚好是中午吃饭时候,猝不及防,迎面走来三五成群小小个子、稚气未脱、休闲服饰的师范学院学生。

她们的出现让我内心一悸:

现在的学生都那么年轻吗?

我真的老了吗?

师范学院的门口是琳琅满目的饮食店,有专门做特色菜的,有奶茶店,也有小面馆等。

学生们的世界总是那么纯粹,犹如夏日里那抹透明而灿烂的阳光。

已会化妆、染着头发、扎着辫子的三个女学生在路边上的一个桌子上忘情地吃着三个卷饼,我想此刻这美味的卷饼就是她们童话里的幸福世界。

路边的另外一个桌子上,我看见了只有“抖音”视频里才有的画面,一个男青年和一个女青年共同享用着一份“西安凉皮”,这一份凉皮或许就代表着这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纯真的爱情。

有关青春与纯真的画面扎着我的眼,徒有羡鱼情的我只好速速离开。

找好了一个住所,放下行李,趁着天色还早,我想到学院的里面走走。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进了学院。

学院的草地青青,树木葱葱,这十三年来学校里的学子一茬又一茬地更换着,唯一矗立在校园里的或许只有这些老树,我眺望着远处五个斑驳掉漆的塑胶篮球场,我想象着这篮球上场曾经该有多少欢声笑语、汗水拼搏。

我从刷白的、宏伟的教学楼下走过,走到宁静的、宽阔的湖水边。

教学楼像是一位无言的老人,湖水像是一位曼妙却害羞的少女。

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卷,可惜此时正走在林荫道路上的学子们未必能够领略。

我又走了几步,踏上了玉白的大理石阶,一阵阵秋风吹来,吹在湖边的杨柳上,也吹乱了我的心神。

我遐想着: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我重回大学读书,我该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我该珍惜大学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我感觉大学时光是人生当中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

我沿着林荫大道继续走,来到了学院的“网络综合教学楼”,大概是马上要到上课时间,大批的学生涌进教学楼,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一位男学生和一位女学生手挽着手进入了教学楼,这很清晰,他们是男女朋友关系,让我感到诧异的是现在的大学生都手挽着手进入课堂了吗?

这超出了我从前的认知。

综合我的人生经验,我认为青年人的爱情固然是青年人人生当中一段特别的情感体验,但大学生年纪尚青,生活、社会经验不丰富,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型,大学时期应以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技能为主,对待青年爱情应该持慎重态度,因为:

一、青年爱情需要一定的花费,这会对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男女造成经济负担,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经济压力,间接影响生活与学习。

二、青年人单纯,容易一往情深,破裂的青年爱情会让男女双方情绪低落,甚至伤心落泪,如果调整及时还好,如果未能得到及时调整对其本人整个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都会造成巨大的困扰。

三、青年人思想还未成熟,在一个人思想、观念、习惯还未成熟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伴侣,最后半将半就进入了婚姻的殿堂,等到融入社会、参加工作后才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另一半不是这样的,可此时已为时已晚,这样的顺延下来的懵懂青年爱情会对今后幸福家庭的构建埋藏极大隐患。

大学的校园有看不尽的风景,说不尽的故事,但这一切已经不属于我,没过多久我匆匆离开了。

第二天,天气很好,我起得很早。

学院的门口排起了队,队列里是一个一个眼睛散发着炽热光芒的学生,我加入其中,但此刻我没有感觉到我和他们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自信昂扬地走进考场。

参加自学考试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己主动要给自己考学历的人。

他们有这样的信念:

自主学习、终生学习。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

多学习一门学科,让自己多学一门技能,将来好在社会实践中有更广阔的施展的空间。

离开考还有十五分钟,考场外站着三五个学生,她们还捧着手中的书默记着……,将来她们会是祖国的希望、社会的脊梁。

杂文随笔征稿3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的名句,每当人们读到它时,便会自觉不自觉的将诗情、画意、人生及诗人联系到一起,浮想联翩,世上谁人不知苏东坡呢?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诗、词、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不单诗词散文写得好,酒也喝得好,这可以从他的大量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

以前面提到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一词为例,他在题记中记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诗人正是在大醉之余,才能开篇即发出“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唱。

