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7224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3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削坡减载施工组织设计Word下载.doc

目录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总说明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2.1工程概况 2

2.2设计要求 2

第三章工程施工目标 3

第四章施工部署 3

4.1施工准备工作 3

4.2现场项目组织管理 4

4.3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6

4.4施工设备配置 6

4.5劳动力配备计划 7

4.6施工进度计划 8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9

5.1施工测量 9

5.2坡面危岩体清理 12

5.3削坡减载施工方法 13

5.4排水措施 15

5.5土料利用和弃渣措施 15

第六章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16

6.1质量保证措施 16

6.2工期保证措施 16

6.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7

6.4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8

6.5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19

6.6环境保护措施 21

附图: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23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总说明

1.1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XXX工程施工图纸》提出的工程项目及相关的技术、质量、工期、安全等各项要求,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编制,遵循的技术规范: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J232-82)

4、《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以上规范标准若有更新,以本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1.2编制原则

1、本标段本着优质、高效、经济、合理的原则;

2、以提前工期为原则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3、以确保质量创优目标为原则,安排专业化施工队伍;

配备优良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的质量检测手段及现代化的管理办法;

4、全标段采用项目法施工的管理模式,严格控制、科学管理、精心施工;

5、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

6、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原则制定各项安全措施,严格执行技术安全规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XXX工程施工

2、建设地点:

汉阳区琴台大道南侧仙女山

3、现状:

因当地群众长期开山采石,造成对山体的严重破坏,形成断崖和大面积采石迹地,裸露的岩石严重影响了场地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

因项目区处于过境交通干道旅游路的视线范围内,所以进行项目的绿化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4、自然条件:

⑴地形地貌:

仙女山地处岗丘地区,岗地地面标高30~45m。

⑵气象:

武汉地区4~7月份以东南季风为主,其余时间以北风或东北风为主,最大风力八级,最大风速27.9m/s(1956年3月17日)。

基本风压按30年一遇、10秒平均最大风速(m/s)为标准,武汉地区为2.5MPa。

⑶岩性:

地层为志留系的砂页岩和泥盆系云台观组石英砂岩,岩层走向N75°

~80°

W,倾向NE,倾角56°

~71°

,呈单斜式层状产出。

5、工程项目内容

危岩体清除、石方开挖、削坡减载。

6、工程工期要求

总工期为90天,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要求,按期完成。

2.2设计要求

1、彻底清理坡面危岩体及浮石。

2、在原有地形基础上依坡就势进行削坡减载,削坡坡度控制在1:

1~1:

0.6,从地面起,每标高提升15m,设置一条宽度为3.0m的马道,马道具体宽度根据实际地形来调整。

3、削坡应采取自上而下施工的原则,严禁从坡脚开挖削坡。

4、边坡削坡清理后应对坡面进行检查、验收。

第三章工程施工目标

湖北省XXX工程的任务是削坡减载。

我们深知其治理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保证按合同规定的工期完成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并承担我方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我们的总体目标是:

质量目标:

分部、分项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争创优良工程。

合同工期:

计划开工日期为2015年10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6年12月31日,工程总工期90天。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我公司讲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说明、招标文件的要求以及国家现行的安全生产操作规范、规程精心施工。

配备专职的安全员、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具,保证工程的安全生产,确保本工程的安全生产目标达到:

合格标准,伤亡事故为零。

环境保护:

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在公共生活区不造成任何污染,保护施工当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不受破坏。

文明施工目标:

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说明、招标文件的要求以及国家现行的安全文明施工规范精心组织,确保本工程的文明施工目标达到合格文明施工现场。

工程资料目标:

严格按照建设方以及国家现行的档案资料整理归档的各项要求,精心组织整理本工程档案资料,确保本工程档案资料符合要求,保证资料全部齐全、真实、有效。

第四章施工部署

4.1施工准备工作

一、生产准备

1、办理施工有关手续。

2、组织人员、设备进场,机械设备就位调试,修筑场内临时施工道路。

3、根据施工现场的总体安排,经批准后搭建施工临时设施和生活临时设施。

二、技术准备

(一)熟悉和审阅施工图纸

1、图纸审阅

由公司工程技术科主持,组织参与工程施工的全体技术人员和其中有关人员进行图纸自审,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图纸是否完整齐全。

(2)施工图纸与其说明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施工图纸与其各组成部份有无矛盾和错误。

(3)掌握工程特点,审查现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各分项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

