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7514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d)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灵活性得以充分体现的关键部分,所有的水平线及垂直干缆均端接于此处;

管理子系统由铜缆、光纤配线架及软跳线等接插件组成。

每个分配线间均设19"

工业标准机柜。

机柜上安装24口UTP配线架和24口光纤配线架,并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安装网络设备。

每层分配线间的位置,为了方便布线并节省投资,设置在大楼中间位置的弱电竖井内,部分设置在弱电竖井旁。

所有分配线间的电源供应,统一采用从中心机房UPS处拉至各个分配线间供电。

e)中心机房

中心机房由二层计算机中心机房内的主配线架等组成,提供连接网络设备、数据中继线、大楼垂直主干线电缆的系统连接设备。

针对该项目,我们派出专人负责此项目,并设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进场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对工程的工期目标、主要技术方案及措施、安全保证措施等予以明确。

并认真及时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定期检查工程质量和相应的资料,保证资料的鉴定收集、整理、审核与工程同步。

努力创建优质样板工程。

本工程整体施工特点:

建筑面积大,作业面广,需要统筹安排、交叉作业、协调施工。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是综合布线系统实施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的重要措施,需对系统的水平铜缆和垂直干线光缆进行端对端测试,必须在系统测试完毕,确保性能优良后,才能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1.铜缆系统测试

为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确保布线系统的元器件性能及安装。

工程完工后按TIA∕EIA568-A规定的CAT.3及超CAT.5标准对三类主干系统、五类水平系统的铜缆线路进行了测试。

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极性、连续性、短路、断路测试及长度,

信号全程衰减测试,

信号近端串音衰耗测试,

结构回转衰耗SRL,

特性阻抗,

ACR测试。

2.光纤系统测试

采用专用光纤测试仪,按ISO∕IEC11801测试标准,逐条对光纤进行了测试,测试连通性、全程衰减及ST∕SC连接头衰减等,测试出来的结果符合以下标准:

光纤传输性能参数

波长(um)

最大衰减Db∕km

最小模态带宽MHz∕km

0.8

3.5

200

1.3

1.0

500

对测试不合乎要求的,力行查清原因,有的放矢,进行了整改,整改后再测试,直至全部合乎要求,并提供了系统的验收资料,包括系统测试报告、竣工图、管线槽走线图、信息点分布图、系统维护手册、竣工书等,然后通知甲方和监理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实地抽测,切实确保整个系统的性能优良。

什么是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DistributedSystem,简称PDS)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它采用标准化的语音、数据、图像、监控设备,各线综合配置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统一布线设计、安装施工和集中管理维护。

为楼宇和园区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布线方式,它是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智能大厦的基础。

PDS使用标准的双绞线和光纤,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

PDS使用物理分层星型拓扑结构,积木式、模块化设计,遵循统一标准,使系统的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也使每个信息点的故障、改动或增删不影响其它的信息点,使安装、维护、升级和扩展都非常方便,并节省了费用。

PDS系统分为六个子系统

1、建筑群连接子系统 

2、设备间子系统 

3、干线(垂直)子系统

4、管理子系统 

5、水平子系统 

6、工作区子系统

PDS主要特点

1、兼容性2、开放性3、灵活性4、可靠性5、先进性6、经济性。

PDS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布线方法存在的问题,因此,综合布线系统取代单一、昂贵、繁杂的传统布线系统,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工程服务流程

客户需求分析----信息点数量确定----信息点位置确定----机房位置确定---线槽路由确定---材料清单及报价---合同签定---组织施工--信息点测试---系统调试--维护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服务原则

1、实用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和设备,达到实用、经济和有效的结果。

2、开放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采用开放的标准和技术。

3、可靠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确保很高的可靠性,具有高平均无故障时间和低平均故障率。

4、安全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确保网络系统和数据的安全运行。

5、先进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符合网络未来发展的潮流。

6、高效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具有很高的资源利用率。

7、可扩展性原则

网络系统应在规模和性能两方面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8、高性价比原则

网络系统应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技术优先,兼顾价格 

 

维护和质量保障

工程材料10年质量保证

工程服务1年免费维护

7*24小时电话维护

24小时内快速反应并在48小时内及时到达现场。

项目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说明

1.1施工方案设计的依据

《ISO/IEC11801》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国际标准

《EIA/TIA568A》商业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美国标准

《EIA/TIA569》通信布线管线和空间设计施工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ISO/IEC11801和EIA/TIA-568A是开放式布线系统设计依据的两个重要标准。

