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6655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3.1.4不得随意压缩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

3.1.5应将质量通病防治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通病未经整改的,不予验收。

3.2勘察单位 

3.2.1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工程勘察。

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按照《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提供完整的勘察报告。

3.2.2拟建工程场地或地基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滑坡或有滑坡崩塌的可能时,应分别进行专门的滑坡勘察、危害和崩塌勘察。

3.3设计单位

3.3.1加强对质量通病易发部位的细部构造设计。

3.3.2在住宅工程施工图设计中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3.3.3将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4图审单位

3.4.1在加强住宅工程结构安全性审查的同时、要加强对住宅工程构造措施、细部设计的审查。

3.4.2加强住宅工程构造作法,引用标准图集是否适当。

3.4.3加强住宅工程构造设计的深度审查。

3.5施工单位

3.5.1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3.5.2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

在采用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证书外,还应进行必要的检测。

3.5.3收集和整理防治的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施工记录和隐藏验收等相关资料。

3.5.4根据经批准后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认真实施。

3.5.5专业分包单位应提出分包工程的通病防治措施。

由总包单位核准、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3.5.6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3.6监理单位

3.6.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3.6.2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3.6.3配备常规的便携式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6.4工程完工后,应认真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4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4.1设计措施

4.1.1住宅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采用天然和复合地基的住宅工程乎均沉降计算值不大于150mm。

4.1.2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放宽。

4.1.3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Φ6@200;

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

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1.3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

板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Φ8。

4.1.4墙体有门窗等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2Φ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应增设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

4.1.5顶层圈梁高度不宜超过240mm。

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4.1.6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

4.1.7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宜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

4.1.8顶层框架填充墙不宜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

当采用上述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

4.1.9外墙应采用保温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外墙外保温措施。

4.1.10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其传热阻不得小于1.26㎡•K/W。

4.2施工措施

4.2.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

4.2.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宜达45d(不应小于28d),上墙含水率宜为5%~8%。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4.2.3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7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

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4.2.4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4.2.5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4.2.6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缝。

4.2.7采用粉煤灰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的填充墙与框架柱交接处,应用15mm×

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

3水泥砂浆嵌实。

4.2.8留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予留2Ф6的拉结筋沿洞口高度每300mm布置,予埋长度不小于600mm,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厚墙接搓处顶实.

4.2.9后浇筑的阳台栏板与阳台底板间的施工缝应调直阳台板钢筋,并严格按砼施工缝措施处理。

5钢筋混凝土现浇搂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5.1设计措施

5.1.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

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

5.1.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

5.1.3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直径不宜小于8mm。

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

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l.5m。

5.1.4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

5.1.5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宜大于240mm×

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不大于300mm。

5.1.6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5.1.7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楼板中部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

5.2施工措施

5.2.1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5.2.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5.2.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15%。

5.2.4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

5.2.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

5.2.6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

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

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5.2.7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5.2.8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5.2.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

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5.2.10现浇板的板底宜采用免粉刷措施。

5.2.11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

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

5.2.12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

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应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行,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6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6.1设计措施

6.1.1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

防水隔离高层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

6.1.2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120mm的混凝土翻边,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它房间地面低20mm。

6.2施工措施

6.2.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

洞口形状为上大下小。

6.2.2管道安装前,楼板板厚范围内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应先做毛化处理,再均匀涂一层401塑料胶,然后用筛洗的中粗砂喷晒均匀。

6.2.3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

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4h蓄水试验;

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

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行24h蓄水试验。

6.2.4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楼板四周清理干净,阴角处粉成小圆弧。

防水层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6.2.5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l—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

6.2.6石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h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

6.2.7烟道根部向上300mm的范围内宜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粉刷,或采用柔性防水层。

6.2.8石卫生间墙面防水砂浆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7屋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7.1设计措施

7.1.1刚性防水层应采用细石防水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厚度不应小于50mm,分格缝间距不宜大于3m,缝宽不应大于30mm,且不小于12mm。

7.1.2柔性材料防水层的保护层宜采用撒布材料或浅色涂料。

当采用刚性保护层时,必须符合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要求。

7.1.3对女儿墙、商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烟)道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

变形缝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的做法,其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30;

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

7.1.4膨胀珍珠岩类及其它块状、散状屋面保温层必须设置。

7.2施工措施

7.2.1屋面工程施工前,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监理审查确认后方可组织施工。

7.2.2卷材防水层收头宜在女儿墙凹槽内固定,收头处应用防腐木条加盖金属条固定,钉距不得大于450mm,并用密封材料将上下口封严。

7.2.3在屋面各道防水层或隔气层施工时,伸出屋面管道、井(烟)道及高出屋面的结构处均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做泛水,其高度不小于250mm(管道泛水不小于300mm);

最后一道泛水材料应采用卷材,并用管箍或压条将卷材上口压紧,再用密封材料封口。

7.2.4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7.2.4.1钢筋网片应采用焊接型网片。

7.2.4.2混凝土浇捣时,宜先铺三分之二厚度混凝土并摊平,再放置钢筋网片,后铺三分之一的混凝土,振捣并碾压密实,收水后分二次压光。

7.2.4.3分格缝应上下贯通,缝内不得有水泥砂浆粘结。

在分格缝和周边缝隙干净干燥后,用与密封材料相匹配的基层处理剂粉刷,待其表面干燥后立即嵌填防水油膏,密封材料底层应填背衬泡沫棒,分格缝上粘贴不小于200mm宽的卷材保护层。

