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7351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建施工图设计质量标准评审指引Word下载.doc

2.2项目公司工程部负责收集所属项目在施工图设计质量控制方面的信息并将相关内容及时反馈集团设计管理部。

2.3参与项目施工图设计内审的单位、部门负责依据本标准(指引)在施工图设计内审时对施工图设计文件提出评审意见。

相关意见填写在开发项目《施工图纸评审意见单》上,并于施工图内审时递交会议讨论。

三、工作要求

3.1编制依据

3.1.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版);

3.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版);

3.1.3集团关于施工图设计的有关文件规定;

3.1.4国家及项目所在地的相关规范、规程、规定、标准及其他要求。

3.2评审要点

3.2.1总图

(1)建筑总图(包括区域总图)

◎总图的消防设计(包括登高场地、消防车道等)是否符合规范及方案或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要求,是否符合简捷、经济、合理的设计指导思想,特别是消防车道的布置,应尽量避免布置在地下室顶板上。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是否准确;

基地四界的测量坐标、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的位置是否准确。

道路、水面、地面、建筑物室内外标高是否正确、合理。

◎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的表述是否正确,间距控制是否满足要求。

◎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化粪池、污水处理池、无障碍设施等的设计是否合理;

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等的定位是否正确,标高、坡度是否正确、合理。

◎对于住宅小区,配套设施的设计如公建的布点、垃圾收集站点、变电箱、设备井的设置是否齐全、合理;

小区的围墙及出入口、地下室出入口设计与规划、建筑、景观等是否协调,是否符合物业管理的要求。

◎建筑总图各设计指标是否准确,能否满足政府批文及项目《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指北针标注、图例、比例、尺寸单位等说明是否齐全、准确。

3.2.2建筑专业

(1)图纸目录(其它专业相同)

◎目录中的图名、图号与图纸图签内的是否一致。

◎图纸规格与实际是否一致。

◎目录中所列图纸张数与实际是否相符,有无缺漏。

◎套用的标准图或重复使用的图纸,是否准确、齐全,是否具有时效性,有无过期作废的旧版本。

(2)建筑设计说明

◎关于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面积、建筑物高度、建筑耐火等级等)的描述是否准确。

◎对项目设计依据的列举是否充分、合理,对甲方提供设计依据的描述是否准确,对相关国家及地方设计规范的列举是否适当,有无过期或作废的内容。

◎关于图纸尺寸单位的说明是否明晰,关于建筑物标高、高程等的说明是否和总图及其它建筑设计图纸相符合,有无矛盾之处。

◎通用构造作法的说明是否详尽、准确,是否与《施工图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工程做法想匹配;

有无遗漏或与其它图纸矛盾之处。

如建筑砌块的种类、厚度;

卫生间、厨房翻边防水的作法;

室外散水的作法;

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的节点构造、建筑构配件的做法等。

◎建筑防水说明(屋面防水、楼层防水、外墙防水、地下室防水等)是否详尽,构造作法是否合理,套用标准是否有效。

◎主要建筑装修(内外墙、楼地面、屋面、顶棚、踢脚、墙裙等)做法说明是否详尽、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对项目的产品定位要求和《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的相关要求。

◎有关材料、部品、设备等的规格、型号、参数、(掺)用量、层数、颜色、表面肌理质感等涉及品质的信息是否已经符合后续实施采购的要求。

◎关于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的应用说明是否详实,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建筑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公司的产品定位要求。

(3)建筑平、立、剖面设计

◎轴线编号与尺寸关系及其与总图、结构等图纸的一致性。

◎平、立、剖面图中表达内容是否一致。

◎室内外各种墙体的材料、厚度及其与轴线的关系;

璧柱、构造柱,框架柱的尺寸,定位及与轴线的关系;

楼层之间墙、柱的对应关系及与结施图的一致性。

◎室内外楼地面、夹层、平台、屋面、女儿墙、檐口等标高关系是否明晰,阳台栏杆、上人屋面栏杆高度是否符合强制性规范要求,阳台、室外平台屋面及有水房间楼地面标高,排水坡向及坡度等表达是否清晰、明确。

◎楼梯的平面定位和大样图是否一致;

楼梯的上、下方向及平台标高、踏步数,梯段数、平台宽度、净高高度关系等表达是否清晰、明确;

楼梯梯段净宽、栏杆高度、休息平台净宽和梯板(梯梁)净高高度关系是否符合强制性规范要求。

◎电梯的位置、尺寸是否准确;

电梯机房的标高、位置、予留孔和电梯的选型、吨位、速度、用途、数量等是否明确、合理。

候梯厅的净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及是否已经考虑了装修厚度和合理施工误差的影响。