2、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参加,设计方对设计图纸设计精神作简要阐述,施工方对图纸上的矛盾或不明了的线条、尺寸向设计咨询。

(二)编制、审定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由经验丰富、熟悉施工的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

编写中要注意发挥集体智囊,民主讨论,优化设计方案,设计编写好后,交分公司主任工程师审核、修改,再提交公司总工程师审核、修改或批复意见。

(三)制定主要项目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规程、质量标准及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四)落实施工材料进场计划。

(五)做好现场施工测量放线。

4.2现场项目组织管理

一、项目部管理网络

为保证本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进展并早日完工,我公司计划以实施一控制、二管理、三协调的项目管理模式,按照项目法施工原则,成立地质灾害整治工程项目部。

现场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框图如下:

主要施工管理人员表

岗位

人数

持证情况

职称

项目经理

1

二级项目经理

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项目总工程师

质检员

项目质检员

安全员

项目安全员

材料员

项目材料员

经济师

预算员

项目预算员

专业施工员

项目施工员

资料员

项目资料员

助理工程师

二、管理人员职责

工程项目部在公司的领导下,对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有关规定、规范标准以及工程合同的要求组织施工。

1、项目经理

工地全面负责。

项目经理代表公司履行对业主或总承包的工程承包合同,执行公司质量方针,实现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同时负责建立和完善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项目成员的职责,在公司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项目施工所需的劳动力资源和机具设备资源。

作为工程的总体管理者,接受甲方及监理部门的业务指令,并贯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具体操作。

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总体决策,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的检查和调整,对部门及职能工作的安排协商,以确保工程的按期、保质完成。

2、项目技术负责人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工程技术工作、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操作程序,并编制进度计划,负责落实技术交底工作,解决技术、质量要求方面的操作可行性,及时同甲方、设计、监理联系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工作,组织各班组专业人员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做到施工人员能理解施工设计意图及施工顺序,对施工规范及质量要求亦能知晓。

负责编制公布施工项目形象进度,施工项目操作程序流程图表,填制报表业务联系单和审定各项作业记录。

3、项目副经理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着重就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施工总平面、施工车辆等的全面管理,并对各工种各专业间的日常作业进行协调和调度。

组织施工班组落实施工技术骨干力量,按标准的施工工艺程序及施工方案落实班组施工,按工期要求组织劳力或组织施工突击,落实劳动报酬,制定并执行对具体人员的奖罚。

4、施工员

负责施工中技术难题的处理,重点工序的质量监控及验收;

资料收集、汇总、整理提交。

5、安全员

严格按现行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安全生产的要求向各施工班组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及时检查各班组的执行情况。

6、质量员

进行施工项目工程各工序的质量管理,负责测量放线及复核,落实做好现场测试工作,收集各种资料,对各工序进行质检,隐蔽项目自检等。

7、材料员

根据工程进度,工地负责的要求及时联系安排,落实材料、机具设备进场,做好材料收发、测试工作,并及时收集、索取各种材料的质保单、测试报告并送交质量员保管,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8、施工班组

服从工地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安排,严格按照施工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

保证质量完成任务,对质量不合格部位无条件返工至合格。

4.3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1、项目部及临时设施

结合实际情况,拟在工程现场砌筑临时住房,作为项目部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办公、生活用房,在现场则搭设临时工棚二间用于施工值班及小型工器具、材料临时堆放。

2、施工用水、用电

甲方安排

4.4施工设备配置

针对本工程施工进度要求,各施工设备、机具应准备充分、预备潜能,并有充足的备用零配件和设备保养维修人员,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

削坡减载的机械组合,根据现场施工需要配备如下:

表1施工主要施工设备配置

编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挖掘机

D8500LC-71.0m³

/

2

神钢牌SK260LC-81.0m3

3

装载机

山东临工LG953

4

自卸汽车

EQ-241

6

5

全站仪

GST520

4.5劳动力配备计划

根据项目特点,拟投入劳动作业人员如下:

表2劳动力安排

类型

人数

安全员

操作手

7

普工

测量工

其它

驾驶员

合计

26

4.6施工进度计划

结合本工程设计要求,整个工程主要有削坡减载及危岩清理等工程。

结合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具体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第五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5.1施工测量

5.1.1施工测量工作的内容

1、根据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布设施工控制网。

2、针对施工各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构筑物轮位置的放样及其检查工作。

3、提供局部施工布置所需的测绘资料。

4、按照设计图纸、文件要求,埋设建筑物外部变形观测设施,并负责施工期间的观测工作。

5、进行收方测量及工程量计算。

6、单项工程完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对重要隐蔽工程的几何形体进行竣工测量。

5.1.2施工测量人员准则

1、在各项施工测量工作开始之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规范的规定,选择正确的作业方法,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对所有观测数据,应随测随记、严禁转抄、伪造。