7.2.4.4保水养护不小于14d。

7.2.5屋面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措施

8.1施工措施

8.1.1主体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如墙面1m线、地面方正控制线等),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8.1.2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范围内宜设置一处。

8.1.3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8.1.4按检验批进行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楼板厚度的测量,每三层为一个检验批。

测量后,认真填写(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楼板厚度测量记录)(附录4)。

8.1.5室内标高、轴线位置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的房间数且不少于5间进行抽查。

8.1.6楼板厚度的检测数量,每检验批按10%的楼板数且不少于5块板进行抽查。

8.2监理重点

8.2.1应及时抽验施工单位测量记录。

8.2.2应对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不定期进行平行检验。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住宅建筑安装工程通病防治措施

9.1室内给排水管道安装通病防治措施

9.1.1室内给水管道安装通病防治措施

9.1.1.1塑料给水管在墙内或穿墙处必须预埋套管。

9.1.1.2预埋墙槽、板槽,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因工种交叉而损坏管道的概率。

9.1.1.3分段试压,即对暗装管道安装一段,试压一段,全部安装完成后,再整体试压一次。

9.1.1.4损坏的管道必须更换。

9.1.2管道支架制作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防治措施

9.1.2.1平管必须采用支架,严禁使用主管卡于。

9.1.2.2支架制作下料时,避兔使用电气焊切割,应采用锯割,并用砂轮或挫刀打去毛刺。

9.1.2.3支架不得固定于轻质隔墙上,支墙固定件埋深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埋设支架应用水泥砂浆或细石砼捣实。

9.2排水管道堵塞防治措施

9.2.1及时封堵管道甩口,防止杂物掉进管膛,卫生器具安装前认真检查清理管道。

9.2.2确保管道安装坡度,当无设计规定时,根据材质不同,须满足规范要求,严禁倒坡。

9.2.3交工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认真进行通球试验,卫生器具应作通水试验,并做出记录。

9.1.2管道支架制作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防4楼

治措施

9.3室内卫生器具安装通病防治措施

9.3.1安装卫生器具应采用拧栽合适的机螺丝。

9.3.2卫生器具与墙面接触应严实,如有较大缝隙,要用白水泥砂浆填补饱满。

9.3.3卫生器具返水的防治措施

9.3.3.1制定专项方案,加强管理,确保埋地管道坡度要求及通畅。

9.3.3.2尽量减少埋地管道转弯,尽量减小排出管与立管间的距离,严格控制最低排水槽支管与排出管管底的垂直距离。

9.3.3.3增设通气管,并保持通畅。

9.4室内采暖管道安装通病防治措施。

9.4.1采暖干管坡度不适当情况的防治措施。

9.4.1.1管道安装时必须严格调查。

9.4.1.2管道穿墙堵洞时,必须严格检查管道坡度再固定封堵。

9.4.1.3管道变径处严格按规范要求制作热水管道,严禁同心变径。

9.4.1.4严格控制管道托架、吊卡的问题。

9.4.2采暖管道堵塞、防治措施。

9.4.2.1管材灌沙偎弯后,必须认真清通管膛。

9.4.2.2管材锯断后,管口的飞刺应及时清除干净。

9.4.2.3铸铁散热器组对时,必须设立清除残留砂子的工序,认真清除。

9.4.2.4管道全部安装后,按规范规定先冲洗干净再与外线连接。

9.4.2.5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在系统最高点安装放气阀。

9.4.3散热器安装漏水、安装不牢固通病防治。

9.4.3.1散热器在组对前应严格进行外观检查,禁止使用对口不平,丝扣不合适及蜂窝砂眼的散热器。

9.4.3.2散热器组对后,必须严格按规范规定进行水压试验,发现渗漏及时修理。

9.4.3.3散热器组对时,应使用石棉纸垫,石棉纸垫可浸机油,随用随浸,不得使用麻垫或双层垫。

9.4.3.420片以上的散热器应加外拉条.

9.4.3.5散热器钩卡栽墙深度不得小于12cm,堵洞应严实,钩卡数量符合规范规定。

9.4.3.6石落地安装的散热器支腿均应落实。

不得使用木垫加垫,必须用铅垫。

断腿的散热器应予更换。

9.5住宅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通病防治。

9.6住宅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9.6.1住宅电气安装程城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实施,专项施工方案应针对住宅工程电气安装易发、常发的质量通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9.6.2为防治砼板、电气套管管路出现裂缝,在铺设电气线管时,必须保证线管上、下不小于2cm的保护层。

9.6.3为防止线管在拐弯处穿线困难,应确保偎弯时,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主管径的6倍并不得出现折皱、裂缝等现象。

9.6.4金属线管刷防腐漆(油),除了直接埋设在砼层内的可免刷外,其他部位均应涂刷,尤其是管道内壁。

9.6.5硬塑料线管接口处必须加套管,承插深度满足规范要求。

9.6.6对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均应作防雷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