◎自动扶梯的选型、宽度、提升高度、数量及其布置、尺寸、予留孔是否合理、准确。

◎门窗的定位、开启方向及立樘位置是否准确,门窗的类型、编号、数量、洞口尺寸与门窗表是否一致,门窗的高度、开启方式、分隔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满足通风、安全及节能要求,门窗的材质、色彩是否和立面效果协调,土建留洞尺寸与窗扇制作尺寸的差异处理是否有效,是否和立面效果协调。

◎门、窗顶标高与结构梁底的标高有无矛盾。

◎用水、用电、用气及与通风有关的设备的平面定位及其节点是否一致。

◎地下室设备用房是否采取可靠的排水措施。

◎室内外装修做法,包括地面、楼面、墙面(包括墙裙、踢脚线、勒脚)、顶棚的材料选用、颜色分格及做法表述是否完备、合理。

不同类型、不同颜色装饰材料之间的分界部位是否明晰。

◎屋面做法及其使用部位、屋面的防水级别与做法是否明晰、合理。

◎雨水管位置与走向(标高)及选材、规格的说明是否合理,与给排水设计是否相符。

◎室外散水、明沟、踏步、花坛等尺寸、标高是否准确、齐全,用料与做法说明是否明晰。

◎变形缝的位置、宽度、封口做法大样是否合理、明晰、统一协调,不同的图纸关于同一处变形缝的表达是否有矛盾之处。

◎墙面、楼面、屋面上各设备工种的予留孔的位置、尺寸、标高和屋面检修人孔、爬梯的位置、做法及附墙烟囱、通风竖井出口的位置、尺寸、标高、做法等是否表达准确。

◎底层平面要标出指北针、剖面切割线位置及剖面号,局部剖面要在有关平面标出切割位置及剖面号。

◎平面图中应标明平面名称、比例、房间名称等内容,厨房、卫生间要画出卫生洁具、水池、炉灶、台面等与各个设备工种有直接关系的设备设施,有的还要标明构造,底层平面还要画出各种地沟的走向起止点、构造、坡高及标高做法。

◎平面图中要标出固定的(土建设计和实施范围内的)壁柜、吊柜、通风柜、操作台等位置及做法。

◎空间或构造特别复杂的部位,要有局部放大的平、立、剖断面;

如夹层平面、局部剖面、外墙断面等,楼梯间原则上都应有剖面(中间相同的标准层可局部省略不画,但所有的平台标高都应标出)。

◎建筑剖面除了反映空间及楼层、吊顶标高关系及看得见的各种投影线外,还必须比较准确地反映结构布置梁、柱的大小和标高关系等。

◎建筑立面设计应考虑室外空调机位及雨污水管的影响,应合理、美观、完整并与建筑平面图内容协调一致。

◎按无障碍设计的建筑物的出入口是否设置了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其宽度、坡度及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扶梯等)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屋面、外墙、门窗等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对于住宅建筑,尚应重点关注和逐条评审以下内容:

①、主要的厅、室顶面是否有结构梁板下挂;

各层平面图的客厅、卧室、餐厅中是否有设备管道外露,影响使用及观;

②、厅、室紧靠电梯处的墙体是否有减震消噪处理;

③、卫生间洁具布置是否合理,上下层卫生间错位时,上层污废水管的布置是否影响下层房间的使用;

④、铝合金门窗的设计是否满足住宅通风及安保要求,低于900高的窗台是否有安保处理;

玻璃的选用是否符合国家《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3)的要求。

⑤、阳(露)台、上人屋面及公共楼梯的栏杆设计是否符合规范,楼梯休息平台及楼梯梯段的宽度、净高能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已经考虑了实施装修厚度和合理施工误差的影响;

⑥、空调位尺寸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布置是否影响建筑立面,是否方便安装使用;

⑦、屋顶女儿墙、屋顶栏杆高度是否考虑了屋面构造的厚度,即扣除屋面保温、找坡等尺寸后,最低处高度能否满足规范要求;

阁楼或上人屋面是否存在安全防护的死角等。

(4)大样详图

◎楼(电)梯间、卫生间、门窗及其它平、立、剖面图中无法表达清楚的内容应增加大样详图。

◎大样详图中的详图编号及所注轴线、梁柱墙关系、标高等内容与平、立、剖面图应表达一致。

◎大样详图中涉及其它工种的内容应与相应专业设计图纸相符。

◎大样详图及节点详图应齐全、适用、方便施工。

(5)消防设计

◎建筑类别、防火等级的确定及所使用的防火设计规范和有关条文是否正确。

◎疏散楼梯间的布局、数量、间距是否符合安全疏散的距离;