它对开放式布线系统的产品性能参数,系统设计方法和端接配件安装都作了明确规定。

EIA/TIA569是为了配合以上标准对开放式布线系统施工制定的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于1997年5月颁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标准。

1.2施工设计要求

在开放式布线系统施工设计阶段就考虑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如何对工程质量作出有效的管理和监控的问题。

我们认为,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开放式布线系统施工设计应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施工设计:

对建筑物结构作出详细勘测之后,同用户一起规划

出管线施工图。

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对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2 施工过程:

施工过程的工艺水平与工程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我公司将通过细化安装操作的各个环节来保证对施工质量的控制。

我们一般将整个施工过程分成三个环节,即管道安装,拉线安装和配件端接。

方案的后面部分还将对此作详细的说明。

3 施工管理:

我公司为工程实施制定有详尽的流程,以便于对工程施工的管理。

施工流程控制要求达到两个目的:

保证工艺质量和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方案的后面部分还将对此作详细的说明。

4质量控制:

我公司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建议由用户和我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质量监督小组,并编制质量控制日志,由当班的工程小组负责人填写,监督小组负责人签字。

1.3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

1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

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了3:

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

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对于贵单位综合大楼,每层楼内信息点的密度相对较低建议将用于语音系统的双绞线和用于数据传输的双绞线设于一个并列的走线槽内。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

根据EIA/TIA569标准,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

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

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

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

1缆线一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

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

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光缆的弯曲半工半续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信道两端口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

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PVC管。

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

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

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mm;

在过梁或其它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mm。

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

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

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

对绞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保护措施:

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预埋暗管保护要求如下:

1)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

2)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度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

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

4)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5)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

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如下:

1)线槽之间应沟通。

2)线槽盖板应可开启。

3)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200mm左右,支线槽宽宽不宜小于70mm。

4)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

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1m

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

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

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

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汽、供暧管道竖井中,亦不应布放在强电竖井中。

干线通道间应沟通。

2主干子系统

主干子系统用于大楼之间的传输,一般采用多对数双绞线或多模光纤,光纤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安装后不会发生如双绞线那样的问题,但光纤本身较为脆弱,强力牵拉或弯折会使纤芯折断,因此安装时应有有经验的工程师在现场指道。

光纤的架设可以采用架空、直埋、管道等方法,根据电力公司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直埋的方法,直埋时应在光纤经过的地方做警告标志,以防以后的施工破坏。

由于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所以在施工时绝对不允许超过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

捆扎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0倍;

拉线时至少为光纤外径的15倍。

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铜缆小,因此在施工时,决不允许超过抗拉强度(46N),

光纤配线架分挂墙式、机架式两种,根据端接光纤数目可分为24口、48口、72口几种,配线架上有适配板,用来安装耦合器。

光纤进入配线架前要适当地捆扎,进入配线架之后要预留有一定备用线缆,以方便安装、维护。

备用的线缆应盘在光纤配线架的卷轴上。

3管理区子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是工程施工中考虑最复杂的部分。

这部分施工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端接工艺的影响。

电磁辐射是考虑管理区子系统安装环境的主要因素。

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一是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环境设备的影响。

在建筑物内,环境对系统传输的影响主要来自强电磁辐射源,如电台,建筑物内的电梯,马达,UPS电源,等。

如果环境中这些干扰源的影响较大,因考虑采取屏蔽措施,或选择距离较远的位置。

布线系统的端接工艺是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AMP的系统性能参考手册中强调这部分工作应该由经过AMPACTIII培训的

专业工程师安装。

连接配件的安装工艺主要影响布线系统的近端串扰和衰减,而这两个参数是判断系统性能的重要依据。

在AMP的安装指南中要求双绞线的绞合拆开小于0.5英寸。

在管理区子系统还要考虑环境的通风,照明,酸碱度,湿度等条件,这些因素将对端接配件造成腐蚀和老化,日久之后会影响系统的性能。

管理区子系统内的安全性也要加以考虑,端接配件最好安装在布线机柜或墙柜内。

4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在施工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为不同的房间环境要求不同的信息墙座与其配合。

在施工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用户对室内布局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从信息墙座联接应用设备(如计算机,电话等)方便和安全。

墙上安装型信息墙座一般考虑嵌入式安装。

在国内采用的是标准的86型墙盒,该墙盒为正方形,规格80X80mm,螺丝孔间距60mm。

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30cm。

桌上型墙座应考虑和家具,办公桌协调,同时应考虑安装位置的安全性。

抬高式地板安装在预制的AMP地板盒内,盒内可以安装信息墙座和电源墙座。

信息墙座接头的端接安装必须由经过AMPACTIII培训的专业工程师完成。

与管理区子系统的端接一样,它的安装工艺对系统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施工过程要求