再如他的许多诗词里都有着这样豪迈的诗句,如“一樽还酹江月”“酒酣胸胆尚开张”“料峭春风吹酒醒”等,翻开他的诗集,从他众多的诗文作品中,几乎可以闻到阵阵浓郁的酒香。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尽管面对种种不幸,他都能泰然处之,于诗词中抒发豪迈奔放的感情,但有时终不免流露出愁苦难言的悲凉心境,“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想见诗人的内心是很凄苦的。

这种豪放与悲愁互相矛盾的心境有时就通过饮酒作诗抒发出来,他的诗词或豪气干云、意气风发、激情难遏,或苦闷难遣、黯然神伤、澘然下泪。

如“江湖长在眼,诗酒事豪纵”的豪放不羁;

如“诗病逢春转深痼,愁魔得酒暂奔忙”的苦闷。

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又久居官场,当然饮得好酒。

他饮洞庭春色酒时,作诗道:

“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

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诗人认为饮了这种美酒,可以暂时一扫烦愁。

钓诗钩、扫愁帚也成了酒的别名。

他饮用蜂蜜酿制的酒,并作蜜酒歌序:

“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看来杨的蜜酒比他自酿的蜜酒要好喝得多。

他饮冰堂酒,作诗道:

“使君已復冰堂酒,更劝重新画舫斋。

”在他之后的陆游曾说过:

“滑州冰堂酒为天下第一”,可见冰堂酒在两宋时期确实名气很大。

他还饮用一些特殊风味的酒,例如宋代有一种颜色白莹、饶有风味的羊羔酒,是用糯米、肥羊肉等和麦子一起酿造而成的,他饮后作诗:

“诚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

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曾以羊羔儿美酒犒赏三军。

《镜花缘》书中记载羊羔酒产于河北省栾城。

几年前,栾城酒厂已发掘试制成羊羔美酒,酱香浓郁,我曾有幸得到几瓶,味极醇。

苏轼在贬任地方官吏时,比较关心人民疾苦,在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等方面做了些好事。

古代南方有一种水上居民叫作蜑户,也作蛋户,他们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长期受封建统治阶级的侮谩,世世代代以船为家,自为婚姻,不得陆居。

蜑人酿造的酒叫蜑酒,苏轼也喝过,并称赞说:

“蜑酒蘖众毒,酸甜如梨楂”。

人的酒量大小可能是天生的。

苏轼虽然喜欢饮酒,但酒量不大,虽经数十年历炼,也无多大起色。

他说自己少年时甚至一看见酒杯就醉,更甭提喝酒了。

后来虽说能喝个三两杯,也只是呡酒而不能豪饮,“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

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

”到了晚年,这种状况仍无多大改观。

晚年时他作了一首《纵笔》诗: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鬚萧散满霜风。

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看来他喝点儿酒还上脸。

杂文随笔征稿4

苏轼还会自己造酒,他被贬惠州时,惠州有罗浮山,他就将家酿酒取名罗浮春,“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他在岭南自酿真一酒,取米、麦、水各一份之意,并注明:

“真一色味,颇类予在黄州日所酝蜜酒也。

”又可见他还用蜂蜜酿过酒。

他酿万家春酒,自赞说:

“持我万家春,一酹五柳陶”“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他还写了一篇《东坡酒经》的文章,实际是他的酿酒经验的总结,文章数百字,由制饼曲到用米为原料酿酒,无不备述。

不单实践还要上升到理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苏轼似可称得上是个酿酒专家了。

只是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或者说理论还可能处于初级阶段,反正这位酿酒专家酿造的酒得不到人们的青睐,人们普遍说他酿的酒很难喝。

在黄州时,人家喝了他酿的蜜酒,常常拉肚子。

他既饮得好酒,自然也使得好杯。

他使用精美贵重的玉制酒杯,如一种叫“琼舟”的玉杯,他“但持白酒劝佳客,直待琼舟覆玉彝。

”还有一种酒杯叫“玉舟”,他“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有时,他也使用别有情致的酒具,更能体现出诗人的飘逸、潇洒,他“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匏樽是用葫芦做的酒樽。

盛夏时节他曾用荷叶做酒杯,叫碧筩杯,作法是将大荷叶放置在像砚台样的木架上,盛上二、三升酒,用簪子把荷叶中心的凹处戳穿通至茎,将茎弯上来,客人轮番用嘴吮吸,像现代人用吸管喝汽水那样。