是否符合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要求;

楼梯间及其防烟前室的防、排烟处理与暖通图是否一致。

◎消防电梯的设置吨位、数量、布局是否合理。

消防电梯井道和机房与其它电梯是否有防火分隔;

井道坑底是否采取排水处理措施。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设置,包括地下汽车库是否有漏洞,楼层之间连通空间(如中庭,开敞式楼梯、自动扶梯等)的防火封闭是否考虑。

◎某些设备用房如风机房、变电间、消防控制室、固定灭火装置的设备室(钢瓶室、泡沫液站)的门是否按规定使用了防火门,是否考虑了防潮、通风措施。

◎设备管井的封闭、管井上的检修门(防火门)是否合规范要求。

◎各种防火门、防火隔墙的耐火等级、装修材料的选用、防火门的开启方向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防火分区或玻璃幕墙转角处,防火隔墙两边的窗之间的水平距离及防火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人防设计

◎人防地下室清洁区、半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分界线是否明确,分界线上的各种孔口的防护设施是否完善,防护设施的等级与人防等级是否一致。

◎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与安全出口(疏散口)数量、宽度及距离能否符合规范的要求,门的开启方向是否正确。

◎人防地下室的防护分区和抗爆单元的划分是否合理。

◎人防地下室进、排风口的位置标高与室外地面的关系是否明确。

◎地下室的排水设施(包括地面水、渗漏水、用水房间的下水以及某些室外敞口部分进来的雨水等)是否安全可靠、有效。

◎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平时使用与战时使用有矛盾时,某些门、窗洞口、分隔墙等的处理措施是否明确、合理。

◎地下室平时使用能否满足净高≥2.2m的使用要求。

3.2.3结构专业

(1)结构设计说明

◎工程所处场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抗震设防烈度、工程地质概况、地下水的埋深及对混凝土有无侵蚀性、冻土深度、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描述是否给与勘察报告及其它有关部门提供的设计原始资料相一致。

◎场地的自然地面标高,设计标高±

0.000相当的绝对标高值是否与总平面图上标注的一致。

◎使用的设计规范的名称、代号是否准确无误。

◎所列设计规范有无遗漏、多余无用、过时作废的。

◎所列设计活荷载取值是否恰当,与规范不一致的是否有根据。

◎住户装修荷载及后装修隔墙的荷载要求是否提出了明确的限制值。

◎特殊的荷载取值是否有任务书、初步设计审批文件或工程建设单位正式文件的规定。

◎对本工程所选用的各种结构材料,其品种、规格、型号、使用部位等是否均已说明,是否齐全、合理,是否符合本工程的具体要求。

◎对某些构件(或部位)的特殊要求是否提出,是否必要。

◎钢筋混凝土基础、墙、柱、梁、板等构件的制造方法,如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要求、接头、锚固、节点构造等,是否交代清楚,是否符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相关的规范、规定。

◎砖石砌体的砌筑要求、圈梁、构造柱、拉结钢筋等,是否交代清楚,是否符合规范的规定。

◎单独设计的预应力构件及钢结构的制作、安装要求是否交代清楚。

◎对基础的施工要求(如挖槽、验槽、回填的要求)和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等是否明确、恰当。

◎对图中未予交代而要在施工过程中与工艺、设备工种配合预埋(留)的埋件、孔洞是否明确了配合施工的要求。

◎构件代号表中的代号与详图中采用的是否一致。

(2)桩基设计

◎设计标高±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值与总平面图是否一致。

◎桩的平面定位是否准确、齐全,有无遗漏。

◎单桩承载力及桩数量的计算、布置是否可靠、合理,可否进一步优化。

◎桩型选择、沉桩方式是否合理,沉桩控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桩长选择及试桩数量确定是否合理。

当采用标准设计的预制桩时,选用的标准图集号、桩号是否正确;

当采用灌注桩等现场制作桩时,桩身配筋、砼强度等级等参数是否明确、合理。

◎桩端持力层的选择及桩端入持力层的要求等是否合理,对桩身强度及桩承载力的检测要求是否明确、合理。

◎设计对桩施工的其它要求是否明确、合理。

(3)承台及地下室设计

◎地下室侧壁、底板等的尺寸、配筋是否合理、可靠,是否已考虑抗渗、抗裂要求。

◎地梁的断面尺寸、编号、配筋是否已标注齐全、有无遗漏或重复。

◎承台各部分尺寸、配筋是否齐全、合理。

◎基础详图与平面图是否一致,有无矛盾;