文字与数字应力求清晰、整齐、美观。

对取用的已知数据、资料均应由两人独立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核对,确信无误后方可提供使用。

3、对所有观测记录手薄,必须保持完整,不得任意撕页,记录中间也不得无故留下空页。

4、施工测量成果资料(包括观测记薄、放样单、放样记载手薄),图表(包括地形图、竣工断面图、控制网计算资料)应予统一编号,妥善保管,分类归档。

5、现场作业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仪器得安全,禁止冒险作业。

6、对于测绘仪器、工具应精心爱护,及时维护保养,做到定期检修校正,保持良好状态。

对精密仪器应建立专门的安全保管、使用制度。

5.1.3施工测量的要求

1、施工测量应符合图纸及《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要求。

2、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应复核无误后才可引用。

3、场区控制网按相当于二级导线精度设平面控制网。

4、场区内按施工情况设水准点,测量精度按二等水准点测量精度要求。

5.1.4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在场区按相当于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平面控制网施测。

二级导线测量的精度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1、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应定期进行复测,若使用过程中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及时复测。

2、平面控制网的观测资料,可不作椭圆投影改正。

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但观测边长应投影到测区所选定得高程面上。

3、平面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存得地方。

视线离障碍物(距上、下和旁侧)不宜小于2.0m。

4、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控制点,应着重考虑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

而直接用于施工放样得控制点则应着重考虑方便放样,尽量靠近施工区并对主要建筑物的放样区组成的图形有利。

5、各等级控制点周围应有醒目的保护装置,以防止车辆或机械的碰撞。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建造观测棚。

6、水平角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目标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

⑵应待仪器温度与外界气温一致后开始观测。

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的直接照射。

⑶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

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

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

精确照准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

⑷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移值不得超过一格。

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

⑸对于二等平面控制网,目标垂直角超过±

时,应在瞄准每个目标后读定气泡的偏移值,进行垂直倾斜改正。

5.1.5高程控制测量

从业主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复测。

复测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经平差后,再在场区内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测设数个水准基点,作为高程控制及变形观测用。

水准基点的埋设要求稳固可靠,并在滑坡外,具体位置由测量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按现行规范执行。

1、布设高程控制网时,首先网应布设成环形网,加密时宜布设成附和路线或结点网。

其点位的选择和标志的埋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高程点位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

一般要求在每一个重要单项工程的部位至少1--2个高程点。

⑵高程点可埋设预制标石,也可利用露头基岩、固定地物或平面控制点标志设置。

埋设首级高程标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

待标石稳定后才能进行观测。

各等级高程点应统一编号。

2、水准观测应注意下列事项:

⑴水准观测应在标尺成象清晰、稳定时进行,并用测伞遮蔽阳光,避免仪器曝晒。

⑵严禁为了增加标尺读数,把尺垫安置在沟边或壕坑中。

⑶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均为旋进方向。

⑷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测站数均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反测时,两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3、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⑴因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迁站前发现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发现,则应从高程点重新起测。

⑵往、返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二等水准重测后,应选用两次异向合格的结果。

如重测的结果和原测结果分别比较,其较差均不超限时,应取三次结果的平均数。

5.1.6主要测量仪器设备

角度和距离测量采用DS3全站仪,50m钢卷尺,5m铝合金塔尺。

5.1.7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放样的准备工作:

⑴放样工作开始之前,应详细查阅工程设计图纸,收集施工区平面与高程控制成果,了解设计要求与现场施工需要。

根据精度指标,选择放样方法。

⑵对于设计图纸中有关数据和几何尺寸,应认真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放样的依据。

⑶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和文件(包括修改通知)进行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或未经批准的草图放样。

⑷所有放样点线,均应有检核条件,现场取得的放样及检查验收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能交付使用。

⑸放样结束后,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书面的放样成果单。

2、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

用电算程序计算放样数据时,必须认真核对原始数据输入的正确性。

应将施工区域内的平面、高程控制点、轴线点、测站点等测量成果,以及工程部位的设计图纸中的各坐标(桩号)、方位、尺寸等几何数据编制成放样手册,供放样人员使用。

3、现场放样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在规定的放样手薄中,所有栏目必须填写完整,字体应整齐清晰,不得任意涂改。