他有诗记之:

“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酒香中还泛溢着荷叶的清香。

苏轼看待人生很达观,他认为:

“酒能乱性,佛家忌之;

酒能养性,仙家爱之”,含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因此他随遇而安,遇饮酒时须饮酒,不遇也不馋酒,于无醉时作佛,于有酒时成仙。

他对于饭食也是如此,古人说: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就没有这许多规矩,只要可口、有营养,都一概受用。

他爱吃肉,而且爱吃大块的肉。

他说: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教不俗又不瘦,顿顿还他笋炒肉。

”这与他的“于无醉时作佛,于有酒时成仙”的人生观是一致的。

他还擅长作一道菜,即将整块肉加佐料蒸煮,并总结口诀: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后来这道佳肴渐渐传播开来,老百姓很喜欢它,亲切地称之为“东坡肉”。

由于他如此好吃,别人送他一个外号“老饕(贪食)”,他也不在乎。

说到“东坡肉”,还要多说几句。

我们发现现时许多饭店中多有“东坡肘子”这道菜,肥而不腻,颇解馋,每食之,令人大快朵颐。

我尝见文静娇媚之女士见此菜端上桌后的一脸馋像,可知此菜端的好吃。

东坡肘子盖源于东坡肉矣。

一日,聚会于酒店,我特意为几位女士点了东坡肘子这道菜,就苏轼的话题刚刚聊起,一大盘肉已荡然无存,一位女士边用餐巾纸擦嘴边对我说:

“您是紧着说,我们是紧着吃。

”我笑着回答:

“套用东坡先生的话,我这是‘不合时宜’了,不过请注意,酒肉是‘公’家的,肚子可是自己的。

”孰料第二天上班不久,即接到两位女士请假的电话,问何故。

一位答:

昨晚的东坡肘子吃多了,肠肚不安;

另一位答得更妙:

夜间满肚腹的不合时宜。

令人捧腹。

诗人是热爱生活的,东坡爱竹,不可居无竹。

人生浮世,万苦千难,东坡每日面对那婆娑的竹影,眼前是那苍劲的绿色,深的、浅的、浓的、淡的,斑驳陆离的光影,望着那高的、矮的、粗的、细的、直的、斜的竹杆,诗人的心灵受到震颤。

不知经过多少日夜的观摩、思考,诗人神灵为之洞开,用朱砂画竹,创出“朱竹”画法,为中国画苑增添一朵奇葩。

既超凡脱俗,又食人间烟火,这就是苏东坡的伟大所在。

既然苏轼这样好饮好吃,那么酒宴岂不是多多益善?

其实也不尽然。

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由于酒宴太多,疲於应酬。

当然,也可能与他酒量不大有关。

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书中记道:

“东坡倅(担任副职)杭,不胜杯酌,诸公钦其才望,朝夕聚首,疲於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可见,苏轼那时就已经把频繁的酒宴当做极大的负担了。

联想到今天社会上的用公款大吃大喝之风,该会给人民、国家和企业造成多大的负担啊!

虽然苏轼不时以酒食过频为累,但偶然也有没酒喝的时候。

有一次,友人章质夫来信说,送去六瓶酒请他品尝。

结果信收到了,酒却迟迟没到,苏轼便写诗“质问”章质夫: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青州从事也是酒的代称。

还有一次,苏轼对他的老朋友钱穆父说:

平常来往,草草相聚,要考虑家里状况,不必铺张浪费。

他的话里含有客气之意,钱穆父就和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

一天,穆父请东坡吃饭,名为“皛”(音小)饭,以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大吃客,竟不知皛饭为何物。

及至端上来一看,原来是米饭一盆、白萝卜一碟、清汤一碗而已,饭、菜、汤,三者皆白,故戏称皛饭。

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诗人是幽默的,诗人是达观的,诗人是潇洒的。

诗人之所以能够如此,正是建筑在诗人所处的时代,所走过的坎坷道路上。

故而苏轼无论是面对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抑或是朝堂上的疾风暴雨,都能泰然处之,听之任之。