基础或底板垫层做法是否明确,与结构设计说明是否相符。

◎相邻子项基础间协调是否充分,基础尺寸、轴线定位是否清晰,有无矛盾。

桩头插入承台的深度、桩顶钢筋锚入桩台的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现浇整体基础中是否予留楼梯插筋,位置是否正确。

◎电梯基坑、集水坑等平面布置及尺寸是否与建筑图一致。

◎管道穿越砼墙是否预留套管,位置是否准确;

各专业留洞是否齐全,有无遗漏,是否采取可靠措施。

◎自行车、汽车坡道详图是否表达完整。

◎如有沉降观测要求时,观测点的布置是否交代清楚。

◎施工后浇带、膨胀带的位置、尺寸等是否合理,节点图是否清晰,施工要求是否明确。

◎如有防雷接地等需其它工种配合的,是否已交待清楚。

◎人防地下室的防护墙、临空墙、顶板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设计是否能够保证平时的使用功能和战时的封堵需要。

◎应注意人防门与结构、水电专业的关系,避免相碰,使人防门打不开。

◎地下室净高能否满足≥2.2m的使用要求。

(4)楼面板构件设计

◎板的配筋计算与表达是否合理、齐全,有无遗漏或重复,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薄弱部位的配筋方式和要求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对某些跨度很大的板的配筋,是否单独经过计算,是否和统一说明矛盾,强度、裂缝宽度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楼板标高有变化处(卫生间、阳台、空调搁板、花池等)是否表示清楚、所注标高,板的轮廓范围与建筑图是否一致。

◎所有预留洞、预埋件是否已标注清楚、准确。

凡需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工种配合预留(埋)的,是否已在附注或总说明中交代清楚。

◎平面图中节点索引号和详图是否对应一致。

◎现浇板的编号(当有相同的其他板要引用时)、板厚是否标注清楚、准确。

◎阳台、雨篷、挂板等的位置标高、构件尺寸与建筑图是否一致,与其它专业的协调交接是否清晰可靠,板厚、配筋等设计是否合理、可靠,能否满足抗倾覆要求。

◎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位置、尺寸及做法是否交待清楚,与建筑图是否一致。

◎屋面结构中排水找坡形式与建筑是否相符,女儿墙做法、标高、尺寸等与建筑是否相符,结构处理是否合理、可靠。

◎楼层特殊标高(卫生间、配电间、小屋面、电梯机房)的处理是否清晰、合理。

◎管道井、空调板位置及尺寸是否与其它工种相协调。

◎各层楼板开洞是否已按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楼梯间处的配筋与楼梯间详图所示是否协调一致。

如有梯梁时,梁下高度应满足建筑规范要求。

◎构造柱、圈梁等构造措施的选用是否合理、可靠。

◎对楼板的温度裂缝宜发生部位是否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如局部提高配筋率、增设加强筋、掺加外加剂等。

(5)楼面梁设计

◎梁配筋平面图中的表达方法是否和国标(03G101)要求一致。

◎梁的编号、定位、尺寸、配筋是否标注齐全、准确,有无遗漏、重复或矛盾之处。

◎各平面图中主次梁搁置关系是否合理,有否影响使用及观感。

◎对形状、受力复杂的梁,是否有详图,尺寸、配筋是否表达清晰。

◎禁止厅房内有结构下挂梁横穿。

◎结构梁尺寸是否和建筑、水电暖等工种相协调,是否会对建筑外观、设备安装及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对部分上翻梁,对突出墙宽、影响观感或安装的是否已考虑处理措施。

◎对梁上受集中力处,是否已在计算或构造上采取措施,如设置吊筋、加密箍筋、采取抗扭措施等。

◎梁的砼强度等级、钢筋种类等是否已交待清晰。

◎受力钢筋的布置是否合理,钢筋净距是否过大或过小,能否满足规范要求。

◎梁顶面标高有高差等问题,图中是否已表达清晰。

(6)框架柱设计

◎柱平面布置图中,所有柱定位尺寸是否明确,特别是上下层截面尺寸变化的柱的定位尺寸,和建筑图是否相符。

◎各层柱的竖向标高是否明确,和建筑图是否相符。

◎各层柱的截面尺寸、配筋形式是否符合构造要求,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纵、横柱网及承重墙的轴线号是否齐全,与建筑图是否一致。

◎柱距(开间)、跨度(进深)尺寸、分段尺寸、总尺寸是否齐全,与建筑是否一致。

(7)剪力墙设计(包括电梯井剪力墙)