填写内容包括:

⑴工程部位、放样日期、观测、记录及检查者姓名。

⑵放样点所使用的控制点名称,坐标和高程成果,设计图纸编号使用数据来源。

⑶放样数据及草图。

⑷放样过程中的实测资料。

⑸放样时所使用的主要仪器。

4、使用工具应按下列项目进行检验:

⑴钢卷尺应通过检定。

⑵水准标尺应测定红黑面常数差和标尺零点差。

标尺标称常数差与实测常数差超过1.0mm时,应采用实测常数差;

标尺的零点差超过0.5mm时,应进行尺底面的修理或在高差中改正。

⑶塔尺应检查底面及接合处误差。

⑷垂球应检查垂球尖与吊线是否同轴。

5、设立专业测量组,专人现场观测和整理资料,实行测量复核制度,每次施测后,须经项目技术负责审核。

6、加强对测量所用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破坏,一旦发生移动和破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并及时补救。

7、所有测量成果应及时提出成果报告,请监理工程师检测和审批。

5.2坡面危岩体清理

1、根据现场观察,边坡中上部危岩体分布较多,采用小型人工机械风镐或钢钎配合,进行清理除坡面危岩体、松动岩块及孤立岩体,同时适当清理坡顶强-全风化岩棱角。

2、在施工过程中,坡面上的不稳定土、石或易伤人的材料、物品,应立即清除,以保安全。

3、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以确保坡脚厂房及人员安全。

4、清理边坡施工时从上往下原则,并由专人负责指挥施工。

5、在清理时,要在坡脚划定施工区域,竖立警示牌及设置防护栏,禁止人员进入。

6、施工作业人员每次进行施工前均应进行安全排查,确认无隐患后方可施工。

要求所有作业人员均应系好安全绳,佩戴安全帽。

5.3削坡减载施工方法

5.3.1施工选择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施工,削坡机械采用反铲与推土机、装载机开挖,推土机及装载机运输至指定弃渣场;

脚槽、导滤沟、排水沟、截流沟等采用人工开挖。

5.3.2表层清理

①植被清理为监理人指定区域内的树木、树桩、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其它监理人指认的有碍物。

成材树木的砍伐同时应有监理人的专门指示。

②植被清理的范围为距监理人批准的施工详图所示最大开挖边界或建筑物基础外侧10m的水平距离。

③在植树被清理过程中须特别注意尽最大的努力保护清理区外的天然植被。

④场地清理中的植被或其它物资完全按招标文件或监理人的指定方法处理。

⑤植被的清理采取人工配合推土机和装载机的法进行清理,表层土运用推土机进行汇集,用装载机装入推土机及装载机运输至指定的弃料场。

⑥表土的清除、堆放和处理需根据监理人的指示执行,根据指示的深度开挖并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堆积体不超过2米,以免将土壤压实并防止冲涮流失。

5.3.3削坡开挖

①首先进行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开挖范围、深度、坡度及分层情况。

②削坡开挖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文件的要求。

对监理人确认其基础不能满足设计图纸所规定开挖要求的部位,严格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

③开挖时预留施工道路,在下层开挖完成后,由反铲边退挖边清除。

④在局部坡面较长或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主要采用反铲分层接力的方法开挖,挖掘次序从上到下,根据坡面长度不同用2~3台反铲在作业面上同时挖土,边挖土边将土向上传递,并装入推土机及装载机。

⑤堤身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削坡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等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堆高不超过2米。

⑥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深度,预留20cm的保护层,该层只能由人工开挖以保护堤身原状土不受拢动,以便控制边坡,避免起挖和欠挖。

⑦开挖中遇到坚硬孤石时,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施工处理。

⑧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层的变化,挖掘机距边坡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确定每次的挖装深度,避免出现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安全。

⑨所有削坡开挖除监理人另有指示外均为旱地开挖,开挖前挖好截水、排水设施,并对开挖施工中的地下水和施工用水排除;

同时根据施工现场的需求设置的临时排水设施与截水设施。

施工中确保排水畅通,防止由于排水不畅而引起边坡失稳。

⑩实际开挖轮廓线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所示或监理人现场指定的开口线、水平尺寸和高程的要求。

开挖最终轮廓线均不得欠挖。

5.3.4开挖土料的堆存、处理和利用

所有开挖料均运至指定的区域堆放,对于开挖中设计要求的或监理人认可的可用开挖料堆放在专用的或监理人指定的备料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