诗人的心境是平静的,诗人的头脑是清醒的,正如他在那首著名的《定风波》词中所表达的情怀,“料峭春风吹酒醒”“一蓑烟雨任平生”。

杂文随笔征稿5

最近看到两个小视频,配文待确认,两个视频的背景都好似是地铁站:

第一个视频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低着头,动作利落地连踢母亲六脚,母亲拖着重重的行李,没有任何躲闪,更不要说反抗,主动上前劝说的路人也被踢到;

第二个视频中,一位孕妇原本想坐休息椅子,可能是发现上面有水,于是走到一边。

这时,原本坐在椅子上的小男孩,跟旁边的母亲要了纸巾,擦干净椅子,又请孕妇过来坐下。

两个视频都不过一分钟左右的样子,带给我们的感受却是冰火两重天。

一个是冷漠暴力,一个是温暖有爱,我们都会思索,是接受过什么样的教育,使得孩子可以下意识地做出这样的动作,我们又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在主妇们的日常聊天中,总是可以听到孩子如何气自己,如何发脾气,如何不听话。

其实,我们不妨想想,在和孩子相处的这么长时间中,有多少个瞬间,是不管过去多久,只要想起来,就会有温暖的感觉。

而这种温暖,并非是你付出,而是你获得的。

我曾写到过,在异地上中专时,每月回家父母亲都会帮我做咸带鱼和酱牛肉。

为了让我多吃一段时间,他们会做得很咸。

多年后母亲回忆时说,父亲会起早去市场买最新鲜的带鱼和牛肉,回到当时还在老房的家,和母亲一起挤在小厨房里做。

先酱上牛肉,再炸带鱼。

放盐时,母亲问,这么多可以吗?

父亲说,再多放点,可以多放几天。

齁得慌的带鱼和牛肉,成为我上学时代中,是纵使泡到粥里也会感觉很咸,一小块牛肉可以吃上一个馒头,仍不可多得的美食。

毕业后,跟父母调侃齁成了盐巴虎,小妹不干了,她说,你是吃的带鱼身子,带鱼头和尾巴是一样咸,是家人们都吃了。

正是因为如此,这咸咸的味道,是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感觉心里头暖暖的。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是父母亲可以拿出来的,最最珍贵的给予。

儿子树上剑桥英语时,老师曾说过,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气,都不是请假的理由,故而一场暴风雪袭来时,我们提前出发,我骑车,穿着雨披,他坐在后车座。

为了多给他一些雨披,我摘下了帽子,而树仿佛看到了,紧紧抱着我的腰,说,妈妈我淋不到,你把帽子戴好。

就这样,我们顶风冒雪,像两个行走的雪人一样,愣是提前赶到学校。

之后他可以独自骑车了,就不允许我因为雨雪天气去接他,他说完全可以独自面对,为什么要妈妈多一个人挨淋呢?

其实类似的事情,若放到我的上学时代,我们是真的没有父母接送的,下雨就淋着往回跑,淋湿了,也根本不在乎的。

那个时候父母忙,哪里顾得上我们姐妹四个呢?

可到现在了,每逢天气不好了,母亲总会家人群里说,要下雨了,你们记得带伞。

若雨突然而至,母亲会挨个给我们打电话,问挨淋了吗?

而我们也会及时联系她们,若有需要,我们可以开车去接。

可母亲总说,不用,我们在家。

而实际上,她们可能在路边躲雨呢!

母亲总说,小时候要忙生计,亏欠我们太多,她想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护佑我们的周全。

而现在我们更为看重的,是一场雨中,我们一家人可以互相挂牵照顾帮扶的情状。

树上幼儿园时,曾在口袋里,带回老师发的粽子,告诉我特别好吃。

从上小学后,我做好了饭,有事顾不上吃,他若先吃,会留下半碟菜,不会像小时候,挑喜欢吃的肉和蛋。

之后慢慢过渡到,他看到我累,会主动做饭,再之后是直接问我需要做什么,然后在我下班时,就可以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这个说起来并不复杂,可是具体到很多家庭,可能真的很多孩子都像我一样,是在婚后才学习做饭。

在他们的意识中,做饭是父母的事,而在树的思维结构里,他早就将做饭纳入日常流程,他剩下的半碟菜也好,我咳嗽时,他主动端过来的一杯水也好,都是自然而然地养成了习惯,不用我叮嘱,督促。