◎剪力墙平面图中墙与轴线的定位关系是否明确,门洞、墙垛尺寸是否和建筑平面一致。

◎设备预留洞口(预埋管)的位置及标高和设备提供的资料是否一致。

◎剪力墙立面和平面图中相应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表示是否与平、立面一致。

◎剪力墙竖向与各楼面标高关系与建筑图是否一致。

◎剪力墙的连梁、暗柱等构件的尺寸、配筋选择是否合理、明确,是否和详图一致。

(8)楼梯设计

◎楼梯的平面尺寸、开间、进深、轴线号等与建筑图是否一致,与结构平面图是否一致。

◎剖面图各部分标高、尺寸是否齐全、准确,各休息平台处和楼层处的标高与建筑标高是否协调。

◎楼梯梁下净高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特别是底层入口处净高须≥2.2m。

◎跑板、楼梯梁、柱、休息板的尺寸、配筋、构造是否合理、正确。

◎楼梯扶手、预埋件、预留洞等是否交代清楚,与建筑详图的要求是否一致。

◎楼梯平面图的数量是否足够,楼梯踏步与各楼层间的标高关系是否明确。

3.2.4电气专业

(1)主要材料设备表是否完整齐全。

(2)电气施工图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要求,尤其是设计深度是否达到了要求,与其它专业设计有无矛盾的地方及是否存在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

(3)总容量及各回路的容量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电线、电缆的线径及保护管管径是否合理,是否已考虑今后扩容的需要。

(4)建筑防雷接地、高层外门窗接地设计是否合理。

(5)设备的配电设计是否有遗漏。

(6)配电间的面积、位置、高度及预留套管、配电柜、计量表位置是否满足当地电力部门的要求。

(7)开关、插座、灯具、电表箱、配电箱、弱电箱位置的设置、分布、管线走向是否合理。

(8)室外是否预留了接地电阻测试点,位置是否合理,对于高层建筑是否有防侧击雷的措施。

(9)强、弱电井道的尺寸是否合理;

强弱电井的布置是否分开。

管道井的检修门位置和朝向是否合理。

(10)设备、管道的布局是否合理,土建预留洞的吊装孔尺寸是否满足设备的吊装需要。

3.2.5给排水专业

(2)给排水施工图纸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图纸表达是否清晰、完整、正确,给排水系统图、平面图、大样图的表达是否一致,有无相互矛盾的地方。

(3)给排水管材的选择和连接方式是否合理、经济、明确,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任务书》中关于管材选择的要求。

(4)直埋管的选择和用材要求是否经济、合理。

(5)套管、伸缩、防腐材料和工艺是否明确。

(6)冷热水、消防和排水系统管道的管径、坡度、管道走向、检查口(井)布局是否合理,标高是否正确,与其它管线的安装位置、标高是否矛盾冲突,水平与垂直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住宅给水分户表位的布置是否便于接管。

(8)雨水管落地雨水井的设置是否合理、适当。

(9)管道井、水表阀门井、窨井、化粪池等位置、尺寸和数量是否合理、隐蔽和美观,是否便于操作和维护。

(10)顶层消火栓的水压是否能够得到确保。

(11)冷热水供水方式的选择、容量配置、设备选型、材料选用、机房布置是否符合经济合理、先进适用、环保节能的原则,设备材料的性能和品质是否符合楼盘的定位要求。

(12)建筑外立面上的雨水管设置的数量、位置是否合理,空调冷凝水排放管位置、数量的设置是否与空调机位、空调孔的位置有冲突。

(13)地下车库内给排水系统的各种设备、管道、消防喷头、消火栓等设施的安装位置及标高与其它专业的安装是否有冲突和避让措施,车库的净高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2.6暖通空调专业

(2)暖通空调施工图纸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与其它专业设计有无相互矛盾的地方及是否存在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图纸表达是否清晰、完整、正确,系统图、平面图、大样图的表达内容是否一致。

(3)暖通空调系统的容量配置、设备选型、材料选用、机房及管线布局是否符合经济合理、先进适用、环保节能的原则,设备材料的性能和品质是否符合项目的定位。

(4)各种设备进入设备机房的运输通道是否畅通,设备、管道和阀门布置是否合理。

(5)对于采用风冷热泵或有冷却塔的空调系统,室外空调设备的安装位置是否适当,应避免因空调设备的安装对建筑立面的影响及运行噪音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6)吊顶内暗装的风机盘管、空调箱、风机箱、风口、风阀和空调管线的安装位置及标高是否满足项目《施工图设计任务书》中提出的室内装修吊顶和运行维护的要求。

(7)暖通空调风道井、管道井的尺寸是否合适,检修门的位置和朝向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