施工过程由三个方面完成:

管道安装,拉线安装和配件端接。

我公司在实施工程安排作业时将人员分成三个梯队,每个梯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需要由相应的人员组成。

1管道安装:

由具有电信部门二级通信工程安装资格的工程队完

成,工艺质量满足国家电信部门有关的施工规范和EIA/TIA569标准。

布线桥架的焊接,线槽的过渡联接满足国家电工标准中对强电安装的工艺和安全要求。

2拉线安装:

开放式布线系统对拉线施工的技能要求较其它布线高得多,这主要是由传输介质的特点决定的。

在开放式布线系统中,采用的传输介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为双绞线,另一类为光纤,它们的材料构成和传输特征虽然不同,但在拉线时都要求轻拉轻放,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有可能导致传输性能的降低,甚至线缆损伤。

在施工中经常可以看到下列情况:

(1)双绞线外包覆皮起皱或撕裂,这是由于拉力过大和线槽的转角,过渡联接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2)双绞线外包覆皮光滑,看不出问题,但用仪表测量时发现传输性能达不到要求,这是由于拉线时拉力过大,使双绞线的长度拉长,绞合拉直造成的。

这种情况用于语音和10MBPS以下的数据传输时,影响也许不太大,但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时则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3)光纤没有光信号通过,这是由于拉线时操作不当,线缆严重弯折

使纤芯断裂造成的。

这种情况常见于光纤布线的弯折之处。

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上述问题,在ISO/IEC11801标准EIA/TIA569标准中规定:

双绞线(尤其是五类双绞线)拉线时的拉力不能超过13磅(约20公斤)。

光纤的拉力不能超过5磅(约8公斤)。

我公司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规定:

(1)拉线时每段线的长度不超过20米,超过部分必须有人接送;

(2)在线路转弯处必须有人接送;

(3)每个拉线小组需配置7个人。

3配件端接:

配件端接的工艺水平将直接影响布线系统的性能。

公司对其严格把关,所有的端接操作都将由经过AMPACTIII培训的专业程师完成。

1.5施工工艺技术要求

1)严格按图纸施工,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艺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2)予埋(留)位置准确、元遗漏。

3)管路两端设备处导线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冗余。

导线两端应按照图纸提供的线号用标签进行标识,根据线色来进行端子接线,并应在图纸上进行标识,作为施工资料进行存档。

4)设备安装牢固、美观、预装设备、竖成列,墙装设备端正一致,资料整理正规完整无遗漏,各种现场变更手续齐全有效。

电缆(线)的敷设

在弱电系统中,大多信号型号都是直流电压、电流信号或数字信号,故对电缆(线)的敷设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缆敷设必须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电缆的根数,始未端的编号,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2)敷设电缆前要准备标志牌,标明电缆的编号、型号、规格、图位号、起始地点。

3)在敷设电缆之前,先检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与拟安装信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确定有无遗漏;

4)检查预埋管是否畅通,管内带丝是否到位,若没有应先处理好;

5)放线前对管路进行检查,穿线前应进行管路清扫、打磨管口。

清除管内杂物及积水,有条件时应使用0.25Mpa压缩空气吹入滑石粉凤保证穿线质量。

所有金属线槽盖板、护边均应打磨,不留毛刺,以免划伤电缆。

6)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

7)在管内穿线时,要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7公斤以便保护线对绞距。

8)布放线缆时,线缆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结,以保证线缆的性能良好,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

9)做好放线保护,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

10)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必须在天花施工前完成;

所有线缆不应外露。

11)留线长度:

楼层配线间、设备间端留长度(从线槽到地面再返上)铜缆3--5m,光缆7--9m,信息出口端予留长度0.4m;

12)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记,线缆标记要表示清楚,在一根线缆的两端必须有一致的标识,线标应清晰可读。

标线号时要求以左手拿线头,线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线号的确认。

13)垂直线缆的布放:

穿线宜自上而下进行,在放线时线缆要求平行摆放,不能相互绞缠、交叉,不得使线缆放成死弯或打结。

14)光缆应尽量避免重物挤压;

15)匝绑:

施工穿线时作好临时绑扎,避免垂直拉紧后再绑扎,以减少重力下垂对线缆性能的影响。

主干线穿完后进行整体绑扎,要求绑扎间距<

=1.5M。

光缆应时行单独绑扎。

绑扎时如有弯曲应满足不小于10CM的变曲半径;

16)安装在地下的同轴电缆须有屏蔽铝箔片以阴隔潮气。

17)同轴电缆在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