说起来,每天清晨跟着夫君去打太极,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

夫君最初会因为我学得不用心而着急,后来随着从习练太极中所悟到太极强身健体,积气养气的内涵,开始耐心至极地手把手带着我练。

每每我懒得起床了,他都会督促我。

太极给予我们的,是浸润式的改变,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而是一招一式地习练,一天一天地坚持下来,才可以有如此的收获。

我和夫君是相亲认识,属于标准的婚后恋爱。

两个人不依靠双方父母,白手起家,把日子过到现在,我始终以为,是夫君默默恒久的付出,始终如一地把我的身体健康放到第一位。

自2008年以来,我五次住院,四次手术,日夜照顾的他知道什么是我最需要的,因为他陪伴了我所有疼痛难熬的日子。

姐姐经营一个小的保洁公司,早期时,若缺少人手,我们会去帮忙。

我手生,登高爬低比较笨拙,姐姐总是让我干比较容易上手的活,而比我大六岁的她,则爬上高高的窗台,抢着去干厕所,还有那些难搞的死角。

我上中专时,每次回家,姐姐总是帮我准备零食,二姐看到我缺毛衣,愣是把身上那件结婚织的毛衣脱给我,还有她的棉服,也穿到了我的身上。

当时只是感觉姐姐们好,而多年后树上高中,我准备行囊时,母亲说起当年我的求学,从学费到行囊,姐姐们真的是能帮多少是多少,可以说倾其所有。

也正是有她们的支撑,才使得我度过了一个无忧的学生时代。

父亲说,你们记忆中,有没有跟我要钱,我没有给过的时候呀。

说实话,还真没有。

父亲解释说,他小时候,为了要蘸笔、钢笔、墨水,跟爷爷磨了很多次,爷爷都没有答应。

当时也是家里太穷了,实在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所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总是把能给的,都给我们。

只要我们肯上,他就会一直供。

现在他始终坚持学习书法、认字,坚持看书,研究体彩,如此认真学习的态度,带给我们很多正向的引导。

一个将近八旬的老人都可以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奶奶那年病重,在我家修养,姑姑们轮流过来照顾。

忘记是哪个姑姑说,昨晚守着太晚了,不知觉地睡了,早晨起来,发现奶奶扯着自己的被子帮着盖上了。

要知道,八十六岁的奶奶,经历半年病痛的折磨,已经是虚弱至极。

她定是看到女儿受凉,不舍得吵醒,于是不知道费了多少力气,才把被子扯到女儿身上。

这一幕在姑姑的描述中,温暖重现。

我总想,一个家庭的温暖传承,并非是在关键的事情说了什么话,都是在寻常的生活中,做了什么事。

而当下的我们,在极尽所能地帮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的同时,也不妨将家庭教育放到第一位,并深切地懂得,衡量家庭教育成败的,并非是孩子的成绩,而是他性格的完整度,他感受里的温暖度,他成长过程中,所呈现的言谈举止中,所带给别人的舒服度,以及勇敢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的阳光度。

会有家长,因为孩子考不了一百分而斥责打骂孩子,却不会因为孩子胆小畏缩而心疼;

会因为孩子不如邻居家孩子综合成绩好,而将冷嘲热讽毫不吝啬地给孩子,却不会看到孩子走远的自信;

会因为孩子没有听父母的话,而不停地数落,而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冷冰冰的唠唠叨叨;

会根据孩子的成绩决定一餐饭的质量,而不会意识到,学习成绩原本应该和餐桌并不关联。

我们在工作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会想到这样那样的方法去解决,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历练,所以才会有了个人能力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如果接受到了什么样的对待,我们又会如何向下传承呢?

再说回文章最初的两个视频,在视频的评论中,可以说一边倒的批评和赞赏,我们更应该清晰地看到,温暖会持续发酵,冷漠暴力在没有得到有效的疏解,会持续带给所有经历人痛苦,也会带给我们的社会一些隐藏的危害。

所以希望如果有人认识那个小男孩,请不要打扰他,他的成长不需要太多的关注。

如果有人认识这个小女孩,请先和她的母亲做一场心灵沟通,探问孩子成长,一起为了将来用心改变,付出一位妈妈真正理智温暖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